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昆明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和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均可产生ATP
B. 氧化分解葡萄糖产生的水中的氢,全部来自葡萄糖和参加反应的水
C. 几丁质是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的重要成分,是由多个单体连接成的多糖
D. 内质网是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 , CO2被C5固定形成C3, 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ATP,叶绿体光反应产生ATP,场所为类囊体薄膜,A错误;
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因此氧化分解葡萄糖产生的水中的氢,全部来自葡萄糖和参加反应的水,B正确;
C、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是由多个N-乙酰葡萄糖氨脱水缩合而成的多糖,又称壳多糖,C正确;
D、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D正确。
故选A。
2. 科研人员将某种植物的花瓣细胞分别浸泡在一定浓度的乙二醇溶液和蔗糖溶液中,相同时间后检测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乙二醇溶液,C点时溶质分子开始进入花瓣细胞,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 甲溶液中花瓣细胞在0秒和240秒时细胞液浓度相等
C. B点后处于乙溶液中的花瓣细胞已经死亡
D. 60秒内乙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C点前乙二醇分子就开始进入花瓣细胞,A错误;
B、甲溶液中花瓣细胞在第0秒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第240秒时细胞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两个时间点细胞液浓度不相等,B错误;
C、B点后乙溶液中的花瓣细胞原生质体相对体积最小且不再改变说明失水量达到最大,但不一定是失水过多而死亡,如果将花瓣细胞放在清水中有可能复原,C错误;
D、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细胞失水,细胞液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升高,D正确。
故选D。
3. 赤霉素由前体物质转化而来,转化过程需由多种基因控制合成的一系列酶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赤霉素产生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B. 赤霉素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 野生型植株需有多种基因突变才能出现赤霉素缺失突变体
D. 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
【详解】A、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A正确;
B、赤霉素是植物激素,是能调节植物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只有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代谢,B正确;
C、合成赤霉素的过程需由多种基因控制合成的一系列酶催化,有一种基因突变,不能合成一种酶就有可能出现赤霉素缺失突变体,C错误;
D、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D正确。
故选C。
4. 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稳定性强调的是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B. 生态平衡是通过负反馈机制实现的,包括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
C. 百姓在河流中洗菜洗衣,河水仍能保持清澈,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D. 遭受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会增强再生能力以减缓种群数量下降,体现了草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2、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强调的是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A正确;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平衡是由负反馈机制实现的,包括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B正确;
C、百姓在河流中洗菜洗衣,河水仍能保持清澈,说明河流受到了干扰,但仍保持原状,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
D、遭受蝗虫采食即草原受到了干扰,但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以减缓种群数量下降,这保持了草原的原状,体现了草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故选D。
5. 哺乳动物的雌性在胚胎发育早期,不同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之一独立且随机地失去活性,失活的X染色体称为巴氏小体。某种猫的猫毛黑色对黄色为显性,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合体由于存在巴氏小体而成为黑黄相间的玳瑁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观察巴氏小体的有无可初步判断哺乳动物的性别
B. 若出现玳瑁公猫则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 玳瑁母猫与黑猫或黄猫杂交都可能生出玳瑁猫
D. 黑猫与黄猫杂交子代都是玳瑁猫
【答案】D
【解析】
【分析】假定黑色基因为A,黄色基因为a,则玳瑁母猫基因型为XAXa、黑猫为XAXA、XAY,黄猫为XaXa、XaY。
【详解】A、一般情况下,雌性个体中才会存在巴氏小体,因此观察巴氏小体是种初步判断哺乳动物性别的简易方法,A正确;
B、公猫的染色体组成为XY型,理论上不会出现玳瑁猫,但若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可表现为玳瑁猫,B正确;
C、假定黑色基因为A,黄色基因为a,则玳瑁母猫(XAXa)与黑猫(XAY)或黄猫(XaY)都可能生出基因型为XAXa的玳瑁猫,C正确;
D、黑猫(XAXA)与黄猫(XaY)杂交子代也有黑猫(XAY),D错误。
故选A。
6. 从自然界中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菌种的一般步骤为:采集样品→富集培养(使菌体数量增多)→纯种分离→性能测定,如图a、b是采用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纯化培养的效果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使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
B. 为获得纯种的目的菌种,需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灭菌
C. 获得图a所示结果的接种过程中,接种环需灼烧灭菌3次
D. 利用图b计算出样品中菌体浓度为5.85×108个/ml,则接种稀释液的稀释倍数为107倍
【答案】A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与使用固体培养基相比,使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菌种时,菌体可以分布在整个培养基中,可充分利用其中的营养物质,提高培养液中氧气含量,菌体数量增加的更快,A正确;
B、需从采集的样品分离得到目的菌种,不能对样品进行灭菌,B错误;
C、图a所示结果的接种次数为3次,接种环需灭菌4次,C错误;
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菌体浓度的方法为菌落数÷接种液体积×稀释倍数,而用于计数的平板的菌落数应在30-300之间,因此58.5个÷0.1ml×稀释倍数=5.85×108个/ml,计算得出稀释倍数为106倍,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7. 细胞增殖是生物繁殖和生长发育的基础,是一个高度严格受控的细胞生命活动。有一系列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监控,三种常见检验点的功能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推测,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检验点A、B、C发生的先后顺序为_____。检验点C还可评估纺锤丝是否与着丝粒正确连接,正确连接能_____,从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2)原癌基因能调节细胞周期,而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_____,细胞癌变是由_____(填“多个基因累积”或“单个基因”)突变导致的。
(3)将家兔(2n=44)的一个精原细胞置于含3H-dNTP(DNA复制的原料)的培养液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甲)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乙)进行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未发生突变)。甲细胞中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共有_____种形态。乙细胞中带有3H标记的Y染色体有_____条。
【答案】7. ①. B、A、C ②. 确保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分到细胞的两极
8. ①. 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 ②. 多个基因累积
9. ①. 22 ②. 23 ③. 0或2
【解析】
【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表现为增长,前期纺锤体形成。
【小问1详解】
DNA分子复制发生在间期,纺锤体组装发生在前期,细胞大小可在DNA分子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后进行比较,故据表推测,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检验点A、B、C发生的先后顺序为B、A、C;纺锤体能够确保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分到细胞的两极,故检验点C还可评估纺锤丝是否与着丝粒正确连接。
【小问2详解】
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细胞癌变是由多个基因累积突变导致的。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家兔有44条染色体,甲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得到的细胞,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有44条,含有同源染色体22对;此时有21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故染色体形态有21+X+Y=23种形态;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是乙细胞,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或不含有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带有3H标记的Y染色体有0或2条。
8. 家兔的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A基因决定色素的形成,B和b基因控制色素的分布。现将灰兔与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相互交配,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4,研究发现色素的合成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基因1、2、3分别_____、_____、_____。
(2)家兔种群中白兔的基因型有_____种,F2的白兔与亲本白兔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
(3)某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这种现象称为上位效应,如果影响者是显性基因则称为显性上位,反之则称为隐性上位,家兔毛色的遗传为隐性上位,即家兔中存在_____(填“aa”或“bb”)时,_____不能发挥作用。这也体现了_____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8. ①. A ②. B ③. b
9. ①. 3 ②. 1/4
10. ①. aa ②. B、b ③. 基因与基因
【解析】
【分析】A基因决定色素的形成,B和b基因控制色素的分布,结合题图可知,当基因型为aa时,无论B/b基因是什么,家兔均表现为白色。现将灰兔与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说明亲本是纯合子且F1灰色基因型为AaBb,则说明基因B控制灰色,b控制黑色,即灰色基因型为A-B-,黑色基因型A-bb。
【小问1详解】
A基因决定色素形成,B和b基因控制色素的分布,结合题图可知,当基因型为aa时,无论B/b基因是什么,家兔均表现为白色。现将灰兔与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说明亲本是纯合子且F1灰色基因型为AaBb,则说明基因B控制灰色,b控制黑色,即图中基因1、2、3分别为A、B、b。
【小问2详解】
结合题图可知,当基因型为aa时,无论B/b基因是什么,家兔均表现为白色,即家兔种群种白兔基因型为aaB-和AAbb,共3种;现将灰兔与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说明亲本是纯合子且F1灰色基因型为AaBb,则说明基因B控制灰色,b控制黑色,则亲本白兔基因型为aabb,灰色基因型为AABB,F1基因型全为AaBb,F1相互交配,F2的白兔基因型及比值为1/4aaBB、2/4aaBb、1/4aabb。
【小问3详解】
A基因决定色素的形成,有色素是B/b基因控制色素的分布的前提,当基因型为aa时,无色素合成,即不存在分布问题。因此,即家兔中存在aa时,B、b不能发挥作用。这也体现了基因与基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9.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药物M常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科研人员将若干性别、生理状态相同且健康的幼鼠均分为A、B、C三组,并分别做了不同处理(如下表所示),以验证药物M的作用。
注:血液中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MBP(髓鞘碱性蛋白)的含量可分别作为判断脑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受损程度的指标。
完善实验过程,结合结果进行分析:
(1)补全实验过程。
①为_____;②为_____。B、C组中属于实验组是_____。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
(2)通过_____组可知,在_____情况下,血液中NSE和MBP含量会上升。由实验结果初步判断,药物M的作用是_____,从而缓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答案】9. ①. 不结扎血管,直接缝合创口 ②.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 ③. C组 ④. 脑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受损程度
10. ①. A、B ②. 脑缺氧缺血 ③. 部分缓解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神经元及中枢神经系统髓鞘损伤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药物M(常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M的有无及小鼠类型,因变量是脑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受损程度,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本实验是要探究药物M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故实验变量是M的有无,且实验时,要先获得缺氧缺血脑病模型鼠,故A组为不结扎血管,直接缝合创口,是为了排除手术创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B组为部分血管结扎后缝合创口,建立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小鼠,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与C组形成对照实验;A、B、C三组中,A组为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手术创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组和B组形成对照,说明缺氧缺血脑病可引起血液中NSE与MBP含量的变化,B、C组中属于实验组的是C组;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脑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受损程度。
【小问2详解】
AB两组实验自变量是脑部是否缺氧,通过A、B组可知,在脑缺氧缺血情况下,血液中NSE和MBP含量会上升;BC两组中自变量在于是否有药物M,由实验结果初步判断,药物M的作用是部分缓解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神经元及中枢神经系统髓鞘损伤。
10. 某湖泊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过度流入造成严重污染,研究人员对湖泊进行了生态修复并建成了人工湿地公园,实现了污水净化。生态修复后,湖泊水清鱼肥。为合理的利用渔业资源,研究人员对湿地内湖泊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构建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模型(数值代表能量,单位为kJ)。
回答下列问题:
(1)流入湿地内湖泊中的总能量是指_____。湖泊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_____kJ。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若捕鱼时渔网网目过小,会影响鱼种群的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从而影响鱼种群的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造成来年鱼产量_____。
(3)研究人员为湿地配置了挺水、浮水、沉水等不同类型的植物,从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出发,这样做可以帮助人们_____。
【答案】(1) ①. 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 ②. 3124 ③. 16.1%
(2) ①. 年龄结构 ②. 出生率 ③. 降低
(3)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解析】
【分析】1、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湖泊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过度流入造成严重污染,研究人员利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生态修复并建成了人工湿地公园”可知,流入湿地内湖泊中的总能量为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73+1651=3124kJ,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501.9kJ,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01.9÷3124×100%=16.1%。
【小问2详解】
捕鱼时渔网网目过小会导致大鱼和小鱼都被捕捉,会对鱼种群的年龄组结构产生影响;因为渔网网目过小,导致大鱼小于均被捕捉,几乎没有成年个体和老年个体,甚至很多幼年个体也被捕捉,因此主要影响了鱼种群的出生率,导致出生率减小,来年鱼产量下降。
【小问3详解】
研究能量的流动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人员为湿地配置了挺水、浮水、沉水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可以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1. 兰花人工种子由人工种皮、原球茎和人工胚乳构成。原球茎是由胚性细胞组成、形态类似球茎的结构,可发育成完整植株,人工胚乳可调控原球茎的休眠,并为原球茎的发育提供营养成分和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获得脱毒原球茎,需选择盆兰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原因是_____。茎尖在培养基中通过_____后生长为原球茎。将原球茎切成小块,转入增殖培养基进行继续培养,可以得到大量原球茎,这种技术称为_____,该技术不仅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还可以_____。
(2)在人工胚乳中添加椰子水,原球茎会长得更饱满。研究人员发现:与添加用过滤除菌法处理的椰子水(A组)相比,人工胚乳中添加用湿热灭菌法处理的椰子水(B组)使原球茎的休眠时间变短,通过对椰子水的化学成分分析发现:椰子水中有脱落酸。其推测B组原球茎休眠时间短的原因是脱落酸被破坏。作出上述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为了验证上述推测,可增加一组实验(C组),C组的处理是人工胚乳中先添加用湿热灭菌法处理的椰子水,再加一定量的_____。若C组原球茎的休眠时间_____,说明上述推测正确。
【答案】11. ①. 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②. 脱分化 ③. 快速繁殖 ④. 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12. ①. 脱落酸促进休眠 ②. 脱落酸不耐高温 ③. 用过滤除菌法处理的脱落酸 ④. 比B组长且和A组差不多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其原理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为:离体、严格的无菌条件、适宜的培养条件及适宜浓度和比例的激素。
【小问1详解】
由于芽尖几乎不含病毒,故一般选择芽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来获得脱毒苗;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即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对培养基及其他器械进行灭菌等;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在培养基上,通过控制培养基中各种激素的比例来控制细胞的分裂分化,先诱导茎尖脱分化形成原球茎,再转移至发芽培养基上诱导其发芽,然后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上诱导其生根;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称作微型繁殖技术,快速繁殖不仅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还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小问2详解】
脱落酸主要由根冠和萎蔫的叶片合成,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脱落酸不耐高温,湿热灭菌法处理的椰子水中的脱落酸功能丧失。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的椰子水(B 组)使原球茎的休眠时间短于过滤除菌法处理的椰子水(A),由于椰子水中有脱落酸、脱落酸促进休眠、 脱落酸不耐高温,可推测B 组原球茎休眠时间短的原因是脱落酸被破坏。可增加一组实验:人工胚乳中先添加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的椰子水后加脱落酸,若原球茎的休眠时间比B组长,即可验证推测。检验点
功能
A
评估细胞大小
B
评估DNA是否准确复制
C
评估纺锤体是否正确组装
组别
处理
血浆中NSE含量(pg/ml)
血浆中MBP含量(ng/ml)
A
①_____;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
1.75
0.48
B
将部分血管结扎后缝合创口,建立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小鼠;②_____
8.62
2.34
C
建立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小鼠(方法同B组);静脉注射药物M1ml
4.81
1.56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贵阳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贵阳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生物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次考试为闭卷笔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长沙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演练(一)生物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长沙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演练(一)生物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演练一生物pdf、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演练一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