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热点题型】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精讲(新高考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热点题型】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精讲(新高考专用)01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热点题型】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精讲(新高考专用)02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热点题型】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精讲(新高考专用)03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热点题型】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精讲(新高考专用)01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热点题型】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精讲(新高考专用)02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热点题型】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精讲(新高考专用)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热点题型】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精讲(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热点题型】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精讲(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原卷版docx、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突出族合训练与巩国已有成果相结合;
    第二,强化备题规范意识与指导答题技巧相结合;
    第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课合训练。主要就是以完基的古文阅读题(高考成题与自主设计题相绝合)为材料。主要是养成学生基体阅读能力,强化语感能力,强化语境推新能力。
    2、孔国已有成系。主要是指有计划地得一轮复习的系统知识分解设题。
    3、强化答题规范意识。主要是指古文翻译中的“采点意识”与“潘照意识”。
    4、指导答题技巧。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依据国有的知识推断调的意义与用法。选用资料应该是由课内延伸到渠外。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
    题型一:形象
    【典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①
    李商隐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䴙鹈泉②畔猎,路人遥识郅都③鹰。
    【注】①诗题下作者自注:“使君远祖,国初功臣也”契苾通是铁勒族契部落人,贞观六年,契苾通五世祖契何力,率部归顺唐王朝。②䴙鹈泉:在今内蒙古五原县。③郅都:西汉景帝时人,任雁门太守时,威震匈奴。
    赵臣瑷于《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中评价:“义山撰人,神采奕奕。”此诗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使君形象?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概括。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庆清朝
    宋代·史达祖
    坠絮孳萍,狂鞭①孕竹,偷移红紫池亭。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赋得送春诗了,夏帷撺断绿阴成。桑麻外,乳鸠稚燕,别样芳情。
    荀令②旧香易冷,叹俊游疏懒,枉自销凝。尘侵谢屐,幽径斑驳苔生。便觉寸心尚老,故人前度③谩丁宁。空相误,祓兰曲水,挑菜东城。
    【注】①狂鞭:迅猛生长的鞭笋。②荀令:指三国时曹操的谋士荀彧,晋·习凿齿《襄阳记》载:“东汉荀彧性喜香,常将衣服薰香,若去他人家坐一下,坐处三日有香气。”③前度:前次。
    7.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描写词人在暮春夏初时节游览之景,引出了下片回忆,词人想到过去故人一起游玩,却枉然。
    B.“别样芳情”写出了词人对春去之后,绿树成荫、乳鸠稚燕莺歌燕舞的夏初之景也有着喜爱之情。
    C.“尘侵谢屐,幽径斑驳苔生”一句渲染一种荒凉枯败之景,让词人顿生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感喟。
    D.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孤独寂寞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全词由景到情,由现在到回忆,写景抒情相得益彰。
    8.上片前五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题型二:语言
    【典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
    张元幹①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词人,力主抗金。
    词的尾句中,哪个字用得最精妙?请找出来并进行分析。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溪早春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扣合题目,概述还家五年来的景况。春容的鲜妍与病翁的衰老适成对照,所以说“春容恼病翁”。“恼”是本诗的诗眼。
    B.颔联写柳绿桃红的早春景色,紧扣题目“早春”。颈联写衰翁在早春时节静居亭馆与漫步溪山的感受,将早春的暖日和风与衰翁居室及出游的活动结合起来写,传出了融洽的春意。
    C.尾联表达作者的欣喜,作者用“更入新年”,再次回应早春的主题,也表达出诗人关切民生的感情。
    D.人到晚年,体衰多病,精神上也会消沉、颓唐。特别是见到春花秋月、花开花落,更容易感伤。本诗作者虽也慨叹自己是“病翁”,但对春到人间,却充满喜悦之情。
    17.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请选出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一联诗句试作赏析。
    题型三:技巧
    【典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自恐”句既表明了自己真的担心,也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4.本诗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勾画梅花的?结合本诗赏析。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张直公归南郑①拜省
    岑参
    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
    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
    对酒落日后,还家飞雪时。
    北堂②应久待,乡梦促征期。
    【注】①南郑:地名,今属陕西省汉中市。②北堂: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代称母亲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交代了诗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为送别友人归家探望父母所作。
    B.诗人写送别,却不落俗套,从极力赞美友人开始,语言富有盛唐的豪迈。
    C.颈联虚实结合,第五句实写两人分别,第六句想象友人回家路途的情形。
    D.尾联写母亲对友人的思念,但友人来不及陪伴母亲,又要踏上边疆征程。
    8.诗歌前四句是如何赞美友人文思敏捷的?请简要分析。
    题型四:主题
    【典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①。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②,从此更南征③。
    注:①谢宣城:谢朓,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谢朓传》中记载: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②引自《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③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写登岳阳楼见湖阔云涌、楼高晚晴、丛梅并发、春草萌生,可谓阴晴迭换,丰富多彩,但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比,少了宏阔的意境。
    B.诗人漂泊流落,在岳阳有人能够盛情礼待于他,因此作者通过“楼孤属晚晴”中的“晚晴”表达了不再感觉那么孤独,甚至心头还有些许暖意的慨叹。
    C.“诗接”一句写登楼唱和的情形,诗人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宣城,既表现了作者对裴使君的赞誉之情,也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风采雅兴。
    D.本诗为五言律诗,用韵工整。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关联,用典和想象的手法运用为诗歌增色不少。全诗情感基调压抑低沉,意旨表达含蓄内敛。
    2.本诗的主要写作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有人认为杜甫《登岳阳楼》的思想境界远远超越本诗,试结合诗句举一个例子,并作分析。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①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①赵蕃(1143~1229)南宋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江西诗派殿军人物。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诗宗黄庭坚。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出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之坚。
    D.尾联的“揩摩病目”,写出了诗人拭目以待,期盼着朋友斯远的诗作,希望得到友人的理解和鼓励。
    4.古人评价首联中的“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警句)” 更是“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4.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6.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8.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鶱①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怀不可见请余赋诗(其二)
    杜甫
    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正翮②抟风超紫寒,立冬几夜宿阳台③。
    虞罗④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才。
    【注】①鶱:鸟飞的样子。②翮:羽毛中间的部分,指抟蛙。③阳台:巫山的一座山峰。④虞罗:渔猎者设置的网罗。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题目实似小序,详细交代了写诗缘由,能帮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诗意。
    B.首联上下两句均使用了特殊语库,“省”“疑”二字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
    C.颔联写黑鹰扇动翅膀刮起的风能吹到边塞,寒冬时栖宿巫山阳台,气魄宏大。
    D.颈联写虞罗施巧抓捕,春雁同行猜忌,反映出黑鹰所面临的境遇非常恶劣。
    10.全诗是如何体现黑鹰的“不凡”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思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①。
    【注】①元龙百尺楼: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许汜路过下邳见陈登时,陈登自己睡大床高卧,而让许汜睡下床,许汜对此非常不满,刘备批评他在天下大乱之时,不可只顾自己“求田问舍”,应像陈登那样具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万火牛”和“一沙鸥”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嘲笑了追名逐利的小人,表现了自己高尚的志趣。
    B.“日长似岁”写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受,“闲”与“醉”看似轻松,实则沉重,包含着作者愤懑不平的自嘲和期待之情。
    C.颈联使用视听、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虚写砧杵之声、梧桐叶飘落,表现了诗人整夜无眠、思念故园的悲凉情绪。
    D.尾联中,作者想要凭高望远,舒展一下昏花的眼睛,“无高处”“安得”和首联相应,突出了自己无人理解、无处寄托的孤独处境。
    12.钱钟书在《宋诗选注》关于陆游的介绍中指出:“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捣衣
    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①辞捣熨倦,一寄塞垣②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注]①宁:岂,怎能。②塞垣:指丈夫征戍之地。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戍不返”既指戍边秋至不能返家,也含难以生还之意,沉痛悲凉之意毕现。
    B.颈联“深”字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一语双关,还呼应了首句“不返”。
    C.尾联写妇人用力捣衣,声音响彻云外,而丈夫也听到了这饱含浓浓思念的捣衣声。
    D.诗歌借捣衣妇之口,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片段,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14.诗中句首大量运用虚字,如“亦”“已”“况”“宁”等,前人评价此诗通篇俱用虚字,“曲而弥挚”“何等宛转呜咽”。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这些虚字运用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李公见访①
    杜甫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含颇淳朴,所须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凤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注:①这首诗是天宝末年杜甫在长安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以暑气稀薄点出气候特征,后面又以清风意象,再次指出秋季的凉爽,前后形成照应。
    B.向邻人借酒这一细节 ,与《客至》中的唤邻翁共饮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看出诗人的邻里关系。
    C.树叶繁茂,蝉声聒噪,诗人于此处写蝉声的用意,与“蝉噪林逾静”的以声衬静并不相同。
    D.标题为“夏日李公见访”,却没有重点写李公,而是侧重写环境,诗歌结构布局巧妙曲折。
    16.杜甫曾经困居长安十年,后人多据此诗来考证杜甫在长安城南的居住环境,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居住环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重山
    (南宋)章良能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柳暗花明”的意象渲染了暮春景象,以“已抽簪”比喻红芍药已然含苞待放,可谓形象之极。
    B.“迟迟日”是说当日阳光迟迟不出,故有下文的“一分阴”,而“一分阴”又暗合下阕“无寻处”之情。
    C.“时序”指时令,“且”字流露欣喜之情;“旧游无处不堪寻”意味着旧游仍在,然而一切已物是人非。
    D.下阕采用先扬后抑笔法使情感呈现跌宕之势,先写沉醉眼前春光之美,终写岁月催人老、初心未酬之悲情。
    18.对于原诗“雨余风软碎鸣禽”,明代学者陈霆评改此词为:“鸣禽曰碎,于理不通……何不曰‘碎鸣音’也?”他的评改,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中洲
    姚镛①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②,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①姚镛:南宋人,擅诗词,绍定元年(1228)为吉州判官。②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代称学术探讨。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不于晴日访友,反“踏雨”前来,可见诗人颇有闲情逸致。
    B.“竹下”“荷香”“绡裙”写出诗人敲门所见,有一种天然野趣。
    C.被访者住在竹下,周边荷塘,环境幽雅,可见其高雅的生活意趣。
    D.全诗记叙有情节变化感,描写有画面感,语言通俗,却蕴含深意。
    20.诗论家说:“诗人善道没要紧语。”意思是在一般人看来是没要紧的事,在诗人看来却为要紧。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①
    杜甫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②多处是三台③。
    【注】①杜相公:杜鸿渐。杜鸿渐时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兼剑南节度使,征李秘书入府为僚。此诗是杜甫在夔州送李秘书时所作。②五云:这里指京师瑞气,古人认为,“太平之时,云则五色而为庆”。③三台:星宿名,这里以星宿比喻杜相公。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帘白舫”色彩鲜明,倒置于句首,渲染了官船的煊赫与威严。
    B.诗中的“回”字极有气势,写出了空间的辽阔及秋天巫峡的高峻。
    C.“枫叶下”“菊花开”展现了一派红叶飘飞、金菊盛开的动态景象。
    D.诗人以“五云”喻指京师长安是个好地方,流露出对长安的向往。
    22.此诗曾有“剑南节度使杜鸿渐入朝,辟李秘书入幕,杜盖先行,李追赴之也”的注释,有人据“李追赴之”认为杜诗颈联有讽刺李秘书趋炎附势之意。你对此说有何看法?请谈谈你的理由。【提分秘籍】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
    形象类型
    举例分析
    忧国忧民,心系社稷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藐视权贵,傲岸不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诗人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发现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
    羁旅他乡,思念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
    爱恨情长,感时伤别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才子形象。
    理解物象含义(内涵)“3方法”
    1.积累古诗中常见物象的寓意 物象的寓意是古今文人在长期的创作中约定俗成的,如松、竹、梅分别象征傲岸不屈的精神、高风亮节的品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格。如“梅”既有传统文人的高洁清雅,还承载了诗人赋予的特殊象征意义,这需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来体会。
    2.要准确把握物象在诗歌中的特征性用语 这需要考生积累记忆,也要求考生针对诗歌内容加以选择。如诗人在描述核心物象“梅”时,常拟人化地表现梅花遇雪、不与群芳争春、无人欣赏的寂寞、引发诗人乡愁等重要特点,使之极为生动形象,感人至深。
    3.要明确命题的要求 要明确命题是要求回答物象的寓意,还是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还是表现物象的方法,还是分析物象在诗歌中的作用等。如果要求回答梅花寓意,就从梅花角度陈述,如不畏严寒、不与群芳争春、悼惜年华等;如果要求回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就要从诗人的角度陈述,如表达诗人不畏权贵、傲岸不屈、清高孤傲、不与凡俗争宠、感慨年华流逝、珍惜友情等;如果要求分析物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除了阐述梅花的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外,还要阐述表达效果,如表达情感含蓄蕴藉、真挚感人等。
    教材中古代诗歌中常考查的意境特点
    意境特点
    举例
    雄浑壮丽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阔苍茫
    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苍凉悲壮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闲适恬淡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幽明净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丽清新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萧疏凄寂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安谧美好
    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高远深邃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淡雅幽远
    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清冷幽静
    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提分秘籍】
    教材中古代诗歌锤炼的常见6类词性
    炼字类别
    表达作用
    教材典例
    动词
    化静为动,化凡为美,有动态感。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形容词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虚词
    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数量词
    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颜色词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炼句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理解意蕴 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既是赏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赏句的一个角度。
    第二步:多角度赏析
    (1)语言特点。句子倒装——错位的美;句子对仗——整齐的美;适当省略——韵味悠长的美;长于炼字——凝练的美。
    (2)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
    (3)结构(构思)特点。①首句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②中间句作用:承上启下。③结尾作用: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现情感;以景衬情,用什么景烘托什么情;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常见的用来描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①清新 清秀 清健 平淡 淡雅 古朴 质朴 朴素 朴实 自然 浅显 通俗 优美 华美 华丽 工丽 典雅 新奇 鲜明 生动 形象 准确 简洁 简练 凝练 洗练 明快 传神
    ②高昂 奔放 豪放 热情 恢宏 轻灵 飘逸 苍劲 劲健 强健 雄健 雄奇 雄伟 雄壮 雄浑 浑厚 俊爽 旷达 奇崛 峭拔
    ③深沉 低沉 委婉 含蓄 风趣 幽默 诙谐 朦胧 隐晦 细密 悲慨 悲壮 悲凉 苍凉 舒缓 清冷 孤峭 清瘦
    ④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 活泼晓畅 笔调婉约 色彩丰富 富有韵律 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 陈字见新 朴字见色 诗画一体
    【提分秘籍】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概念
    说明
    作用
    示例
    赏析
    1.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
    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断魂。把它们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分为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如梦令》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与“花”,写出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词人的伤感情怀。
    5.反问
    用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词人旷达的情怀。
    6.对比
    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深切,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7.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8.双关
    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表达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朗、下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9.互文
    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惊”“鸣”互文,正确的翻译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词的意境更显丰富幽美。
    10.叠字
    重复使用同一个字。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这七组叠词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二、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1.景物描写的常见角度
    角度
    举例
    分析
    点面结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
    远近结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前两句描绘远景,后两句描绘近景。
    感官结合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从体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角度侧面写雪。
    动静结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前一句是静景,是所见;后一句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清幽怡人的风景画。
    声色结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两句中既有“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还有黄鹂的鸣叫,传达出欢快的情绪。
    正侧结合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第三、四句则以环境的荒凉偏僻侧面烘托。
    白描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
    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细节描写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细节描写是诗人的精心设置和安排。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2.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间接抒情
    借助景
    乐景写哀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以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的乐景抒发哀悼之情。
    乐景写乐情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情与景会,意到笔随,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哀景写哀情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以孤鸿、翔鸟写忧思伤心。
    哀景写乐情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李颀《琴歌》)
    以室外凄清的秋景来反衬华堂上炉火融融、红烛高烧的温暖欢乐。
    借助物
    托物言志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诗歌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
    借助事
    借古讽今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才调无伦的贾生喻指李商隐,诚问鬼神的文帝影射晚唐昏君。
    用典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尾联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表明归隐之情。
    叙事抒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表现出来的。
    三、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概念
    说明
    作用
    示例
    赏析
    烘托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使烘托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点染
    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
    运用点染法,会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明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
    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乐府民歌《江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一个典型。
    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想象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赋予抽象的事物以形体,使平凡的事物显得奇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
    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考试常考的是反衬,如用乐景反衬哀情,用动反衬静,用虚反衬实等。
    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诗人用碧绿的江水、青葱的山峦、火红的花和洁白的鸟勾勒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以乐景衬哀情,抒发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之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虚实结合
    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
    虚实相映,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化。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
    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借古讽今
    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
    委婉含蓄地表达主旨。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面对赤壁之战怀古,诗人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诗中蕴含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有偶然性。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
    作者个人的志向、意愿、情趣,借助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高洁、淡雅,秉持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四、古诗词的结构技巧
    概念
    说明
    示例
    赏析
    开门见山
    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揭示主题或全篇的主要内容。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首句概括写出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有自伤“老大”之情,下联儿童的淡淡一问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最后两句写山上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卒章显志
    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态。
    铺垫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
    首尾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做必要的回答,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长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自己褒扬(或贬抑)的真实意图。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以小见大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鲜明对比,以小见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意象组合
    诗歌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诗人用“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写早行,情景鲜明生动。
    表达技巧答题“3步骤”
    虽然表达技巧分为四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从高考及解题实际看,其解题步骤是一样的,均需采用“3步骤”。
    第一步,明技巧 品读诗歌,明确诗意,结合诗中相关信息,明确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第二步,释运用 结合具体诗句,说明诗歌是如何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
    第三步,析作用(效果) 分析表达技巧在形象、意境、结构、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说明:(1)若题干中已明确了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一步”可省略;(2)作答时“第二步、第三步”可以合并,也可以调换顺序。
    【提分秘籍】
    古代诗歌情感常见类型
    1.忧国伤时
    具体内容
    举例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
    具体内容
    举例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具体内容
    举例
    羁旅愁思
    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具体内容
    举例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昔盛今衰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李商隐《贾生》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
    5.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
    举例
    依依不舍的留恋
    柳永《雨霖铃》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贬谪失意
    具体内容
    举例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相关试卷

    热点09 文言复合文本比较阅读题型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热点09 文言复合文本比较阅读题型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热点09古诗文阅读之文言复合文本比较阅读题型突破原卷版docx、热点09古诗文阅读之文言复合文本比较阅读题型突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图文转换题型归纳—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 这是一份专题09 图文转换题型归纳—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文件包含专题09图文转换题型归纳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docx、专题09图文转换题型归纳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仿写句子题型归纳—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 这是一份专题05 仿写句子题型归纳—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版),文件包含专题05仿写句子题型归纳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docx、专题05仿写句子题型归纳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热点题型】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精讲(新高考专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