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湖南卷)(解析版)
展开(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考生须知: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的清新甜淡,描绘了 ① ;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 ② ;有的豪放飘逸,描绘了 ③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我们从古诗中(获取/汲取)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迸发/焕发)出篷勃生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甜淡 气势磅礴(bá)B.养分(fèn) 与时俱进
C.瑰宝 豪放飘逸(yí)D.愉悦(yuè) 篷勃生机
2.文中括号内依次选用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获取/迸发B.汲取/焕发C.获取/焕发D.汲取/迸发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体验。
B.读诗不仅能够提升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
C.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体验,而且能够增强精神境界。
D.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愉悦,而且能够提升精神境界。
4.文中横线处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 ②雄伟奇丽的想象世界 ③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
B.①雄伟奇丽的想象世界 ②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 ③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
C.①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 ②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 ③雄伟奇丽的想象世界
D.①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 ②雄伟奇丽的想象世界 ③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
【答案】
1.B 2.B 3.D 4.C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A.甜淡——恬,气势磅礴(bá)——bó;
C.豪放飘逸(yí)——yì;
D.篷勃生机——蓬;
故选B。
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获取”通常指取得或得到某物。“汲取”则更侧重于从某种源泉中吸取养分或精华。在文中,“我们从古诗中……精神养分”这一语境强调的是从古诗这一源泉中吸收精神层面的东西,因此“汲取”更为恰当。
第二空:“迸发”多用来形容力量、情感等。“焕发”则更多地用于描述事物展现出新的生机、活力或光彩。在文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出篷勃生机”这一语境强调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的持久的、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焕发”更为贴切。
故选B。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该句语病:语序不当,应将“能够增强精神境界”和“能带来审美愉悦”的位置进行交换。
故选D。
4.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
第一空:这里需要补写的句子应该与“清新甜淡”这一风格相对应。清新甜淡的风格通常描绘的是自然、平和、轻松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愉悦的感觉。在给出的选项中,“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田园生活往往与自然、和谐、平静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与清新甜淡的风格相吻合。因此,第一空填“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最为恰当。
第二空:这一空需要补写的句子要与“气势磅礴”这一风格相匹配。气势磅礴通常用来形容宏大、雄壮、有力的场景,给人一种震撼、激昂的感觉。在选项中,“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最能体现这种风格。征战场面往往充满了战争、英雄、荣耀等元素,与气势磅礴的风格相契合。因此,第二空填“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最为合适。
第三空:最后一空需要补写的句子应该与“豪放飘逸”这一风格相呼应。豪放飘逸的风格通常表现的是诗人自由奔放、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给人一种潇洒、飘逸的感觉。在选项中,“雄伟奇丽的想象世界”最能体现这种风格。想象世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充满了奇幻、浪漫的元素,与豪放飘逸的风格相符合。因此,第三空填“雄伟奇丽的想象世界”最为贴切。
综上所述,结合每一空的上下文,最恰当的补写选择是C选项:①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②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③雄伟奇丽的想象世界。
故选C。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6分)
【答案】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一蓑烟雨任平生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奉、蓑、赢、梨”等字的正确书写。
综合性学习
6.以花为媒、以花会友。3月22日,高邮市第七届湖上花海文化旅游季盛大开幕。学校借此契机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向社会各界发出赏花邀请,请你参加。(6分)
(1)活动一:潇潇准备为下面的宣传图片拟写一副对联,请用下列词语帮她完成。(2分)
词语:油菜 高邮 烟波浩渺 花海 湖泊 一望无垠
上联:
下联:
(2)活动二:潇潇想要更换宣传语“花动一湖春色”,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劝阻她。(2分)
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天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3)活动三:为积极打造“湖上花海”旅游经济发展“新名片”,假如你是一名记者,请你完成以下采访任务。(2分)
【答案】
(1)上联:高邮湖泊烟波浩渺 下联:油菜花海一望无垠
(2)示例:潇潇同学,“花动一湖春色”的宣传语化用了高邮词人秦观的“花动一山春色”的诗句,“花动一湖春色”这个宣传语让我们似乎看到微风吹过,菜花摇曳,整个湖面涌动着明媚的春光,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所以,我认为不能换。
(3) 目的2——示例:了解更好打造湖上花海景点的建议(采访目的联系问题即可) 问题1——示例:导游,您好!请问湖上花海景区最佳打卡景点是什么?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联。
上联:高邮湖泊烟波浩渺 下联:油菜花海一望无垠
字数:上下联都是八个字,满足对联字数相对的要求。
平仄:上联尾字“渺”是仄声韵;下联尾字“垠”是平声韵,仄起平收,音韵相和。
词性:“高邮湖泊”对“油菜花海”都是名词性偏正短语,“烟波浩渺”对“一望无垠”,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词性相对得当。
内容:上联描绘了一片壮丽的湖泊景色,展现了湖泊的广阔与深邃。下联描述了一片无边无际的油菜花海,展现了田野的辽阔与繁盛。两联均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形成了内容上的对应关系。
(2)本题考查材料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的材料,即秦观的《好事近·梦中作》。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其中“花动一山春色”一句尤其传神,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和花朵的美丽。接着,分析宣传语“花动一湖春色”。这个宣传语巧妙地化用了秦观诗句中的“花动一山春色”,将其中的“山”改为“湖”,更贴近了具体的宣传场景。同时,“花动一湖春色”本身也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能够生动地展现出春天的美丽和活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劝阻。可以向潇潇解释这个宣传语的优点和特色,说明它如何巧妙地融合了古诗词和现代宣传,以及它如何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并留下深刻印象。通过这样的分析,希望潇潇能够认识到这个宣传语的独特之处和价值,从而放弃更换的想法。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采访的总体目标,即了解“湖上花海”的旅游特色以及如何更好地打造这一景点。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设计出两个具体的采访目的:一是了解湖上花海的旅游特色,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该景区的独特之处和吸引力所在;二是收集关于如何更好地打造湖上花海景点的建议,这有助于我们发现景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接着,针对这两个目的,我们可以设计出相应的问题。对于第一个目的,我们可以询问导游湖上花海景区的最佳打卡景点是什么,以此来了解景区的特色和亮点。对于第二个目的,我们可以询问游客对景区打造的建议,从他们的反馈中了解景区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示例:
目的2:了解游客对湖上花海的整体满意度
问题1:导游,您好!湖上花海在旅游旺季时有哪些特别的活动或表演供游客参与?
二、阅读与理解(共50分)
(一)非文学作品阅读(共8分)
材料一:
这个冬天,东北冰雪游火爆出圈,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也挡不住人们奔赴的热情。哈尔滨更是一跃而成“顶流”城市,元旦3天假期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历史峰值。网友感叹,“泼天的富贵终于轮到了哈尔滨”,但好运气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水到渠成。
(摘编自熊丽《契合民生所盼激发消费潜能》,《经济日报》2024年1月6日)
材料二:
①在很大程度上,哈尔滨成为“顶流”并非偶然或意外,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城市营销行动的结果。
②为了迎接疫情后第一个冰雪旅游季,哈尔滨政府和文旅界从很久之前就开始了各方面的筹划。这些精心的准备成功引发了全国游客和网友的追捧,带来成倍的回报。
③2023年11月6日,哈尔滨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早了些。雪一下,冰城的感觉就来了,在哈利·波特的背景音乐中,哈尔滨“霍格沃茨”般的城市景象在网上迅速传播。11月7日,“哈尔滨”的第一个热度小高峰到来。
④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冰雪季到来之前,政府就已经在营销宣传上进行了大量准备,做了不小的投入。省文旅厅、市文旅局组织各成员单位奔赴武汉、长沙、重庆、广州、北京等十个城市进行旅游推介,还联合网红等“文旅推荐官”在网络上造势,带动起各地游客对黑龙江的向往。
(摘编自胡苗《哈尔滨的冷与热》,《财经》2024年1月13日)
材料三:
①我们从12月中旬说起。哈尔滨的这场泼天富贵,一开始是源自一场舆论危机。12月18日,有一条短视频冲上了抖音和微博的热搜。这条短视频里,很多游客挤在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园区里,高喊“退票”,他们抱怨说,现场气温零下20多度,很多人为了玩现场一个大滑梯项目排队排了四五个小时,但直到园区关门也没玩上。
②按理来说,这场退票风波一开始确实是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不占理。但很快小红书上出现了一些“免费”攻略,什么意思?有些游客用自己的经验,教别人怎么先在冰雪大世界玩个遍,然后再退票套回300多块的门票钱。
③如果你是一座这样乐园的管理者,遇到这种事,多半觉得是遇到了口碑和收入的双重危机:一边管理不善导致了游客不满,另一边有贪小便宜的游客落井下石。
④哈尔滨什么反应呢?哈尔滨24小时内就发了一封公开信,给所有外来游客道歉,并且给出了三个具体整改措施,至于游客们的退票要求里哪些是委屈哪些是占小便宜的,哈尔滨一概不计较,统统给退票了,当作给外地朋友的伴手礼。
⑤紧接着,哈尔滨商务局也现身了,给本地餐饮和住宿企业发了服务质量倡议书。文旅局也给全体市民发了公开信,建议市民们热情待客,给外地游客让路让景,尽己所能给游客提供姜汤、顺风车等主人待遇。随后,哈尔滨延长了公交运营时间,在街边搭建了温暖驿站,还调派了体校的大高个学生来陪护南方游客滑冰滑雪,很多哈尔滨市民也响应号召,在线上给游客们写穿搭建议、游玩指南,在线下给南方游客们送暖宝宝、开免费顺风车。几个动作一出,哈尔滨很快平定了退票风波,逆转了舆论危机。
⑥哈尔滨迎接八方来客的热情与真诚,也让游客们纷纷在社交平台“造梗”:身穿浅色羽绒服、显得圆滚滚、一看见雪就眼睛发亮的“南方小土豆”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一位上海小游客在哈尔滨机场拖着行李,不肯登机哭着喊道:“我不想离开哈尔滨的家”的视频很多人都刷到过……游客们的这些欢呼和不舍,又通过社交网络进一步反哺文旅市场,让热度更可持续。
(摘编自蔡钰《哈尔滨文旅策略》)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哈尔滨元旦三天的游客接待量达历史峰值表明好运气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多方努力的结果。
B.哈尔滨成为“顶流”很大程度上不存在偶然或意外,而是城市营销行动的必然结果。
C.面对舆论危机与退票风波,哈尔滨迅速采取了有力整改措施,比如,给所有游客退了票。
D.文旅局向全体市民发公开信,建议市民们热情待客,给外地游客让路让景,打造好客之城。
8.根据材料,下图符合哈尔滨2023年最后一季度搜索热度走势的一项是( )(2分)
A.B.
C.D.
9.《经济日报》将哈尔滨火爆的原因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请结合材料概括“人和”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案】
C
B
9.①政府:在营销和宣传上进行大量准备;面对舆论危机,及时有效应对;用“掏家底”的诚意,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体验度。
②市民:积极响应号召,打造好客之都。
③游客:通过社交网络为哈尔滨欢呼喝彩,进一步反哺文旅市场,让热度更可持续。
【解析】
7.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C.由材料三第④段“至于游客们的退票要求里哪些是委屈哪些是占小便宜的,哈尔滨一概不计较,统统给退票了,当作给外地朋友的伴手礼”可知,并非选项说的“给所有游客退了票”。
故选C。
8.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图文转换。
由材料二第③段“11月7日,‘哈尔滨’的第一个热度小高峰到来”以及材料三首段“12月18日,有一条短视频冲上了抖音和微博的热搜”可知,哈尔滨2023年最后一季度搜索热度走势里,11月有一个小高峰,12月中旬迎来最高峰。
故选B。
9.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材料二第②段“为了迎接疫情后第一个冰雪旅游季,哈尔滨政府和文旅界从很久之前就开始了各方面的筹划”“省文旅厅、市文旅局组织各成员单位奔赴武汉、长沙、重庆、广州、北京等十个城市进行旅游推介,还联合网红等‘文旅推荐官’在网络上造势,带动起各地游客对黑龙江的向往”可知,政府在营销和宣传上进行大量准备;由材料三第④段“哈尔滨什么反应呢?哈尔滨24小时内就发了一封公开信,给所有外来游客道歉,并且给出了三个具体整改措施”,第⑤段“紧接着,哈尔滨商务局也现身了,给本地餐饮和住宿企业发了服务质量倡议书”“随后,哈尔滨延长了公交运营时间,在街边搭建了温暖驿站,还调派了体校的大高个学生来陪护南方游客滑冰滑雪”可知,面对舆论危机,及时有效应对;用“掏家底”的诚意,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体验度;
由材料三第⑤段“很多哈尔滨市民也响应号召,在线上给游客们写穿搭建议、游玩指南,在线下给南方游客们送暖宝宝、开免费顺风车”可知,市民们积极响应号召,打造好客之都;
由材料三第⑥段“哈尔滨迎接八方来客的热情与真诚,也让游客们纷纷在社交平台‘造梗’”“游客们的这些欢呼和不舍,又通过社交网络进一步反哺文旅市场,让热度更可持续”可知,游客方面,通过社交网络为哈尔滨欢呼喝彩,进一步反哺文旅市场,让热度更可持续,如游客们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形成正面的口碑效应。
(二)文学作品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予 香
①俞香在裕后街开了一家花店,由于价格实惠,种类齐全,她又口齿伶俐,生意做得还算红火。不过自从隔壁一家宠物美容店开业后,俞香便陷入了无尽的烦恼。她对宠物毛发过敏,如今其花店旁有家宠物美容店,令她每天喷嚏不断。
②宠物店老板是对夫妻,男的姓刘,高高大大,声音洪亮,女的三十岁出头,眉清目秀,脸上总带着淡淡的笑。夫妻俩待人接物得体、温和,给宠物洗澡、美容、按摩、做训练,很是专业,店里的生意一天天好了起来,夫妻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但俞香心怀不满,没少找他们麻烦,要他们做好杀菌消毒,处理好宠物毛发,甚至悄悄给环境监察局打过几回举报电话。可每次监察支队来检测,宠物店环境卫生都合格。刘老板每次都不多说什么,笑呵呵的,环境卫生做得一次比一次好,他甚至专门购买了一套吸绒毛设备,以减少对俞香的影响。
③俞香无可奈何,仍旧隔三岔五地找碴给刘老板添堵。幸亏刘老板脾气好,从不计较,日子也就磕磕碰碰地过了。
④一天下午,俞香花店东边的火锅店老板早早关门去给孩子开家长会,四点左右,俞香突然发现火锅店内火光闪现,黑烟从玻璃门门缝溢出来。她惊呼起来:“着火了! 着火了!”
⑤刘老板率先冲出来,他冲俞香喊道:“快打119!”俞香紧张得抖着手摸出手机,打了消防电话。刘老板已经从自己店里找来两个灭火器,飞奔至火锅店门口。他的妻子也跟了出来,喊他当心,又拨通店门订餐牌上留着的老板电话,告诉他店里着火了,赶紧回来。当刘老板得知店里有不少煤气罐时,他对妻子和俞香喊道:“往后退,别靠近这边!”
⑥街上一片惊呼,人人不敢靠近火锅店,刘老板却毫不犹豫地砸碎火锅店的玻璃门冲了进去。扫视一圈,当即发现一张着火的桌子下有个煤气罐正被火焰覆盖,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爆炸,他丝毫没有退缩,果断将灭火器对准火舌……
⑦火锅店老板回来时,火势已被控制,因救援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只是刘老板因手部烫伤住进了医院。
⑧目睹刘老板奋不顾身冲进火锅店灭火,俞香对他心生敬佩。自己的店紧挨火锅店,如果没有及时灭火,引发煤气罐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想起平时自己对刘老板诸多刁难,她很是惭愧。
⑨这天,俞香精心包了一束鲜花前往医院探望。刘老板见了她很高兴。只是没聊两句,他就开始摸鼻子,打喷嚏,流鼻水。刚好刘老板的妻子从外面进来,她扫视一眼床头摆放的鲜花,笑着对俞香说:“我家大个子有过敏性鼻炎,尤其对花粉过敏。”
⑩俞香蒙了:“花粉过敏? 那你们紧挨我的花店,平时怎么办?”
⑪“他平时都用鼻过滤贴,贴在鼻孔上防花粉。”说着女老板从自己包里拿出一个蓝色小包装,撕开,贴在刘老板的鼻孔上。
⑫“整天贴着难受吗?”俞香赶紧把花放到病房外,关心地问。
⑬“不难受,你看,过滤贴很薄,颜色和皮肤很相近,在屋里用也不觉得夸张,而且它不但能防花粉,还能隔离二手烟、粉尘颗粒,挺好!”刘老板似乎怕她尴尬,忙解释。
⑭随后,女老板轻声地和俞香拉开话匣子:“我们家大刘从部队退役后选择自主创业。其实一开始我看到隔壁是你的花店,并不同意把店开在这里,可他说他在部队几年,身体强壮了很多,过敏性鼻炎已不严重。加上考虑到这里地段好、租金低、竞争小,而且离自己家近,方便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我们便硬着头皮租下门面。为了尽量不受花粉影响,平时他都贴着鼻过滤贴。只是没想到,你也是过敏体质,无意间给你带来很多不便,实在不好意思。”
⑮女老板后面说了什么,俞香没听进去,她为自己汗颜,其实生活不易,大家都有不得已之处,她怎么会不知道呢,该说对不起的是自己。
⑯两周后,俞香的花店重新开业,她和街道拐角一家卖渔具的老板协商后,签合同,调换了门面。虽然这个店面比原先的小,也偏僻,生意却比原先更火爆。原来,渔具店老板的女儿得知俞香调换门面的原因后,请来一位做设计的朋友,因地制宜,从装修风格、功能布局到灯光装饰、花材陈列等方面做了全新设计,将俞香的花店打造成了裕后街极具特色的一家花店,取名“予香馆”。
⑰裕后街的人们,宁愿多走些路也要到俞香的子香馆买花。尤其一些退伍老兵,他们都说予香馆的花比别家的绚烂多彩,花美气香,令人向醉。
(作者:欧阳华丽,有删改。《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2期)
10.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梳理全文情节,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11.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只是没聊两句,他就开始摸鼻子,打喷嚏,流鼻水。(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尤其一些退伍老兵,他们都说予香馆的花比别家的绚烂多彩,花美气香,令人陶醉。(为什么单独提到“退伍老兵”?)
12.本文的主人公是俞香还是大刘?请说出你的观点,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3.雨欣同学读完本文,想到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句,她想结合这句话分析本文题目的含义和作用,一时组织不好语言,请你请结合文章内容帮她完成。(4分)
【答案】
10.①大刘在隔壁开宠物美容店 ②大刘认真做好卫生 ③到医院探望他 ④花店搬迁取名“予香馆”
11.(1)动作描写。描写大刘闻到俞香送的鲜花后,强烈的过敏反应。交代大刘也对鲜花过敏的事实,为下文俞香谅解大刘,搬迁花店的情节作铺垫。
(2)大刘从部队退役后自主创业,单独交代退伍老兵,暗示大刘没少向退伍战友推荐予香馆花店,侧面表现大刘宽宏大量、乐于助人、成人之美的高尚品质。
12.示例一:俞香。本文主要记叙俞香在救火中敬佩大刘的勇敢,两家人深入交流后,消除了误解和好的故事。表现俞香知错能改、为人热情、经营有方的性格特点。题目“予香”和“俞香”谐音,开头和结尾都在写俞香和她的花店。全文主要笔墨和刻画重点都围绕俞香进行,因此俞香是本文的主人公。
示例二:大刘。大刘面对俞香的为难从不计较,努力做好卫生,勇敢救火,避免火锅店和花店更大的损失。俞香被他奋不顾身的精神所感动,主动到医院探望大刘,两家和好。俞香又主动搬迁花店,免去过敏的烦恼。全文重点表现大刘温和谦让、与人为善、英勇救险的崇高品质,因此大刘是本文的主人公。
13.含义:题目“予香”一语双关,“予香”和俞香谐音,表面含义指俞香,深层含义暗合成语“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思,即帮助别人成功后,会因助人为乐得到回馈。作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画龙点睛地揭示与人为善、帮助别人收获快乐的主旨,化用成语,富有诗意,简洁凝练,新颖含蓄,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一空,结合②段“宠物店老板是对夫妻,男的姓刘,高高大大,声音洪亮,女的三十岁出头,眉清目秀,脸上总带着淡淡的笑。夫妻俩待人接物得体、温和,给宠物洗澡、美容、按摩、做训练,很是专业,店里的生意一天天好了起来,夫妻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概括可得:大刘在隔壁开宠物美容店;
二空,结合②段“但俞香心怀不满,没少找他们麻烦,要他们做好杀菌消毒,处理好宠物毛发,甚至悄悄给环境监察局打过几回举报电话。可每次监察支队来检测,宠物店环境卫生都合格。刘老板每次都不多说什么,笑呵呵的,环境卫生做得一次比一次好,他甚至专门购买了一套吸绒毛设备,以减少对俞香的影响”概括可得:大刘认真做好卫生;
三空,结合⑨段“这天,俞香精心包了一束鲜花前往医院探望。刘老板见了她很高兴”概括可得:到医院探望他;
四空,结合⑯段“具店老板的女儿得知俞香调换门面的原因后,请来一位做设计的朋友,因地制宜,从装修风格、功能布局到灯光装饰、花材陈列等方面做了全新设计,将俞香的花店打造成了裕后街极具特色的一家花店,取名‘予香馆’”概括可得:花店搬迁取名“予香馆”。
11.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
(1)结合“只是没聊两句,他就开始摸鼻子,打喷嚏,流鼻水”可知,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细致描写大刘闻到俞香送的鲜花后强烈的过敏反应,为后文叙写俞香谅解大刘,搬迁花店等情节内容作铺垫。
(2)结合⑭段“随后,女老板轻声地和俞香拉开话匣子:‘我们家大刘从部队退役后选择自主创业’”等内容可知,因为大刘从部队退役后自主创业,单独交代退伍老兵,意在说明大刘经常向退伍战友们推荐予香馆花店,这句话侧面表现出大刘乐于助人、宽容大度的美好精神。
12.本题考查主人公判断。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认为主人公是大刘。结合②段“但俞香心怀不满,没少找他们麻烦,要他们做好杀菌消毒,处理好宠物毛发,甚至悄悄给环境监察局打过几回举报电话。可每次监察支队来检测,宠物店环境卫生都合格。刘老板每次都不多说什么,笑呵呵的,环境卫生做得一次比一次好,他甚至专门购买了一套吸绒毛设备,以减少对俞香的影响”、⑥段“街上一片惊呼,人人不敢靠近火锅店,刘老板却毫不犹豫地砸碎火锅店的玻璃门冲了进去。扫视一圈,当即发现一张着火的桌子下有个煤气罐正被火焰覆盖,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爆炸,他丝毫没有退缩,果断将灭火器对准火舌”、⑭段“其实一开始我看到隔壁是你的花店,并不同意把店开在这里,可他说他在部队几年,身体强壮了很多,过敏性鼻炎已不严重。加上考虑到这里地段好、租金低、竞争小,而且离自己家近,方便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我们便硬着头皮租下门面。为了尽量不受花粉影响,平时他都贴着鼻过滤贴”等内容可知,大刘面对俞香的为难从不计较,努力做好卫生,勇敢救火,避免火锅店和花店更大的损失。俞香被他奋不顾身的精神所感动,主动到医院探望大刘,两家和好。俞香又主动搬迁花店,免去过敏的烦恼。由此可见,全文主要是赞美大刘宽容忍让、乐于助人、英勇无畏的崇高精神,因此大刘是文章的主人公。
13.本题考查标题理解。
首先明确:“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将美丽的花朵赠送于人,自然会收获经久的花香。多用于形容付出了也会使自己快乐,当你帮助别人获得成功之后,自然在助人为乐之余而得到回馈。标题“予香”和俞香谐音,表面含义指花店老板俞香,深层含义暗合成语“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思。以“予香”为题,贯穿全文故事情节,起到线索作用;同时标题简练富有深意,激发读者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三)古诗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赣州分司夜坐偶成
[明]江源①
作客江湖过十秋,西风今夕又虔州②。
青灯照我犹疑梦,白发欺人故满头。
马祖岩③前云似墨,虎头城④上月如钩。
行踪自叹浑无定,明日明年何处楼。
【注】①江源:字一原,广东人。明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②虔州:今江西赣州。③马祖岩:位于江西赣州贡水东岸,因唐代高僧马祖道一曾于当地传授禅经而得名。④虎头城:位于四川自贡,因状若虎头而得名。诗人曾在四川做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叙事,诗人说自己辗转江湖做官,现在到了虔州,同时“西风”点明了时令,又营造了萧瑟的氛围。
B.颔联把“青灯”和“白发”变成了有知有情的人。时光荏苒,似乎一切都在梦中,转眼间已是满头白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叹。
C.颈联写景,云层墨黑,残月如钩,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眼前景物,表达了自己惆怅、凄凉的心境。
D.全诗情感凄伤、无奈,表达了诗人对漂泊江湖,时光易逝,身无所依的无力感。
15.简要分析本诗尾联和崔颢《黄鹤楼》里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在情感表达上的相同之处。(4分)
【答案】
C
15.都有怅然若失的伤感。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无所依,今年不知明年事,年华老去仍漂泊江湖的怅然;“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是写人去楼空、世事变迁的落差,诗人因此伤感,为后面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解析】
14.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C.结合上文“作客江湖过十秋”“青灯照我犹疑梦,白发欺人故满头”可知,作者多年漂泊在外,远离家乡,夜间也只有青灯相伴,如今也已满头白发,颈联在此基础上写景,抒发的是孤苦无依、漂泊不定、年华老去的惆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选项“表达了自己惆怅、凄凉的心境”表述不完整;
故选C。
15.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以及对比阅读。
“行踪自叹浑无定,明日明年何处楼”的意思是:自我感叹行踪不定,也不知道明天或明年我将在哪个楼里。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孤苦无依、漂泊不定、年华老去的怅然;《黄鹤楼》里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诗人巧用典故,写出了人去楼空、今非昔比、世事变迁的无奈和伤感。综合以上可知,两首诗都表达了怅然若失的伤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孟子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①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②,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③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④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赴愬:前来申诉。②放辟邪侈:“放”和“侈”同义,都是纵逸放荡的意思。“辟”和“邪”同义,都是行为不轨的意思。③罔民:张开罗网陷害百姓。罔,同“网”,用作动词。④庠序:古代学校的名称。周代叫庠,殷代叫序。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2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灾难,祸患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激
C.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疾:使……生病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教导
18.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以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孟子看来,重义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能舍生取义。
B.甲、乙两文使用了排比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整篇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也使文章道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C.乙文中,孟子认为有恒产才有恒心,所以要先足衣食后治礼仪,这与《管子·牧民》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道理相同。
D.乙文体现了孟子关于治国的方略和施政纲要:施行仁政,富民兴教。在孟子看来,只有施行仁政才能使天下仕者立于王之朝,富民兴教才能长治久安。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6分)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
16.B
17.C
18.A
19.(1)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2)老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解析】
16.本题考查断句。句意:等到犯了罪,然后就用刑法处置他们,这就像是安下罗网坑害百姓。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理的呢?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故选B。
17.本题考查字义。
C.句意:天下痛恨他们国君的人。疾:痛恨。故选C。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根据甲文第一段中的“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知,本项“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能舍生取义”有误,应为:只有贤者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才能舍生取义。故选A。
19.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蹴:用脚踢。而:表修饰。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2)衣:穿。食:吃。然:这样。而:却。王:称王,统一在天下。未之有:还没有。
【点睛】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具有,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但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但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羹,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喝),(饥饿的)过路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乙】(孟子)说:“是这样,小的一方本来不可以同大的一方敌对,人少的本来不可以同人多的敌对,势力弱的本来不可以同势力强的敌对。天下千里见方的地方有九块,齐国的土地截长补短凑集在一起,占有其中的一块。靠这一块地方去征服其他八块地方,这同邹国跟楚国打仗有什么两样呢?(大王)何不回到(行仁政)这根本上来呢?如果现在大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里任职,农夫都想到大王的田野里耕作,商人都想到大王的市场上做买卖,旅客都想从大王的道路上来往,各国痛恨他们国君的人都想跑来向您诉说。果真做到这样,谁能阻挡大王统一天下?”
(宣王)说:“我脑子昏乱,不能前进到这一步。希望先生辅佐我实现大志,明白地教给我方法。我虽然迟钝,请让我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只有士人能做到。至于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随之就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就会胡作非为,坏事没有不干的了。等到犯了罪,然后就用刑法处置他们,这就像是安下罗网坑害百姓。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理的呢?所以贤明的君主所规定的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对上足够奉养父母,对下足够养活妻儿,好年成就终年能吃饱,坏年成也能免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一心向善,百姓也就乐于听从了。而现在规定的百姓的产业,上不够奉养父母,下不够养活妻儿,好年成也还是一年到头受苦,坏年成还避免不了饿死。这(就使百姓)连维持生命都怕来不及,哪有空闲去讲求礼义呢?大王想行仁政,那么何不返回到根本上来呢?五亩的宅地,(房前屋后)栽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鸡、狗、猪等禽畜,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不要占夺农时,八口之家可以不挨饿了。搞好学校教育,反复说明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上了年纪的人就不会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老年人穿上丝棉吃上肉,一般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名著阅读(共8分)
20.阅读《水浒传》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宋江道了一个喏,携了晁盖手,便投侧边小房里来。晁盖问道:“押司如何来的慌速?”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领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了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担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晁盖听罢,吃了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
(1)《水浒传》这部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写出众多草莽英雄的不同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 的主题。选文中“黄冈事”是指 。(2分)
(2)“文学是什么”有人说文学是一面映射现实的镜子,有人说文学是一盏照进现实的灯。请结合《水浒传》整本书的阅读体验,说说在你的心里它是“一面镜子”还是“一盏灯”。(6分)
【答案】
(1) 官逼民反 智取生辰纲
(2)示例:我认为《水浒传》是一面镜子。该书讲述了宋江、鲁智深等好汉,出于种种原因在梁山落草为寇、揭竿起义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面貌和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映射出了社会现实。(结合名著相关内容分析合理即可。若认为所选作品“既是一面镜子也是一盏灯”,分析合理亦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理解名著内容。
①空:《水浒传》这部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写出众多草莽英雄的不同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②空:“智取生辰纲”的情节:梁中书委托杨志负责押送贵重的生辰纲到东京,为蔡京庆寿。杨志为了确保安全,处处小心,在炎热的天气中赶路。然而,这样的安排引起了手下军汉们的不满。晁盖和吴用等人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设计让白胜在酒中下蒙汗药,并扮作贩枣商人埋伏在黄泥冈。当杨志一行人口渴难耐时,白胜装扮的卖酒汉子沿路叫卖,杨志担心酒里有毒,起初不允许军士购买,但晁盖等人先买了一桶酒喝下,消除了杨志的疑虑。最终,杨志和他的手下被蒙汗药麻倒,生辰纲被劫走。根据选文中“黄冈事”“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可知,这里的“黄冈事”是指“智取生辰纲”。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由题干中的“映射现实”“照进现实”可知,“镜子”强调了文学名著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照进现实”强调了文学名著影响现实、照亮人类的精神世界的作用。据此选定作答方向,结合名著内容来进行分析即可。
例如:我认为《水浒传》是一盏灯。《水浒传》教会我们: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普通人才有可能过上好日子。《水浒传》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是这样的:皇帝昏庸、朝廷腐败、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于是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透出一股腐朽、黑暗,达官贵人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掠夺社会财富,搞得民不聊生;小官吏也纷纷利用手中权柄干些欺男霸女、欺行霸市的事儿,逼得普通人难以安生。因此说《水浒传》就像一盏灯。
写作(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冬天,我们烤火炉,穿棉衣。火炉能发热,可以带给我们温暖。棉衣呢?棉衣不能发热,但棉衣能帮我们抵御冬天的寒冷,保存我们体内的温暖。如果把火炉比作我们助人的热心,那么棉衣便是我们心存的良知。热心可以助人,可以带给别人温暖;良知虽然未必直接给别人温暖,但却能给别人一份体贴、一丝慰藉,让别人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温暖。
为人处世,如果不能捧出一颗热心,给世界以温暖,那就心存一份良知,为世界守住一份温暖。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温暖的棉衣
冬天,寒风如狼吼,冰冷刺骨。在这个季节,温暖变得尤为重要,而我的心,曾被一件棉衣深深温暖。
那年冬天,我踏入初中的大门,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我,一个性格内向的少年,时常在角落里默默度过每一个寒冷的日夜。每当寒风袭来,我都紧紧抱住自己,试图抵挡那股刺骨的冷。
某日放学后,我惊愕地发现书包不翼而飞。书包里装着我所有的课本和文具,更重要的是,那是妈妈亲手为我挑选的。我慌乱地四处寻找,心中的焦虑如寒风般凛冽。
就在我几近绝望之际,一个温暖如春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同学,需要帮忙吗?”转头一看,是她——那个总是带着甜美微笑的女孩。我语无伦次地告诉她我的困境。她没有丝毫犹豫,拉起我就开始在教室里仔细寻找。终于,在教室后排的柜子里,我们找到了那个被误放的书包。
从那一刻起,她成了我冬日里的那束暖阳。每当我孤独或困惑时,她总会及时出现,给予我无私的关心和帮助。她就像那件棉衣,用她的善良和热心,为我遮挡住人生的风霜雨雪。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这样的“棉衣”并不止她一人。班上的许多同学,都在默默地为我提供着温暖。他们或许并不显眼,但他们的每一次关心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人间的温情。
在他们的感染下,我也开始学会去关心他人,去传递这份温暖。每当我看到别人因为我的帮助而露出笑容时,我的心中也充满了满足和快乐。
如今,虽然我已经离开了那所充满爱的学校,但那份温暖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底。每当冬天来临,我总会想起那件“棉衣”,它不仅仅是一件衣物,更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情感。
在这个世界上,火炉可以为我们提供身体上的温暖,但心灵的温暖,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爱护来传递。让我们都成为那件“温暖的棉衣”,为这个寒冷的世界,带来一丝丝暖意。
在这个世界上,或许我们无法像火炉那样散发出炽热的温度,但只要我们心存善良与关爱,就能像棉衣一样给予他人温暖与慰藉。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的温暖与善良吧!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1.审题。这个作文题目要求我们通过比喻的方式思考热心和良知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题目中将火炉比作助人的热心,棉衣比作心存的良知,强调了两者的不同作用:热心可以直接给人带来温暖,而良知则通过体贴和慰藉给予人温暖。我们需要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写一篇记叙文,分享我们在生活中的体验和发现。
2.立意。在立意时,我们应该着重表现热心和良知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热心如何直接帮助他人,以及良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如体贴他人的感受、关心他人的困难等。文章应该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以及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些价值观。
3.构思选材。在构思文章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生活片段,如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中的经历,来展示热心和良知的作用。例如,我们可以描述自己如何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或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选材时,应该选择那些能够深刻表达主题的事件,同时要注意情感的真实性和文章的连贯性。
出处
诗句
批注
《送东阳马生序》
①以中有足乐者, 。
自我坚守,求学为乐
《定风波》(苏轼)
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从容豁达,涵养品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 , 。
收复失地,报国之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 , 。
新奇比喻,奇丽壮美
时间地点
3月23日 高邮湖上花海景点
采访对象
导游
游客
采访目的
了解湖上花海的旅游特色
采访目的2:
采访问题
问题1:
问题2:游客,您好!游玩湖上花海后,对景区的打造您还有什么建议?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南京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南京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6页,共120分,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读诗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安徽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安徽卷)(解析版),共13页。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苏州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苏州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难度系数,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阅读回答问题,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