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面积 全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809418/0-17172301248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面积 全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809418/0-17172301249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面积 全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809418/0-171723012497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 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 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共6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4--56页。
教学目标:
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测量等方法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
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5厘米、宽7.4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4.5厘米、宽11.1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如果一个同学擦黑板,另一个同学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生:擦国旗的先完成,因为国旗面比较小。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认识物体的面积。
师:看一看哪个是国旗的面?哪个是红旗的面?
师:是怎么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生1:我是看出来的。
生2:我是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的。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师: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面积)
师:看一看国旗和黑板的表面说一说他们的面积。
生1: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
生2: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师:(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黑板表面的面积小。)
师:(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师:摸一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生:侧面的面积比较小。
师: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不仅平面有面的大小,曲面也有面的大小。
师:你还能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的面积吗?
学生说一说
师:看数学书的位置不同,面积变了吗?
生:没有变,物体表面的面积不会随着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老师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板书:长方形)
谁能用粉笔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是封闭图形的一种(板书:封闭图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说一说,画一画,哪些图形有面积,用水彩笔涂出这些图形的面积。
判断不封闭的图形是没有面积的。
让学生读面积的概念两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物体的“表面大小”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大小”,这是一个数学化过程。教学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数学概念。通过摸、看、想、说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个物体的面的大小,进而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积的概念。之后,教师现场把物体的面画到黑板上就是平面图形,这一动态的转化过程使学生把对物体表面面积的认识自觉地迁移到平面图形中来,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面积概念。二是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教”在问题处,“导”在疑惑处,“帮”在需要处。如对学生“摸面”方法的指导。把“课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改说成“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后,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感悟规范的数学语言,为下面的反馈作好铺垫。】
自主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出示教具:两个长方形)即(1)号长方形:长18.5厘米,宽7.4厘米;(2)号长方形:长14.8厘米,宽11.1厘米
师:谁的面积大?看得出吗?重叠比较呢?(教具演示)
师:用观察和重叠、割补的方法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请学具来帮忙,好不好!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两个长方形:一号长方形和二号长方形,另外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些圆、正方形、三角形。现在同学们要借助这些学具去摆一摆,想办法比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师: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同学们先看操作要求,独立思考,再跟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看谁的办法最好。现在就快快行动吧!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共同探究:怎样利用学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片)比较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形谁大谁小。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参与,各抒己见,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意味着安排几个学生一起完成某个任务,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师:你们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够准确;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积极反馈,强化应用
数学书第56页做一做用测量法求图形的面积。第58页第1题区分面积和周长。第2题用观察法法判断三个省市的面积大小。
【设计理念:为了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有意的设计周长与面积比较这一环节,并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小事,形象而生动的诠释这些概念,给学生流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_人教版新课标,共2页。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_人教版新课标,共3页。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_人教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