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福建卷03)(全解全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福建卷03)(全解全析),共11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1月20日,央视新闻《抢抓黄金期建设高标准农田》报道了当前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江西省安义县,记者看到各种机械在田间作业。高标准农田是“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力强”的农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高标准农田建设抢抓“黄金期”,体现了农业生产具有( )
A. 地域性B. 周期性C. 季节性D. 连续性
2. 江西省鄱阳湖平原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重点实施( )
A. 田块规整B. 排灌工程C. 土壤培肥D. 道路修建
3. 为了高效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B. 地理信息系统(GIS)
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D. 遥感(RS)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必须选在农闲期冬季,此时田地里没有作物,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建设,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题详解】
江西省鄱阳湖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地平整辽阔,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水旱灾害多发,是以水田为主的水稻种植区,水稻种植业水利设施要求高,为了当地旱涝保收,首先要做好排灌工程的建设,B正确;鄱阳湖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田块规整、土壤培肥、道路修建不是重点实施的活动,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为了高效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将全国或区域的农田的面积、地块大小、高程、水文地质、土质肥力等诸多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各项农田改造工程。这个对信息汇总分析的过程必须采用地理信息系统,B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能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AC错误;遥感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不能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D错误。故选B。
下图为福建中部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人站在哪个地点能看到甲聚落( )
A. AB. BC. CD. D
5. 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 城镇由向西南向东北方向拓展B. 区域西南部地势最高
C. 喀斯特地貌发育D. 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6. 此时为4月初的正午时刻,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 )
A. 甲地位于阳坡,坡度较缓B. 乙地为山顶,此时树的影子朝北
C. 丙地烈日当空,为夏季风迎风坡D. 丁地可以看到河中的游船
【答案】4. D 5. A 6. B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A、B、C三点与甲聚落之间均有山脊的阻挡,故A、B、C看不到甲聚落,ABC错误;D海拔较甲聚落高,且无遮挡物体,故可以看到甲聚落,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形平坦的区域由西南向东北延伸,故城镇由向西南向东北方向拓展,A正确;图中东南部地势最高,B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地为福建中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不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区,C错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此时为4月初的正午时刻,此时阳光在正南,读图可知,甲、丙两地位于北坡,为阴坡,也是夏季风的背风坡,AC错误;乙地位于闭合等高线中,为海拔最高的山顶,阳光在正南,树的影子朝北,B正确;丁地与河流之间有山丘的阻挡,故丁地看不到河中的游船,D错误。故选B。
土壤的冻结和融化过程受气温、积雪、地形、太阳辐射、地表覆盖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某地区冬春固态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某研究所对该地区不同海拔区域冻土层的研究发现,土壤冻结日数和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图为该地区不同海拔土壤的平均冻结日数和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为80cm处的年降水量最接近( )
A. 700mmB. 550mmC. 400mmD. 900mm
8. 当海拔大于1200米时,影响该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与海拔相关性的主导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B. 积雪厚度C. 年降水量D. 大气温度
9.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规律是( )
A 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均减小B. 低海拔地区增大、高海拔地区减小
C. 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均增大D. 低海拔地区减小、高海拔地区增大
【答案】7. C 8. B 9. D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先找到右边纵坐标80cm处,过该点作与横轴的平行线,确定其与土壤最大深度折线的交点,过此交点作与纵轴的平行线交于年降水量折线确定第二处交点,过第二处交点作与横轴的平行线交于左边年降水量坐标,读值为400mm左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由图可知,海拔大于1200m,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升高而变浅。由图可知,随着海拔升高,年降水量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高海拔处,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降雪,地表积雪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和大气温度降低,土壤冻结深度应变深,A,C,D错误;随着海拔升高,年降水量增加,且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降雪,地表积雪增多,减少了地表热量的散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得土壤冻结深度变浅,因此积雪厚度是直接影响因素,B正确。故选B。
【9题详解】
低海拔处降雪较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海拔温度升高,冻结最大深度受气温影响而变浅,BC错误;高海拔处降雪和积雪较多;且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高海拔处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主要因素是积雪;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积雪厚度减小,保温作用减弱,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增大,A错误,D正确。故选D。
琅岐岛地处闽江口,夏季受西南风控制,冬季受东北风控制。琅岐岛外侧的滩涂由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光滩三部分组成,互花米草全年生长,海三棱藨草仅出现在夏季。大尺度看,琅歧岛外侧滩涂整体上冬季侵蚀更强;小尺度看,光滩局部在夏季侵蚀反而更加严重。下图示意琅岐岛滩涂位置及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琅岐岛外侧滩涂整体上冬季侵蚀更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
①风浪强度 ②潮汐周期 ③土壤性质 ④植被覆盖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11. 光滩局部在夏季侵蚀更加严重的原因是( )
A. 涨潮流流速较快B. 涨潮流流向集中
C. 落潮流挟沙能力强 D. 落潮流流量较大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冬季东北风来自外海,风浪强度更大,侵蚀更强,①正确;潮汐周期与季节无关,②错误;土壤性质与季节无关,③错误;冬季植被覆盖度低,滩涂更易遭到侵蚀,④正确。所以选B。
【11题详解】
夏季,由于海三棱藨草植被繁茂,落潮流经过海三棱藨草区域时,泥沙沉降,当落潮流到达光滩时,含沙量低,挟沙能力有所增强,侵蚀能力强,C正确;涨潮流速不会因季节而不同,A错误;光滩涨潮流流向、流量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BD错误。所以选C。
某研究机构将我国范围内北京时间 21:00 至次日 3:00 之间发生的现场消费(不包括网络消费)定义为“夜间消费”,并认为“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可以反映出各地的夜间经济活跃程度。下图示意该研究机构绘制的 2016 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台湾缺资料)。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我国“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总体是( )
A. 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B. 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
C. 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D. 平原地区高于山地地区
13. 该图未能真实反映出新疆的夜间经济活跃程度,主要原因是忽略了我国各地的( )
A. 经度差异B. 纬度差异
C. 人口密度差异D. 消费习惯差异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例,我国“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总体是东部地区低于西部地区,A错。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B对。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消费比例,变化趋势不明显,C错。材料不能体现平原地区、山地地区的消费差异,D错。
【13题详解】
该图未能真实反映出新疆的夜间经济活跃程度,主要原因是忽略了我国各地的经度差异,我国东西跨经度广,时间差异大,A对。体现的纬度差异,即南方、北方的差异,B错。人口密度差异、消费习惯差异不是图示反映新疆夜间活动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C、D错。
青龙县城处于燕山山脉一侧的山谷中,青龙县气象站距谷底中心约500 m,可以较好地观测风向的变化特征。图为“该地区4个季节山谷风逐时最多风向频率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判断青龙县所处山谷的走向及气象站所在的方位分别是( )
A. 南北走向 山谷西侧B. 东西走向 山谷北侧
C. 南北走向 山谷东侧D. 东西走向 山谷南侧
15. 图中序号和季节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冬季 B. ②——春季C. ③——夏季D. ④——秋季
16. 在晴朗、微风的情况下,山谷风的日变化对污染物输送有明显影响,该县城空气污染物( )
A. 夜里浓度总体低于白天B. 浓度最大值在午夜前后
C. 白天浓度总体低于夜里D. 浓度最小值在日出前后
【答案】14. B 15. A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关键信息是对山谷风逐时最多风向频率折线图解读,读图分析可知,山风为偏北风,谷风为偏南风,故山谷走向为东-西走向,AC错误。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青龙县气象站所在地夜晚以偏北风为主,因此山风的风向为偏北风,气象站位于山谷北侧,B正确,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关键信息是对山谷风成因的分析,与冬季相比,夏季白昼长,日出时刻较早,由山风转为谷风的时间会提前,冬季相反。且山风开始转换谷风的时间及谷风持续时间与日出时刻白昼时长有一定相关性。①图中谷风持续时间最短,应为冬季;②应为夏季,夏季日出早,升温快,山谷风转换时间最早,④的山风持续时间较长,应为春季;③图应为秋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由于夜间“山风”的持续作用, 导致污染物不断聚集,日最大值出现在日出前后,B错误。白天随着风向的转变及“谷风”的出现,污染物被空气运动带离县城所在的山谷中,污染物的浓度出现快速下降,日最小值出现在日落前后,D错误。夜里浓度总体大于白天,A错误,C正确。故选C。
第Ⅱ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被誉为“大陆阿里山”的福建省漳平市的永福镇,目前已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高山生态乌龙茶生产基地,台湾高山茶种植面积广,主要采摘春茶和秋茶两季;一高山茶园沿茶园道路种植四十多种樱花,颜色丰富,花期主要集中在1月中下旬到2月底,适逢中国传统春节前后,经过多年发展,被评为“中国最美樱花胜地”。当地中学生在该高山茶园研学发现,茶树下铺满修剪下的茶树枝叶,并且用豆浆等浇灌土壤。下图示意永福镇樱花茶园景观。
说明当地中学生调查发现的茶园生产管理措施对提升茶园土壤肥力的作用。
【答案】 茶树下铺满修剪下的茶树枝叶:枝叶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增加下渗,保持水土;枝叶微生物分解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茶园土壤肥力。(6分)
用豆浆等浇灌土壤:增加土壤营养物质含量,有利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生长繁殖,改善土壤结构。(豆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质)(4分)
【解析】
材料提及:“茶树下铺满修剪下的茶树枝叶,并且用豆浆等浇灌土壤”,这些做法主要是为了提升茶园土壤肥力。土壤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其中有机质的含量决定了土壤的肥力。茶树下铺满修剪下的茶树枝叶:福建省纬度低,气温高,枝叶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夏季风影响作用大,降水量大,枝叶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增加下渗,保持水土。福建省地带性土壤为红壤,较贫瘠,枝叶腐烂可为土壤补充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豆浆是大豆磨的,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有机质。氮、磷、钾等元素是植物生长常用的营养物质,有机质多少决定了土壤的肥力。用豆浆等浇灌土壤会增加土壤营养物质和有机质。有机质增多有利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生长繁殖,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如蚯蚓会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透气。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我国西南某岩溶山区多发育“U”型岩溶槽谷地貌,地势高差大。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该山区耕地“非粮化”问题突出,按用途可分为种植非粮作物、撂荒、生态修复、休耕等四种类型。经调查,谷底耕地的“非粮化”主要是种植非粮作物。下图示意该山区“U”型岩溶槽谷地貌。
(1)说明该山区耕地“非粮化”问题突出原因。(8分)
(2)分析谷底耕地的“非粮化”主要种植非粮作物的原因。(6分)
(3)若该地区为保障粮食安全促使耕地“趋粮化”发展,请提出你的建议。(8分)
【答案】(1)耕地破碎且坡度大,不适宜耕种;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撂荒;种植经济作物经济效益高;该地生态环境脆弱,部分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转为生态修复用地;农民种植理念转变,休耕土地增加。 (任答4点,8分)
(2)谷底土地肥沃,灌溉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种植;非粮食作物经济效益高,利于增加收入;谷底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外运。 (6分)
(3)完善粮食种植政策,为种粮提供财政补贴;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粮食作物产量;鼓励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轮换种植;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耕地用途情况监测等。(8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我国西南某岩溶山区应该是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耕地破碎且坡度大,不适宜耕种;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迁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撂荒;种植非粮作物如种植经济作物经济效益高,经济收入高;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部分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转为生态修复用地,利于生态环境恢复;农民种植理念转变,为恢复土壤肥力休耕土地增加。
【小问2详解】
谷底耕地土壤深厚、土地肥沃,有河流,灌溉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种植;谷底耕地种植非粮食作物价格高,经济效益高,利于增加收入;谷底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外运。
【小问3详解】
该地区为保障粮食安全,促使耕地“趋粮化”发展,可以完善粮食种植政策,出台优惠政策,为种粮提供财政补贴;发展农业科技,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粮食作物产量;鼓励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轮换种植,增加经济收入;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耕地用途情况监测,保持粮食用地规模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距今100多万年前,黄河流域内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流水系。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我国地势从西低东高演变为西高东低,青藏高原出现大面积冰川,为黄河的贯通和形成创造了条件。第四纪末次间冰期气候变暖,黄河上、中游各自独立的内流水系和古三门湖逐步相互连通,巨大的水量汇集于古三门湖,使得古湖水位升高,湖水开始从东部三门峡的低缓垭口向东溢流,并不断下切,贯通三门峡,最终形成东流入海的黄河水系。
受古三门湖的影响该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沉积地层,研究表明此处古湖相沉积厚度受沉积时长影响最大。下图为古三门湖的位置及典型地质剖面略图。
(1)从湖水矿化度角度判断间冰期时古三门湖的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古三门湖消失对黄土高原的影响。(8分)
(3)推测从甲到乙古湖相沉积层厚度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答案】(1)淡水湖。依据:间冰期气温较高,冰川融水补给量大,补给量大于蒸发量。(4分)
(2)古湖消失,黄土高原河流落差增大,流水侵蚀增强,导致地形起伏加大;水域面积的减少,导致气候变干;地下水位降低;土壤水分减少;植被退化,生态环境逐步恶化。(8分)
(3)自甲向乙逐渐变厚。(2分)甲、乙分别位于古三门湖湖盆西、东两侧,根据渭河流向判断自西向东地势变低;古三门湖形成后由于湖水向外溢流而消亡,湖泊面积逐渐向东退缩;西侧地势高积水时间短,形成湖泊沉积物薄(或东侧地势低积水时间长,形成湖泊沉积物厚)。(6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依据题意,从湖水矿化度角度判断间冰期时古三门湖的类型。由材料“第四纪末次间冰期气候变暖”可知,间冰期气温较高,冰川融水补给量大;“巨大的水量汇集于古三门湖,使得古湖水位升高”,古湖水量收入大于支出,即补给量大于蒸发量,导致湖水矿化度降低,故湖泊为淡水湖。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古湖消失,黄土高原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黄土高原河流落差增大,河流下切加剧,导致地形起伏加大;古湖消失,地下水位降低;古湖消失,区域水分来源减少,土壤水分减少;水域面积的减少,导致气候变干;植被退化,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小问3详解】
根据渭河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判断出古三门湖湖盆地势西高东低。甲、乙分别位于古三门湖湖盆西、东两侧,古三门湖形成后,湖水从东南部三门峡垭口外泄并不断下切垭口,湖水向外溢流而消亡,湖泊逐渐向东退缩,湖泊面积逐渐向东退缩,并最终消失。因此,西部甲积水时间相对短,而东部乙积水时间长,形成的湖底沉积物厚度自西向东,厚度变厚。
相关试卷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安徽卷03)(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安徽卷03)(全解全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茶园推出“认领”模式主要是基于,茶园“认领”模式有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福建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地理-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福建卷)(全解全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该日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山东卷)-地理(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山东卷)-地理(全解全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 2,B 4,C 7,D 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