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讲练通透】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最新高考地理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docx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原卷版)第1页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原卷版)第2页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原卷版)第3页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第1页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第2页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讲练通透】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最新高考地理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讲练通透】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最新高考地理题源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原卷版docx、专题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命题专家命制高考试题时绝非凭空杜撰,必有命题的原始模型(“题根”)和命题着力点(“题眼”),对“题根”与“题眼”进行深入的探求与拓展可构造出高考母题。
    命题人拿来千变万化为难你们的历年真题,本质上也是从这有限的母题中衍生出来的。母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目录:
    2023年真题展现
    真题呈现
    真题解密
    近年真题对比
    典型真题回顾
    三年考情分析
    名校模拟探源
    核心考点速记
    1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第7题、19题)
    1.某校劳动课开展附近山地自然保护区所有阔叶木本植物种类的分布调查。学生绘制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完成该保护区( )
    A.所处纬度大约是30°NB.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
    C.山麓地带起点海拔为350米D.落叶乔木仅分布在1200米以上
    【答案】A
    【解析】读图分析,该保护区山麓地带为常绿乔木,可推测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地区,应在秦岭—淮河以南,所处纬度应是34°N以南,可能是30°N,年降水量应该大于800mm,A正确,B错误。由等高线图可知,山麓起点海拔在230米以下,C错误。1100米等高线附近有落叶乔木分布,D错误。故选:A
    【命题意图】该题考查中国南北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解题关键是对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基础知识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根据案例分析的 方法对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命题方向】图文相结合,判断出图中所示地区在我国的地理位置。
    【得分要点】①山麓所示植被为当地自然带植被,判断出对应的温度带或气候。
    ②该保护区位置应结合图中信息从植被类型、分布高度判读分析。
    2.1944年,摄影师萨尔出生于巴西东南部一个1500平方千米的农庄,农庄一半属于大西洋森林。图(左)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图(右)是2001年和2019年萨尔家族农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众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鱼类。这里有大面积森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红树林覆盖岛屿和河口。
    (1)简述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
    在过去五个世纪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起源于染料木贸易点的里约热内卢、兴起于皮拉蒂尔村庄的圣保罗等城市。森林面积持续减少。20世纪40年代初。萨尔的父亲购置土地。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砍掉树木。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
    (2)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
    20世纪90年代,萨尔夫妇开始经营农庄。1999年他们筹集10万棵树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无生机的土地还原成儿时的模样,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通过人工造林,大约7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复。
    (3)阐述与2001年相比。2019年农庄土壤的变化。并指出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的必要性。
    【答案】(1)栖息地范围面积广阔;栖息地类型多样,包括森林、红树林、岛屿、海滩和河口等;生态系统多样,包含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地质条件复杂,产生了许多溶洞;气候湿热;垂直落差大。
    (2)不合理的开发模式、人口增长和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造成了森林面积持续减少。
    (3)土壤的变化:土层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建立机制的必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动,以实现区域各国在雨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击亚马孙雨林非法活动,制定火灾预防政策,实施生态修复,加大环境监测;有利于把各国“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连接起来;森林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会、文化等因素,森林保护国际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行为,还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
    【解析】(1)根据材料“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众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鱼类。这里有大面积森林、湿地、群 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红树林覆盖岛屿和河口。”可知,大西洋森林东南保护区以其广阔的栖息地范围而闻名,栖息地较多,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生长空间;该地区生态系统多样,包含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生存空间;该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湿润,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大量水资源;大西洋森林东南保护区靠近海边,所以来自大西洋南部海洋上的温暖湿润的信风可以吹进森林,保证全年空气相对湿度高,该区域纬度低,年平均气温高,湿热的环境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丰富;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垂直方向上的水热变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丰富。
    (2)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初,萨尔的父亲购置土地,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砍掉树木,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分析可知,经济作物的种植为该地区的人口提供更多的经济收入,所以赖以生存的森林正迅速被伐木、农业、采矿和道路建设等人类活动摧毁,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该地区毁林开荒,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提高收入;随着经济发展,道路建设、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工业发展等都会造成植被减少。
    (3)根据材料“1999年他们筹集10万棵树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无生机的土地还原成儿时的模样,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分析可知,该地区致力于植被恢复,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农庄土壤的土层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带雨林,对全球的气候调节起着重大的作用;近年来,亚马孙雨林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生态压力。森林的保护成为国际的共识,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的必要性一方面有利于国家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实现区域各国在雨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击亚马孙雨林非法活动,制定火灾预防政策,实施生态修复,加大环境监测;森林保护国际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行为,还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
    【命题意图】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命题方向】本题以大西洋森林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的必要性等相关内容。
    【得分要点】①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植被、河流、土壤等方面分析。
    ②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主要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
    ③与2001年相比,2019年农庄土壤的变化主要从土壤厚度、水分、肥力等方面分析;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的必要性主要从森林保护、经验共享、生态修复、环境检测等方面分析。
    2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北卷10-12题、17题)
    藏色岗日位于羌塘高原(青藏高原主体)中北部。表示意2006~2015年藏色岗日不同朝向冰川数量和面积变化。完成下面1-3小题。
    1.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2006~2015年期间,该区( )
    A.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大
    B.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小
    C.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小
    D.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大
    2.与其他朝向相比,西南朝向冰川面积增加,原因可能是( )
    A.受全球变暖影响较小B.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C.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D.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3.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区冰川整体上( )
    A.保持稳定不变B.处于退缩状态C.正向山麓延伸D.处于扩张状态
    【答案】1.C 2.D 3.B
    【解析】 1.2006年北朝向冰川面积为13.4km2,南朝向冰川面积为72.9km2,2015年北朝向冰川面积为12.9km2,南朝向冰川面积为72.2km2,北朝向冰川较小,南朝向冰川较大,AB错误;从退缩率来看,北朝向退缩率为3.7%,南朝向退缩率为0.9%,北朝向退缩率更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2.西南朝向与其他朝向受全球变暖影响较为接近,A排除;此处位于羌塘高原,人类活动较少,且冰川增加与山地植被覆盖并无直接关联,BC错误;受西风影响,西南方向降水可能增多,冰川面积增加,D正确。故选D。
    3.从各个朝向来看,除了西南朝向冰川增加外,其他朝向冰川面积均呈缩小趋势,说明冰川整体上呈现退缩态势,冰川向山上退缩,B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B。
    【命题意图】考查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具有整体性特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命题方向】主要研究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也会对其他地理事物造成影响。
    【得分要点】羌塘高原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及冈底斯山脉环抱之中(为青藏高原里的羌塘盆地),包括几乎整个那曲地区及阿里地区东北部。这片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全新世以来气候旱化,湖泊退缩现象十分明显。湖盆周围湖成平原广布,山麓堆积发达。湖泊大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淡水湖极少。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森林茂密,但多为结构相似的低龄次生林。该地区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光线可穿透到地面,促进了林下植物生长,这些植物富含油脂,野火风险很高。研究人员在该地区开展了一项火灾应对试验项目,图左示意试验区位置,图右示意项目技术方案。
    (1)说明该地野火高发的原因。
    (2)据图描述该项目技术方案,并分析这些策略对林下自然环境的影响。
    (3)列举该方案推广条件。
    【答案】(1)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干燥;森林茂密,枯落物积累多;植物富含油脂,易燃。
    (2)方案:冬季采用机械有选择性采伐部分林木,春季用机械移除地表枯枝落叶等可燃物,放牧通过牲畜食草,减少地表枯落物的数量。影响:减少地表枯落物数量,降低野火发生频率;利于减轻干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林下光照增加,利于幼苗萌发与群落更新;不利于枯落物归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3)林下光照要充足;落叶具有季节性,相对集中;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充足;森林群落结构复杂;资金充裕。
    【解析】(1)试验点靠近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高温干燥;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森林茂密,枯枝落叶积累多,易燃物多;该地区植物富含油脂,油脂易燃。
    (2)方案:由图可知,冬季采用机械,选择性采伐部分林下次生林木;春季用机械移除地表枯枝落叶,减少易燃物;并通过放牧牲畜,减少地表植被,减少地表枯枝落叶的数量,减少可燃物。影响:通过机械采伐、人工移除、放牧牲畜等减少地表枯枝落叶物等的数量,降低野火发生频率;对林下次生林木的采伐,利于减轻干扰因素,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通过对林下次生林木的采伐,增加了林下光照,利于幼苗萌发与林下群落更新;这种方案减少了枯枝落叶,不利于枯落物归还土壤,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3)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光线可穿透到地面,促进了林下植物生长,所以说林下光照要充足;图中为亚热带地区季节明显,落叶具有季节性,落叶相对集中;地中海式气候降水有明显的的季节差异,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充足;由图可知该地区的林木群落较复杂,因而森林群落结构较单一;各个阶段的实施需要机械作业,需要充足的资金。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通过图文材料判断出当地的气候,气候带来的影响。
    【命题方向】本题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森林火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火灾的原因、防治森林火灾的措施方案等知识点。
    【得分要点】①当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已发生火灾。
    ②火灾产生原因主要从气候、可燃物、人为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3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甲卷第9-11题、15题)
    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
    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构造运动D.风沙作用
    2.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主要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C.土壤温度D.土壤水分
    3.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答案】1.C 2.D 3.B
    【解析】1.该区域的基本地貌表现为地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故C正确;图中并没有显示冰川作用的痕迹,A错误;流水作用形成山谷中的沉积物,但不是地貌的主要方面,B错误;图中植被较为茂密,风沙作用比较微弱,D错误。故选C。
    2.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坡地势较高,而山谷地势较低,造成地下水水位不一,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沼泽化土壤,形成草甸植被,故D正确;山坡和山谷气温、土壤温度差异不是造成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山坡和山谷地区降水量差异较小,B错误。故选D。
    3.由材料“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可知,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地区沉积物不断增厚,地势抬升,由上题分析可知,地下水水位将会不断下降,土壤水分减少,谷地植被与当地地带性植被差异将会不断缩小,非地带性植被草甸比例下降,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命题意图】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掌握地域分异规律。
    【命题方向】图文结合,考查学生对地域分异规律的掌握。影响植被类型的因素有哪些。
    【得分要点】①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沼泽化土壤,形成草甸植被。
    ②山坡和山谷气温、土壤温度差异不是造成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
    ③该地下水水位将会不断下降,土壤水分减少。
    4.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说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蕴含的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
    【答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是: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相对独立又彼此依存的关系,共同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正常运行。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将山体、河流、森林、农田、湖泊、草地、沙漠和人类社会等多个生态系统,按生态系统耦合原理连通起来,全地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生态系统各要素互相作用、协调发展,并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但某一要素的破坏,常常引起其他要素的连锁反应,导致原有的生态过程失衡或中断。例如,当砍伐森林植被后,地表拦截大气降水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表水汇流速度加快,对土壤的侵蚀加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由此导致土壤贫瘠。植被破坏后,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少,影响大气的成分,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实现“山青、水秀、林茂、田整、湖净、草丰,沙少”。
    【解析】本题的说明,首先要给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即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然后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进行说明。一方面强调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即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将山体、河流、森林、农田、湖泊、草地、沙漠和人类社会等多个生态系统,按生态系统耦合原理连通起来,全地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另一方面强调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故某一要素的破坏,常常引起其他要素的连锁反应,导致原有的生态过程失衡或中断。例如,当砍伐森林植被后,地表拦截大气降水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表水汇流速度加快,对土壤的侵蚀加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由此导致土壤贫瘠。植被破坏后,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少,影响大气的成分,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得出结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实现“山青、水秀、林茂、田整、湖净、草丰,沙少”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理解。
    【命题方向】本题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两山论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相关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蕴含的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等相关内容。
    【得分要点】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是: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描述相互之间是怎么联系影响的。
    4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山东卷1-2题)
    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热量
    C.水分D.土壤
    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生长季较长B.有机物积累多
    C.土壤肥力高D.物种多样性高
    【答案】1.B 2. B
    【解析】1.根据材料“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可知,该地区生态结构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因此可生长的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所以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不是光照、水分和土壤,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足,生长期较短,A错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纬度高,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物积累多,因此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B正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土壤肥力高是碳储量高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因该地区气候寒冷,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不高,D错误。 故选:B。
    【命题意图】理解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相关知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命题方向】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布规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得分要点】①所谓荒漠,并不都是“不毛之地”,只是生物种类少而已,自然荒漠是由于恶劣的环境条件造成的,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可以从植物种类、群落结构、生长环境等角度分析。
    ②主要考查了土壤有机质积累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 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岩石风化的 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气候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
    5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新课标卷9-11题)
    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 )
    A.基岩风化B.流水搬运C.冰川搬运D.风力搬运
    2.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B.大气含氧量低C.蒸发弱D.太阳辐射强烈
    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 )
    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②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④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D 2.A 3.C
    【解析】1.由材料可知,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说明其来源不是基岩风化,A错误;冰川搬运不具备分选性,冰川沉积物的粒径大小为杂乱无章,C错误;流水搬运来的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而草毡层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B错误;风力搬运范围广,不受地表起伏影响,所以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多来自风尘输入,其来源可能是附近的冰川与河流沉积物,也可能是千里之外的干旱区,D正确。故答案选D。
    2.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的分解受到抑制,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A正确;土壤中的根系主要是进行厌氧分解,空气中的含氧量对土壤中根系的分解影响较小,B错误;蒸发弱、太阳辐射对土壤中植物死根分解影响较小,CD错误。故答案选A。
    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以起到隔热作用,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缓解下部冻土融化,②正确,①错误;草毡层具有水分保蓄及调节地表径流作用,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水补给,③正确,④错误。②③正确,故答案选C。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通过图文材料判断出当地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的特征,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
    【命题方向】青藏高原上气候、土壤、植被的特征,及相互之间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得分要点】草毡层是联结成片的毡状草皮层,在青藏高原是一个常见但不寻常的现象。这一厚度仅约20 cm的土层,是高寒草甸土壤生产力、水分涵养、碳固定、气候调节等重要生态功能的主要载体,对维系高原草甸生态系统稳定及牧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6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浙江卷11-12题、17-18题)
    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 )
    ①罗盘 ②雨具 ③冲锋衣 ④放大镜 ⑤手持卫星定位仪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2.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B 2.C
    【解析】1.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在地质考查过程中要使用到的工具,通常有罗盘、放大镜、手持卫星定位仪、野外数据采集器(系统)、数码相机、激光测距仪等,罗盘可以帮助识别方向,放大镜可帮助观察,卫星定位可防止迷失方向及精准定位,①④⑤正确。 雨具、冲锋衣是保障物资,不是地质考察工具,与题意不符,②③错误。故选:B。
    2.根据图二信息可知,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和荒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呈半环形分布形态,所以对应植被类型也呈半环状;根据纬度位置可知,③④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典型植被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森林景观;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为荒漠带,荒漠带周围为热带草原带,路线②只能看到荒漠景观,B错误。路线①④可以看到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AD错误。线路③沿途可以欣赏到三种自然植被景观,C正确。故选:C。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了考查工具应用的相关知识,和植被的过度、变化。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命题方向】通过图文材料判断出当地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的特征,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主要考查气候的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得分要点】①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从气候、地形、考查目的、考查方向等方面考虑。
    ②影响植被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河流等。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 )
    A.土壤碳含量降低B.根系吸碳量减少C.碳净排放量降低D.微生物活性减弱
    4.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
    【答案】3.C 4.D
    【解析】3.植物多样性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多会增强光合作用,植物碳库的碳含量增加,固定在土壤中的碳含量升高,A错误。植物根系不能吸收碳,呼吸作用可能排出碳,B错误。植物多样性增加,植被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将更多二氧化碳转化为植物碳,会减低碳净排放量,C正确。植物多样性增加,植物残体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会增强,D错误。故选:C。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湖滨植物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释氧吸碳等作用,减少湖滨植物不利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会破坏湖泊生态平衡,A错误。不可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外来生物可能因缺少天敌,会破坏生态环境,危害本地生物,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降低湖面水位,湖泊中水量减少,水体的生态功能降低,不利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C错误。改变湿地地形,增强湖泊的调蓄功能,建设生态缓冲岛,使湿地容量扩大,水量增加,湿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有利于湿地的生态修复,D正确。故选:D。
    【命题意图】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主要考查了植被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命题方向】结合碳中和、碳达峰的热点,考查植被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对其他地理要素的积极影响。
    【得分要点】①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制造氧气、调节气候、增加大气湿度、吸烟滞尘、美化环境、减弱噪音等作用。
    ②湿地的作用与功能:提供水源、调节流量、保护堤岸,防风、降解污染物质,净化水质、补充地下水,防止盐水入侵、保持小 气候、提供可利用的资源,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航运、旅游休闲、教育和科研等。
    (2022·山东·高考真题)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降水C.地形D.岩性
    2.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答案】1.C 2.C
    【解析】1.分解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区域的海拔差异较小,热量条件差异较小,A错误;该地位于黑龙江省小型山间盆地,空间差异较小,降水的差异较小,B错误;该地地形起伏较大,导致水分的空间差异较大,植被分异明显,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岩性的相关信息,D错误。所以选C。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②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淋溶层,丙地为塔头薹草,该植被为湿生草甸植被,腐殖质层和枯枝落叶层较厚,湿生环境缺失淋溶层,符合②土壤分层,C正确;甲处、乙处、丁处都有淋溶层分布,不符合②土壤剖面图,ABD错误。所以选C。
    (2022·湖南·高考真题)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3-5题。
    3.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①海拔②土壤含水量③土壤有机质含量④土壤含盐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A.胡杨涵养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5.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有机质减少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土壤含盐量增加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答案】3.B 4.A 5.B
    【解析】3.读表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高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升,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即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4.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草本植物很难直接获得地上水,但该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作用,从而浅根系草本植物提醒水源,因此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A符合题意,排除C;草本植物根据较浅,因此水分竞争力并不强,排除B;该区域地下水较深,盐碱化现象并不严重,因此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不是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A。
    5.干旱地区植物得以生存主要取决于水分水源条件,由于乔木与灌木的根系较深,在缺水地区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状况,由乔木比灌木水分竞争能力更强,使得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B符合题意;草本根系较浅,与灌木的水分竞争中,灌木竞争能力更强,因此灌木消失不是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的结果,排除D;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乔木与草本植物均能生长,因此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含盐量增加不是导致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排除AC。故选B。
    (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6-7题。
    6.图中①②自然带分别是( )
    A.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7.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6.B 7.A
    【解析】6.读图可知,①位于美国西部内陆高原山地地区,受西部高大山地阻挡降水,距离东部地区较远,东部大西洋的水汽到达也少,降水少,自然带以温带草原带为主;②地区位于美国东部五大湖附近,受大西洋的水汽影响大,降水较丰富,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呈现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而引起的热量差异导致的分异。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A正确;垂直分异规律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干湿度地带分异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差异引起的分异,主要体现在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C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受的是地方性因素如(地形、水源、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地带性自然带的改变、缺失、或分布受限等。D错误。故选A。
    (2021·天津·高考真题)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林芝附近的山地有雪豹活动。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8-9题。
    8.据图中判断,川藏铁路沿线( )
    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
    C.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D.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
    9.林芝附近的山地中,雪豹在迎风坡的活动范围比背风坡小,这是因为迎风坡( )
    A.雪线低、林线低 B.雪线高、林线高
    C.雪线低、林线高 D.雪线高、林线低
    【答案】8.B 9.C
    【解析】8.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川藏铁路沿线经过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A错误;川藏铁路沿线地势高差大,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B正确;川藏铁路沿线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处,C错误;川藏铁路东部河流注入太平洋,D错误。故选B。
    9.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由材料可知,“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林芝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所以雪线较低,林线较高,由此可知适合雪豹活动的范围相对背风坡较小,ABD项错误,C正确。故选C。
    (2021·海南·高考真题)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读图,据此完成下面10-12题。
    10.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 )
    A.1月,海拔1000米以下B.4月,海拔1000米以上
    C.7月,海拔1000米以下D.10月,海拔1000米以上
    11.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
    A.天敌多,食物少B.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
    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
    12.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 )
    A.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
    B.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
    C.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
    D.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
    【答案】10.C 11.D 12.D
    【解析】10.根据材料可知,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10月-次年3月为旱季,4-11月为雨季;1月降水少,海南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7月为雨季,海南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区域,故A错误,C正确;4月和10月为旱季和雨季的交换的季节,其活动轨迹不易追踪,故BD错误。故选C。
    11.根据材料1980年建立了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所以当前食物增多,故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热带季雨林面积增大,故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对中高纬度影响较大,对低纬度影响小,故C错误;读图可知,自然保护区中猿群分布比较分散,且有山脊、道路等将其栖息地分割,影响其生存,故D正确。故选D。
    12.基因技术应主要针对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根据材料,近些年海南长臂猿数量有所增加,不需要采用基因技术,故A错误;道路建设,使栖息地更加破碎,不利于保护海南长臂猿,故B错误;加强巡山会打扰其生存环境,人工驯化不利于野生习性的保护,故C错误;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扩大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进而扩大其生存空间,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故D正确。故选D。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综合性非常强,所有与自然地理相关的知识点都可以从该角度进行考查,要求考生对自然地理知识点整体把握、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是历年各考区的考查重点。从选择题看考查植被类型、地域分异规律的题型较多,而大题从整体性出发,多考查区域气候对当地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2023·江西南昌·统考三模)1960年以来,青海湖水位变化明显,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下图甲为青海湖水系分布示意图,图乙为1961~2021年青海湖年平均水位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据图可知,青海湖( )
    A.水位逐年降低 B.面积逐渐缩小
    C.水深超过3000米D.面积波动变化
    2.70年代以来,上游河流修筑大量河坝导致青海湖( )
    A.渔业量减少 B.湖水盐度下降
    C.结冰期缩短 D.泥沙淤积增多
    3.随着水位的变化,推测2025年布哈河( )
    A.入湖口西退 B.凌汛更加严重
    C.径流量减少 D.下游流速加快
    【答案】1.D 2.A 3.A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青海湖年平均水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先下降,然后上升,排除A;青海湖水位变化明显,面积出现波动变化,D正确,排除B;从图中可以看出青海湖水位海拔高度,无法判断水深,排除C。故选D。
    2.根据所学知识,上游河流修建大量河坝,调节河流径流量,调节河流泥沙量,使得青海湖泥沙含量减少,营养物质来源减少,渔业量减少,A正确,排除D;上游修建大量河坝,对湖水盐度和结冰期影响较小,排除BC。故选A。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预计2025年青海湖湖泊水位上升,湖泊面积有所扩大,布哈河入湖口西退,A正确;水位变化对凌汛影响较小,排除B;湖泊水位上涨说明补给来源增多,河流流量增加,排除C;对下游流速影响较小,排除D。故选A。
    【点睛】湖泊水文特征:一方面指补给类型;水深;水位季节变化;湖泊面积;含沙量;结冰期。另一方面指湖水的性质:水温;盐度;水质
    (2023·山东日照·统考三模)肯尼亚山是一座横跨赤道的死火山,海拔5199米,高耸在东非大裂谷东侧。中国与肯尼亚的科学家联合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近年来,肯尼亚山山顶冰川大量萎缩,预计20~30年后会消失殆尽。下图示意肯尼亚山的位置、肯尼亚山植被带平面分布及垂直剖面。据此完成下面4-5小题。
    4.图中自然带( )
    A.基带为森林带,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多
    B.低海拔潮湿森林带位于东南侧迎风坡降水多
    C.随着海拔升高植被分布的坡向差异逐渐增大
    D.东南坡垂直带谱多于北坡,人类活动干扰少
    5.肯尼亚冰川消失殆尽会导致( )
    A.山顶昼夜温差变小B.山坡谷风增强
    C.山麓河流水量增加D.山麓演变成荒漠
    【答案】4.B 5.B
    【解析】4.肯尼亚山地处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基带为热带草原景观,A错误;肯尼亚山位于赤道附近,受低纬信风影响,东侧的印度洋较近,因此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较湿润,形成低海拔潮湿森林带,B正确;随着海拔升高,山体面积减小,各坡向水热交换作用增强,因此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差异减小,使得植被带差异减小,C错误;东南坡高差比北坡大,垂直方向上水热差异更大,自然带数目更多,D错误。故选B。
    5.冰川消失殆尽,缺少冰雪反射太阳辐射,地面吸热增多,白天气温会比以往高,夜晚散热快,气温低,昼夜温差会加大,A错误;山顶白天气温升高快,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流从山谷向山顶流动增强,谷风增强,B正确;冰川消失,河流水源减少,河流水量减少,C错误;冰川消失,山麓地带的水量会减少,但是该地有山地降水,因此不一定会演变成荒漠,D错误。故选B。
    【点睛】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就愈复杂,数量愈多。对同一山体而言,由于坡向带来的条件的变化,自然带数目也有变化。以喜马拉雅山为例,其南坡纬度偏低,是阳坡和夏季风的迎风坡,热量和降水条件都比北坡好,因此自然带数目比北坡多。而我国的天山,由于其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其北坡由于受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影响,相对湿润,自然带数目比南坡多。
    (2023·贵州·三模)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2000~2500m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支,交织成网。一般情况下,热量需求越高的植被,吸收养分的能力越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6-8小题。
    6.关于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小灌木的生长习性描述正确的是( )
    A.耐寒 喜光 B.喜湿 抗风
    C.耐贫 喜温 D.耐旱 忌风
    7.推断长白山苔原带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最高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是( )
    A.海拔较高、坡度较大B.海拔较低、坡度较大
    C.海拔较高、坡度较小D.海拔较低、坡度较小
    8.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苔原带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气候趋于暖湿 ②生存空间缩小 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冬季积雪变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6.B 7.B 8.C
    【解析】6.据材料“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2000~2500m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可知,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小灌本生长地区地处较高纬度,海拔也较高,气温较低,气候严寒,说明小灌木耐寒。当地地势落差大,土壤发育程度差,说明小灌木耐瘠薄土壤;长白山西坡高海拔处西北风强劲,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支,交织成网,有利于抵御大风,说明小灌木抗风;长白山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加之气温低,蒸发微弱,空气湿度较大,说明小灌木喜湿润,结合选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读“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图”可知,一定高度范围内,海拔越高,草本植物入侵程度越低,坡度越大,草本植物入侵程度越高。故选B。
    8.全球气候变变暖,西坡温度上升,蒸发加强导致湿度下降,①错误;由材料“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可知,苔原带原有的灌木的生存空间被草本挤占,导致其生存空间缩小,②正确;由材料“一般情况下,热量需求越高的植被,吸收养分的能力越强”可知,草本入侵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加剧苔原带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③正确;冬季积雪变薄对苔原带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未产生影响,④错误。故选C。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2023·山东济南·统考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区过渡性地理空间,是指介于平原都市人口密集区(人文过程主导)与高山自然保留区(自然过程主导)之间,承载着小城镇与乡村、山区耕地、森林与草地等地域类型的地理空间。如何优化山区过渡性地理空间的土地功能格局,是确保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下图为山区过渡性地理空间示意图。
    (1)从区域关联的角度,说明都市区盲目扩张对山区过渡性地理空间各地域类型的影响。
    (2)土地利用功能是指人类从不同的土地利用过程中获得的直接或间接利益,包括生态服务功能、生活功能与生产功能,从生产功能角度,简述山区过渡性地理空间因地制宜实现乡村振兴的措施。
    【答案】(1)都市区盲目扩张,使乡村人口外迁造成乡村空心化、耕地撂荒、小城镇收缩;导致物资需求增加造成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城郊农业发展。
    (2)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禁无序开垦;鼓励农林牧渔多元发展,发展立体农业;保护山区自然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解析】(1)都市区盲目扩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乡村人口外迁造成乡村人口规模减小,乡村空心化、耕地无人耕种导致撂荒、小城镇人口和面积收缩;乡村产生的物质资料减少,而对物资需求增加会造成森林面积减少、草场退化,为保障城市人口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城郊农业会得到发展。
    (2)山区过渡性地区的乡村振兴中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高收入,同时保持人地协调,不能破坏自然环境,生产方面: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有效提高耕地利用率,严禁无序开垦;鼓励发展农林牧渔业和农业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保护山区自然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业,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又能创造收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10.(2023·山东聊城·统考三模)阅读图文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地区的橄榄树(主要是油橄榄),属于亚热带常绿乔木,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喜光,耐旱,抗风性强,有一定耐寒性(但不能承受低于零下12℃的低温),是一种生长能力很强的长寿树种。在数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橄榄树树叶呈尖细状,叶片向阳的一面具有一层蜡状的保护层。下图示意地中海地区橄榄树集中分布区。
    (1)分析地中海的存在,在冬、夏季节对地中海沿岸气候的影响。
    (2)简析橄榄树叶片形态特征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3)我国桂林、柳州、重庆、贵州等地陆续引种推广油橄榄,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试分析我国这些地区引种油橄榄效果较差的自然原因。
    【答案】(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地中海相对周围陆地降温慢,温度较周围陆地高,成为热源,形成一个弱低压区,增强西风强度,增加冬季降水量;夏季则相反,形成冷源,形成一个弱高压区,增强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加剧夏季炎热干燥程度。
    (2)树叶呈尖细状,减少了表面积,减少蒸发,降低能量消耗;叶片向阳一面的蜡质,能反射阳光,避免灼伤,减少蒸腾,与当地夏季炎热干旱的气候相适应。
    (3)我国这些地区春夏季雨水较多,光照较差,影响油橄榄的生长、结果;冬季时常受到寒潮影响,温度较低,影响油橄榄越冬;我国这些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布,土层浅薄,土壤较为贫瘠,影响油橄榄生长。
    【解析】(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造成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差异;海水的比热容较陆地大,冬季与周围陆地相比,地中海地区降温慢,温度较高,成为热源;夏季,与周围陆地相比,地中海升温慢,温度低,成为冷源。在冬季,地中海温度高,形成一个弱低压区,增强了西风的强度,扩大了西风的影响范围,增加了冬季的降水量;夏季,地中海温度低,成为一个弱高压,增强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强度,加剧了夏季的炎热干旱程度。
    (2)根据材料“橄榄树树叶呈尖细状,在叶片上向阳的一面形成了一层蜡状的保护层,而在叶片的背面则布满了数不清的气孔”可知,树叶细小,表面积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叶片向阳一面有蜡质,能反射太阳辐射,避免过强的光照对叶片的灼伤,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叶片的背面有气孔,利于维持水分的平衡,与当地夏季炎热干旱的气候相适应。
    (3)根据材料橄榄树“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喜光,耐旱和抗风性强,有一定耐寒性(但不能承受低于零下12℃的低温)”,桂林、柳州、重庆、贵州等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晴天少,光照不足,影响油橄榄的生长;冬季温度低,受寒潮影响大,影响油橄榄越冬;而且这些地区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地表水缺乏,土层薄,土壤贫瘠,影响油橄榄生长等。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把握整体性概念和表现
    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地形、土壤、岩石、生物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地理要素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3.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
    ③看自然带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
    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2.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南北半球:同类自然带分布上限南坡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2)判断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上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
    (3)判断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
    (4)判定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3.雪线的应用
    (1)雪线指示迎背风坡(降水),受降水影响,迎风坡气温更低,雪线也较背风坡低。
    (2)雪线附近的植被带因气温影响,多为荒漠带。
    (3)实际山地0℃等温线受季节影响,夏高冬低。高山牧场季节的转场,与0℃等温线的季节位移趋势一致。
    冰川朝向
    2006年
    2015年
    数量(条)
    面积(km2)
    数量(条)
    面积(km2)
    西北
    18
    22.3
    19
    21.9

    12
    13.4
    12
    12.9
    东北
    13
    89.6
    13
    87.9

    12
    64.5
    13
    63.6
    东南
    5
    9.4
    5
    9.1

    5
    72.9
    5
    72.2
    西南
    6
    8.0
    6
    8.2
    西
    11
    22.0
    11
    21.8
    离河岸距离
    (m)
    群落属性
    影响因子
    群落结构
    群落盖度(%)
    海拔(m)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g/cm3)
    土壤电导率
    (mS/cm)
    50
    乔—灌—草
    30.33
    916
    5.73
    1.41
    0.36
    200
    乔—灌—草
    34.00
    917
    5.04
    1.50
    0.59
    350
    乔—灌—草
    40.33
    914
    4.42
    1.50
    0.37
    500
    乔—灌—草
    46.67
    914
    18.51
    1.41
    2.56
    650
    乔—灌—草
    74.33
    913
    19.27
    1.37
    0.40
    800
    乔—灌—草
    68.67
    913
    15.23
    1.38
    1.02
    950
    乔—草
    45.00
    912
    7.78
    1.40
    0.50
    1100
    乔—草
    40.33
    916
    3.06
    1.58
    0.66
    1250
    乔—草
    34.33
    915
    2.32
    1.62
    1.98

    相关试卷

    【讲练通透】专题07 乡村和城镇-最新高考地理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讲练通透】专题07 乡村和城镇-最新高考地理题源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7乡村和城镇原卷版docx、专题07乡村和城镇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讲练通透】专题08 农业-最新高考地理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讲练通透】专题08 农业-最新高考地理题源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8农业原卷版docx、专题08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讲练通透】专题06 人口-最新高考地理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讲练通透】专题06 人口-最新高考地理题源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6人口原卷版docx、专题06人口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讲练通透】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最新高考地理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