2024中考物理 —专题01 声现象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4中考物理 —专题01 声现象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属于常考热点,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有时也会出现在综合题中。主要命题点有: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及其相关计算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大特性是声现象考题中命题点较为集中的内容,主要考查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常见考题类型是选择题、填空题,有时也会出现以探究形式出现的填空题。命题点有:声音的音调以及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声音的响度及影响因素、音色和声源的辨识、超声波与次声波等。
噪声及其防治人类活动越来越重视环保,对噪声的认识以及控制噪声的考题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对噪声相关问题的考查题型基本上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命题点有:对噪声的认识、噪声的防治方法等。声的应用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逐步得到推广和重视,相关考题也逐渐多了起来,其考题题型多是选择题,有时也会出现在填空题中。命题点有: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等。
1.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海豚的听觉频率和发声频率范围,其听觉频率范围比发声频率范围大,且听觉频率最高值比发声频率最高值大;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则正常灰鲸的听觉频率最高值会比25Hz高,最低值比15 Hz低,但是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发出频率为52Hz的声音,则听觉频率最高值会低于52Hz;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某中学运动会男子400米比赛时,发令员在起跑线后方某处,运动员在各自赛道的起点处等待发令,如图所示。发令枪响同时有闪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枪声不是振动产生的B.运动员中在第8赛道的听到枪声最晚C.枪声和闪光都是依靠空气传播的D.发令员戴耳塞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枪声是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由图可知,第8赛道的运动员距离发令员最远,声音在各赛道传播的速度相同,由 可知,枪声传到第8赛道运动员的时间最长,故运动员中在第8赛道的听到枪声最晚,故B正确;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枪声是通过客气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C错误;D.发令员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
3.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70mB.1.65mC.0.85mD.0.80m
【答案】B【解析】由 得,该同学头顶距离感应器的高度是该同学的身高为2.5-0.85=1.65 故选B。
4.为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图是学生用古筝表演的情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琴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B.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C. 琴声在真空中也能传播D. 琴弦的振幅不同音调也不同
【答案】B。【解析】AB.古筝声是由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错误,B正确;C.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琴弦的振幅不同,响度也不同。故D错误。故选B。
5.2023年4月22日,中国龙舟大赛四川遂宁站比赛在美丽的观音湖盛大举行,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为龙舟队员呐喊助威,现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下列对此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A. 锣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 “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 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108m/s;D. 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
【答案】D。【解析】A.锣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量高,即响度大,故B错误;C.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故D正确。故选D。
6.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入我们的耳中。
【答案】 振动 空气【解析】[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静止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是音叉的振动推动乒乓球弹起,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是由空气传入人的耳朵的。
7.公共场所标示的“请勿大声喧哗”的温馨提示,是指控制声音的(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答案】B。【解析】请勿大声喧哗,是为了防止响度较大的声音对他人造成干扰,控制声音的响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青藏高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描写我国青藏地区美丽景色的歌曲。为什么许多人唱到“高原”的“高”字就唱不上去了呢?这是因为歌曲中“高”字的( )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美D.节奏快【答案】B【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所以“高”字就唱不上去是因为歌曲中“高”字音调是高,故B正确。故选B。
9.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手机悬挂于广口瓶内,封闭瓶口,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对比抽气前后从瓶中传出的响铃声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音调升高B.音调降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答案】D【解析】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小,响度越小,音色只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在抽气的过程中,手机扬声器继续发声,所以它仍在振动;随着抽气盘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的音调不变,响度变弱,音色不变;本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越稀薄,其传声效果越差;由此实验进一步推理可知,当空气全部被抽出时,我们就不能再听到声音,这种实验研究的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人们可以得到的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0.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的是( )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B.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答案】D【解析】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可以知道病人的病情,属于声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可以了解工件的质量问题,属于声波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可以提前预知灾害的来临,做好应对准备,属于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引起污渍的共振,使其脱离眼镜,属于声波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1.下列关于声音的利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超声波清洗眼镜 B. 收听广播C. 倒车雷达 D. 大象间的交流【答案】A。【解析】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收听广播、倒车雷达、大象间的交流,都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教师监考时不能穿硬底鞋,以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干扰。这是(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阻断噪声传播途径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答案】A【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中考考场很安静,若监考的老师穿硬底鞋,则鞋底敲碰地面振动会产生较大的声音,为避免影响考生答题,监考时规定老师不能穿硬底鞋,这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01 声现象(含解析),共4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声现象课件PPT,共32页。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1 声现象(练习),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情景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