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动力学图像、超重失重、等时圆、临界极值问题-【热重难点】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750182/0-17160291657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5 动力学图像、超重失重、等时圆、临界极值问题-【热重难点】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750182/0-171602916582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5 动力学图像、超重失重、等时圆、临界极值问题-【热重难点】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750182/0-1716029165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5 动力学图像、超重失重、等时圆、临界极值问题-【热重难点】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750182/1-171602917031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5 动力学图像、超重失重、等时圆、临界极值问题-【热重难点】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750182/1-17160291703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5 动力学图像、超重失重、等时圆、临界极值问题-【热重难点】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750182/1-171602917034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5 动力学图像、超重失重、等时圆、临界极值问题-【热重难点】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展开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
其次,要学会记忆:
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
2、合理用脑。
3、借助高效工具。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最后,要学会总结:
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
1.摸透主干知识 2.能力驾驭高考 3.科技领跑生活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夯练与提升
专题15 动力学图像、超重失重、等时圆、临界极值问题
【特训典例】
动力学图像问题
1.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已知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则( )
A.滑动摩擦力为3NB.全过程物体发生的位移为15m
C.动摩擦因数为0.2D.物体的质量为1.5 kg
【答案】B
【详解】A.由图像可知,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受力平衡可知,滑动摩擦力为
故A错误;
B.根据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全过程物体发生的位移为故B正确;
C.由图像可知,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又
联立可得动摩擦因数为故C错误;
D.根据解得物体的质量为故D错误。故选B。
2.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小滑块.木板受到随时间变化的水平拉力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长木板的加速度与水平拉力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则( )
A.当时,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随变化的函数关系
B.当时,长木板的加速度为
C.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2
D.小滑块的加速度随水平拉力的增大一直变大
【答案】A
【详解】A.当F等于6N时,加速度为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当F大于6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图象斜率解得滑块的质量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系统
对m:解得故A正确;
BC.根据F大于6N的图线知F=4N时即解得;当F=8N时,长木板的加速度为故BC错误;
D.当F大于6N后,滑块和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滑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此后加速度不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A。
3.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一质量为1kg足够长的长木板A,木板中央的正上方有一可看作质点的物块B。现在物块上施加一个从零开始均匀增加的水平向右的外力F,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Ff随外力F的大小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设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0m/s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μ1=0.4
B.μ2=0.1
C.物块B的质量为2kg
D.若外力F作用在A上,当F=12N时A、B一定发生相对滑动
【答案】D
【详解】ABC. 由图知,当时,AB一起开始滑动,则由图知,物块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有拉力在到之间时,AB一起运动,加速度相同,则有联立解得;;故ABC错误;
D.若外力F作用在A上,当F=12N时,若AB不相对滑动,则加速度均为
而B的最大加速度为故假设不成立,A、B一定发生相对滑动,故D正确。故选D。
4.物块、中间用一根轻质弹簧相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开始时两物块均静止,弹簧处于原长,时对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时撤去,在内两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整个运动过程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内物块与物块的距离一直在减小
B.物块的质量为
C.撤去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
D.若不撤去,则后两物块将一起做匀加速运动
【答案】BC
【详解】A.根据图像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从图像可看出,(0时刻除外)内的速度一直大于的速度,所以,物块与物块的距离一直在增大,故A错误;
B.时,弹簧弹力为零,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时,、整体加速度相同,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故B正确;
C.时,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弹簧弹力大小为撤去瞬间,弹簧弹力不会突变,此时的加速度大小为故C正确;
D.图像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从图像可看出,时的速度大于的速度,所以若此时不撤去,弹簧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伸长,的加速度减小,的加速度增大,并不能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BC。
超重失重问题
5.智能手机上安装一款加速度传感器软件,能通过图像显示加速度情况。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用手掌托着手机从静止开始迅速上下运动,在该软件上得到竖直方向上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该图像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依据图中信息可判断( )
A.在t1时刻,手机运动方向改变B.在t2~t3时间内,手机处于失重状态
C.在t2时刻,手机对手掌的压力最大D.在t2时刻,手机运动到最高点
【答案】B
【详解】A.图像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t1时刻前,手机从静止开始一直向上加速,所以运动方向未改变,故A错误;
B.在t2~t3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表示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手机处于失重状态,故B正确;
C.在t2时刻,加速度为零,此时手机对手掌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在t1时刻,加速度竖直向上,此时压力大小大于重力,故C错误;
D.加速度时间图像中,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在t2时刻之前,正向面积大于负向面积,所以在t2时刻速度仍竖直向上,则手机未运动到最高点,故D错误。故选B。
6.某同学站在电梯底板上,利用速度传感器和计算机研究观光电梯升降过程中的情况,如图所示的v-t图像是计算机显示的观光电梯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情况(取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5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B.在5~10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C.在10~20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下降,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D.在20~25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下降,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D
【详解】A.在0~5s内,从速度—时间图像可知,速度正向增大,观光电梯的加速度上升,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
B.在5s~10s内,速度—时间图像为水平线,此时观光电梯在匀速运动,故B错误;
C.在10 s~20s内,从速度—时间图像可知,速度正向减小,观光电梯在减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故C错误;
D.在20~25s内,从速度—时间图像可知,速度反向增大,观光电梯在加速下降,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故D正确。故选D。
7.最近科学家对微重力环境下了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微重力环境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系统的表观重量远小于其实际重量的环境。产生微重力环境最常用的方法有4种:落塔、飞机、火箭和航天器。如图所示为中国科学院微重力落塔与落仓,在落仓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产生3.26s时长的微重力环境,根据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微重力环境中,落仓中的体验者几乎不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B.要形成微重力环境,落仓要以非常接近重力加速度g的加速度下落
C.落仓下落过程,落仓内的体验者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D.落仓速度最大时,落仓内体验者的加速度也最大
【答案】B
【详解】A.在微重力环境中,落仓中的体验者仍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几乎所有的重力提供体验者运动的加速度,体验者的视重远小于实重,故A错误;
B.在微重力环境中,落仓对体验者的支持力几乎为零,可知落仓下落的加速度非常接近重力加速度g,故B正确;
C.落仓下落过程,加速度先向下后向上,落仓内的体验者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故C错误;
D.落仓速度最大时,其加速度为零,故D错误。故选B。
8.气嘴灯安装在自行车的气嘴上,骑行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会发光。一种气嘴灯的感应装置结构如图所示,一重物套在光滑杆上,并与弹簧连接,重物上的触点M与固定在B端的触点N接触后,LED灯就会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嘴灯运动至最低点时处于失重状态
B.当车速较小时,重物的重力大于弹簧的弹力,使得触点MN接触,LED灯发光
C.当车速较大时,重物受到的合力不足以提供所需向心力,重物做离心运动,使得触点MN接触,LED灯发光
D.气嘴灯做圆周运动时,重物受到重力、弹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答案】C
【详解】A.气嘴灯运动至最低点时加速度竖直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
D.气嘴灯做圆周运动时,重物受到重力、弹力的作用,故D错误;
BC.当车速较大时,重物需要更大的向心力,弹簧伸长,使得触点MN接触,LED灯发光,B错误,C正确。
故选C。
等时圆问题
9.如图所示,AB是一个倾角为的输送带,P处为原料输入口,为避免粉尘飞扬,在P与AB输送带间建立一管道(假设其光滑),使原料从P处以最短的时间到达输送带上,则管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应为( )
A.0B.C.D.
【答案】B
【详解】如图所示,以处为圆的最高点作圆与传送带相切与点,
设圆的半径为,从建立一管道到圆周上,管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原料下滑的加速度为
管道长度为由运动学公式可得解得可知从建立任一管道到圆周上,原料下滑的时间相等;故在与输送带间建立一管道,原料从P处到输送带上所用时间最短,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管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故选B。
10.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该平面内有AM、BM、CM三条光滑固定轨道,其中A、C、M三点处于同一个圆上,C是圆上任意一点,A、M分别为此圆与y轴、x轴的切点,B点在y轴上且在A点上方,O′为圆心。现将a、b、c三个小球分别从A、B、C点同时由静止释放,它们将沿轨道运动到M点。如所用时间分别为tA、tB、tC,则tA、tB、tC的大小关系是( )
A.tA
D.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无法比较时间大小关系
【答案】B
【详解】设圆周上任意一点P与M点连线为PM,与x轴夹角为θ,则加速度
下滑的时间即从圆周上任意一点下滑到M的时间都相等,A、C在圆周上,B点在圆周外,故tA=tC
A.B.C.D.
【答案】B
【详解】以P点为最高点,取合适的竖直直径Pe作圆,如图虚线所示
三个滑环从P静止释放到达虚线圆上f、g、h的时间设为t,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虚线圆的直径为d。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解得则知虚线圆为等时圆,即从P到f、b、g是等时的,比较图示位移Pa>Pf,Pc
12.如图所示,、和是竖直平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位于同一圆周上,为圆周的最高点,为最低点,为圆心。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未画出),两个滑环从点无初速度释放,一个滑环从点无初速度释放,用、、分别表示滑环沿、、到达、所用的时间。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BCD
【详解】设想还有一根光滑固定细杆,则、、三细杆交于圆的最低点,三杆顶点均在圆周上,设与的夹角为,则对上的滑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滑的加速度为设长度为2R,则有若细杆上也有同样的滑,则有可得,沿杆滑到a点所用的时间同理可证则、、无初速度释放的小滑环到达点的时间相等,即
而由和由滑动的小滑环相比较,滑行位移大小相等,初速度均为零,但加速度,由可知,。故选BCD。
临界极值问题
1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且质量为2m的足够长长木板A和C,长木板的上方各放另一个完全相同且质量为m的物块B和D,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分别作用在物块B上和长木板C上。已知木板A、C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物块B、D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设最大的静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时,A和B、C和D均相对地面静止
B.当时,A和B一起加速
C.当时,D所受摩擦力为
D.无论F为何值,A的加速度大小不会超过,D的加速度大小不会超过
【答案】D
【详解】A.由题意可得,A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A与B间最大静摩擦力
C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C与D间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时,A和B、C和D均相对地面静止,故A错误;
B.A和B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为,对AB整体有得故时,A和B一起加速,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得,C和D一起加速时,有当时,C和D未发生相对滑动,也未达到摩擦力的最大值,故C错误;
D.对A受力分析可得,A的最大加速度为;对D受力分析可得,D的最大加速度为;故D正确。故选D。
14.如图所示,内,一物块在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对物块施加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的作用力F,使其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
B.时,斜面受到的物块所施加作用力的方向斜向右下方
C.且力F指向右上方时,F有最小值
D.且力F指向右下方时,F有最小值
【答案】BC
【详解】A.内,物块在斜面上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故A错误;
B.内,物块在斜面上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块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则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方向斜向左上方,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斜面受到的物块所施加作用力的方向斜向右下方,故B正确;
CD.对物块施加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的作用力F,使其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联立可得
其中可得
当即则且力F指向右上方时,F有最小值,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15.如图所示,质量m=1kg物体以初速度滑上足够长的斜面。已知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从零开始增大到90°,发现物体沿斜面向上的最大位移x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时,物体的最大位移为2.4m
B.当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保持静止
C.当时,物体的最大位移具有最小值
D.当时,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18J
【答案】ABC
【详解】A.当时,物体沿水平方向故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动能定理解得
故A选项正确;
B.当时,有物体速度减小到零后,在斜面上保持静止,故B正确;
C.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解得
其中由数学知识可知,当时,物体的最大位移具有最小值,故C正确;
D.当时,物体与竖直平面之间的支持力为零,摩擦力为零,故D错误。故选ABC。
16.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提起质量为m的物体,如图所示,现在他在机场要把某个行李箱通过倾角为α=30°斜面AB拉上水平平台BC,行李箱与ABC路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斜面AB上,他最多能匀速拉动质量为的物体
B.在斜面AB上,他最多能匀速拉动质量为2m的物体
C.拉力F与斜面的夹角为60°时最省力
D.拉力F与斜面的夹角为30°时最省力
【答案】AD
【详解】AB.行李箱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四个力作用,重力、摩擦力、支持力和拉力,如图
可以先把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求合力,则方向与弹力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
可得,再根据三力汇交原理,当拉力F与垂直时拉动的物体最重,质量为,故A正确、B错误;
CD.若行李箱重力一定,当拉力F与合力垂直时与斜面成角,拉力最小,选项D正确,C错误。
故选AD。
特训目标
特训内容
目标1
动力学图像问题(1T—4T)
目标2
超重失重问题(5T—8T)
目标3
等时圆问题(9T—12T)
目标4
临界极值问题(13T—16T)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动力学图像、超重失重、等时圆、临界极值问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动力学图像、超重失重、等时圆、临界极值问题(原卷版+解析版),共4页。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分层练习专题15 超重失重、等时圆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分层练习专题15 超重失重、等时圆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含解析),共17页。
专题15 超重失重、等时圆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多维度导学与分层专练: 这是一份专题15 超重失重、等时圆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多维度导学与分层专练,文件包含专题15超重失重等时圆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15超重失重等时圆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