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共11页。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共18题,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注意保持试卷整洁一、单选题(共50分)1.(本题5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① ② ③ 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本题5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CO2的空间结构模型: C.甲烷和乙烷互为同系物 D.HClO的结构式:H﹣Cl﹣O3.(本题5分)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B.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C.在蒸发皿中加热晶体制备无水D.将混有和的乙烯气体通入溶液中除去和4.(本题5分)为了除去括号内的杂质,其试剂选择和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5.(本题5分)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A.C6H6 B.CH3CH2OH C.C2H4 D.CH3COOH6.(本题5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错误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为B.有a个电子、b个中子,R的原子符号为C.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D.N2的结构式:N≡N7.(本题5分)标准状况下,1.12L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溴水增重0.56g,则甲烷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 )A.20% B.40% C.60% D.80%8.(本题5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5种B.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分苯和甲苯C.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个峰,其峰面积之比为3∶1D.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银氨溶液和碘水检验淀粉溶液是否为部分发生水解9.(本题5分)已知某有机物(含C、H、O)的空间填充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B.该有机物与互为同分异构体C.该有机物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取代而形成的D.该有机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10.(本题5分)化学知识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于消毒的酒精、84消毒液、双氧水、过氧乙酸(CH3COOH)等均属于有机物B.修建“火神山”医院所用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膜是一种无毒、无味的高分子材料C.ClO2泡腾片和酒精均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二者消毒原理均是利用了其强氧化性D.医用外科口罩和防护服所用的熔喷布是一种聚丙烯材料,聚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二、判断题(共20分)11.(本题4分)油脂的氢化与油脂的皂化都属于加成反应。(_______)12.(本题4分)“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与酒精的相同(______)13.(本题4分)塑料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取代反应大量生产。( )14.(本题4分)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进行消毒(______)。15.(本题4分)油脂是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是热量最高的营养成分。(_______)三、解答题(共30分)16.(本题10分)1-乙氧基萘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熔点5.5℃,沸点267.4℃。1-乙氧基萘常用作香料,也可作为合成其他香料的原料。实验室制备1-乙氧基萘的过程如下:(1)将72g 1-萘酚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加入5mL浓硫酸混合。将混合液置于如图所示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实验中使用过量乙醇的原因是 。烧瓶上连接长直玻璃管的主要作用是 。(2)反应结束,将烧瓶中的液体倒入冷水中,经处理得到有机层。为提纯产物有以下四步操作:①蒸馏;②水洗并分液;③用10%的NaOH溶液碱洗并分液;④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A ③②④①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3)蒸馏时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酒精灯、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外还有 。(4)实验测得1-乙氧基萘的产量与反应时间、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时间延长、温度升高1-乙氧基萘的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5)用金属钠可检验1-乙氧基萘是否纯净,简述实验现象与 。17.(本题10分)某小组欲研究烷烃的某些性质设计下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I.烷烃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向下图的B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和甲烷气体,混合均匀后通入C中硬质玻璃管中,夹紧两个弹簧夹,用强光照射硬质玻璃管。(1)将实验室制得的Cl2先通过饱和食盐水的目的是 。(2)写出装置C中CH2Cl2与Cl2反应生成氯仿的化学方程式 。(3)一段时间后,C中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 、 。(4)若2mol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测得生成4种有机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 mol。Ⅱ.验证CH4是否具有还原性。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5)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图中无水CuSO4逐渐变蓝,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则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本题10分)Ⅰ.某小组学生通过观察反应中沉淀产生的快慢来定性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a= ℃。(2)对比实验Ⅰ、Ⅱ,探究 (外界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3)V= mL,加入VmL水的目的是 。Ⅱ.某研究小组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反应情况,实验装置如图所示:(4)水槽中盛放的液体应为 ,其作用为 。(5)反应片刻后发现量筒内壁上有油状液滴出现,该油状液滴可能是 。Ⅲ.以太阳能为热源,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图所示:(6)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7)过程Ⅰ中每消耗1mol转移 mol电子。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分离方法ACO2(HCl)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B乙烷(乙烯)溴水洗气C溴苯(溴)用NaOH溶液洗涤分液D乙醇(水)生石灰蒸馏实验编号Na2S2O3H2SO4溶液蒸馏水c/(mol/L)V/mLc(mol/L)V/mLV/mLT/℃Ⅰ0.110.51V30Ⅱ0.120.5l7aⅢ0.120.51740参考答案:1.B【详解】与 ,分子式均为,分子式相同,不满足同系物的要求,属于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为,①③④都是烷烃,①④及③④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2个,①④及③④互为同系物,与其他物质均不相差n个,不是同系物,故B正确。故选B。2.C【详解】A.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CH2=CH2,故A错误;B.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CO2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故B错误;C.甲烷和乙烷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C正确;D.HClO的结构式为H-O-Cl,故D错误;选C。3.D【详解】A.氨气能与无水氯化钙生成络合物,A错误;B.乙酸乙酯和乙醇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B错误;C.由于水解生成的会挥发,加热晶体得不到无水而是MgO,C错误;D.乙烯不与溶液反应,和能被溶液吸收,D正确;故选D。4.A【详解】A.CO2也能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故A错误;B.乙烯可以与溴水加成生成液体,所以可以用溴水洗气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故B正确;C.溴可以和NaOH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从而和溴苯分层,分液可以分离,故C正确;D.Ca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分离,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5.A【详解】烃及其衍生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xHyOz+(x+-)O2xCO2+H2O,因此1 mol C6H6、CH3CH2OH、C2H4、CH3COOH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依次为7.5 mol、3 mol、3 mol、2 mol,可见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耗氧最多的是苯,故答案为A。6.C【详解】A.次氯酸的电子式为,A正确;B.有a个电子、b个中子,则a=质子数-2,则质子数=a+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2+b,所以,R的原子符号为,B正确;C.Ca原子失电子,方向反了,应为,C错误;D.N2的结构式:N≡N,D正确。答案选C。7.C【详解】甲烷与溴水不反应,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则溴水增重的质量为乙烯质量,m(乙烯)=0.56g,n(乙烯)=,总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则n(甲烷)=0.03mol,甲烷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故选:C。8.A【详解】A.分子式为C4H10O的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OH,该物质为丁醇,丁基-C4H9可能的结构有:-CH2CH2CH2CH3、-CH(CH3)CH2CH3、-CH2CH(CH3)2、-C(CH3)3,所以该有机物的可能结构有4种,故A错误;B.甲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分苯和甲苯,故B正确;C. 分子中注意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个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9:3=3:1,故C正确;D.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利用银氨溶液检验葡萄糖,滴加碘水根据溶液是否变蓝判断仍有淀粉存在,可以可用银氨溶液和碘水检查淀粉溶液有无发生水解,故D正确;故答案为A。【点睛】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碘能变蓝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能发生银镜反应。依据这一性质可以判断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已发生了水解和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1)如果淀粉还没有水解,其溶液中没有葡萄糖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2)如果淀粉已完全水解,其溶液中没有淀粉遇碘则不能变蓝色;(3)如果淀粉仅部分水解,其溶液中有淀粉还有葡萄糖则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遇碘变成蓝色。需要注意的是,检验葡萄糖之前,需要中和硫酸。9.D【详解】A.由空间填充模型中原子半径的大小及各原子所连接周围原子的个数可知,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故A正确;B.与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H被取代而形成的,故C正确;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D错误;答案选D。10.B【详解】A.84消毒液为次氯酸钠水溶液,其中次氯酸钠为无机物,双氧水为无机物,故A错误;B.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故B正确;C.ClO2泡腾片消毒是利用ClO2的强氧化性使蛋白质失活,而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从而杀死细菌,并非是利用乙醇的氧化性,故C错误;D.聚丙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等不饱和或还原性官能团,因此不能使溴水褪色,故D错误;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B项,故答案为:B。【点睛】乙醇要使蛋白质变性,就要让蜷曲、螺旋的蛋白质分子长链舒展、松弛,其中关键是破坏形成蜷曲和螺旋的各种力。酒精分子有两个末端,一端是憎水的(-C2H5),可以破坏蛋白质内部憎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一端是亲水的(-OH),但它难以破坏蛋白质外部的亲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水分子虽然可以松弛蛋白质亲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但它即使钻进细菌内部,也无法破坏其蛋白质中憎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所以,纯酒精或水都不足以使细菌内的蛋白质变性,只有酒精和水共同存在,同时使保持蛋白质几何形状的各种吸引力松弛,蛋白质才会失去生理活性。因此,只有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才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杀菌目的。11.错误【详解】油脂的氢化属于加成反应,油脂的皂化属于水解反应,故错误。12.错误【详解】“84”消毒液能消毒是因为其强氧化性,酒精因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从而可以消毒,二者原理不同,故错误。13.错误【详解】塑料是重要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不是通过取代反应生产的,说法错误。14.正确【详解】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进行消毒,说法正确。15.正确【解析】略16. 提高1-萘酚的转化率 冷凝、回流、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A 温度计、蒸馏烧瓶 副反应的增加 温度高,原料被蒸出(答案合理即可) 加入金属钠有气泡生成则产物不纯,无气泡生成则产物纯净(答案合理即可)【分析】⑴依据化学反应的方向分析,加入乙醇过量会提高1−萘酚的转化率;长玻璃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提高乙醇原料的利用率。⑵提纯产物用10%的NaOH溶液碱洗并分液,将硫酸洗涤除去,水洗并分液洗去氢氧化钠,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并过滤,吸收水,控制沸点通过蒸馏的方法得到。⑶依据蒸馏装置分析选择仪器。⑷时间延长、温度升高,1−乙氧基萘的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有副反应发生,原料被蒸出等。⑸用金属钠检验1−乙氧基萘是否纯净,依据钠和酚羟基反应生成氢气分析判断。【详解】(1)将72g1−萘酚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加入5mL浓硫酸混合,将混合液置于如图1所示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实验中使用过量乙醇的原因是提高1−萘酚的转化率;乙醇易挥发,烧瓶上连接长直玻璃管的主要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故答案为:提高1−萘酚的转化率;冷凝、回流、提高原料的利用率。(2)提纯产物用10%的NaOH溶液碱洗并分液,将硫酸洗涤除去,水洗并分液洗去氢氧化钠,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并过滤,吸收水,控制沸点通过蒸馏的方法得到,实验的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①;故A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3)蒸馏装置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酒精灯、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外还有温度计、蒸馏烧瓶;故答案为:温度计、蒸馏烧瓶。(4)图象分析可知,时间延长、温度升高,1−乙氧基萘的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酚羟基被氧化,乙醇易挥发易溶解,易发生副反应导致产量减小;故答案为:副反应的增加;温度高,原料被蒸出(答案合理即可)。(5)用金属钠检验1−乙氧基萘是否纯净,钠和酚羟基反应生成氢气,取少量经提纯的产品于试管A中,加入金属钠若无气泡产生,则产品纯净;若有气泡产生,则产品不纯;故答案为:加入金属钠有气泡生成则产物不纯,无气泡生成则产物纯净(答案合理即可)。17.(1)降低氯气的溶解度,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2)CH2Cl2+Cl2CHCl3+HCl(3) 玻璃管内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 气体颜色变浅(4)5(5)CH4+4CuO4Cu+CO2+2H2O【分析】本氯气中混入了氯化氢,通过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其中的氯化氢,甲烷和氯气在被浓硫酸干燥后,一起通入装置C中发生取代反应,最后用装置D处理尾气;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单质铜和水,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水的存在,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以此解题。【详解】(1)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食盐水溶液中的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降低氯气的溶解度,所以通常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故答案为:降低氯气的溶解度,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2)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则化学方程式为CH2Cl2+Cl2CHCl3+HCl,故答案为:CH2Cl2+Cl2CHCl3+HCl。(3)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Cl,生成卤代烃不溶于水,玻璃管内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气体颜色变浅,故答案为:玻璃管内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气体颜色变浅。(4)将2mol 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测得4种有机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1+2+3+4)=5mol,故答案为:5。(5)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图中无水CuSO4逐渐变蓝,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说明CH4与CuO反应生成CO2和H2O,则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4Cu+CO2+2H2O,故答案为:CH4+4CuO4Cu+CO2+2H2O。18.(1)30(2)Na2S2O3浓度(3) 8 保证溶液总体积相同(4) 饱和食盐水 吸收生成的HCl(5)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6)3FeO+H2OFe3O4+H2↑(7)2【详解】(1)对比实验Ⅱ、Ⅲ,只有温度不同,则a=30℃。(2)根据对比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对比实验Ⅰ、Ⅱ,V=8,Na2S2O3浓度不同,探究Na2S2O3浓度(外界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3)根据对比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对比实验Ⅰ、Ⅱ,V=8,Na2S2O3浓度不同,加入VmL水的目的是保证溶液总体积相同;(4)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则水槽中盛放的液体应为饱和食盐水,其作用为吸收生成的HCl。(5)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均为油状液体,该油状液滴可能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6)过程Ⅱ的反应即氧化亚铁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2OFe3O4+H2↑;(7)过程Ⅰ反应为2Fe3O4(s) 6FeO(s)+O2(g),当有2molFe3O4分解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则每消耗1mol转移2mol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