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判断,下列物质的类别与“空气”不同的是
    A. 生铁B. 甲烷C. 碘酒D. 煤
    【答案】B
    【解析】
    【分析】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详解】A、生铁是铁和碳组成的混合物,类别与“空气”相同,故选项错误;
    B、甲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类别与“空气”不同,故选项正确;
    C、碘酒中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类别与“空气”相同,故选项错误;
    D、煤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硫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类别与“空气”相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人类幸福的根本宗旨。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 工业上:加高工厂烟囱,把废气排入高空
    B. 生活上:使用一次性木筷,提升饮食卫生
    C. 农业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 技术上: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高烟囱排放废气,只是将废气排放到高处,并没有减少废气的排放,不会减少环境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加快树木的砍伐,不利于环境保护,故B不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土壤、水源,不符合这一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
    D、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中学生应参与家庭劳动,从实践中检验知识。下列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A. 霉变大米经煮沸后即可食用B. 可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 做饭用的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D. 用食醋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A
    【解析】
    【详解】A、霉变的大米中含有致癌物黄曲霉毒素,蒸煮后也不能食用,故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气体物质,所以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说法正确;
    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故说法正确;
    D、水垢中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醋酸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醋酸镁,所以能用食醋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故说法正确。
    故选A。
    4.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蒸发B. 倾倒液体
    C. 过滤D. 连接仪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5. 对比、归纳等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酸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B. 碳单质都有可燃性
    C.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D. 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酸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故说法正确;
    B、碳单质都具有可燃性,故说法正确;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故说法错误;
    D、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故选C。
    6. 下列是小铭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
    ①两个氢分子——2H ②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③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④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
    ⑤木炭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
    其中正确的是
    A. ③④⑥B. ②③⑤C. ①②④⑥D. 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在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几个分子,故两个氢分子表示为2H2,错误;
    ②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3,表示为,错误;
    ③钠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所以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正确;
    ④地壳中含量前四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正确;
    ⑤木炭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错误;
    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正确;
    正确的有:③④⑥。
    故选A。
    7. 如图是NaCl、Na2SO4、NaNO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NaNO3>NaCl>Na2SO4
    B. a1℃时,将125g20%的Na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至少加入55gNaNO3固体
    C. a2℃时,NaCl溶液和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与NaNO3相比,NaCl更适合通过蒸发结晶得到
    E.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a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NaNO3>NaCl>Na2SO4,选项正确;
    B、a1℃时,将125g20%的NaNO3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125g×20%=25g,此温度下硝酸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则将125g20%的Na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设需要至少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x,则有,x=55g,故需至少加入55gNaNO3固体,选项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2℃时,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氯化钠和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不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与硝酸钠相比,氯化钠更适合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晶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C。
    8. 已知甲酸在热的浓硫酸作用下会发生反应:。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C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开始时,应先加热氧化铜,再滴加甲酸
    B.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a处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该实验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
    D. 实验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大气球的体积大于初始体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过程中应先将甲酸滴加到热的浓硫酸中制取一氧化碳,后加热氧化铜,利用一氧化碳将装置中气体排空,防止加热时气体不纯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酸在热的浓硫酸作用下反应,反应物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属于分解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也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该实验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只有分解反应,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大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实验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大气球的体积大于初始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 如图是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其中B、C是氧化物,A、E物质类别相同,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E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溶液中的阴离子是OH-B. B和C均可用于灭火
    C. C→E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 E→A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沉淀
    【答案】C
    【解析】
    【分析】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D是碳酸钙;B、C是氧化物,B、D能相互转化,D能生成C,则B是二氧化碳,C是水;碳酸钙和E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E能生成碳酸钙,E能和水相互转化,则E是氢氧化钙;A、E物质类别相同,E能生成A,则A可以是氢氧化钠,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A、由分析可知,A是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会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B是二氧化碳,C是水,都可以用于灭火,故说法正确;
    C、C→E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故说法错误;
    D、E→A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 “化”说酸甜苦辣。
    (1)酸:厨房里打开盛装白醋的瓶子,会闻到酸味,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
    (2)甜:天舟七号货运飞船运送的航天物资中有香甜的水果,水果中富含的水、糖类和_______________为宇航员提供了一定的营养保障。
    (3)苦:鱼胆胆汁中含有难溶于水、带苦味的胆汁酸,在沾有胆汁的鱼肉上涂抹白酒可去除苦味,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_________(填“溶质”或“溶剂”)的种类有关。
    (4)辣:辣椒最适宜在pH=6.2~7.2的土壤中种植,某地区土壤pH=5.2,若想种植辣椒,可撒入_______________降低土壤酸性。
    【答案】(1)不断运动
    (2)维生素 (3)溶剂
    (4)熟石灰##Ca(OH)2
    【解析】
    【小问1详解】
    打开盛装白醋的瓶子,会闻到酸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小问2详解】
    水果中富含的水、糖类和维生素;
    【小问3详解】
    鱼胆胆汁中含有难溶于水、带苦味的胆汁酸,在沾有胆汁的鱼肉上涂抹白酒可去除苦味,说明胆汁酸溶于白酒,进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小问4详解】
    某地区土壤pH=5.2,说明该地土壤呈酸性,可撒入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
    11. 我国正在深地、深海、深空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
    (1)“深地一号·顺北油气基地”成功勘探出全球最深的油气田,获取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2024年1月1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开启商业首航。邮轮表面喷漆能隔绝_______________,达到防止生锈的目的。
    (3)空间站实验舱使用了柔性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则镓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氧气、水##O2、H2O
    (3)31
    【解析】
    【小问1详解】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邮轮表面喷漆能隔绝氧气和水蒸气,达到防止生锈的目的;
    【小问3详解】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格可知,元素周期表一格的左上角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31。
    12.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1)“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东晋《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借鉴此过程提取出了青蒿素。“渍”和“绞”分别表示溶解、过滤,都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博物新编》中记载了用绿矾(硫酸亚铁晶体)制取硫酸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清除可燃物
    (2)物理 (3)FeO
    【解析】
    【小问1详解】
    “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
    【小问2详解】
    “渍”和“绞”分别表示溶解、过滤,过程中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可知,反应前有:1个铁原子、1个硫原子、5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反应后有: 1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所以反应后一个X分子的组成为:1个铁原子、1个氧原子,故化学式为:FeO。
    13. KNO3和K2CO3的溶解度曲线如下表。
    (1)KNO3和K2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2)某KNO3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为提纯KNO3,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不溶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C是KNO3的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依据题目信息,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算出样品中KNO3的质量。
    【答案】(1)硝酸钾##KNO3
    (2) ①. CaCO3 ②. 饱和 ③. 不能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表格可知:由20℃升温至60℃时,硝酸钾(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
    【小问2详解】
    溶液A中含有K2CO3和KNO3,但只有K2CO3能与Ca(NO3)2反应,方程式,二者刚好完全反应,则过滤后不溶固体为沉淀CaCO3,饱和KNO3溶液降温后,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析出溶质后仍为饱和溶液。根据题目信息,不知道固体样品的质量,也不知道溶液A的质量,因此不能计算出样品中KNO3的质量。
    14. 项目式学习小组的同学走进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探寻金属文化。
    (1)认识金属文物。博物馆内下列文物中,不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西周——青铜牛尊B. 西汉——金怪兽
    C. 东魏——鎏金佛菩萨三尊铜造像D. 唐代——骑驼乐舞三彩陶俑
    (2)保护金属文物。某些贵重文物会保存在充满了某种保护气的密闭玻璃柜中。综合考虑成本、性质、安全性等因素,同学们推测该保护气是_______________。
    (3)鉴别金属文物。一些仿制文物由黄铜(铜锌合金)制成,外观与黄金非常相似。为了鉴别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金属样品进行了下列实验。
    A. B.
    C. D.
    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若该“文物”是由黄铜制成,则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答案】(1)D (2)氮气##N2
    (3) ①. D ②. 或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A、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金属于金属材料;
    C、铜造像属于金属材料;
    D、彩陶不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D;
    【小问2详解】
    某些贵重文物会保存在充满了某种保护气的密闭玻璃柜中,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常用作保护气,故可推测该保护气为氮气;
    【小问3详解】
    ①一些仿制文物由黄铜(铜锌合金)制成,外观与黄金非常相似。为了鉴别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金属样品进行了下列实验;
    A、加热金属样品,若为黄金,则无明显现象,但为黄铜,铜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则会变黑,可以鉴别;
    B、加入足量稀硫酸,若为黄金,则无明显现象,但为黄铜,锌会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可以鉴别;
    C、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若为黄金,则无明显现象,但为黄铜,铜和锌都会与硝酸银反应,会有银白色固体析出,可以鉴别;
    D、加入足量硫酸锌溶液,无论是黄金还是黄铜,都不会发生反应,不可以鉴别;
    故选:D;
    ②黄铜中含有铜和锌,都能与硝酸银反应,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15.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I.将分液漏斗内的足量NaOH溶液全部注入A中,关闭漏斗活塞。
    Ⅱ.打开K1,观察到B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中,产生白色沉淀,片刻后回流停止。
    Ⅲ.打开K2,观察到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沉淀全部溶解,溶液为无色。
    请回答问题:
    (1)步骤ⅡA中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Ⅲ,当B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3)取步骤Ⅲ后的A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Fe2O3,溶液无明显变化。则步骤Ⅲ后A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或溶液红色褪去
    (3)CaCl2、NaCl
    【解析】
    【小问1详解】
    I.将分液漏斗内的足量NaOH溶液全部注入A中,关闭漏斗活塞,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Ⅱ.打开K1,观察到B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中,产生白色沉淀,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B中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滴有酚酞的澄清石灰水呈红色,步骤Ⅲ,打开K2,观察到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B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或溶液红色褪去,说明B中氢氧化钠被消耗,则可证明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小问3详解】
    步骤I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步骤Ⅱ打开K1,B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此时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氢氧化钠;步骤Ⅲ打开K2,观察到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沉淀全部溶解,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由于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B中为滴有酚酞的澄清石灰水,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步骤Ⅱ中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取步骤Ⅲ后的A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Fe2O3,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盐酸,则步骤Ⅲ后A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含有氯化钠、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2、NaCl。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 请根据装置图问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从图1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若用C和D装置组合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由左至右通过时的导管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如图2,分别升高左、右两侧漏斗至磷露出水面,观察到_______________(填“白磷”或“红磷”)燃烧。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B ②.
    (3)③→④→①→② (4)白磷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利用浓硫酸可以干燥,使用浓硫酸进行干燥,长管进短管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用C收集时,应从长管通入二氧化碳,故连接顺序为:③→④→①→②;
    【小问4详解】
    升高左侧、右侧漏斗至红磷、白磷露出水面,红磷、白磷都与氧气接触,观察到白磷燃烧,因为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7. 在学习了酸碱盐之间复分解的反应规律后,同学们用CuCl2溶液分别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两组实验。
    【表达记录】
    (1)A组实验无明显现象。B组实验有蓝色沉淀生成,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
    根据实验现象,同学们认为B组实验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对于A组实验是否发生了反应,同学们产生了疑问。小佳提出,A组实验后,若能够证明两种反应物的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仍以离子形式存在,则说明MgSO4和CuCl2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小佳取A组实验后的部分溶液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实验分析】
    (2)
    【交流改进】
    (3)小依同学认为小佳的实验有一处不严谨,应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A组实验中两种反应物所含的四种离子在溶液中均以离子形式存在,说明MgSO4和CuCl2,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拓展应用】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图1中A、B两组实验试管中的所有剩余物质倒入 一个洁净的废液杯中观察到沉淀明显增多,静置后上层清液为无色。测混合前B中_______________(填“NaOH”或“CuCl2”)有剩余。
    (5)为确定废液杯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小依向废液杯中又加了几滴NaOH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则原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①. ②. 白色沉淀
    (3)将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
    (4)NaOH (5)NaCl和Na2SO4,或氯化钠和硫酸钠
    【解析】
    【小问1详解】
    B组试管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试管A中含有Mg2+、SO42-、Cu2+、Cl-这四种离子,向试管A中加入过量BaCl2,能产生的白色沉淀只有BaSO4,因此推断出溶液中含有SO42-,向试管①上层清液中滴加AgNO3,由于结论是含有Cl-,证明有AgCl白色沉淀生成,因此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小问3详解】
    因为过量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同时,引入氯离子,会对滴加硝酸银溶液时检验A试管中氯离子造成干扰,所以应将BaCl2改为Ba(NO3)2。
    【小问4详解】
    图1A组实验中含有的离子为Mg2+、SO42-、Cu2+、Cl-这四种离子,与B组实验试管物质混合后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一定有NaOH剩余。
    【小问5详解】
    静置后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Cu2+,小依滴加NaOH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Mg2+,但不能确定NaOH是否过量。由于B组试管中发生反应产生了NaCl,且Na+、Cl-、SO42-不参与反应,因此原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2SO4。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8. 为测定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向盛有50g该稀盐酸样品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石灰石(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根据题目所给信息,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分数。
    (2)计算该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不能 (2)设参加反应的HCl质量为x,

    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70.0g-65.6g=4.4g,可求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因为加入的石灰石的质量不知道,所以不能得出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分数;
    【小问2详解】
    见答案。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31.6
    45.8
    63.9
    85.5
    100
    K2CO3
    110
    114
    117
    121
    126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①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试管②
    产生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含有Cl-
    试管③
    产生白色沉淀和蓝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Mg2+和Cu2+
    相关试卷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三校联考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三校联考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三校联考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三校联考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