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冲刺九省联考模式 模拟试题08卷(新高考专用)
展开2、锻炼同学的考试心理,训练学生快速进入考试状态。高考的最佳心理状态是紧张中有乐观,压力下有自信,平静中有兴奋。
3、训练同学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积累考试经验。模拟考试可以训练答题时间和速度。高考不仅是知识和水平的竞争,也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可以说每分每秒都是成绩。
4、帮助同学正确评估自己。高考是一种选拨性考试,目的是排序和择优,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因此,模拟考试以后,同学们要想法了解自己的成绩在整体中的位置。
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八)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想要知道媒体对人们信念的影响,只需想想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人类登陆月球这件事就能明白了。1999年7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即使在所有的证据都支持登月成功的情况下,仍有11%的美国人认为登月是一个骗局。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福克斯电视台播出了标题为“阴谋论:我们登上月球了吗?”的节目之后,相信登月是骗局的人数比例竟然上升了一倍。
人们发现的任何有意思的东西都会出现在电视和纸媒上,无论这些东西有多么稀奇古怪。媒体不仅会让人们对怪异事物着迷,还会影响我们对正常事物的看法。研究表明,媒体对各种健康威胁的报道数量往往与这些威胁的发生成反比。
在一段时间内,美国的犯罪率下降了20%,而网络新闻广播中犯罪故事的播放量却飙升了600%。如此偏颇的报道会影响我们的信念。有一项研究专门分析了10年来涉及“毒品危机”字样的新闻报道量以及公众舆论的变化。结果发现,有时候,有多达2/3的美国人认为毒品问题是美国最严重的问题,而在其他一些时候,却仅有1/20的人认为毒品问题很严重。
由此可见,公众舆论的变化与媒体报道的变化相一致,这一点不足为奇。此外,媒体报道还经常会歪曲事实,因为它只关注个人叙述,并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撑。1994年,关于食肉菌的报道横扫美国各个媒体,报道中充斥着被毁容的病人的图像和视频。尽管医学权威指出,人们被闪电击中致死的概率是食肉菌致死率的55倍,但媒体对这一事实置若罔闻。诚如美国广播公司在《20/20》节目中所说:“无论统计数字如何,这对受害者来说都是毁灭性的。”
毫无疑问,食肉菌确实会毁了受害者。然而,这些绘声绘色的个案描述却让我们为一件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坐立不安。
错误的信念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制定。例如,某一年度美国校园中暴力事件创历史新低,仅有1/10的公立学校报告了严重的犯罪案例,但是,当时《时代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却以“青少年定时炸弹”为题进行报道。一方面,正如社会学家巴里·格拉斯纳(Barry Glassner)所指出的那样,这些媒体报道提升了公众意识,其结果就是,人们花了大价钱来保护儿童免遭危险,尽管这些危险基本不会发生。而另一方面,美国儿童真正面临的危险在于,大约有1200万名儿童营养不良,1100万名儿童没有医疗保险。
由此可见,媒体报道可以影响个人信念和社会公共政策。电视制作人、报纸和杂志的编辑常常被那些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故事打动。然而,很多最能引起轰动的报道会涉及离奇错误的信念。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应对媒体铺天盖地的“袭击”。如果我们能在思维方式上不轻易犯错,就不会被这种报道蒙骗。我们的主要问题在于有过分依赖轶事证据的倾向。
研究表明,人们更喜欢听信故事而不相信统计数据。举个例子,在一项研究中,人们观看了一段对监狱警卫的访谈录像。一些人说他们看到的警卫比较人道,而另一些人则说这名警卫完全没有人性。然后有一半的受试者收到信息,告之这名警卫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或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结果显示,关于警卫代表性的信息对个人观点的影响微乎其微。相反,人们更多单纯信赖访谈传递的信息,而忽略了访谈信息可能不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会受到轶事证据的影响。研究表明,经常治疗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的医生(如胸科医生)比其他的临床医生更有可能戒烟。所有的医生对吸烟的危害都有清晰的认识,但那些亲眼看到吸烟对病人的影响的医生会受到最大的震撼。虽然数据信息通常应该是最值得关注的相关证据,但人们还是对个人叙述更有感触。
有趣的是,新闻媒体发现了人们对轶事证据的依赖倾向。多数新闻媒体热衷于报道个人故事,如《日界线》和《20/20》。即使是以实事求是著称的严肃节目《60分钟》也没有报道大量的数据和统计信息。
事实上,《60分钟》节目的制片人唐·休伊特(Dn Hewitt)曾表示,除非节目里有故事可讲,否则,他不会看迈克·华莱士(Mike Wallace)、莱斯利·斯塔尔(Lesley Stahl)或其他任何记者的节目。事实上,休伊特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美丽谎言的渴望。于是乎,媒体便大肆渲染个案,故意淡化科学和统计数据。虽然这样可以提高节目收视率,但个案让我们深信不疑的那些事,早已被科学证明漏洞百出。
对个人证词的依赖更是麻烦,因为这些证词很容易被操纵。数年前,魔术师兼著名的怀疑主义者詹姆斯·兰迪就展示了炮制怪异证词有多么轻而易举。在纽约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兰迪告诉观众,当他从新泽西开车过来时,看到很多橙色的V形物体飞过头顶。几分钟之内,电台电话总机的铃声就响个不停,一个又一个的目击者打进来确认兰迪目睹的异象。这些电话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兰迪没有提到的细节,比如有人报告看到V形物体不止一次地飞过。这是一次多么成功的访谈节目啊,但那从头到尾都是兰迪编造的故事——从来就没有什么V形飞行物!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兰迪清楚地证明了个人证词是多么一文不值。但是,为虚假声明提供证词的事情却时有发生。
由此,我们能学到什么呢?那就是在形成信念和制定决策时,我们的认知结构会自然而然地被轶事证据吸引。我们喜欢听故事,更喜欢对故事做出强烈的反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信念就应该以此为据。奇人轶事只是那些可能带有偏见的故事讲述者告诉我们的。因此,50件轶事并不比1件轶事来得更可靠。
(摘编自托马斯·基达《认知陷阱:如何在思维方式上不轻易犯错?》)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视节目“阴谋论:我们登上月球了吗?”使更多人相信登月是一个骗局,这说明媒体有能力影响人们的信念。
B.公众舆论常被媒体报道左右,尤其是媒体的绘声绘色的个案描述会让人为一件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
C.媒体报道通常会选择耸人听闻、吸人眼球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包含离奇错误的信念,会轻易左右人们的决策制定。
D.对于故事与统计数据,人们更相信前者,这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有过分依赖轶事证据的倾向,容易进入认知陷阱。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文章第二段可知,电视和纸媒上往往会报道人们发现的任何有意思的东西,无论这些东西有多么稀奇古怪。
B.尽管食肉菌对人的致死率极低,但1994年美国各家媒体无视医学权威指出的事实,争相报道食肉菌正大范围爆发。
C.相比其他临床医生,经常治疗与吸烟有关疾病的医生更有可能戒烟,这跟他们亲眼看到吸烟对病人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D.喜欢听故事,对故事做出强烈反应都无可厚非,但不能依靠轶事证据来形成信念和制定决策,即使是面对50件轶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诚如”,确实如同,文中用以引出《20/20》节目中的言论,强调媒体对统计数据及事实置若罔闻。
B.“袭击”,本指突然地、意外地打击,文中指一些报道会涉及离奇错误的信念,令人措手不及。
C.“轶事证据”。文中指来自轶事事件的证据,一般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甚至不具有可靠性。
D.“美丽谎言”,文中指出于好意而说出的谎言,是为了他人着想而说出的谎言,可以给人启发。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的“轶事证据”的一项是(3分)
A.美国大约有1200万名儿童营养不良,1100万名儿童没有医疗保险。
B.食肉菌对病人的毁灭性伤害。
C.以“青少年定时炸弹”为题的关于校园暴力的报道。
D.兰迪告诉观众曾看到V形飞行物。
5.文章是怎样论述“媒体报道可以影响个人信念和社会公共政策”的?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难忘的影子(节选)
金克木
大学的门进不去,却不妨碍上另一种大学。
初到北平的一个多月里,青年A在火车站先得到一位“把头”上了一课。后来老李又给他系统地讲了几个专题“酒缸”、京戏等。
公寓掌柜永远是那样点头哈腰,面带笑容,还没露出另一种脸色。虽没来挂号信,但第二个月的钱已经要去了。伙计永远面无表情,只做照例公事。除说出自己是唐山一带人以外,什么情况也不透露。公寓住客几乎都是学生,互不招呼,陌生到底。
过不了几天,①青年A便自封为“马路巡阅使”,出门去走街串巷了。他不敢走远,只在西单一带溜达。
他在石驸马大街的原先女师大的门前徘徊。看男女学生进进出出,有时还有坐包车(专用人力车)来的夹着皮包的教授。他对这些大学生不胜羡慕。心想着他所知道的女师大的著名教授鲁迅、钱玄同、黎锦照、杨树达。这些人的书和文章他读过,以为教授都是这样的大文豪、大学问家。在离师大不远的世界日报社门前,他每天看张贴在报栏里的当天的报纸。从大字标题新闻到副刊和广告都不放过。他觉得这里的报纸和上海的《申报》《新闻报》不大一样。
一条条胡同里转来转去,终于在宣武门内发现了一条“头发”胡同。北京的地名奇怪,有很难听的“皮库”胡同,又有并不很细长的“头发”胡同。②不料这条胡同里有一大宝藏:市立图书馆。这也是大学。
他走了进去,从门房领到一个牌子,便进了门,不看文凭,也不收费。
这是两层院子。外层院子长方形。靠街一排房子是儿童阅览室。里层院子是方形。一边厢房是阅报室,一边厢房是馆长室和办公室。正面三大间大房打通成一个大厅,中间空一块,两边相对是一排排桌椅,每人一桌一椅,行间有通道,正面一个柜台,台后桌子两边对坐着两个女馆员。后面有门通书库。也许后面还有个院子。柜台两边靠墙有书柜,一边是目录卡片柜,一边是上下两层玻璃柜,上一层是“万有文库”,下一层是一些同样大小的英文书。下面光线不足,望了半天,才看出书脊上共同书名是三个词:“家庭·大学·图书馆(丛书)”。目录柜中一查,古旧书不多,洋书只有摆出的那些,几乎全是“五四”以后的新书。
这下好了。有了大学了。青年A便天天来借书看。中国的,外国的,一个个作家排队看“全集”,有几本,看几本。又去隔着玻璃看“万有文库”的书名。其中有些旧书是看过的,许多新书不曾读过。于是他用笨法子,排队从头一本本借看,想知道都说些什么。《史记》《石头记》《水浒》以及《因数分解》《轨迹与作图》之类就不借了。有的书看不明白,简直不知所云。例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引论》,都是文言译本,看来好像比柏拉图的《理想国》还难懂。他想外国人原来一定不是这样讲话的,外国书不看原文的不行,变成中文怎么这样奇怪,不像是有头脑的人在说话。于是他奋勇借阅“家庭大学丛书”,也从头一本一本借出查看是些什么,硬着头皮连看带猜,还是有懂有不懂,但觉得有的书比那几本文言译本还明白些。他认为这不是文言之过,因为严复、林纾的译文也是文言,却明白如话,看得下去,也有外国味。怎么外国哲学家的头脑特别?他因此下决心学外国文,倒要看看外国人怎么说话、作文,怎么思想,是不是有另一种头脑,中国人懂不了。
到哪里去学英文呢?补习学校也进不起啊。
除上图书馆以外,他仍在街巷中“巡阅”。有一天偶然看见一家大门边贴着一张红纸条,上写:私人教授英文。
进去一问,原来是一位三十来岁的人,说是课本自选,语法也可以教,从字母学起也行,每天下午一小时,每月学费四元。这里就是他的家。
③他下决心学,交了四元学费。他已接到家信,批准他留在北平上大学,过旧历年前可以再汇一笔钱来。
学什么呢?从家里带来一本破旧不堪的《英华双解辞汇》、一本《英文典大全》和一本《英语构造法》,都是英文本,但非外国原著。《纳氏文法》等书哥哥说自己要用,不给他。这几本不合用,得去买。
去西单商场新书摊上看了看,又到一家旧书店去找,却不知买什么好。记得那位在上海大学上过学的说,他念的是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英文译本。这本书他不喜欢。忽然看到一小本世界书局出版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英文本,后面还附点词汇,很便宜。他想起一些同学和朋友迷上这本书,是郭沫若译的,他也看过,却不知好在哪里。他想歌德这书在当时德国和现在中国这样风靡一时,郭沫若都肯介绍,可见其中定有奥妙,从汉译看不出来。德文的看不懂,英文译本总比中文译本更接近原文吧。于是花两角钱把这本半新不旧的书买了,当英文课本读。
第二天去那人家里学英文。老师一见要念这个,他也没看过,愣了一下,也没说什么,就从头一句一句讲。青年A既看过中译本,又先查过生字,一听之下,觉得英文也并不难。学了几天,读了开头几封信,自认为自己查查字典也能看下去,而且觉得那英文不比郭沫若的中文好,还是看不出歌德的天才在哪里。想来只有读德文时再念原文了,便向老师提出。老师欣然同意,说,学英文当然要念英国人写的书,翻译总是不如原文,尤其是文学书。④青年A认为英国诗没有一首能译成中文不走样,译得好也只能算是中国人重作的。
那么读什么呢?请老师推荐一本。屋里连书架都没有,只有几本书堆在桌上,老师便拿过一本给他看。这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那种硬书皮的读物,家里有几本,如《天方夜谭》等,不过这一本他没见过。这书的中文名称是《阿狄生文报捃华》。“这是英国散文的模范,值得精读。这才是英文,真正的英文。英国学生都要熟读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年A选择了图书馆作为自己求取知识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不需要文凭,还是免费的,并且里面的书籍他没有读过。
B.青年A因为进不去真正的大学,所以只好上另一种大学,“老师”有那种不请自来的火车站“把头”,还有老李、公寓掌柜等人。
C.青年A在街巷中“巡阅”的成果除了发现了市立图书馆,还发现了私人教授英文的家教,且比补习学校的收费低。
D.青年A买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英文本作为英文课本,但老师也没有阅读过此书,青年A学了不久,就根据自身情况放弃了阅读此书。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写青年A面对令人窘迫的陌生环境,无奈去街头寻找求学机会的境况,幽默的语言中极富自嘲意味。
B.句子②写功夫不负有心人,青年A终于发现了求学的地方,“宝藏”一词的背后是他掩饰不住的喜悦之情。
C.句子③写青年A做事果断,毫不拖拉。他为了能阅读英文原著,立即寻找了合适的地方,花钱学习英语。
D.句子④写青年A对英译汉诗歌的评价,指出这种翻译作品质量的低劣,肯定了中国作家诗歌创作的优势。
8.本文是金克木的自传体小说,但他在文中不用第一人称“我”却以第三人称来讲述青年A的故事,这样写有何好处?(5分)
9.张定浩说:“小说中的青年A其实就是金克木,学问在金克木那里都不是名词,而是动词,他会问问题、找问题和找到兴趣点并探索下去。”请结合小说节选部分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鄢之役,晋伐郑,荆救之。栾武子将上军,范文子将下军。栾武子欲战,范文子不欲,曰:“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称晋之德,诸侯皆叛,国可以少安。唯有诸侯,故扰扰焉,凡诸侯,难之本也。且唯圣人能无外患又无内忧,讵非圣人,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盍姑释荆与郑以为外患乎!诸臣之内相与,必将辑睦。今我战又胜荆与郑,吾君将伐智而多力,息教而重敛,大其私暱①而益妇人田,不夺诸大夫田,则焉取以益此?诸臣之委室而徒退者,将与几人?战若不胜,则晋国之福也;战若胜,乱地之秩者也,其产将害大,盍姑无战乎!”栾武子不听,遂与荆人战于鄢陵,大胜之。于是乎君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敛,大其私暱,杀三郤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于是乎国人不蠲,遂弑诸翼,葬于翼东门之外,以车一乘。厉公之所以死者,唯无德而功烈多,服者众也。
(选自《国语》,有删改)
材料二:
料敌势强弱,而知师之胜负,此将帅之能也。不求一时之功,爱君以德,而全其宗嗣,此社稷之臣也。鄢陵之役,楚晨压晋师而陈。诸将请从之,范文子独不欲战。晋卒败楚。楚子②伤目,子反③殒命。范文子疑若懦而无谋者矣。然不及一年,三郤诛,厉公弑,胥童死,栾书、中行偃几不免于祸,晋国大乱。鄢陵之功,实使之然也。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之功,圣人所甚惧也。夜光之珠,明月之璧,无因而至前,匹夫犹或按剑,而况非常之功乎!故圣人必自反曰:此天之厚于我乎?抑天之祸余也?故虽有大功,而不忘戒惧。中常之主,锐于立事,忽于天戒,日寻干戈而残民以逞,天欲全之,则必折其萌芽,挫其锋芒,使其知所悔。夫欲亡之,则以美利诱之以得志,使之有功以骄士,玩于寇仇,而侮其人民,至于亡国杀身而不悟者,天绝之也。故兵之胜负,不足以为国之强弱,而足以为治乱之兆。盖有战胜而亡,有败而兴者矣。会稽之栖,而勾践以霸。黄池之会,而夫差以亡。有以使之也夫。昔虢公败戎于桑田晋偃知其必亡曰是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晋果灭虢。此范文子所以不得不谏。
(节选自苏轼《士燮④论》)
【注】①私暱(nì):指所亲近、宠爱的人。②楚子:指春秋时楚王。因楚君始封为子爵,故称。这里专指楚共王。③子反:春秋时期楚国司马,是楚共王的叔父。④士燮:即范文子。祁姓、士氏、封地名为范,名燮,即范燮。因谥号为“文”,故又称为范文子。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昔虢公A败B戎C于桑田D晋偃知E其必亡F曰G是天夺之鉴H而益其疾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伐,文中是自我夸耀的意思,与《老子·四章》“自伐者无功”的“伐”的意思完全不同。
B.弑,本意是指子杀父、臣杀君,在古人看来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在文中指厉公被臣子诛杀。
C.惧,文中是警惕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的“惧”意思不同。
D.按剑,指用手抚剑,是准备击剑之势,与《鸿门宴》“按剑而跽”的“按剑”意思一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是否出兵攻打楚国的问题上,范文子坚决反对出兵,认为胜楚必然导致内乱,但是可惜无人相信,无人支持。
B.晋国在鄢陵之战中大获全胜,但没多久就大乱,晋人因厉公不减免赋税,杀害了他的羽翼,并葬之于东门外。
C.范文子不贪求一时的功劳反对出战,表明他有长远的政治眼光,苏轼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D.苏轼认为,一场战争的胜败不足以证明一个国家的强弱,但是可以预示一个国家是否安定,鄢陵之战就是如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讵非圣人,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盍姑释荆与郑以为外患乎!
(2)故圣人必自反曰:此天之厚于我乎?抑天之祸余也?
14.晋国胜楚而亡,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值得后世警诫。如果你是晋君,你会如何避免这个悲剧的发生。(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瞿唐怀古
杜甫
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①来。
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疏凿功虽美,陶钧②力大哉。
【注】①月窟:比喻极西之地。梁简文帝萧纲《大法颂》:“西瑜月窟,东渐扶桑。”②陶钧:制陶器所用的旋盘,这里比喻大自然造物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瞿塘峡奇险,境界阔大。众多支流由西南方汇涌而来,齐齐注入峡谷,浩浩荡荡,奔腾壮丽。
B.颔联使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大地从山根处裂开,形成峡谷,大江从遥远的地方奔流而来,想象奇特。
C.江水来势汹涌,冲击两岸的山崖,山峰峭立面对着白帝城,幽深的群峰中隐藏着神女居住的阳台。
D.本诗语言刚劲雄健,与同时期写于夔州的《登高》一样,都借所见自然之景,抒发身世命运之悲。
16.清代仇兆鳌说:“盖题属怀古,不敢忘禹之迹,而险由天造,亦不可没天之工,结以咏叹出之,倍有神致。”这一观点在本诗尾联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蝉常常是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屈原列传》中“ , ”两句把屈原的品行与蝉自比,生动形象,使屈原高洁的形象更加突出。
(2)用典既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能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陈情表》中“ , ”使用典故,收到言简义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3)龙是我国汉民族的图腾,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春节将至,文华要写一副龙年春联,不由想起唐宋诗词中以“龙”入诗的名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这间老堂屋铺地砖的边角都磨圆了,而且特别容易返潮。天将下雨,砖地上就是潮乎乎的。若遇连阴天,地面简直像涂了一层油,滑的。我很小就知道“( )”。用不着看柱础,从正堂屋砖地,就知道雨一时半会晴不了。一想到正堂屋,总会想到下雨,有时接连下几天,真是烦人。雨老不停,我的一个堂姐就会剪一个一手拿着簸箕一手拿着笤帚的纸人贴在墙上,风一吹,就摇动起来,叫“扫晴娘”。也真奇怪,扫晴娘扫了一天,第二天多少会放晴。
正堂屋对面,是穿堂。祖父过六十岁的头年,把东边的房屋改建了一下,穿堂加大了,还盖了一个“敞厅”。敞厅对面,是花园。花园原来没有园名,祖父命之曰“民圃”,因为他字铭甫。祖父六十大寿时自撰了一副长联,末署“民圃叟六十自寿”。
树外,是一座船亭。这是祖父六十大寿头年盖的。船头向东,两边墙上各开了海棠形的窗户。祖父盖船亭,是为了“无事此静坐”,但是他只未坐过几次,平常不来,经常锁着。隔着正面的玻璃隔扇,可以看到里面铁梨木琴几上摆着几件彝器,几把檀木椅子,萧萧爽爽。
18.下列词句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扑地烟,雨连天B.咸物返潮天必雨
C.础润而雨D.云绞云,雨淋淋
19.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从这里走过去,那就是他的学校。
B.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学好。
C.他们一个学期考两次,我们一个月就考两次。
D.少点就少点吧,总比没有好。
20.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芋螺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强的海螺, ① ,因此被称为“鸡心螺”。地纹芋螺,外号“杀手芋螺”,它发起攻击时释放的毒液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芋螺虽有很强的毒性,却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通常情况下,芋螺会使用毒针、毒雾、“迷魂剂”等手段来捕捉猎物。
科学家们分析芋螺毒液时非常吃惊: ② 。芋螺属大约有500多个物种,几乎每种芋螺都有自己独特的毒素配方。每种芋螺的毒素也都是由50—200种成分混合成的,这些复杂的成分对人类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药物大宝库。
芋螺的毒素中含有一种能够阻断神经信号通路的成分,这种成分只要合理使用,就能成为止痛剂, ③ 会比吗啡要好上千倍,而且还不会让人产生依赖性。郁金香芋螺能释放出类胰岛素成分,在此成分基础上,科学家们可能会研制出新的治疗人类糖尿病的药物。此外,还有一些芋螺的毒素可以用来治疗癫痫、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病症。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简述材料后面两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2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五一”,淄博烧烤火速出圈;2024年元旦,哈尔滨文旅异常火爆。两地政府因势利导、优化服务,整座城市温暖守信、真诚待客,充分展现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强大合力,让大家看到城市“暖实力”的巨大力量。
有人认为,在我们国家迅速提升“硬实力”“软实力”的同时,当今更需要这种“暖实力”,因为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高考语文冲刺九省联考模式 模拟试题10卷(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冲刺九省联考模式 模拟试题10卷(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十全解全析docx、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十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冲刺九省联考模式 模拟试题09卷(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冲刺九省联考模式 模拟试题09卷(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九全解全析docx、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九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冲刺九省联考模式 模拟试题07卷(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冲刺九省联考模式 模拟试题07卷(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七全解全析docx、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七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