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解析
展开1.(1分)我国多个城市的PM2.5数值突破警戒线,PM2.5与肺癌、哮喘等疾病密切相关,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下列与PM2.5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PM2.5会导致城市人为能见度下降,产生阴霾天气
B.光化学烟雾、酸雨、臭氧层破坏等与PM2.5的存在可能有关
C.PM2.5含有的铅、镉、铬、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D.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2.(1分)下列各组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
A.黄瓜、西红柿B.鸡蛋、牛肉
C.米饭、馒头D.苹果、梨
3.(1分)我国科学家们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制碱工业的先驱是( )
A.侯德榜B.张青莲C.袁隆平D.屠呦呦
4.(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检查气密性
5.(1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为保护水资源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D.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6.(1分)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铁、锌、氟
B.合金:金刚石、硬铝、生铁
C.混合物:水银、冰水共存物、空气
D.复合肥: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
7.(1分)随着化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上千万种。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种类与C60不同的是( )
A.氧气B.H2O2C.金刚石D.氢气
8.(1分)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B.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煤气中毒
9.(1分)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享誉全球的新西兰牛奶及奶制品被检测出含有低含量的有毒物质双氰胺(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双氰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双氰胺的化学式为C2H4N4
B.双氰胺是一种有机物
C.双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6.7%
D.双氰胺中,C、H、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0.(1分)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用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11.(1分)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镁粉制作照明弹:Mg+O2═MgO
B.正常雨水呈酸性的原因:SO2+H2O═H2SO3
C.工业上制取烧碱的原理:Na2CO3+Ca(OH)2═CaCO3↓+2NaOH
D.服用碳酸氢钠片治疗胃酸过多症: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12.(1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下列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 )
A.铜制电线B.铁制铁锅
C.金制项链D.铝制饮料罐
13.(1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首创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一种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醇由原子构成
B.反应生成了3种物质
C.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甲醇的产量
14.(1分)向5.3g含杂质的碳酸钠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2.2g,则该碳酸钠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
A.碳酸钙和碳酸氢钠B.碳酸钾和碳酸氢钠
C.碳酸钡和碳酸钾D.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共16分)
15.(2分)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是 。
16.(2分)“嫦娥四号”探测到月幔中含橄榄石(主要成分Mg2SiO4),Mg2SiO4中硅元素中的化合价是 ;镁原子(核电荷数为12)的结构示意图为 。
17.(3分)如表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葡萄糖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已知葡萄糖是一种可燃物,则其在空气中的燃烧除需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18.(3分)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的质量A B(填“>”“<”或“=”);若想使A的不饱和溶液成为饱和溶液,请你想出一种方法 ;把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 g。
19.(2分)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其中丁烷(C4H10)常用作打火机中的燃料。一定质量的丁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3.2g二氧化碳,9g水和2.8g一氧化碳,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g;相同质量的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需要氧气的质量为 g。
20.(4分)如图,甲是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为70%;乙是黑色粉末;丙和丁是可溶性盐。反应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试剂B是 (填化学式)溶液;反应③的发生需要氧气和水,其化学方程式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2)走进校园,能闻到花香。
22.(3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 剂.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
(3)如图,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写出一组即可)
23.(3分)在实验室中可选择图中装置制取气体。
(1)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了某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24.(2分)某同学在Cu(NO3)2、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发现滤液呈无色。
(1)分析滤渣的成分 ;
(2)写出使溶液质量减小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0分)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水生成,或有 生成;
(2)某化学小组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将盐酸滴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取反应后的部分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以下是探究白色固体成分的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请填写下表:
实验反思: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
(3)“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
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请回答:
①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③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说明原因并加以补充 。
(4)LiOH和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神舟”飞船内,可用盛有LiOH的过滤网吸收航天员呼出的气体,以降低飞船内CO2的含量,请计算:用LiOH完全吸收176gCO2生成Li2CO3和H2O,理论上至少需要LiOH的质量是多少?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意)
1.(1分)我国多个城市的PM2.5数值突破警戒线,PM2.5与肺癌、哮喘等疾病密切相关,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下列与PM2.5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PM2.5会导致城市人为能见度下降,产生阴霾天气
B.光化学烟雾、酸雨、臭氧层破坏等与PM2.5的存在可能有关
C.PM2.5含有的铅、镉、铬、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D.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答案】C
【分析】A、根据阴霾天气与PM2.5相关进行分析;
B、根据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进行分析;
C、根据砷是非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D、根据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进行分析。
【解答】解:A、阴霾天气与PM2.5相关,会导致人为能见度下降,故A正确。
B、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同时会有二氧化硫等物质产生会造成酸雨,故B正确。
C、PM2.5含有的铅、镉、铬、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砷是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故D正确。
故选:C。
2.(1分)下列各组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
A.黄瓜、西红柿B.鸡蛋、牛肉
C.米饭、馒头D.苹果、梨
【答案】B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黄瓜、西红柿中均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鸡蛋、牛肉中均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C、米饭和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苹果、梨中均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1分)我国科学家们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制碱工业的先驱是( )
A.侯德榜B.张青莲C.袁隆平D.屠呦呦
【答案】A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侯德榜研制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符合题意;
B.张青莲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选项不符合题意误;
C.袁隆平是我国现代“杂交水稻之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发现和提取了青蒿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检查气密性
【答案】C
【分析】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且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的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散失;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5.(1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为保护水资源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D.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答案】B
【分析】A、硬水是溶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溶有较少或不含钙、镁化合物的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B、为保护水资源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水是生命之源,节约水资源,防治水体污染就是爱护水资源。
【解答】解:A、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正确,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化肥和农药在农业上起着重要作用,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不现实的,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1分)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铁、锌、氟
B.合金:金刚石、硬铝、生铁
C.混合物:水银、冰水共存物、空气
D.复合肥: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
【答案】A
【分析】A、根据人体所需元素的分类来分析;
B、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D、根据化肥的分类来分析。
【解答】解:A、铁、锌、氟在人体内的含量小于0.1%,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A正确;
B、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属于合金,故B错误;
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冰水共存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尿素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误;
故选:A。
7.(1分)随着化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上千万种。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种类与C60不同的是( )
A.氧气B.H2O2C.金刚石D.氢气
【答案】C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
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1分)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B.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煤气中毒
【答案】A
【分析】A.根据金刚石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温室效应的成因来分析;
C.根据干冰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木炭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解答】解:A.金刚石没有导电性,故错误。
B.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正确;
C.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正确;
D.紧闭门窗会导致室内缺氧,木炭发生不充分燃烧而生成的一氧化碳这种有毒气体,故正确。
故选:A。
9.(1分)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享誉全球的新西兰牛奶及奶制品被检测出含有低含量的有毒物质双氰胺(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双氰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双氰胺的化学式为C2H4N4
B.双氰胺是一种有机物
C.双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6.7%
D.双氰胺中,C、H、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答案】D
【分析】A、根据1个双氰胺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4个氮原子构成进行分析;
B、根据有机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图可知,1个双氰胺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4个氮原子构成,所以双氰胺的化学式为C2H4N4,故A正确;
B、双氰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符合有机物的特点,属于有机物,故B正确;
C、双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66.7%,故C正确;
D、双氰胺中,C、H、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4):(14×4)=6:1:14,故D错误。
故选:D。
10.(1分)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用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答案】D
【分析】A、根据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
B、根据有机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C、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
D、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比铁制品更耐锈蚀,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甲烷分子的质子数相同都为10,但它们不是同种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1.(1分)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镁粉制作照明弹:Mg+O2═MgO
B.正常雨水呈酸性的原因:SO2+H2O═H2SO3
C.工业上制取烧碱的原理:Na2CO3+Ca(OH)2═CaCO3↓+2NaOH
D.服用碳酸氢钠片治疗胃酸过多症: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答案】C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故选项错误。
B、正常的雨水略呈酸性,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1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下列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 )
A.铜制电线B.铁制铁锅
C.金制项链D.铝制饮料罐
【答案】A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金属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铜制电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符合题意;
B.铁制铁锅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不合题意;
C.金制项链是利用了金的特殊颜色和价格高,不合题意;
D.铝制饮料罐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不合题意。
故选:A。
13.(1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首创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一种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醇由原子构成
B.反应生成了3种物质
C.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甲醇的产量
【答案】C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
【解答】A、甲醇是由甲醇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了CH4O、H2O两种物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微粒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两不变”可知,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4.(1分)向5.3g含杂质的碳酸钠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2.2g,则该碳酸钠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
A.碳酸钙和碳酸氢钠B.碳酸钾和碳酸氢钠
C.碳酸钡和碳酸钾D.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
【答案】B
【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如下: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5.3g 2.2g
即5.3g碳酸钠和盐酸完全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如下: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5.3g 2.3g
即5.3g碳酸钙和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2.2g;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如下: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5.3g 2.8g
即5.3g碳酸氢钠和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2.2g;
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如下:
K2CO3+2HCl=2KCl+H2O+CO2↑
138 44
5.3g 1.7g
即5.3g碳酸钾和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2.2g;
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如下:
BaCO3+2HCl═BaCl2+H2O+CO2↑
197 44
5.3g 1.2g
即5.3g碳酸钡和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2.2g;
碳酸氢钾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如下:
KHCO3+HCl═KCl+H2O+CO2↑
100 44
5.3g 2.3g
即5.3g碳酸氢钾和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2.2g;
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5.3g碳酸钙、碳酸氢钠和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都大于2.2g,所以杂质不可能是碳酸钙和碳酸氢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5.3g碳酸钾和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2.2g,5.3g碳酸氢钠和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2.2g,所以杂质可能是碳酸钾和碳酸氢钠,故选项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5.3g碳酸钡、碳酸钾和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都小于2.2g,所以杂质不可能是碳酸钡和碳酸钾,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5.3g碳酸氢钠、碳酸氢钾和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都大于2.2g,所以杂质不可能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共16分)
15.(2分)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氮气 ;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是 CaO 。
【答案】氮气;CaO。
【分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氮气,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解答】解: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氮气;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钙,其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
故答案为:氮气;CaO。
16.(2分)“嫦娥四号”探测到月幔中含橄榄石(主要成分Mg2SiO4),Mg2SiO4中硅元素中的化合价是 +4 ;镁原子(核电荷数为12)的结构示意图为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来分析
【解答】解:Mg2SiO4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可知,2×(+2)+x+4×(﹣2)=0,x=+4;镁是12号元素,即核电荷数是12,根据电子排布规律,其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分别是2,8,2的排布结构。
故填:+4;。
17.(3分)如表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葡萄糖由 三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已知葡萄糖是一种可燃物,则其在空气中的燃烧除需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葡萄糖的着火点 。
【答案】三;40%;温度达到葡萄糖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葡萄糖的分子式确定其元素组成,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求元素质量分数;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已知葡萄糖是一种可燃物,则其在空气中的燃烧除需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葡萄糖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
三;40%;温度达到葡萄糖的着火点。
18.(3分)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的质量A > B(填“>”“<”或“=”);若想使A的不饱和溶液成为饱和溶液,请你想出一种方法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把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 100 g。
【答案】>;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100。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由A、B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的幅度比B大,所以,在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是A>B;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想使A的不饱和溶液成为饱和溶液,方法可以是: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由A的溶解度可知,在t2℃,A的溶解度是50g,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150g×=(150g+x)×20%
解得:x=100g。
故答案为:>;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100。
19.(2分)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其中丁烷(C4H10)常用作打火机中的燃料。一定质量的丁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3.2g二氧化碳,9g水和2.8g一氧化碳,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19.2 g;相同质量的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需要氧气的质量为 1.6 g。
【答案】19.2;1.6。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13.2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13.2g××100%=9.6g,9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9g××100%=8g,2.8g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2.8g××100%=1.6g,产物中氧元素质量=9.6g+8g+1.6g=19.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丁烷质量=13.2g+9g+2.8g﹣19.2g=5.8g,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2C4H10+13O28CO2+10H2O
116 416
5.8g x
=
x=20.8g
还需要氧气的质量为20.8g﹣19.2g=1.6g。
故答案为:19.2;1.6。
20.(4分)如图,甲是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为70%;乙是黑色粉末;丙和丁是可溶性盐。反应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Fe2O3+3CO2Fe+3CO2(或2Fe2O3+3C4Fe+3CO2↑等) 、 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等] ;试剂B是 NaOH[或Ca(OH)2等] (填化学式)溶液;反应③的发生需要氧气和水,其化学方程式 4Fe(OH)2+O2+2H2O=4Fe(OH)3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的突破口是:甲是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为70%,可知常见的氧化物中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0%,因此甲是氧化铁;乙是黑色粉末,说明氧化铁被还原成黑色的铁粉;根据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可知,氧化铁还会与酸反应,因此试剂A是酸,丙就是铁盐;铁盐和试剂B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因此试剂B是可溶性的碱;丁是铁和酸反应产生亚铁盐,亚铁盐和可溶性的碱B反应产生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解:甲是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为70%,可知常见的氧化物中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0%,因此甲是氧化铁;乙是黑色粉末,说明氧化铁被还原成黑色的铁粉;根据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可知,氧化铁还会与酸反应,因此试剂A是酸,丙就是铁盐;铁盐和试剂B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因此试剂B是可溶性的碱;丁是铁和酸反应产生亚铁盐,亚铁盐和可溶性的碱B反应产生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铁;因此:
反应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2O3+3CO2Fe+3CO2(或2Fe2O3+3C4Fe+3CO2↑等);试剂B可以是NaOH[或Ca(OH)2等];反应③是氢氧化亚铁与氧气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铁,其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Fe2O3+3CO2Fe+3CO2(或2Fe2O3+3C4Fe+3CO2↑等);NaOH[或Ca(OH)2等];4Fe(OH)2+O2+2H2O=4Fe(OH)3。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2)走进校园,能闻到花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1)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加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变小,所以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2)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能闻到花香。
故答案为:(1)分子间有间隔;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2.(3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 干燥 剂.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
(3)如图,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写出一组即可)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进行分析解答.
(3)滤纸做成的小花喷上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结合常见的具有挥发性的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2)石灰浆中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的坚硬的物质,干燥后墙面变得既白又硬.
(3)滤纸做成的小花喷上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
若喷洒的是石蕊溶液,则烧杯中的应是具有挥发性的酸性溶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若喷洒的是酚酞溶液,则烧杯中的应是具有挥发性的碱性溶液,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体遇到试剂中的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无色的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1)干燥;(2)石灰浆中含有Ca(OH)2,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碳酸钙,干燥后墙面变硬;(3)石蕊溶液和浓盐酸(或酚酞溶液和浓氨水).
23.(3分)在实验室中可选择图中装置制取气体。
(1)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了某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2)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其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是需要加热的装置,因此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其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C用的是分液漏斗,可通过分液漏斗的开关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和滴加量,来控制反应的速度。
【解答】解:(1)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是需要加热的装置,因此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 (或 2KClO3 2KCl+3O2↑)
(2)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其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C用的是分液漏斗,可通过分液漏斗的开关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和滴加量,来控制反应的速度;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CO2↑+H2O;可通过分液漏斗的开关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和滴加量,来控制反应的速度。
24.(2分)某同学在Cu(NO3)2、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发现滤液呈无色。
(1)分析滤渣的成分 铜、银或铜、银、锌 ;
(2)写出使溶液质量减小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Zn+2AgNO3=Zn(NO3)2+2Ag 。
【答案】(1)铜、银或铜、银、锌;
(2)Zn+2AgNO3=Zn(NO3)2+2Ag。
【分析】在Cu(NO3)2、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不能与Al(NO3)3反应,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解答】解:(1)滤液呈无色,说明锌先把AgNO3反应完生成了银,又把Cu(NO3)2反应完,生成了铜,锌有可能过量,滤渣的成分是反应生成的铜、银或铜、银和过量的锌。
(2)根据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Zn+Cu(NO3)2=Zn(NO3)2+Cu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减小时发生的反应是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溶液质量增大时发生的反应是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使溶液质量减小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
故答案为:(1)铜、银或铜、银、锌;
(2)Zn+2AgNO3=Zn(NO3)2+2Ag。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0分)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水生成,或有 气体 生成;
(2)某化学小组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将盐酸滴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取反应后的部分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以下是探究白色固体成分的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请填写下表:
实验反思: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
(3)“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
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请回答:
①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②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除去溶液中的钙、钡离子
③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说明原因并加以补充 加入适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从而把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除去,调节溶液的pH=7 。
(4)LiOH和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神舟”飞船内,可用盛有LiOH的过滤网吸收航天员呼出的气体,以降低飞船内CO2的含量,请计算:用LiOH完全吸收176gCO2生成Li2CO3和H2O,理论上至少需要LiOH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气体;
(2)用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Ca(OH)2;
(3)①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②除去溶液中的钙、钡离子;
③加入适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从而把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除去,调节溶液的pH=7;
(4)192g.
【分析】(1)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
(2)根据溶液pH的测定方法及酸碱中和的程度分析溶液的pH及成分;
(3)①根据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所用的仪器来考虑;
②根据会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的有哪些物质进行分析;
③经上述方案处理后的溶液呈碱性,加入稀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
(4)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锂的质量。
【解答】解:(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或难电离物)生成;故答案为:气体;
(2)测溶液pH值具体方法:用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是pH>7,说明是氢氧化钙剩余,因此白色固体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钙和剩余的氢氧化钙;故答案为:用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Ca(OH)2;
(3)①在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故答案为: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②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碳酸钙沉淀,因此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钙、钡离子;故答案为:除去溶液中的钙、钡离子;
③经上述处理后的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杂质,呈碱性,因此,还需加入适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从而把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除去,调节溶液的pH=7;故答案为:加入适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从而把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除去,调节溶液的pH=7;
(4)设氢氧化锂的质量为x。
2LiOH+CO2=Li2CO3+H2O
48 44
x 176g
=
解得:x=192g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LiOH的质量是192g.
葡萄糖注射液
C6H12O6
【成分】葡萄糖,水
【规格】500mL
质量分数5%
【性状】液体,味甜
【贮藏】密闭保存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白色固体成分
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操作方是
pH>7
CaCl2
葡萄糖注射液
C6H12O6
【成分】葡萄糖,水
【规格】500mL
质量分数5%
【性状】液体,味甜
【贮藏】密闭保存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白色固体成分
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操作方是 用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7
Ca(OH)2
CaCl2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分类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扫描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扫描版无答案),共3页。
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