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A卷
展开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C.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
C. 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D. 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许多植物的花都是白天开放,夜晚闭合;如果将光线遮挡起来并降低温度,即使在白天,花也会闭合。这个实验表明影响植物开花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温度B. 阳光
C. 阳光和温度D. 植物种类
4.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是先多后少
B. “S”型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C. “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天敌的关系
D. “S”型曲线的形成是多种生态因素作用的结果
5.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 田鼠和杂草B. 豌豆和杂草
C. 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 细菌和其细胞中的噬菌体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
C. 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D. 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与能量逐级递减有关
B.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C. 信息传递可发生在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D.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8.为调查沟渠中钉螺的数量,捕获900只钉螺,用红色、白色、蓝色颜料各标记300只,放回沟渠20天(钉螺已充分分散)后随机捕获300只,其中红色、白色、蓝色标记钉螺分别为24、21、26只。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调查采用了标记重捕法
B. 依据白色标记进行估算,种群数量约为1250只
C. 计算三种颜色估算结果的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D. 如果出现部分钉螺标记丢失,会使估算结果偏大
9.某兴趣小组研究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后,画出了如图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图Ⅰ表述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网,则F代表生产者,E、H代表消费者,G代表分解者
B. 若图Ⅱ表示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甲是血液,当人感染了某病毒痊愈后,能在甲中发现T细胞和B细胞分化成的记忆细胞
C. 若图Ⅲ表示碳循环,B代表大气中的CO2库,C表示消费者
D. 若图Ⅲ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代表消费者,B代表生产者,C代表分解者,D代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0.如图为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净次级生产量为a
B. 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
C. 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a﹣d
D. 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b+d)/a
11.下图为某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生理过程,a~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生理过程①光合作用
B. ②③④过程都进行细胞呼吸,但细胞呼吸的场所可能存在差异
C. 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a和b
D. 由种群a、b、c、d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可能较为复杂
12.某研究小组对一个未受人类干扰的3000立方米自然湖利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获得该湖泊中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数据并整理如下表所示。该种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 该种群属于衰退型,预测该种群在湖泊中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B. 大量捕捞丧失繁殖能力的个体,不会导致该种群出生率变化
C. 若标记物使老年个体更易死亡,则调查所得老年个体数偏大
D. 仅根据题干所给数据,无法得出该自然湖中该鱼的种群密度
13. 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地球能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生态足迹大于、小于生态承载力时,分别出现生态盈余、生态赤字
B.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要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C. 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使用清洁能源、绿色出行可减小生态足迹
D. 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提高生态承载力
14.为保证制备的培养基没有杂菌污染,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超净工作台在使用前进行紫外线照射以杀死物体表面或空气中的微生物
B. 操作者的双手需要用化学药物进行灭菌处理,避免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C. 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煮沸消毒法可以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的所有微生物
D. 培养基要进行干热灭菌并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8分)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
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________;
(3)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4)太湖蓝细菌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细菌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点后,增长速率为0。
16.(10分)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
回答问题:
该食物网中,植物中能量能通过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大于,小于、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______(增强、不变、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____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
17.(10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如图是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___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______,使小鼠产生能分泌相应抗体的浆细胞;
(2)步骤③需对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_,该过程一般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上进行。先将细胞悬浮液稀释到7~10个细胞/mL,再在每个培养孔中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
(3)在细胞内DNA合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主要途径是在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而氨基蝶呤可以阻断此途径。另一辅助途径是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况下,经酶催化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此辅助途径。根据此原理,向经诱导后的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液中添加氨基蝶呤______(填“能”或“不能”)筛选杂交瘤细胞,原因是______;
(4)用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做成的“早早孕诊断试剂盒”,在妊娠第8天就可以做出诊断,而且检测的准确率在90%以上,主要是因为该抗体具有______和______的优点。
18.(10分)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1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单位是[103kJ(m2·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所代表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人工湿地公园初建成时,水中主要有绿藻等浮游植物和黑藻等沉水植物,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写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两条):______;
(2)从图1分析流经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图2中的B通过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图2中的A代表初级消费者的_______,C代表初级消费者用于_______的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
(4)若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答出两点):________。
19.(10分)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细菌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呈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球,这种现象称为水华。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会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下图为人工生物浮来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________,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浮床上的植物与蓝细菌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种植能富集________(填“N”、“P”或“K”,可多选)的植物使生态系统修复。上述修复过程中,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已知凤眼莲能富集Cu、Hg,采收后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作家畜饲料,原因是________;
(3)若在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由于水华造成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①利用了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_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②植食性鱼类可以________,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
20.(10分)马铃薯和番茄都属于茄科植物,有一种蜗牛喜欢啃食这两种植物的茎。下图是两种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科学工作者用蜗牛的胃液处理马铃薯组织细胞和番茄组织细胞能顺利完成①过程,推测蜗牛的胃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
若在蒸馏水中A1、A2吸水涨破,在等渗溶液中促进A1与A2融合的化学法有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这一过程与_________有关(填细胞器);
将杂种细胞A4培育成杂种植株A7的细胞工程技术的名称是____________,A5和A6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激素的比值不同;
(4)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二倍体、四倍体,则A7“番茄—马铃薯”属于________倍体植株;
(5)⑥过程需要适宜的光照条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6)“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没有如科学家所想象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答案】(1)Ⅰ (2)Ⅱ
(3) ①. Ⅱ ②. 55亿
(4)f
【解析】【小问1详解】
根据曲线可知,Ⅰ表示“J”型曲线,Ⅱ表示“S”型曲线;马缨丹疯狂蔓延,属于外来物种入侵,短时间内出现J型增长,即曲线Ⅰ。
【小问2详解】
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Ⅱ。
【小问3详解】
自然环境下,人口的增长为S型曲线,与图中曲线Ⅱ符合;全世界的人口就控制在1/2
K左右,即为110×1/2=55亿。
【小问4详解】
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即f点.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意在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J型曲线和S型曲线出现的条件。
16.【答案】 ①. 4 ②. 第三、第四 ③. 竞争和捕食 ④. 寄生 ⑤. 小于 ⑥. 增强 ⑦. 分解者 ⑧. 不能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解,由植物到鹰的食物链共有4条,分别是①植物→兔→鹰;②植物→鼠→鼬→鹰;③植物→鼠→鹰;④植物→兔→鼬→鹰;其中鹰可以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兔和人的关系既有捕食又有竞争,鼠疫杆菌与人是寄生关系。
(2)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一般不会导致鼠的死亡,而鼬捕食直接影响鼠的数量,故前者影响小于后者;如果大量捕杀鼬,使鼠失去天敌,鼠数量增大会导致种内竞争会增强。
(3)蘑菇属于分解者,其内贮藏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植物利用的是光能。
食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和物链及生物相互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7.【答案】(1) ①. 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②. 抗原
(2) ①. 克隆化培养及抗体检测 ②. 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
(3) ①. 能 ②. 浆细胞不能增殖,骨髓瘤细胞中的DNA合成途径被阻断不能增殖,杂交瘤细胞可通过辅助途径合成DNA,能够增殖
(4) ①. 灵敏度高 ②. 特异性强
【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小问1详解】
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先将抗原物质注入小鼠体内,引发免疫反应,使小鼠产生能分泌相应抗体的浆细胞。所以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抗原。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步骤③需对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上进行克隆化培养及抗体检测,经过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为了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需先稀释细胞悬液,再在每个培养孔中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
【小问3详解】
氨基蝶呤可以阻断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的途径,又因为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辅助途径。若向经诱导后的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液中添加氨基蝶呤能筛选杂交瘤细胞,因为浆细胞不能增殖,骨髓瘤细胞中的DNA合成途径被阻断不能增殖,杂交瘤细胞可通过辅助途径合成DNA,能够增殖。
【小问4详解】
单克隆抗体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18.【答案】(1) ①. 分解者 ②. 绿藻→轮虫→鱼;黑藻→鱼→鸭
(2) ①. 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②. 呼吸作用将动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3) ①. 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②. 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③. 16
(4)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表示分解者,乙表示生产者,丙表示消费者;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B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小问1详解】
图1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乙能利用二氧化碳,表示生产者,丙捕食乙,有箭头从丙指向甲,说明甲表示分解者;根据题意分析,绿藻等浮游植物和黑藻等沉水植物为生产者,轮虫等浮游动物为初级消费者,鱼、鸭可能为初级消费者或次级消费者,因此可能存在的两条食物链为:绿藻→轮虫→鱼、黑藻→鱼→鸭。
【小问2详解】
人工湿地公园含有城市污水,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故流经图1所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仅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还包括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图2中的B表示分解者,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图示动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来获得能量。
【小问3详解】
图2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同化量;C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根据图2数据分析,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次级消费者摄入量-粪便量,即220-20=200,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375+875=1250,可计算出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200÷1250×100%=16%。
【小问4详解】
重金属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具有生物富集现象,因此若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可能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且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19.【答案】(1) ①. 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 ②. 间接
(2) ①. N和P ②. 自生 ③. 不适合 ④. Cu、Hg等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并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造成危害
(3) ①. 种间竞争 ②. 捕食藻类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小问1详解】
水华严重时,水下光照强度大大减弱,含氧量也降低,由于沉水植物在水体的底层,会因缺乏光照和氧气而大量死亡,人工生物浮床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在生态方面的价值,为间接价值。
【小问2详解】
浮床上的植物和蓝细菌之间竞争阳光等,所以浮床上的植物与蓝细菌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若想防治水华,而水华是由于水体中N、P元素增多引起的,因此,可以选择种植能富集N和P的植物使生态系统修复,经生态修复后,生物多样性将会升高。上述修复过程中,利用了多种植物,因此,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自生原理实现了净化。由于凤眼莲能富集Cu、Hg,Cu、Hg等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并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造成危害,因此凤眼莲不合适作饲料,但可以经过处理获取其中的Cu、Hg,进行再利用。
【小问3详解】
在发生水华的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以利用挺水植物和浮游藻类的种间竞争关系,起到制约藻类生长的作用;另也可利用植食性鱼类捕食藻类关系来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0.【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 ①.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 ②. 杂种细胞再生新的细胞壁 ③. 高尔基体
(3) ①. 植物的组织培养 ②.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或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4)六(异源六) (5)诱导叶绿素的合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6)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所以番茄—马铃薯杂交植株的细胞中虽然具备两个物种的遗传物质,但这些遗传物质的表达相互干扰,不能像马铃薯或番茄植株中的遗传物质一样有序表达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是通过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1和A2,过程②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成A3,过程③是再生细胞壁形成杂种细胞A4,过程④是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A5,过程⑤是再分化生成完整植株,⑥是移栽。
【小问1详解】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科学工作者用蜗牛的胃液处理马铃薯组织细胞和番茄组织细胞能顺利完成①过程,推测蜗牛的胃液中可能含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小问2详解】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在等渗溶液中促进A1与A2融合的化学法有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小问3详解】
将杂种细胞A4培育成杂种植株A7的细胞工程技术的名称是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小问4详解】
已知番茄是二倍体,而马铃薯是四倍体。当它们进行杂交时,产生的后代将继承这两个亲本的染色体组数。则A7“番茄—马铃薯”属于六(异源六)倍体植株。
【小问5详解】
⑥过程需要适宜的光照条件能够为植物提供必要的光能,促进光合作用和植物激素的合成与代谢,调节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从而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分化。这些过程共同促进了植物器官的形成和植株的发育。因此⑥过程需要适宜的光照条件可能的原因是诱导叶绿素的合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小问6详解】
“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没有如科学家所想象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番茄和马铃薯作为两个不同的物种,它们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会相互调控和影响,可能导致杂种植株并不能完全按照预期的方式生长和发育。此外,尽管这种超级杂种植株含有两种亲本的遗传物质,但这些遗传物质在杂交过程中的表达和调控也是复杂的,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基因互作等。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个体数
92
186
58
5
7
52
59
78
5
116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B卷: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B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三两个营养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A卷: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A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