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月诗派,再别康桥,趣味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923年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粱实秋等。他们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他创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三美”)理论,被人评为“带着镣铐跳舞”)的新格律理论,此理论对中国现代诗坛、对徐志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美”:新月派的新诗主张,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具体而言,“音乐美”强调“音节和韵脚的和谐”;“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主要著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1916年考入北大,与16岁的张幼仪结婚。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邂逅了林徽音。1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异,8月回国。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与陆小曼结婚。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 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的因缘也是一段佳话。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勿再做一次过来人。”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的习性也使诗人入不敷出。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徐志摩
1.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创作风格2.初步学习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技巧3.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进一步品味诗歌的意境
青荇( xìng) 长篙(gā ) 漫溯( sù ) 朔风( shuò ) 满载( zài ) 下载( zài ) 记载( zǎi ) 笙( shēng )箫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再别康桥》的意象之美是值得细细品鉴的,请赏析诗人笔下的意象。 ①云彩“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人巧妙地运用“云彩”这一意象,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洒脱,实则更加浓烈地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不舍。②金柳在诗中,诗人把金柳活化成了“新娘”,他写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女子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之重。③笙箫“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悄悄”一词表面上看没有任何声音,是安静的,但诗人却用“笙箫”来进行表达,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伤感与低沉。
1.《再别康桥》的意象之美是值得细细品鉴的,请赏析诗人笔下的意象。 ④青荇诗人将青荇拟人化,赋予了青荇鲜活的生机。诗人巧妙地利用青荇这种柔美、轻盈的姿态,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眷恋与不舍,就像对待情人的不舍那般真切。⑤天上虹和波光诗人用“天上虹”比喻潭水,用“彩虹”比喻自己的梦想,将潭和梦通过“虹”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天上虹”既是绚丽多彩的,又是破碎飘零的,表现出了诗人凄凉的心境。“波光”虽然美丽夺目,但毕竟是幻影,所以很难把握。诗人利用波光构建了一种缥缈的、神秘的景色,对绚丽、美妙的景色的描绘更加反衬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景与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新月派提倡“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再别康桥》是如何体现这“三美”的?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3.有人说《再别康桥》背后具有节制之美,请简要分析。
再临康桥,情绪激动,不为之过,再别康桥,黯然神伤,也是情理之中,作者却用“轻轻”一词,将情感浓度稀释,而三个“轻轻”并用,可谓稀之又稀,以至于淡的程度,因此,在本节最后一句,道出“作别西天的云彩”时,在失落中变出几分豁朗,情绪复杂却轻盈。可见,本节中,在内为心绪的节制,在外为动作的节制,内心与动作相映衬,形成文字节奏的节制,而三者融合,相互作用,便营造出了忧而不伤、怅而不愁的淡淡的情感氛围。第一节的氛围又与最后一节的氛围相呼应,把节内的和谐频率延伸至诗歌的结尾,使整首诗圆合成一个回环的、内敛的、自足的空间。对应第一节,作者将“轻轻”替换成“悄悄”,意义上有相似之处,在广义上来说,形成了前后的共振,但“悄悄”更突出“(行动)不让人知道”,说明作者在主观上,不愿意用告别惊扰此刻的康桥,对前文的“轻轻”做了补充说明。另一方面,作者也有意识地通过“悄悄”强化动作,从“招手”变成“挥一挥衣袖”,力度变弱,以变化进一步强化第一节的节奏和氛围,将节制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至。徐志摩恰恰是利用节制来表现这种似远而近、似淡却浓的情感特点。
中间五节,则将情绪节制的过程表现得更为鲜明。第二节,以“新娘”喻金柳,写其投映于水中的“艳影”,“艳影”又投射于作者心中,作者的心头有波光的闪烁、新娘的幻象、金柳的灿烂,喜悦之情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荡漾”一词中有无所掩饰的激动,这和开篇结尾所表现的情感是有差异的。接下来,第三节中,作者写“青荇”的亲昵与婀娜,以写康桥的主动之态,来拉近自身与康桥的距离,再用表白之语道明自己的心声,热烈而急切,也就是说,第三节相对于第二节,在情绪上更进一层。但第四节并没有朝着前面两节设定的情感线持续推进,“不是……是……”的句式显得曲折而深沉,解释说明大于情感表达,当然,句中“彩虹似的梦”虽然绚烂,但它由“揉碎”“沉淀”而得,使之具备了厚度与重量,仿佛作者在有意识地将往高处累积的情绪往下牵扯,既保持一种唯美的意境,又在做着内心的博弈,努力实现外界与心境的平衡与稳定。
在第五节中,“长篙”作为一种凭借,更代表了坚定的不可阻遏的意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则是任由意愿涌动的表现,是情绪的外化,最后,情绪突破临界点,由“满载”到“放歌”,作者将所有的热切和奔放释放出来,可以想象他站在船头肆无忌惮大声歌唱的样子,想象他,要把自己在康桥得到的满足和快乐毫无保留地告诉康桥,想象他,要把自己在与康桥的关系中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通过倾诉,更为强烈地表现对康桥的赞美之情。这种爆发是情绪的动荡,有可能将某种量能消耗,实现彻底的平衡,也有可能将实现平衡的一些内在的基础打破,再无平衡之可能。这时,作者以顿悟的形式,将第五节与第六节衔接在一起,一个“但”字,极有力度,转折之意强烈,好像作者突然从自我的抒发中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之举,然后狠狠告诫自己必须节制,且无半点回旋商量的余地,语言中透露出无理之理,可能在诗意上有了明显的弱化。不过,作者再承前做诗意的补充,此时此境,安静是最好的曲子,宁静是最好的心境,以宁静的心境呼应沉默的康桥,达成内外平衡,既是对康桥最崇高纯正的礼赞,又有高山流水的雅趣,我知康桥,康桥亦知我,又何需更多的言语。这样,中间几节历经心绪的波澜,最终因节制而实现大美,与首尾两节扣合,将节制的状态与节制的过程完美地融合,相得益彰,互生互存。
徐志摩到康桥的时间为1928年7月,此诗写于他归国途中,时间为1928年11月6日,可见此诗并非即情即景之作。或许,诗歌中第二节、第三节、第五节,是他久别康桥,重回心中圣地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而此后的三个月时间又足以让徐志摩多次回首审视这一段经历,情绪上会相应地有所沉淀,让他更多地从理性上去感恩这一个被他称之为“精神依恋之乡”的地方,所以,第一节、第六节、第七节则是情绪充分沉淀之后的呈现。第四节则是两种状况交织的状态,在结构上恰到好处地起着胶合与暗示的作用,通过首尾与中间的节制,让整首诗在情绪的波动中能够保持在一定的节奏中,用诗歌的和谐去呼应思想的、精神的、文化的康桥,以及他因为康桥而坚定于内心的“爱”“自由”“美”的理念。同时,他又将“爱”“自由”“美”的理念的贯彻于诗歌中,爱因为节制而成为精神之爱;自由因为节制,在灵动的基础上又保证了形式的整齐和匀称,韵脚的细密与精致;美因为节制,既呈现了康桥真实的美丽,又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性,透露出康桥在作者心中的美丽。
4.比较《大堰河——我的保姆》与《再别康桥》风格上的差异性。
提示 (1)从诗歌形式上看①《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不押韵,但有多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②《再别康桥》在形式上注重诗歌章节的严整,节奏的鲜明,韵脚、韵律的和谐,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在用词上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诗歌的画面感,如“金柳”“青荇”。
(2)从诗歌语言上看①《大堰河——我的保姆》全诗用平实的陈述和铺排,展示了画面一样的情景,诗人抓住了一些看似简单甚至有点粗糙却意象丰富的片段,使大堰河亲切、勤劳、慈祥、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②《再别康桥》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将诗歌第一节翻译为英文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Saying Gdbye t Cambridge Again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Quietly I wave gd-bye T the rsy cluds in the western sky.
沙扬挪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毋须欢喜,
转瞬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是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课前预习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剑桥大学,作家与康河的情缘,《康桥再会吧》,诗歌的思想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图片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徐志摩,了解康桥,分析课文,形象的个性再现,课下实践,志摩的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教学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作者,新月派与“三美”,走进康桥,徐志摩和康桥,难舍难分,欢喜和眷恋,无悔的依赖,物我两忘,悄悄作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