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第7节 压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第7节 压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N,7压强答案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发生意外时,安全逃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安全意识。如图是一把破窗“安全锤”,尖尖的锤头可以确保破窗时增大( )
A.压强B.压力C.密度D.质量
把吹胀的气球压在一根大头针上,稍一用力气球就被刺破。而用同样大小的力把它压在大量的大头针上,气球却安然无恙(如图所示),这是因为( )
A.气球受到的压力减小了
B.气球的受力面积增大了
C.气球受到的压强增大了
D.压力对气球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了
冬季过河时,如果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站着不动
B.赶快跑向岸边
C.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D.就地趴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挪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跟容器的形状和底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B.液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则液体的压强一定越大
C.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但液体内部不存在压强
D.同种液体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你听说过“木桶效应”吗?它是指用如图所示的沿口不齐的木桶装水所形成的一种“效应”。那么用该木桶装满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大小取决于( )
A.木桶的轻重B.木桶的直径大小
C.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D.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某同学用三块相同的海绵和几块相同的砖做了一次实验,从中探索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无关
B.甲和丙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C.乙和丙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有关
D.乙和丙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可推测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是( )
A.ρ甲>ρ丙>ρ乙B.ρ乙>ρ丙>ρ甲
C.ρ甲>ρ乙>ρ丙D.ρ丙>ρ乙>ρ甲
下列估算接近实际的是( )
A.成年人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104Pa
B.一本物理课本的重力约0.2N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
D.一根头发能承受的拉力约200N
小张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今年4月,水下考古队员从“南澳1号”沉船上将明代瓷碗打捞出水面。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 ( )
A.水只对碗的外壁有压强 B.水只对碗的内壁有压强
C.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大D.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小
、填空题
亮亮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实验桌上两只大烧杯,一只盛有纯净水,另一只盛有盐水,盐水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
(1)他先在甲烧杯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改变橡皮膜在液体中的朝向,观察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相等,这表明 。
(2)老师要求他利用压强计判断两杯液体的种类,他思考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分别用h甲和h乙表示),使h甲=h乙,比较 ,则深度 (填大或小)的是盐水。
为了研究压强大小是否与受力面积有关,小柯用两手指挤压铅笔,实验方法如图甲、乙,他可以通过观察 比较手指所受压强的大小,两种实验方法哪种更合理?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如图所示,两长方体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重10牛,B重30牛,已知A对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3∶2,则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 。
、实验题
学习了液体的压强后,小科和小红利用图甲所示容器进行了容器内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特点的探究。
(1)小科在容器中装满水,橡皮膜凸出,再将容器按图乙箭头方向,绕容器中轴线OO’在水平桌面上缓慢旋转五圈(水与容器壁一起转动且保持相对静止),发现在整个转动过程中橡皮膜凸出情况一直未变。 小红认为这说明了容器内的水对容器各个方向的侧壁均存在压强,但小科却认为无法得到以上结论,他的理由是 。
(2)小科去掉图乙中最上面的小孔上的橡皮膜,发现水喷射到地面的距离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他猜想是因为该小孔附近的液体压强在变小。深入思考后,他们利用打孔器、大可乐瓶、干燥细沙、刻度尺和水等材料,重新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a.用打孔器在大可乐瓶 (填 “同一”或“不同”)高度不同位置打3个相同的小孔,用塞子堵住。
b.如图丙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均匀铺一层干燥细沙,将大可乐瓶加满水放在细沙中央。
C.拔出瓶上一个小孔的塞子让水喷出,适当时间后用塞子堵住小孔,用刻度尺测量水喷出的最远距离记录为L1。(此步骤中对“适当时间”的要求是看到 ,使小孔处的液体压强明显减小)
d.针对另外两个小孔,分别重复步骤c,测量水喷出的最远距离记录为L2和L3。
e.比较L1、L2和L3,得到水喷射的距离的远近与小孔附近液体的压强有关。
、解答题
许多城市已经走入“共享汽车”时代,如图所示是某城市微公交,它不仅环保,而且使用成本还不到传统汽车的1/8。
(1)某市民驾驶电动汽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若以该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某城市微公交正常使用时的整车(车与人等)质量约为1000kg,若汽车受到的摩擦力为总重的0.2倍。当某市民驾驶一辆微公交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路上时,该汽车电机提供的牵引力为多少?(g取10N/kg)
(3)若微公交车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00平方厘米,则微公交车停车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3.7压强答案解析
、选择题
A
【解析】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据此分析判断。
如图是一把破窗“安全锤”,尖尖的锤头可以减小受力面积,确保破窗时增压强,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B
【解析】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当压力相同时,一把大头针与气球的接触面积大于一根大头针,则前者对气球的压强远远小于后者,因此前者气球无恙而后者气球被刺破,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D
【解析】要使冰面不破裂,应该减小冰面受到的压强。人对冰面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由 可知站立不动,压力不变,受力面积S不变,压强不变;跑向岸边、改成单脚站立,将使受力面积S减小,压强增大,选项A、B、C都不能减小压强,故A、B、C不正确;
选项D采取的是就地趴伏,这种做法可以大大地增加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了减小压强的要求,正确。故选D
冰即将破裂说明冰已经承受到了最大压强,人要安全必须减小对冰面的压强,人的重力一定,人对冰面的压力是由人所受的重力产生的,冰面为水平面,所以人对冰面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由 可知,在压力F一定的情况下,只有增大受力面积,才能减小对冰面的压强,故据此可判断正确选项。
D
【解析】根据对液体压强特点的认识分析判断。
A.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液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跟容器的形状和底面积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
B.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液gh可知,液体压强虽然由物体重力产生,但是与液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没有必然联系,故B错误;
C.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都有压强,故C错误;
D.同种液体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C
【解析】根据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深度,木桶里水的深度决定于短木板的长度;
故选C。
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的是水的深度,水的深度决定于短木板的长度。
B
【解析】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压力的大小,二是受力面积的大小,在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时,一定要运用控制变量法.熟知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并能运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分析,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解:A、甲图和乙图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能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故说法错误;
B、甲图和丙图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能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故说法正确;
C、乙图和丙图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均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不能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故说法错误;
D、乙图和丙图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均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不能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故说法错误;
故选B.
B
【解析】根据P=ρgh可知,液体的压强相等时,液体的深度越高,液体的密度越小。
由题图可知三种液体的深度关系为h甲>h丙>h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p丙,根据公式P=ρgh可知ρ乙>ρ丙>ρ甲。
故答案为:B。
A
【解析】首先要对选项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初步的理解,并可进行相应的换算,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A、每只鞋的底面积大约为200cm2,即0.02m2;中学生的体重大约为500牛,故A较符合实际;
B、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牛,一本物理课本应该比两个鸡蛋还要重一点,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故C不符合实际;
D、根头发能承受的拉力约2N,故D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A
C
【解析】①压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受力物体的形变上,受力物体形变程度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
海绵是比较容易发生形变的物体,可以用海绵来感受压力,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图中用桌子压海绵,海绵受到的压力等于桌子的重力,在海绵上放一个砝码来增大重力从而增大压力;受力面积等于桌子和海绵的接触面积,通过倒放来增大受力面积;
③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压力的大小一定;同样的道理,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受力面积一定;
④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变化的那个物理量就是需要探究的因素,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得出结论.本题考查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用到的比较多的探究方法,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需要掌握.
解:A.图中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桌子正放和倒放改变海绵的受力面积,桌子上加砝码以改变海绵受到的压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故A正确;
B.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故B正确;
C.海绵比较容易发生形变,所以应该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而不是用海绵的凹陷面积来表示,故C错误;
D.由图甲、乙可知,海绵的受力面积(等于桌子腿的底面积)是一定的,乙图海绵受到的压力(等于桌子和砝码的总重力)比较大,海绵的凹陷程度大,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由图乙、丙可知,海绵受到的压力(等于桌子和砝码的总重力)一定,乙图海绵的受力面积(等于桌子腿的底面积)比较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说明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D正确.
故选C.
D
【解析】要分析碗在水里上升的过程中受到的压强如何变化,应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思考它的深度是如何变化的,从而确定出压强的变化情况。
1、在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不同的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之一:同种液体,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碗在水里上升的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但碗所处的深度逐渐减小,由此水对碗的压强将逐渐变小,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填空题
(1)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金属盒深入液体中的深度;小
【解析】(1)改变橡皮膜的朝向,它受到液体压强的方向不断改变;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反映的是液体压强的大小,据此描述实验结论即可。
(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当液体压强相同时,液体的深度与密度成反比,据此分析解答。
(1)他先在甲烧杯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改变橡皮膜在液体中的朝向,观察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相等,这表明: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他思考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分别用h甲和h乙表示),使h甲=h乙,这说明液体压强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比较金属盒深入液体中的深度,则深度小的是盐水。
手指的凹陷程度;甲,乙还受到笔的重力的干扰(合理即可)
【解析】(1)手指凹陷程度越大,手指受到的压强越大;
(2)当铅笔处于竖直状态时,分析上下两个手指受到压力的大小关系即可。
为了研究压强大小是否与受力面积有关,小柯用两手指挤压铅笔,实验方法如图甲、乙,他可以通过观察手指的凹陷程度比较手指所受压强的大小;当铅笔处于竖直状态时,下面手指受到的压力等于上面手指压力和铅笔的重力之和,因此二者压力不同,故乙图实验不合理。
1∶6
【解析】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F=G,由压强公式列出A和B底面积的表达式,又已知压强关系,可求出两物体的面积之比。
由p=FS=GS,可知A的底面积为SA= GApA、SB=GA+GBpB,所以A与B的底面积之比:SASB= GApAGA+GBpB=GAGA+GB×pBpA=10N10N+30N×23=16。
故答案为:1:6。
、实验题
(1)因为橡皮膜在容器壁的同一侧,当水与容器壁一起转动,两者保持相对静止,故只能说明水对容器某一方 向有压强。
(2)同一;可乐瓶中的水面下降一定的高度(或水位下降明显)
、解答题
(1)运动
(2)解:G=mg=1000kg×10N/Kg=10000N
f=0.2G=0.2×10000N=2000N
∵微公交在匀速行驶
∴F=f=2000N
(3)解:S=4×200cm2=800cm2=0.08 m2
P= FS=GS=10000N0.08m2 =125000P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3.7压强(固体压强)选择题【期末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3.7压强(固体压强)填空题、探究题【期末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3.7压强(固体压强)简答题【期末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请回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