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二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二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二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二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共3页。
    (2023·高考江苏卷)春秋时期,晋国在兼并虞国等同姓方国时,也与无终戎等北方诸戎和好,以免于在同楚国争霸过程中腹背受敌。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北方诸戎已融入华夏族
    B.政治权力下移至卿大夫
    C.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
    D.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
    解析: D 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分封制逐渐体现代远情疏的弊端,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均争霸称王,即题目中“同楚国争霸”,D项正确。根据材料“也与无终戎等北方诸戎和好”可知,材料仅仅指晋国与北方诸戎交好而非北方诸戎融入中原华夏,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而非卿大夫的权力,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晋国为避免腹背受敌而与北方诸戎和好,此举是为与楚国争霸做准备,并未体现此时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排除C项。
    命题点2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2022·高考广东卷)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 B 根据材料可知,B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B项正确。A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可能是通过贸易等其他方式传入当地的,不能推出内蒙古地区属于商朝的统治范围,排除A项;C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晚于东周,排除C项;D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不代表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排除D项。
    命题点3 商鞅变法的影响
    (2023·高考湖南卷)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 )
    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
    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
    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
    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
    解析: A 材料中提及战国时期,秦国所用宰相来自卫、赵、魏、燕等国,并没有像关东六国一样注重血缘与身份,原因在于经过商鞅变法,秦国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逐渐确立官僚政治,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秦国用人政策是否发生变化,排除B项;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是因为关东六国保留较浓厚贵族政治色彩,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趋于瓦解,严格遵循宗法制表述不当,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关东六国排挤法家人物,排除D项。
    命题点4 诸子百家思想比较
    (2023·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解析: A 荀子将法纳入自己的礼学体系,提出了隆礼重法的治国方略;而韩非、李斯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A项“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强调用公正的法律治理人们,重用刑罚来禁止人们犯罪。这能代表三人的共同主张,故A项正确。B项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治理天下,这是孟子的主张,排除。C项意为用道德来诱导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这是孔子的主张,排除。D项意为抛弃仁与义的法则,民众才能回归孝慈;抛弃机巧与货利的诱惑,盗贼才能消失,这是老子的主张,排除。
    命题点5 战国时期朝觐制度的发展
    (2024·中山高三月考)战国时期,朝觐作为邦交手段主要有诸侯朝天子、诸侯相朝、天子朝诸侯三种。据统计,秦国受朝觐16次,魏6次,周、赵、齐各3次,韩1次,这反映出当时( )
    A.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B.统一趋势十分明显
    C.周王统治名存实亡
    D.诸侯外交非常频繁
    解析: C 根据材料“秦国受朝觐16次,魏6次,周、赵、齐各3次,韩1次”可知,战国时期朝觐诸侯比较频繁,说明周王统治名存实亡,故选C项。春秋主要是争霸战争,战国则是兼并战争不断,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朝觐,无法说明统一趋势,排除B项;诸侯外交非常频繁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D项。
    命题点6 先秦时期的民族思想
    (2024·揭阳高三期末)据《左传》记载,孔子曾感叹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孔子所说的这一状况( )
    A.导致天子失势诸侯争霸
    B.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
    C.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出现
    D.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
    解析: B 孔子生活的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增多,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故选B项。天子失势、诸侯争霸是材料现象,并非其本质,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现象与百家争鸣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的是秦朝的统一和制度建设,排除D项。材料
    结论
    A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
    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
    B
    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
    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
    C
    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
    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
    D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
    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

    相关试卷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七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七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六课明朝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六课明朝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共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六课先秦至秦汉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传承: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六课先秦至秦汉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传承,共3页。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