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错题】备战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29 诗歌鉴赏之错误理解诗歌句意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29 诗歌鉴赏之错误理解诗歌句意,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29诗歌鉴赏之错误理解诗歌句意原卷版docx、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29诗歌鉴赏之错误理解诗歌句意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首先,冲刺阶段的易错题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的查缺补漏,总结经验教训,知识梳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其次,通过对错题分析,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考点的分析与总结,它能够减少我们复习过程当中同类型的题或者是同一知识点的犯错频率。
第三,对于错题集的复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盖住答案,然后重新来做一遍,从分析的角度条件的分析以及技巧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逐一的排除。
第四,在这些错题当中,并非所有的错题都是每个同学易错的,那么在第一遍的错题复习当中,我们就要进行排除,筛选出符合自己特点错题及其针对性也才更强。
如果自己已经完全掌握的,那么就当是对于知识点的再一次复习。这样的错题对于提升自己的能力来说也才是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备战语文高考易错点快攻
易错点29 诗歌鉴赏之错误理解诗歌句意
【典例分析】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尉迟郎中见示自南迁牵复却至洛城东旧居之作,因以和之
刘禹锡
曾遭飞语十年谪,新受恩光万里还。
朝服不妨游洛浦,郊园依旧看嵩山。
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亭台碧玉环。
留作功成退身地,如今只是暂时闲。
[注]:此诗作于大和元年(827)秋,刘禹锡奉调回洛阳。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和诗。题目交代赠诗对象和写作缘由,表达对友人被贬谪的宽慰之情。
B.首句流露出诗人对友人被谗言构陷而遭受十年贬谪经历的感伤,有同病相怜之感。
C.五、六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景色,表现了洛阳城自然风光的美好怡人。
D.本诗语言简练爽利,晓畅易解,透过一层看,有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超越苦难的情怀。
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蕴含的思想感情。
【易错点警示】
【易错点快攻】
【易错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①
范仲淹
西湖载客恣游从②,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③。
(注)①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 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②从:同“纵”,放任。③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从乘船纵情游赏西湖写起,确定了全诗的立足点,下文中的所见、所感均由此生发。
B.次句写湖周边的景象,从湖上放眼望去,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参差不一,高低错落。
C.颈联互文见义,数不清的亭台楼榭、房舍院落层层叠叠,使人感到清新旷远、葱郁繁盛。
D.尾联两句一承一转,上句承接收束前文,下句则是由“乐”到“惭”,丰富了全诗内涵。
2.“忧于天下,乐于天下”的精神贯穿范仲淹的一生,在其诗词中常有体现。你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乐”和“忧”?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曲江(其二)①
杜 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②,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当年六月,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②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盘桓。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自然,写出了诗人每天朝罢归来都要典当春衣、买酒寻醉的境况。
B.第四句写生命太短匆,要及时行乐,也回答了前文买醉、欠“酒债”的原因。
C.颈联“穿”“点”“深深”“款款”等写出蛱蝶、蜻蜓之情态,用词精当,富有韵味。
D.尾联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将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4.这首七律很能体现中国诗“含蓄”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望夫石
刘禹锡
何代提戈去不还,独留形影白云间。
肌肤销尽雪霜色,罗绮点成苔藓斑。
江燕不能传远信,野花空解妒愁颜。
近来岂少征人妇,笑采靡芜①上北山。
(注)①靡芜:一种香草。古人认为靡芜可使妇人多子。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夫石”是古代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主要表现妻子对离家在外丈夫的坚贞爱情。
B.诗人用“何代”而不用“何时”,表达自古兵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丰富了诗的意蕴。
C.颔联运用工笔描摹望夫石像的肌容和衣着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思妇内心的悲苦。
D.尾联以“笑采”作结,写征人妇到北山采摘靡芜的欢快情景,使整首诗增添亮色。
6.有人认为颈联中诗人选用“江燕”“野花”两个意象,有“无理之趣”。请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其三)①
黄庭坚
锁江亭上一樽酒,山自白云江自横。
李侯②短褐有长处,不与俗物同条生。
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
古来寒士但守节,夜夜抱关听五更。
注:①本诗作于元符三年黄庭坚谪居戎州(今四川宜宾)期间。履中、南玉:成履中、汲南玉,黄庭坚在戎州的朋友。②李侯:李任道,黄庭坚在戎州的朋友。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题目看出诗人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又写了三首和诗,并寄给两位好友。
B.首联写景,锁江亭外白云缭绕的青山和如练横陈的大江呈现出一派开阔博大的景象。
C.颔联写人,李侯身着粗布短衣,一介平民身怀才华,不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
D.尾联言志,驻守边关的寒士夜夜难眠直到五更天亮,生活清贫却守节自持。
8.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促织
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诗内容看,诗歌应写于秋天,诗人夜闻蟋蟀哀婉叫声而感秋、思乡。
B.首联“甚微细”与“何动人”对比,写出哀音不同寻常,吸引读者兴趣。
C.“相亲”使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诗人与蟋蟀互相依恋之情。
D.尾联中,诗人认为蟋蟀天真的声音与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一样感人。
10.诗中第六句的“放妻”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妻子,二是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你赞同哪一种解释?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全情境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叶落
吴融
红影飘来翠影微,一辞林表不知归。
伴愁无色烟犹在,替恨成啼露未晞。
若逐水流应万里,莫因风起便孤飞。
楚郊千树秋声急,日暮纷纷惹客衣。
1.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红色和翠绿等明亮色彩来描写秋天的树叶红增翠减的变化,以乐景衬哀情。
B.本诗描写景物时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从颜色和声音两个角度来表现秋景的特点。
C.本诗颈联告诫落叶应逐水万里,莫随风孤飞,是为了赞扬流水有意,批判秋风无情。
D.本诗尾联描写楚郊千树,落木萧萧,日暮时分,行客匆匆,境界阔大,意境萧索。
2.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中人与物的关系。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次韵奉答廖袁州怀旧隐之诗
黄庭坚
诗题怨鹤与惊猿①,一幅溪藤照麝烟。
闻道省郎方结绶②,可容名士乞归田。
严安③召见天嗟晚,贾谊归来席更前。
何况班家有超固,应封定远勒燕然。
[注]①怨鹤惊猿: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②结绶,指佩系印绶,即谓出仕为官。③严安,元朔元年,以故丞相史上书。武帝召见,恨相见之晚,遂拜郎中。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歌标题来看,这是作者用廖袁州怀旧隐诗歌的原韵敬答相和的一首诗。
B.廖袁州厌倦官场,歆慕山水,想要过焚香静处的恬淡生活,并曾写诗明志。
C.诗人告诉廖袁州时代清平、朝廷圣明,名士可以选择回归田园过隐居生活。
D.全诗用典广博、格律严谨、意蕴丰厚,较典型地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风格。
4.诗人借本诗向廖袁州传达了哪几层意思?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宿五松下荀媪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表达诗人寂寞的情怀。在这偏僻的山村里,没有什么能让诗人感到欢乐。
B.“田家秋作苦”的“苦”字,既指劳动的辛苦又指心中的悲苦。“邻女夜舂寒”的“寒”既指季节之冷又指心中之凉。
C.第五句写荀媪特地做了雕胡饭热情地款待诗人;第六句“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盛饭的餐盘突出地加以叙述。
D.“漂母”用西汉淮阴侯韩信的典故。李白对荀媪的热情款待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实在不忍心享用这一顿美餐。
6.“月光明素盘”中的“明”字,有人认为极具匠心,请你简要分析。
错误理解诗歌句意
读懂诗歌句意,能像翻译文言句子那样翻译出诗歌句子的大意,才能正确解答试题。考生在解题时,常常误解诗歌句子的意思,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考生不懂得“诗家语”,不懂得诗歌会对语言进行“变形”处理。这种“变形”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词语、语意具有跳跃性等。考生往往按照诗歌语句表面的意思来理解,这样就容易犯错误。
2.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诗歌语句中往往会出现意象,考生因为不懂得意象的内涵,不能把握意象在诗歌中的具体所指,也容易犯错误。
填充、调整、整体理解
1.填充内容:补出诗歌语句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2.调整语序:按照文字表面意思无法翻译通顺的时候,要学会调整词语的顺序。
3.重视整体:翻译时不要拘泥于词语的细节,要联系前后句子,将诗歌语句的意思完整地翻译出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1 诗歌鉴赏之手法辨识不清,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31诗歌鉴赏之手法辨识不清原卷版docx、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31诗歌鉴赏之手法辨识不清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0 诗歌鉴赏之形象理解偏颇,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30诗歌鉴赏之形象理解偏颇原卷版docx、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30诗歌鉴赏之形象理解偏颇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23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主旨理解牵强,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2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主旨理解牵强原卷版docx、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2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主旨理解牵强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