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葡萄酿成酒B.海水晒盐C.菠萝榨汁D.灯泡发光
2.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分子不再运动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
C.一滴水含有个水分子——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3.“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ī)”,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
A.氧B.硅C.铝D.铁
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B.铝呈银白色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氨水易挥发
5.下列对元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元素是一类物质的总称B.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C.同种元素的原子只能构成同种物质D.一个原子就是一种元素
6.不能用来判断蜡烛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变化时发光放热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个氯化氢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8.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化合物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一定升高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
9.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自然界的水经过滤后就得到软水
C.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D.水蒸发时水分子不断运动,水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10.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
11.关于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C.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也可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2.25℃时向一定量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AB.BC.CD.D
1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从物质分类看,下面有纯净物和混合物,也有单质和化合物,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AB.BC.CD.D
14.模型认知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完成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提出了有核原子模型。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卢瑟福原子结构理论观点的是( )
A.原子就像充斥着正电荷的“葡萄干布丁”
B.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核带正电荷
D.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中运动
15.如图所示,U形管中是红色墨水,向试管中加入时,U型管中的红色墨水变化情况是( )
A.a端液面上升,b端液面下降B.b两端液面始终相平
C.a端液面下降,b端液面上升D.无法判断液面变化情况
16.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是akg,而1个氯原子的质量是bkg,则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B.C.D.
17.科学家利用锗生产出世界上最灵活的晶体管,这种新型自适应晶体管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切换,能执行不同的逻辑任务。锗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锗属于金属元素B.锗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C.x的数值是2D.锗原子的中子数是32
1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称量固体
C.加热液体D.量取液体
19.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
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表示两种元素
C.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离子D.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20.下图是某元素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时,该粒子为
B.当时,该粒子一定是
C.当时,该粒子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当时,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二、填空题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F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微粒符号中“2”的含义。
①中的“2”表示______________。
②中的“2”表示______________。
22.观察甲、乙两幅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水蒸发,发生的是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图乙电解水的装置中,导线A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__极,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试管内产生的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填字母代号)环节。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设计并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
(3)要验证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用_______检验。若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为5mL,则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___mL。若氢原子模型用“”,氧原子模型用“”表示,则构成a试管中气体粒子的模型可表示为_______(填字母代号)。
A.B.C.D.
(4)写出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5)用化学符号填写:在乙装置实验中,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
(6)下列关于通电分解水的实验,获得的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
D.生成氧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2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离子(选填“阴”或“阳”),用符号_______表示。
(2)表中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元素,原因是_______(填“质子数”“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和的化学性质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3)11—18号元素在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相同。
(4)第三周期元素中,核外电子排布与相同的离子符号_______(写一个即可)。
(5)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质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
24.根据如图所示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指出图1中一处明显错误_______。
(2)按照图2所示方法称取药品的质量为_______g,如果药品有腐蚀性应放在_______中称量。如果要称取12.5g食盐(1g以下用游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
(3)请改正图3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_______。
(4)图4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然后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三、计算题
25.计算:
(1)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生理盐水给病人输液,进入病人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克。
(2)若将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溶液稀释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加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葡萄酿成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选项符合题意;
B、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菠萝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灯泡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C
解析: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与温度和状态无关,选项错误;
B、金属汞由原子构成,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是汞原子间有间隔,选项错误;
C、一滴水含有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选项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说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选项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是硅元素,故选B。
4.答案:A
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铝呈现银白色,物质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氨水易挥发,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B
解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是一类物质的总称,不符合题意
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符合题意;
C、同种元素的原子可能构成多种物质,如碳元素可以构成金刚石、石墨、等不同物质,不符合题意;
D、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是一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B
解析: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说明有新物质碳生成,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变化时发光发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如电灯发热发光,故选项正确;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水是新物质,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答案:D
解析:A、由示意图可知,1个氯化氢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氯分子分成氯原子,氢原子、氯原子分别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氯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则溶液温度一定升高,故B符合题意;
C、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稀浓没有必然的联系,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例如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较低,故C不符合题意;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可溶解其它溶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A
解析:A、电解水实验或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均能通过证明产物的方法确定水的组成,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正确;
B、自然界的水经过滤后仍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仍是硬水,选项错误;
C、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有毒,不能直接用废水直接浇灌农田,选项错误;
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与物质的状态无关,选项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此时的液面在9毫升的下方,故倒出实际液体大于15-9=6毫升。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A、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并不是所有的分子都比原子大,如1个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1个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不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B不符合题意;
C、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故C符合题意;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不限于化学变化原子还可再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向一定量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未加入硝酸钾时,水中无硝酸钾,溶质质量为0,所以图像起点为0,逐渐加入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直到达到饱和状态不再溶解,所以水中溶质的质量先增加后保持不变,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3.答案:A
解析:A、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B、该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A、原子就像充斥着正电荷的“葡萄干布丁”不是卢瑟福的原子的模型,符合题意;
B、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是属于卢瑟福原子结构理论观点,不符合题意;
C、原子核带正电荷,是属于卢瑟福原子结构理论观点,不符合题意;
D、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中运动,属于卢瑟福原子结构理论观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b端液面上升,a端液面下降。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是akg,而1个氯原子的质量是bkg,则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A、锗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镍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锗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锗原子中含有32个质子数,则原子中核外有32个电子,则x=32-8-18-4=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左上方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正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锗的原子序数为32,则质子数是32,中子数≈73-32=4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A、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易引发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选项错误;
B、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选项错误;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选项正确;
D、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选择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被量液体,量取9.5mL液体应选择10mL量筒,选项错误。
故选C。
19.答案:A
解析:A、最外层的电子数主要决定元素的性质,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②③化学性质相同不同,所以A错误;
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质子数有两种,所以它们表示两种元素,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①表示原子,②表示离子;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少于4个,属于金属元素,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20.答案:A
解析:A、x-y=1时,满足x2+y,故该粒子为阴离子,若粒子为,则x=9,y=8,满足条件,故该项符合题意;
B、x-y=2时,满足x=2+y,故该粒子为原子,不一定是,也可能是,故该不符合题意;
C、x=12时,该元素为镁,因为电子层为2层,故该粒子为,最外层为8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不易失电子,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D、y=8时,该粒子不一定是原子,形成的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一定稳定,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1.答案:(1)氟元素;1个氟原子;铜这种物质;铜元素;1个铜原子
(2)2个铁原子;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解析:(1)①F可以表示氟元素、1个氟原子;
②Cu可以表示铜这种物质,铜元素、1个铜原子;
(2)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中的“2”表示2个铁原子;
②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中的“2”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2.答案:(1)物理
(2)负;B
(3)带火星的木条;2.5;B
(4)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5)
(6)CD
解析:(1)图甲中水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2)电解水实验中,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是氧气,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多,为氢气,则导线 A 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还需要设计并进行实验来进行验证,故①填:负,②填:B。
(3)电解水实验中,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是氧气,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少,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故①填:带火星的木条。
由于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若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为5mL,则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2.5mL,②填:2.5。
构成a试管中气体微粒是氢分子,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分子的模型可表示为B,故③填:B。
(4)乙装置中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①填:水氢气+氧气,②填:分解反应。
(5)在乙装置电解水实验中发生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则改变的粒子是水分子,其化学符号为,故填:。
(6)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不符合题意;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故C符合题意;
D、生成氧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填:CD。
23.答案:(1)13;失去;阳;
(2)硫或S;最外层电子数;不相似
(3)核外电子层数
(4)(合理即可)
(5)B
解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铝的原子序数为13;
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阳离子,即铝离子,表示为:;
(2)氧原子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是6,故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硫元素,故填:硫;最外层电子数;
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是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两者化学性质不相似;
(3)由表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11—18号元素在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结构中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4)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故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与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填:;
(5)A、同种元素可能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如C-12、C-14,不符合题意;
B、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符合题意;
C、同种元素可能中子数不同,如C-12、C-14,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答案:(1)试管内的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
(2)22.6;小烧杯;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
(3)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4)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解析:(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1中一处明显错误是试管内的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故填:试管内的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
(2)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左物右码,若左码右物,则所称药品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所以按照图2所示方法称取药品的质量为:,故填:22.6。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如果药品有腐蚀性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填:小烧杯。
如果要称取12.5g食盐(1g以下用游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说明药品偏少,接下来的操作是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故填: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
(3)图3的过滤操作中没有用玻璃杯引流,改为应用玻璃棒引流,故填: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图3的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改为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故填: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故填: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4)图4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然后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填: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5.答案:(1)5.4
(2)910g
解析:(1)用600g生理盐水给病人输液,进入病人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是600g×0.9%=5.4g。
(2)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解得:=910g
答:需要加水的质量为910g。
A
B
C
D
A
B
C
D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9页。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