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课时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课时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CO2B.SO2C.NO2D.PM2.5
2.2020年上半年南昌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在中部六省会城市排名第一,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B.臭氧C.氮气D.一氧化碳
3.小科在课堂上做“探究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小科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中空气体积的。下列操作会使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少的是( )
A.选用木炭替代红磷
B.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C.将点燃的红磷缓慢的放入集气瓶中
D.红磷燃烧时忘记关闭止水夹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B.加碘食盐C.雪碧D.生石灰
5.“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绿色发展,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下列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
B.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C.少开私家车,倡导绿色出行
D.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纸杯
6.烟花爆竹在燃放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气体,其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B.NOC.NO2D.CO2
7.图1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要想正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用红磷需少量
C.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
D.若用硫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澄清石灰水B.医用酒精C.液氧D.乙醇汽油
9.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CO、CO2、NO2等
B.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10.以下属于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物质是( )
A.水蒸气B.氮气C.二氧化氮D.稀有气体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1.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有关,请用相应的序号答题。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氮气 ⑤水 ⑥空气 ⑦五氧化二磷
(1)冬天说话时,嘴边产生的白雾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2)空气中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 ;
(3)田径赛事上,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 ;
(4)“霓虹灯”内通电后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
(5)题目所给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12.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中白磷取样需稍过量目的是 。
(2)试管白磷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最终量筒中液面降至约23mL刻度线,原因是 。
(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2(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实验装置)实验方案进行。请你对比分析图1、图2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红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1)图2中,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10mL刻度处推至5mL刻度处,然后松手,活塞仍能返回至10mL刻度处,此操作的目的 。
(2)图2,若实验前将弹簧打开,再加热使红磷燃烧,则实验过程中,注射器活塞的移动轨迹是 (填“先向左后向右”,“先向右后向左”)移动,最终停在 mL刻度。
(基础篇)2021-2022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新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1空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CO2B.SO2C.NO2D.PM2.5
【解答】解: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但现阶段不把二氧化碳作为空气的污染气体,没有列入空气质量监测。
故选:A。
2.2020年上半年南昌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在中部六省会城市排名第一,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B.臭氧C.氮气D.一氧化碳
【解答】解: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的污染物之一,故选项错误。
B、臭氧属于空气的污染物之一,故选项错误。
C、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D、一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污染物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小科在课堂上做“探究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小科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中空气体积的。下列操作会使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少的是( )
A.选用木炭替代红磷
B.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C.将点燃的红磷缓慢的放入集气瓶中
D.红磷燃烧时忘记关闭止水夹
【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会使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少,故选项正确。
B、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是正确的存在,不会使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少,故选项错误。
C、将点燃的红磷缓慢的放入集气瓶中,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排出一部分,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选项错误。
D、红磷燃烧时忘记关闭止水夹,实验中会逸出了一部分气体,最终进入瓶内的水增多,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B.加碘食盐C.雪碧D.生石灰
【解答】解:A、食醋中含有乙酸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B错;
C、雪碧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生石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5.“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绿色发展,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下列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
B.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C.少开私家车,倡导绿色出行
D.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纸杯
【解答】解:A、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不会产生污染物,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能改善环境状况,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少开私家车,倡导绿色出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次性木筷、纸杯的推广使用会增加森林的砍伐量,破坏生态环境,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6.烟花爆竹在燃放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气体,其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B.NOC.NO2D.CO2
【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是形成酸雨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NO有毒,会污染大气,并能形成形成光化学烟雾,会造成大气污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氮氧化物有毒,会污染大气,并能形成形成光化学烟雾,会造成大气污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会造成大气污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图1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要想正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用红磷需少量
C.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
D.若用硫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
【解答】解: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实验中观察到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A错误;
B、要想正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用红磷必须足量,这样才能保证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故B错误;
C、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故C正确;
D、用硫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又增加了新的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不一致,故D错误。
故选:C。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澄清石灰水B.医用酒精C.液氧D.乙醇汽油
【解答】解:A、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
B、医用酒精中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
C、液氧是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和汽油,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9.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CO、CO2、NO2等
B.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解答】解:A、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不包括CO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该选项说法正确;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能够减少污染环境气体的排放,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以下属于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物质是( )
A.水蒸气B.氮气C.二氧化氮D.稀有气体
【解答】解: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A、水蒸气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氮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属于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故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1.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有关,请用相应的序号答题。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氮气 ⑤水 ⑥空气 ⑦五氧化二磷
(1)冬天说话时,嘴边产生的白雾 ⑤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④ ;
(2)空气中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 ② ;
(3)田径赛事上,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 ⑦ ;
(4)“霓虹灯”内通电后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③ ;
(5)题目所给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③⑥ 。
【解答】解:(1)冬天说话时,嘴边产生的白雾,是因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总体积的78%。
(2)空气中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利于微生物和细菌繁殖。
(3)田径赛事上,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4)“霓虹灯”内通电后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因为灯内充有稀有气体。
(5)题目所给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稀有气体(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
故答案为:
(1)⑤;④;
(2)②;
(3)⑦;
(4)③;
(5)③⑥。
12.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中白磷取样需稍过量目的是 完全消耗装置的氧气 。
(2)试管白磷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最终量筒中液面降至约23mL刻度线,原因是 白磷燃烧时,止水夹没有夹紧 。
(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解答】解:(1)实验中白磷取样需稍过量,目的是完全消耗装置的氧气。
(2)大试管内氧气的体积为130mL×=26mL,应有26mL的水倒流进试管,量筒内应还剩24ml水;试管白磷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最终量筒中液面降至约23mL刻度线,说明测定结果偏大,白磷燃烧时,止水夹没有夹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大,有空气逸出,因此进入的水多,使测定结果偏大(合理即可)。
(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答案为:
(1)完全消耗装置的氧气;
(2)白磷燃烧时,止水夹没有夹紧(合理即可);
(3)4P+5O22P2O5。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2(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实验装置)实验方案进行。请你对比分析图1、图2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红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1)图2中,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10mL刻度处推至5mL刻度处,然后松手,活塞仍能返回至10mL刻度处,此操作的目的 检查装置气密性 。
(2)图2,若实验前将弹簧打开,再加热使红磷燃烧,则实验过程中,注射器活塞的移动轨迹是 先向右后向左 (填“先向左后向右”,“先向右后向左”)移动,最终停在 0 mL刻度。
【解答】解:(1)图2中,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10mL刻度处推至5mL刻度处,然后松手,活塞仍能返回至10mL刻度处,说明装置不漏气,因此此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2)白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玻璃管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因此会推动活塞向右移动;实验结束时,由于反应消耗了氧气,在加上恢复常温后气体冷缩会原来的体积,致使玻璃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活塞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左移动;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红磷燃烧消耗了试管和注射器中的空气,也就是50mL×=10mL,所以活塞所处的刻度值为10mL﹣10mL=0mL;故答案为:先向右后向左;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同步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暖宝宝贴,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下列有三种制取硝酸铜的方案,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蜡烛可以完成很多化学实验,下列选项不属于模型的是,下列探究活动未采用对比方法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