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第十课三国至隋唐的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主题二发展与繁荣__三国至隋唐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727589/0-1715602580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1——专题8)(74份)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第九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主题二基石与保障__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第十课三国至隋唐的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主题一体系与保障__三国至隋唐政治法律制度与社会治理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第十一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主题一传承与交融__魏晋至隋唐思想的传播和创新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第十一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主题二多元与兼容__魏晋至隋唐科技文艺与中外交流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三辽宋夏金元时期第十二课两宋的政治军事和辽夏金元的统治主题一传承与革新__两宋的政治军事与改革 试卷 0 次下载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第十课三国至隋唐的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主题二发展与繁荣__三国至隋唐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第十课三国至隋唐的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主题二发展与繁荣__三国至隋唐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共2页。
史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间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据曹文柱《乾坤众生》整理
史料二 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湿(地势低下潮湿)…… 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锄草的工具)”。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
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1)根据史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口迁徙的两大趋势,并分析其原因。简要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对隋唐的影响。
[提示] 趋势及原因:一是中原人口南迁,主要原因是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二是北方和西部少数民族内迁,主要原因是汉族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的吸引。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为隋唐重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南方经济开发的历史进程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提示] 进程:①汉朝时,江南地广人稀,经济落后;②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南朝时,江南成为稻米之乡;③隋唐时期,长江流域山地得到开发。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民大量南迁;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统治者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学术研究——魏晋时期的庄园经济
史料 魏晋时期的庄园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期,一方面是社会的动荡加快了地方豪强聚族而居……另一方面是士族渡江之后,在政治上的地位日益显赫,拥有了大规模的土地和数量庞大的依附人口。……士族地主建立的庄园把大量的流民招揽进来,使他们成为佃农,在庄园的土地上从事生产。与此同时,流民南迁,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南方,庄园主为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推广了水利兴修,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摘编自《乡村振兴:从魏晋时期士族
庄园与中世纪西欧庄园中寻找启示》
根据史料,指出魏晋时期庄园经济发展到顶峰的原因和历史作用。
[提示] 原因:社会动荡,豪强聚族而居;士族政治地位显赫,占有大量土地。作用:稳定了社会秩序,发展了社会生产,使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历史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秦汉时期江南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动乱多发生在北方,且持续时间长,而南方相对安定。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2)庄园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士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战乱破坏了城市和自然经济。
(4)民族交融促进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隋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图证历史——唐朝的城市布局与商业发展
史料 下面为唐朝长安城东市、西市示意图。
(注:市署为政府管理商业的机构,常平仓、平准署是隶属中央的派驻机构,邸店是专供商人存货、交易和居住的地方)
根据示意图文,指出唐长安城内东、西两市布局的相同之处。这反映了唐代城市商业管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提示] 相同之处:整体上规划齐整;市的中部设管理机构;四角设邸店,店铺商行分布四周,同类商行分布相对集中。特点:市坊分开,严格管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第十一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主题二多元与兼容__魏晋至隋唐科技文艺与中外交流,共2页。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第十一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主题一传承与交融__魏晋至隋唐思想的传播和创新,共2页。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第八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主题一以史为鉴__隋唐的盛世与衰亡,共2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