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再别康桥
学习目标 | 1.知识技能:①了解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②初步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2.过程方法:反复咀嚼诗歌的语言,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人情美和形式“三美”。 3.情感态度: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爱,对自由的追求,对美的体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高尚情操。 | |||||||||
学习重难点 | 1②是重点;2是难点 | 学习方法 | 品读法、探究法 | |||||||
学习总体思路
| 1.诗歌是在反复品读中自悟出来的,不是靠讲出来的,可让学生在“听读—赛读—演读—评读—背读—写读”中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把握诗人细腻而健康的情感,从而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中挖掘新教材的人文内涵。 2.充分运用新课标理念的成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和语文素养的积淀。 3.借助多种背诵提示,激活学生思维,力争当堂成诵。 | |||||||||
学习准备 | ①按照课后网址上网检索相关学习资料;②印发有关徐志摩生平和创作的简介和评论。 | 教学时间 | 2课时 |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理念 | ||||||||
设疑激趣 | 1.“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故古人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既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又有“执手相看泪眼”的悲戚。那么,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又是怎样的呢? 2.播放歌曲《再别康桥》后问:这首优美的歌曲的歌词是谁写的呢?他就是被林语堂先生称作“情才”和“奇才”的诗人徐志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近诗人,和诗人做一次亲密接触吧。 | 1.优美的诗境和乐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 | ||||||||
拨妙
析疑 | 1.出示徐志摩的照片和剑桥的图片时: 【旁白】瞧,他面容清瘦,气质优雅,多情的双眼略带些梦幻,料想这文弱的外表下,隐藏的必是一颗善感的而细腻的心。 瞧,这座桥,风景秀丽,遐尔闻名;这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 2.简介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后: 【解说】可惜诗人英年早逝,给诗坛带来莫大的遗憾。下面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去康桥河畔走一走,领略一下那儿的秀丽风光,去触摸一下被梁启超誉为“一个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的徐志摩的心灵轨迹。 3.播放动画《再别康桥》(配诗歌原文,无朗读) 【画外音】这首诗像一首忧伤的小夜曲。诗行在参差变化中见整齐,音节跌宕起伏,旋律轻柔舒缓,叠字的运用同时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4.教师配乐范背全诗或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的扮演者黄磊的朗读录音后: 【解说】刚才同学们说黄磊之所以能读得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主要在于他很好的把握了作者的感情而且自己的感情也很投入。现在,大家想不想挑战一下黄磊? 就这首诗歌的诵读要领与学生交流(投影4) 首先,要把握诗歌的节拍;其次,韵脚字要拖音;再次,要把握轻读和重读。 | 听读
↓
赛读 | 一、 整体感知,把握脉络、明线索: 1.抽一名朗读好的学生试读后点评。 【温馨提示】朗读要把握情感、节奏和轻重缓急。 2.男女生赛读。 ①男生齐读后: 【解说】男生刚才的朗读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离愁满怀的诗人,但跟古人的离愁相比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呢?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女生在情感的丰富和细腻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②下面请女生齐读课文: 3.边小结如何读出韵味的要领边讨论: ①以第一节为例,师生共同划分节奏 学生演示其它几段。 ②七节共用了哪些韵脚? ③文中哪些字眼应当重读或轻读? 4.齐读课文后: ①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 ②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概括诗人的情感脉络 ③作者再来康桥和再别康桥时来去都有什么特点? 作者为什么这样做? | 2.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优美的图景可以激活学生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艺术细胞。播放课文歌曲,可让学生从另一个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能营造诗一般的意境氛围。
3.“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交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金手指”,使之不但“想”问,而且“会”问 | ||||||
| 5.学生演读后: 【解说】很多同学感受到了康桥的一草一木都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深情。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文学作品中,我们把这种凝聚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叫做意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是用意象组合的方式渲染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氛围,把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曾说:“康桥的美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它是全世界最美的一条河。”诗人正是选取了云彩、金柳、青荇、拜伦潭、星辉等一系列特有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6.教师巡视指学习生就立意、选材、剪裁几方面提问,而不要揪住细枝末节不放。(深入到学生中,与其展开讨论) 板书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或弄不懂的问题(例如): ①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好在哪里? ③“油油地”和“招摇”在这里分别有什么好处?体会“甘心”这个词的深刻含义? ④ 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⑤诗人“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时的情绪是兴奋欢快还是失意低落?何以见得?
| 演读 ↓ 评读 | 二、精读剖析,感悟旨趣、品意境: 1.男女生分别选派一名代表上讲台表演朗读后: ①男生演读课文后思考诗人告别时,哪些举动可以体现出对康桥的深情? ②女生演读课文后说说诗人除了作别云彩,还与康桥的哪些事物作别?诗人又是怎样来描写这些意象的呢? ③这些意象融入了诗人怎样的情思?诗人为什么会对康桥产生如此深刻的情感呢? 2.分小组反复自由朗读课文: ①就感兴趣的地方或不懂的地方发问,在小组内自由交流。 ②每个大组选择一两个普遍性的问题合作解答,推举一人执笔写成60字以上的小研究论文在班上交流。其它组的同学补充,不同观点允许辩论。 3.学生朗读课文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心中的康桥表达出来。(可以说出来,读出来,也可以唱出来,甚至可以跳出来,但要文辞优美) 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 ②就你最喜欢的诗句略作赏析。 | |||||||
拨 妙 析疑 | ⑥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⑦既然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为何又说“但我不能放歌”? 【解说】刚才大家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不就是未了捍卫自己心中别人无法体验的康桥么?鲁迅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说每个人在感受事物时都会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体验。 现在我们既然已经把握了作者的感情,而且也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是不是可以挑战一下黄磊了。老师也给你们来点音乐,好不好?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7.播放配乐课文画面(有诗文无朗读)前: 【解说】作者写尽了康桥无限景,却道不尽离别无限情。此情此景,情景交融,怎能不令人醉在心头。老师为你们的进步表示祝贺,你们不想为自己的进步鼓鼓掌吗? 8.学生分析诗歌形式“三美”时: 【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 绘画美:诗歌的语言多选用色彩富丽的词语;音乐美:诗歌的音节琅琅上口,错落有致;建筑美:诗歌“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 想读
↓
说读 |
4.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心中的康桥后: 举例说明《再别康桥》在形式上是怎样体现“新月派”诗人诗歌创作“三美”主张的? 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 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
| 4.通过探究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之间信息的立体、多向交流,形成民主、和谐、协作的学习氛围
5.“想象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自主赏析突出了其主体性,也体现了建构主义论、接受美学和多元智能等现代教育理论的理念。 |
反 馈
释 疑 | 10.背诵指导 11.出示古代写离情的诗句。
| 背读
↓
写读 | 三、研读评价,揣摩韵味、得精髓: 1.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2.比较鉴赏
| 6.“温故而知新。”以学生旧有经验为起点,有助于学生知识的重构,并增加其语文素养的积淀。
7.以读促写,有助于积累语言和语感,训练其发散、求异、转移、逆向等创新思维能力
8.实行分层教学有利于解决优生“吃不饱”和差生“吃不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
高中人教统编版6.2 *再别康桥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6.2 *再别康桥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时安排,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学案: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统编版6.2 *再别康桥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6.2 *再别康桥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