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重难点18 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重难点18: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原卷版).docx
    • 解析
      重难点18: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解析版).docx
    重难点18 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01
    重难点18 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02
    重难点18 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03
    重难点18 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01
    重难点18 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02
    重难点18 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难点18 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重难点18 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18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原卷版docx、重难点18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趋势
    是对于诗歌内容的考查越来越细,重视对于诗歌内容的精准理解;
    在情感、思想方面,从对于情、志的考查延伸到思的层面,更注重考查学生读懂、理解诗歌的能力。三、新高考的古代诗歌阅读还倾向于与教材中的内容建立联系,强调课内外诗词的比较阅读,课本依然是备考之重点,因为高考题的特征一直是“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四、高考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视自然引起选诗的变化:偏重“理趣”的宋诗居多。
    设问形式
    分析全诗或某一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人所表达的志问。
    分析诗人所表达的道理、观点或评价。
    解题方法
    借助诗歌常见题材、类别和诗人背景、所处时代,初步把握诗歌内容主旨。
    通读诗歌,关注标题和注释,抓住诗中人、事、景、物等情感载体,发掘其背后蕴含的情感。
    借助提示诗歌情感的关键词,准确把握诗歌情感。如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喜”“愁”“悲”),表示情态、语气的虚词(“但”“惟”“空”),描摹色彩、形态的词,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如春(含生机或暮春伤春)秋(常见悲秋);塞外(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他乡(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之地(仕途坎坷之意)。
    4.解释设题诗句或能提炼感情的词句,如有表达技巧也一并分析,准确概括诗歌思想感情。
    (2023新高考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重难点突破:
    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问题的重点以及考查的方向。
    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考查考生在基本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形象化理论话语。
    第二步:根据题干要求,解释分析题干中的理论或者观点。
    魏了翁的名言意思是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唯有回归本原,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第三步:结合原诗,分析诗歌主题,找出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林希逸以此作为诗的结尾,也表达出他对前辈学者的认同与仰慕。
    第四步:整理答案,根据分值分点,形成文字。
    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3分)
    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3分)
    作答步骤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问题的重点以及考查的方向。
    第二步:根据题干要求,解释分析题干中的理论或者观点。
    第三步:结合原诗,分析诗歌主题,找出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第四步:整理答案,根据分值分点,形成文字。
    古代诗歌阅读
    (一)(2023新高考I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C 2.①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全诗景物都笼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②诗歌第二句写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诗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③诗歌颔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④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时愉悦闲适的心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错。尾联写不知不觉地到达了诗人居住的小岛,远远地就能听到鸡鸣、犬吠之声。诛茅地,引用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作者以此表明自己甘心隐逸、不求名利的决心。“鸡犬林萝”之声更增添了生活气息,这声音并未破坏诗人美好的感觉,心情也仍然是愉快的,并未发生变化。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观点态度,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用自己的眼光、情感来看事物,所以万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是“有我之境”。
    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写诗人头枕船舷,归意极浓。“卧枕”二字写出诗人姿态的随意,表露内心的愉悦闲适。正因为这样的心境,使诗人眼中所见都带有了主观色彩。
    首先是“望中浑恐是蓬瀛”,诗人举目四望,周围碧波荡漾、云雾茫茫,小船好像正在蓬瀛仙界里穿行。这山这湖诗人并非首次见到,但因为要回到家中,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
    接着写“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时值秋天、色彩斑斓,小桥流水、山寺云峰,都在夕阳晚照之中显得非常宁静,它们似乎都不想打搅诗人的思绪,也好像正享受着璀璨晚霞的沐浴。“桥横、寺倚”,表现出景物悠然的状态,也委婉地抒写出作者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很喜欢这种幽静和安闲的行程。其实自然景物并不带有感情色彩,正因诗人自己内心的宁静闲适投注其上,在诗人眼里景物才呈现出悠然、宁静的状态。
    最后是“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刚下过一阵小雨,鸟儿的翅膀湿漉漉的,正安静地栖息在水草边。客舟的船桨惊动了它,鸟儿赶紧振翅飞走。湖面上微风轻拂,粉红色的荷花姿态婀娜,仿佛正在热情地欢迎诗人的归来。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如见避、似相迎”,细腻生动地展现了湖面上的动植物,也传达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如果诗人归心似箭,就会心有旁骛,不可能如此细心地进行观察和描摹。
    (二)(2022全国乙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4.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3.A 4.①《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②《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的早或晚。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
    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此句写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大意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这两句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排遣离愁,乐观豁达,这是属于直抒胸臆;
    《白下驿饯唐少府》中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的大意是走哪条路离开呢?长安就在太阳边上。此句是诗人想象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写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是长安,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这是通过用典来抒情。
    (三)(2022上海高考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城东闲游
    (唐)刘禹锡
    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
    5.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
    A.《古诗源》B.《乐府诗集》
    C.《唐宋近体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
    6.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
    A.深沉哀怨B.清雅委婉
    C.瑰奇明丽D.高古淡远
    ※7.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题中“闲游”所寄寓的情感。
    【答案】5.C 6.B 7.诗人被贬归来,春日闲游城中。首颔二联写池台主人身居要津,却无暇欣赏美景,对比之间投闲置散的处境,暗含自嘲;颈联写诗人流连园景,透露出他的闲情和一丝寂寞;尾联借斜阳客散,春色空锁,暗寓诗人怀才不遇,遭受冷落的不平和无奈。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A.《古诗源》是清人沈德潜选编的上溯先秦下迄隋代的古诗选集,全书共十四卷,录诗七百余首,收录了先秦至隋代诗歌共七百余首。本作品为唐诗,排除。
    B.《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主。《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之后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诗歌总集,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内容为歌谣。本诗为五言律诗,不属于形式自由的乐府诗。排除。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本诗共八句,二四六八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是五言律诗,属于近体诗。
    D.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本诗八句,排除。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风格的能力。
    A.结合题目中的“闲游”,以及第四句中的“闲人”分析,风格并非深沉哀怨,排除。
    B.由“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可见青葱竹林幽深小径,盘旋弯曲,属于曲径通幽处,景致特点为“清雅”,由“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可见诗人表面写“闲”,暗含怀才不遇的冷落、孤寂和无奈,表意委婉含蓄以乐写哀。
    C.由首联“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和颔联“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尾联“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等句子分析不能体现“瑰奇明丽”,应该是“清雅委婉”。
    D.“高古淡远”指的是高雅古朴,意境冲淡高远,结合颈联“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分析属于清雅委婉。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结合注释可知“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闲游中表现诗人被贬归来的孤寂落寞和怅然若失;
    首联“池台”指池苑楼台,代表达官显贵,再结合“多居要路津”分析,诗人首联颔联形成鲜明的对照,重在写被贬后的处境为“绝境”,远离都城于是几乎隔绝之幽僻处,春日闲游城中,表层感受为“千金买”“永日属闲人”,内里却是自我嘲讽,被贬后远离京城,身无职权,整日里无事可做,百无聊赖。
    池台主人身居要津,却无暇欣赏美景,而今投闲置散的处境,可算有了赏景的时间,所以颈联“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写诗人流连园景,茂盛的竹林,幽深的小径,盘桓曲折,处处是盛开的鲜花和蓊郁的林木,景物是美好的,心情应该是怡然自得的,实际却是“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写夕阳西下暮色降临,游客纷纷散去,满园春色,静谧空锁,暗寓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仕途坎坷遭受冷落,抑郁不平,凄苦无奈。
    (四)(2021·江苏高考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9.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8.B 9.“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分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 “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五)(2024上·河北保定·高三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雨后净望河西连山怆然成咏
    李德裕
    宿雨初收晚吹繁,秋光极目自销魂。烟山北下归辽海,鸿雁南飞出蓟门。
    只恨无功书史籍,岂悲临老事戎轩。唯怀药饵蠲衰病,为惜余年报主恩。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交代作诗缘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对写景抒情有领起作用。
    B.秋风吹拂,雨过天晴,秋色令人喜悦,诗人目睹此景,遂生出无限感慨。
    C.河西山脉连绵,向辽海延伸,“烟”字生动写出了山处于云雾掩映之下。
    D.后四句句首的四个虚词用得很准确,而且合起来也使诗句关联得很紧密。
    ※11.前人评诗人作此诗时与曹操创作《龟虽寿》时的精神面貌颇有相似之处,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10.A 11.①曹操创作《龟虽寿》时,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勉,表现出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和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②诗人对史籍上没有记载自己的功劳而心有怅恨,并不因为在年老的时候参与军事而悲伤。在衰病状态下,诗人吃药治病,希望康养身体,以便余年为君主服务。这些都表明诗人虽年老而壮志不衰,纵有病而奋斗不止。
    ③诗人与曹操的精神面貌都是老当益壮、自强不息,希望建功立业。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情感、语言的能力。
    A.“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理解错误。题目虽有“怆然”,但全诗并不都是表现“怆然”,后四句表现出诗人的情绪较为昂扬。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作品中作者精神面貌的能力。
    《龟虽寿》一诗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诗人虽年老却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其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结合“只恨无功书史籍,岂悲临老事戎轩。唯怀药饵蠲衰病,为惜余年报主恩”分析,诗人只是因自己没有功劳被史册记载而心有遗憾,哪里会因在年老时参与军事而悲伤?自己吃药治病,只是希望身体早日康复,以便于利用余生报答君主的恩德。诗歌后四句表现了诗人虽年老而壮志不衰,纵有病而奋斗不止的精神面貌。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诗人作此诗时与曹操创作《龟虽寿》时的精神面貌确有相似之处,都是老当益壮、自强不息,希望建功立业。
    (六)(2023上·河北保定·高三河北定兴第三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苏轼
    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注】。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注]华颠,指头发花白。
    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比喻既写出盛夏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特征,也流露出诗人在舟中躲雨的隐忧。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描写了黑云翻滚、大雨倾盆、风吹云散、水天相接几个场景。
    C.《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前两句写诗人感叹与好友的相聚犹如做梦一样,二人白发丛生;后两句写二人共赏西湖美景,已是物是人非。
    D.《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写久别重逢,亦喜亦悲,但诗中无悲喜二字,含蓄蕴藉,正如司空图在《诗品二十四则·含蓄》所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13.两首诗表达了诗人不同时期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2.A 13.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②《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太快的感慨、相逢旧友之喜以及相对各自头上染霜的离别之悲。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也流露出诗人在舟中躲雨的隐忧”错,诗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滴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跳珠”这一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中“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雨来时赏雨,晴天时赏别样的美景,以审美眼光对待自然,既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生活意趣,又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前两句意思是人生在各处的相遇都是偶然的机遇,此次相聚仿佛是梦中,但你我的头上都有了白发了。与旧友相逢仿佛是梦,表达了相逢之喜;各自头上已染霜,感慨时光流逝太快;后两句写远离杭州许久了,这次回来又能够如醉如痴地观赏西湖的雨景,不见这雨珠跳落湖面的景象已经十五年了。转瞬十五年,而雪已满头,沧桑满怀,满含离别之悲。
    (七)(2023上·山西晋城·高三晋城市第一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
    苏辙
    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
    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
    [注]①子瞻新城道中:苏轼因厌弃朝廷党争而请求外调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发,写下《新城道中》,诗中有“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之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等要素,很有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乡间生活特有的氛围中。
    B.乐与野农共食却嫌时卒扰人,其背后的心态与陶潜所写的桃花源中的村民有相似之处。
    C.闲花落尽说明春意已深,白酒未清说明生活清贫只买得起浊酒,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怅。
    D.多种感官交织,自然风景与田园生活融合,诗人最终形成“犹觉胜”的整体印象。
    ※15.对苏轼发出的“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的感慨,苏辙在这首诗中是如何回应的?
    【答案】14.C 15.①苏轼的感慨表明他厌弃官场,并对乡间生活心动,有归隐之心。②苏辙在诗中描写的乡间人情和谐、风景清幽、生活自在等美好情景,与苏轼感慨的“人间多岐路”形成对比,以坚定苏轼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信念。③尾联直接追问苏轼何日归耕,表达了苏辙对兄长回归田园的期盼。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怅”错误,“闲花开尽香仍在”,尽管春已深花落尽,但其香气仍在,美好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中的“厌”应理解为“餍”,“满足”之意。且诗人又说“此味暂时犹觉胜”,可见即使是开尽的闲花与未清的浊酒也别有一番风味,并非“美中不足”的“惆怅”。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意为:人间的歧路能知多少?问问田里耕作的农民吧。这两句暗用《论语·微子》中两位隐士长沮、桀溺祸耦而耕,孔子命子路向他们问路的典故,隐喻诗人的归隐之意。“人间歧路”指官场,“知多少”一句写出诗人觉得宦海浮沉没有尽头,令人厌倦;“向桑田”“问耦耕”则明显表露出诗人对田园乡间生活充满兴趣,有归隐之心。
    苏辙这首和诗,则着重描写了乡间生活的情景,“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写其闲静,“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突出乡间人情和睦友善,不似官场的勾心斗角;“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写景色优美,生活悠闲,自由自在。由此可见,苏辙对于兄长归隐田园的想法是很赞同的,这些情景与“人间歧路知多少”形成对比,能让苏轼坚定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信念。
    “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直接询问苏轼什么时候回归田园耕种,表达了苏辙对兄长回归田园的期盼。
    (八)(2023上·江苏泰州·高三泰州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
    李嘉祐
    一官万里向千溪,水宿山行鱼浦西。
    日晚长烟高岸近,天寒积雪远峰低。
    芦花渚里鸿相叫,苦竹丛边猿暗啼。
    闻道慈亲倚门待,到时兰叶正萋萋。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万里”状写距离之遥远,以“千溪”表现路途之阻隔,为下文写长途跋涉的艰辛蓄势。
    B.颔联“近”“低”二字不是对景物的客观描写,而是对空间错觉的摹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C.颈联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黄芦苦竹”等诗句,但意象虽然相似,感情基调却不相同。
    D.末句“兰叶正萋萋”以景结情,不仅渲染出美好欢乐的气氛,而且有着丰富的暗示性,耐人寻味。
    ※17.诗人展开想象,将不同时空的场景汇于笔端,形成鲜明的对照以强化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6.C 17.①长烟高岸的近景与远峰积雪的远景相对照,突出山高水远的跋涉之难,表达对堂弟的关切;②游子的离乡远行与父母的倚门等待相对照,表达对堂弟早日归家与父母团聚的叮嘱与期待;③今日万里赴任的艰苦与他日家人团聚的欢喜相对照,表达对堂弟现状的安慰和美好未来的祝愿。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感情基调却不相同”错,感情基调同为凄苦。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首句以“万里”状写距离之遥远,以“千溪”表现路途之阻隔;“高岸近”“远峰低”长烟高岸的近景与远峰积雪的远景相对照,突出山高水远的跋涉之难,表达对堂弟的关切;
    ②“芦花渚里鸿相叫,苦竹丛边猿暗啼”写游子的离乡远行、长途跋涉之苦,“闻道慈亲倚门待”写父母的倚门等待,两相对照,表达对堂弟早日归家与父母团聚的叮嘱与期待;
    ③由题目“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可知今日从弟万里赴任,“到时兰叶正萋萋”想象着他日家人团聚的欢喜,两相对照,表达对堂弟现状的安慰和美好未来的祝愿。
    (九)(2023上·江苏泰州·高三靖江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哭李商隐(其二)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①踠(wàn):屈曲、弯曲的意思。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总评诗人一生,“虚负”与“万丈才”,“未曾开”与“一生襟抱”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跌宕。
    B.颔联描写花儿凋残、鸟儿悲啼、竹死桐枯的悲凉画面,寄情于景,以景言情,极为感人。
    C.颈联写良马因腿脚屈曲而没有遇到好主人,来比喻友人不遇明主,无法施展才能。
    D.尾联想象奇特,诗人以告慰的语气劝说亡友,也是作者悲哀无极的心情的曲折表达。
    ※19.这是一首情辞并茂的悼友诗,“哭中有誉,哭中离愤”,请结合诗歌分析“誉”“愤”体现在哪里?
    【答案】18.C 19.誉:①“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赞誉友人才华横溢且志向坚定;②以“凤鸟”“良马”“文曲星”为喻称颂友人品性高洁、富有才华。
    愤:①“虚负”“未曾开”寓有深讽,通过写友人至死未能实现理想,表达作者对压制人才的黑暗现实的悲愤(谴责)(对世情的不平);②“良马足因无主”写朋友良才却未遇明主,表达作者对君主昏聩的愤怒。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颈联写良马因腿脚屈曲而没有遇到好主人”错误。“良马足因无主踠”运用比喻,写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喻示李商隐悲剧是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所致。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誉”:
    “虚负凌云万丈才”,意思是李商隐空怀有凌云万丈的高才。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一生襟抱未曾开”,写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开,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
    作者在诗文中用“凤”“良马”“文星”来比喻李商隐,可见作者对友人的赞誉,赞其品性高洁、富有才华。
    “愤”:
    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便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而以“未曾开”收句,便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对才人的叹惜。首联貌似平淡,实则包含数层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通过写友人至死未能实现理想,表达作者对压制人才的黑暗现实的悲愤。
    “良马足因无主踠”,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是喻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一般人都为此深感悲愤,何况作为李商隐的旧交和知音呢。这写出朋友实为良才却终未遇明主,表达作者对君主昏聩的愤怒。
    (十)(2023上·河南濮阳·高三濮阳一高校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韦少府
    李白
    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
    欲寻商山皓【注】,犹恋汉皇恩。
    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
    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
    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
    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
    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
    【注】商山皓:即商山四皓,指秦末四位隐居于商山的信奉黄老之学的贤士。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苍龙”“白鹿”实指两个地名,但其中也暗含了诗人辞别朝堂、寄身江湖之意。
    B.“向溪月”勾起诗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则叫声凄婉,这些都让诗人止步难前。
    C.“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化自陶渊明的诗句,显示了诗人独立不群的人格。
    D.“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其中有别离时的不舍,也有别离后独自惆怅的忧伤。
    ※21.“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在对待“仕”与“隐”的态度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20.B 21.①“欲”句表达了诗人既想像“商山皓”一样学道归隐,又眷恋“汉皇”垂顾来成就功业,体现的是诗人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
    ②“安”句抒发了官场受挫的怨愤,表达了诗人不愿摧眉折腰侍奉权贵、坚决远离朝堂的激越愤慨之情。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向溪月’勾起诗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则叫声凄婉,这些都让诗人止步难前”错误。“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是说“洗尽心中尘念欣赏句溪之月,静心倾听敬亭山的猿啸”,表达了诗人对所处环境的喜爱之情。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是说“想要追寻商山四皓的足迹,心里依然眷恋汉皇的恩德”。联系注释“商山四皓,指秦末四位隐居于商山的信奉黄老之学的贤士”可知,“欲寻商山皓”表达了诗人想像“商山皓”一样学道归隐;而“犹恋汉皇恩”又表达了诗人眷恋“汉皇”垂顾,希望成就功业、报答皇恩的渴望。可见,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此时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说“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那将使我不再有舒心畅意的笑颜!”,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抒发了诗人官场受挫的怨愤,表达了诗人不愿放弃尊严侍奉权贵、坚决远离朝堂的激越愤慨之情。
    (十一)(2024上·河南周口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辛夷花
    元稹
    问君辛夷花,君言已斑驳①。
    不畏辛夷不烂开,顾我筋骸官束缚。
    缚遣推囚名御史②,狼藉囚徒满田地。
    明日不推缘国忌③,依前不得花前醉。
    韩员外①家好辛夷,开时乞取三两枝。
    折枝为赠君莫惜,纵君不折风亦吹。
    【注】①斑驳:花即将开放。②御史:主要是监察官员、审理案件等。③国忌:皇帝或皇后逝世的日子。④韩员外:韩愈。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不畏”到“顾我”是由花及人,用辛夷花不怕环境恶劣会应时开放来侧面表现诗人的铮铮铁骨。
    B.御史的职责要求诗人通过审问最终确定是释放还是关押嫌犯,这也解说了上文“官束缚”的原因。
    C.诗人因为官艰难想在花前开怀痛饮、一醉方休,但时值国忌,依照旧例不能如此,体现了诗人的无奈。
    D.诗人索花只是借口,主要是借索花向朋友诉说个性追求与外部世界的矛盾冲突构成的苦闷和为官之累。
    ※23.诗歌内容是如何围绕索花展开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22.A 23.①为得到辛夷花,诗人先向韩愈打听他家辛夷花开放的信息,并且知道了辛夷花即将开放。②接着向韩愈解释了自己索要辛夷花的原因是“官束缚”,因为“国忌”不能到辛夷花前赏花喝酒,所以提出“乞取三两枝”的请求。③诗人害怕对方惜花,就晓之以理,风吹花落是自然规律,劝韩愈要慷慨相送。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用辛夷花不怕环境恶劣会应时开放来侧面表现诗人的铮铮铁骨”错误,诗句意思是不怕辛夷花没有灿烂开放,只是我由于官职束缚没有时间赏花,表达作者因“官束缚”而不得自由赏花的苦闷。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思路的能力。
    “问君辛夷花,君言已斑驳”,为得到辛夷花,诗人先向韩愈打听他家辛夷花开放的信息,并且知道了辛夷花即将开放。
    “顾我筋骸官束缚”“明日不推缘国忌,依前不得花前醉”,平时忙于官事没时间赏花,如今因“国忌”也不能到辛夷花前赏花喝酒;“开时乞取三两枝”,所以想等得花开时求取三两枝,以慰爱花之情。
    “折枝为赠君莫惜,纵君不折风亦吹”,把花折下来作为赠品送给我你不要觉得可惜,纵使你不折花,花也会被风吹落的。诗人如此说是害怕对方惜花不愿赠,就用自然之理来解说,风吹花落是自然规律,劝韩愈要慷慨相送。
    (十二)(2023上·广东江门·高三台山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思王逢原①三首(其三)
    王安石
    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鹰隼②奋飞凰羽短,骐麟埋没马群空。
    中郎③旧业无儿付,康子④高才有妇同。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
    【注】①王逢原:王安石的连襟和好友,英年早逝。②鹰隼(sǔn):泛指凶恶的鸟。③中郎:汉末蔡邕曾任中郎将,博学多才却无子嗣。王逢原亦无子。④康子:战国时齐隐士黔娄,其妻贤惠,共守贫困。王逢原妻亦颇贤惠。
    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对王逢原怀有极大的期待,不想英才陨落,期待与现实之间形成极大的落差。
    B.诗歌巧用典故,“无儿付”与“有妇同”对比,突出了王逢原逝世之后的悲凉。
    C.诗歌以景作结,诗人想象王逢原墓上之景,意境悲凉,情感上回扣诗题之“思”。
    D.全诗熔景、事、情于一炉,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思念,意蕴丰富,真挚感人。
    ※25.王安石在《寄王逢原》一诗中说:“力排异端谁助我,忆见夫子真奇材。”请据此并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本诗颔联情感的理解。
    【答案】24.B 25.①诗人对王逢原才华的赞美,将王逢原比为“凤凰”“骐麟”,可见他是“奇材”。
    ②诗人对奸邪小人横行的愤懑。诗人将奸邪小人比作鹰隼,认为他们是“异端”,“鹰隼奋飞”描摹了奸邪小人得意横行的状态。
    ③诗人对王逢原英年早逝、失去可以辅佐自己的战友的惋惜。用“凰羽短”“骐麟埋没马群空”喻指英才陨落,无人辅助自己。
    【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无儿付’与‘有妇同’对比”分析错误。“无儿付”表达对友人才华无人传续的惋惜,“有妇同”侧面表现友人的德行,一怜惜一欣慰,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对比关系。
    故选B。
    2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寄王逢原》中“力排异端谁助我,忆见夫子真奇材”二句可以看出王安石认为王逢原是“奇材”,可以辅助自己力排“异端”,王逢原去世之后,就无人可以辅助自己了。而在本诗的颔联中,作者认为“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麟埋没马群空”,此处说鹰隼能够展翅高飞,而凤凰却无法飞翔;骐麟得不到赏识而野马却受到重用。这是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作者对真正人才得不到重用,奸邪小人得意横行的现象的愤慨之情。
    而诗中将王逢原比为“凤凰”“骐麟”,正与“忆见夫子真奇材”中的“奇材”相呼应,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王逢原才华的赞美之情。
    “力排异端谁助我”中,表达了作者对失去王逢原这为有才华而又与自己有着相同政治倾向的好友的惋惜之情,本诗中“凰羽短”“骐麟埋没马群空”即喻指英才陨落,暗示王逢原去世后无人辅助自己。
    (十三)(2023上·广西南宁·高三南宁三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①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②。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③。
    【注】①词人因遭人弹劾,从抗击西夏的前线被撤了下来,贬谪郴州(今湖南郴州市),途经岳阳楼,登楼而作本词。②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古曲《阳关三叠》,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引申谱曲,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③长安,代指宋都汴京。
    2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词人所见萧疏景象,秋日里君山木叶凋零,洞庭湖水茫茫无际,营造出凄清落寞的氛围。
    B.“敛芳颜”指显出端庄的脸色,与白居易《琵琶行》“整顿衣裳起敛容”的“敛容”意思相同。
    C.“醉袖抚危栏”一句运用比喻手法,词人将自己比作“醉袖”,与前文“十分斟酒”相呼应。
    D.“何人此路得生还”概括出古往今来无数迁客的命运,倾吐了词人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
    ※27.本词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都提到了“渭城”和“阳关”,但其中寄寓的诗人情感是不同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26.C 27.①王诗:表达对友人出使的祝福和分别的不舍之情。诗人在描写送别友人的场景时,将渭城的清新与阳关的穷荒相对比,寄托了对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表达对即将与友人分别的不舍。
    ②本词:表达对当局的不满和自己被贬的忧愤之情。因诽谤而被南贬的词人反用典故(用典),说自己并非是受朝廷任用的“渭城西行客”,拒绝他人唱送别西行的阳关曲,表达了他对当局听信谗言的不满,抒发被贬的忧愤之情。
    【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运用比喻手法”错。“醉袖”运用借代手法,指代词人。
    故选C。
    2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王诗: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这一句字面上是写客舍周围的大地景色,实际上是在表达作者的感情和心境。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写客舍周围的大树和柳树。柳树是中国文化中代表离别的传统意象,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因为“柳”字与“留”字谐音,可以表达留恋、挽留的意思。这一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客舍周围的自然景色,实际上是在用意象来表达作者内心的离别情感。第三句“劝君更尽一杯酒”,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作者端起酒杯对友人说:“再喝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就很难再见到故人了。”这一句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惜别之情。第四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作者对友人的劝告和祝福。这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达了对边塞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情感、劝告和祝福等手段,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对未来的向往。
    本词:张舜民的这首《卖花声·题岳阳楼》是他在贬滴途中经过岳阳楼时所作,整首词熔铸了他遭贬后沉郁的心情。“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是词人联系自己的遭遇,借席上赋歌一事,生发出深沉的感慨。《阳关曲》本是送别时所唱之歌,是唐代王维送友人出渭城、赴安西时所赋。此处词人反用其意,其中暗含了他对自身际遇的不平之意。“休唱”二字诉出愤然难抑的心绪。
    (十四)(2023上·广西柳州·高三柳州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意①
    梅尧臣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
    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
    [注]①古意:与“怀古”之意相近。宋仁宗景祐三年,北宋朝廷发生政治斗争,范仲淹及其好友相继被贬,梅尧臣得知消息后写下此诗。
    2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越( )
    A.诗中用“光”和“刚”来比喻范仲淹等人的大丈夫品格,表达了诗人敬仰之情。
    B.月缺会更加明亮,剑折重铸会更加锋利,表明诗人相信正义终将会战胜邪恶。
    C.颈联表现的不屈服,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发的情感颇有相似之处。
    D.诗人直抒胸臆,认为男儿自有宁可被杀也不苟活的气节,满腔豪情溢于言表。
    ※29.梅尧臣主张诗歌创作要“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即诗歌创作既要因事而发,也要感物起兴。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28.B 29.①范仲淹等人被贬之事,引发诗人不平之气,诗人借此表达男儿志士应坚持操守,不为强势所屈服;②诗人用月亮和宝剑比兴,认为范仲淹等人的品德如月光般高洁,品质如宝剑般刚毅,字里行间表达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解析】2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B.“月缺会更加明亮,剑折重铸会更加锋利”理解有误,诗中“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是指月亮残缺了,它的光辉容易盈满;剑折断了,重新铸造仍是良剑。此句并无体现“更明亮”和“更锋利”之意。
    故选B。
    2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因事有所激”是指诗歌创作受到客观事物的触动,强调诗歌反映现实、缘事而发。
    诗人作此诗,是因范仲淹等人被贬之事引发不平之气,借此表达男儿志士应坚持操守,不为权势所屈服;
    “因物兴以通”是指诗人面对某物有所感发,将物与人相关联,表达自身思想感情。“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句用月亮和宝剑比兴,认为范仲淹等人的品德如月光,虽缺仍清辉皎洁,认为他们的品质如宝剑,虽遭折损仍刚性依旧,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十五)(2023上·四川绵阳·高三三台县芦溪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①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
    3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以“何事”发问,对遭遇战乱、家境贫困的侄儿寄予厚望,与尾联情意深重的劝诫勉励之语形成了呼应。
    B.颔联“干戈地”“礼乐风”形成鲜明对比,既点明书房主人的守礼好学,更显其卓然品格,诗人对此深感慰藉。
    C.颈联摇曳“竹影”与潺潺“泉声”相互映衬,凸显了环境的清幽雅致,与世道的纷乱形成鲜明对比,意蕴悠长。
    D.此诗语言自然晓畅,通俗浅近,无一字难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的劝勉之意也给读者以深刻启示。
    ※31.诗歌最后一联富有哲理,“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暗含了求学要日积月累“寸功”才能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要如何才能做到积“寸功”达到质变。
    【答案】30.A 31.①求学需要不受环境影响。“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告诉我们不管局势再动荡,处境再窘迫,都要静下心来做学问。②求学需要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地追求。“常修礼乐风”之“常”点明即使身处“干戈地”,仍要坚持修身养性。③求学需要沉浸其中,潜心地投入。正如诗中明写读书环境清幽雅致,暗赞书房主人内心宁静专注。④求学需要勤奋,珍惜点滴光阴。尾联直接告诉我们,做学问就需要珍惜时光,积累“寸功”。
    【解析】3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何事”,为什么,“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开篇以“何事”发问,并非表达寄予厚望之意。侄儿家境贫困也于文无据。
    故选A。
    3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如何才能做到积‘寸功’达到质变。”
    首联“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的意思是: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刻画了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这告诉我们不管局势再动荡,处境再窘迫,都要静下心来做学问。所以第一点可以概括为:求学需要沉心静气,不受外部环境影响。
    颔联“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的意思是: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身处战乱之中,但还坚持修身养性,“常”点明即使身处“干戈地”,仍要坚持修身养性。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写,求学需要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地追求。
    颈联“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意思是: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写读书环境清幽雅致,暗赞书房主人内心宁静专注。表明求学需要沉浸其中,潜心地投入。
    尾联“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的意思是: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这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这就告诉我们做学问就需要珍惜时光,积累“寸功”——勤奋,惜时。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2023
    新高考Ⅰ卷
    《答友人论学》
    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诗句含意理解
    新高考Ⅱ卷
    《湖上晚归》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2022
    新高考Ⅰ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主旨概括
    2021
    新高考Ⅰ卷
    《寄江州白司马》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表面上是理解诗评,实质上是理解句子含意
    新高考Ⅱ卷
    《示儿子》
    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诗句含意理解
    全国
    甲卷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主旨概括
    2020
    全国
    Ⅱ卷
    《读史》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哲理概括
    相关试卷

    重难点21 古代诗歌与课内篇目比较阅读(教考衔接)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21 古代诗歌与课内篇目比较阅读(教考衔接)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21诗歌阅读之教考衔接课内篇目原卷版docx、重难点21诗歌阅读之教考衔接课内篇目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20 鉴赏古代诗歌艺术手法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20 鉴赏古代诗歌艺术手法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20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原卷版docx、重难点20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艺术手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19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风格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19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风格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19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原卷版docx、重难点19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重难点18 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2024年高考语文专练(新高考专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