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花可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作两性花,如豌豆;在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叫作单性花,如玉米。某同学利用豌豆和玉米进行相关杂交实验,下列操作对应合理的( )
A.已经完成传粉的豌豆,就无须再给花套袋
B.利用子一代豌豆进行自交实验需要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处理
C.利用玉米进行杂交实验时必须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处理
D.无论是利用玉米还是豌豆进行杂交实验都需要对亲本进行套袋处理
2.“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孟德尔假设的核心内容是“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C.由F2出现了“3:1”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预测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属于“验证假说”的过程
3.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材料,下列是对其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对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B.豌豆F2出现了性状分离的现象说明不符合融合遗传
C.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最能说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
D.杂交、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4.豌豆的圆形对皱形为显性,受一对遗传因子R和r控制,种皮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受另一对遗传因子Y和y控制。现让纯种的黄色圆形豌豆与纯种的绿色皱形豌豆杂交,得到F1,再让F1自交,F2出现了9∶3∶3∶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F1全表现为黄色圆形
B.F2中黄色圆形所占的比例为9/16
C.F2中绿色皱形所占的比例为1/16
D.F2中重组型所占的比例为5/8
5.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准备了①~④组小球模拟自由组合定律。
步骤1:甲从①、③中随机各取一球,组合一起,记录结果;
步骤2:乙从②、④中随机各取一球,组合一起,记录结果;
步骤3:甲、乙取球结果组合在一起,记录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1和2不存在等位基因分离
B.步骤3模拟了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步骤3完成后要将小球放回原烧杯
D.③、④烧杯中小球总数必须相同
6.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A/a、 B/b控制,且 A/a、 B/b不位于Y染色体上。 一只具有两显性性状的果蝇与一只具有两隐性性状的果蝇杂交,遗传过程中无突变、互换及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F1果蝇具有4 种表型且比例相等,则 A/a、B/b可能位于两对常染色体
B.若F1果蝇具有4 种表型且比例相等,则A/a(或B/b) 不可能位于 X 染色体
C.若F1果蝇具有2 种表型且比例相等,则 A/a、 B/b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D.若F1果蝇具有 2 种表型且分属于雌、雄蝇,则 A/a、B/b可均位于 X 染色体
7.如图为某种动物的一个卵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中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
B.该种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C.该动物的一个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8个DNA分子
D.该动物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能形成4个四分体
8.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局部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可表示减数分裂Ⅰ中期或有丝分裂中期
B.be段,可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C.ed段,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可能相同
D.分裂末期,染色体逐渐变成染色质丝,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
9.下图表示某雄果蝇(2n=8)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Ⅰ~Ⅳ)细胞中遗传物质及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叙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在Ⅰ、Ⅳ阶段的细胞内,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Ⅱ阶段
C.在Ⅱ、Ⅲ阶段的细胞内,都可能含有两个Y染色体
D. Ⅱ→Ⅲ过程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10.下列研究成果能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是( )
A.摩尔根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
B.摩尔根研究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D.研究发现细胞进行染色体复制时中伴随着基因的复制
11.1903 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就是等位基因。他认为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
②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③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
④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⑤
12.现有一非综合型耳聋患者家庭系谱图,经基因检测分析发现,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Ⅲ1不携带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
B.图中正常个体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C.Ⅳ5与正常男性结婚子代患者必为杂合子
D.图中所有患者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
13.摩尔根在证明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又发现了果蝇的黄身等突变性状。他发现果蝇的体色灰色(A)对黄色(a)为显性,并开展了一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亲本中灰色果蝇为杂合子
B.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
C.控制体色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F1中的灰色雌性个体与母本的基因型相同
14.人类的性染色体为X和Y,存在同源区段(Ⅰ区)和非同源区段(Ⅱ区,X染色体特有的为Ⅱ-1区、Y染色体特有的为Ⅱ-2区)。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Ⅱ-2区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且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
B.位于Ⅱ-1区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应患病
C.位于Ⅰ区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一定患病
D.位于Ⅰ区的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可能正常
15.西红柿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变叶=6:2:3: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这两对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窄叶
C. 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D. 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
16.如图是某二倍体雄性动物(2n=8)细胞分裂后期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最可能在进行有丝分裂
B.与该细胞来自同一母细胞的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很可能少于同时期的正常细胞
C.该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D.与该细胞来自同一母细胞的另一个细胞此时可能正在不均等分裂
二、多选题
17.根据下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 B.
C. D.
18.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黄色(A)对灰色(a1)、黑色(a2)为完全显性,灰色(a1)对黑色(a2)为完全显性,且存在A基因纯合胚胎致死现象。下列关·于杂交及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对杂合黄色鼠杂交,后代的分离比接近2∶1
B.该群体中黄色鼠有2种基因型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鼠的比例一定为1/2
D.鼠Aa2与鼠a1a2杂交,后代中黑色雌鼠的比例为1/4
19.雄蝗虫有23条染色体,雌蝗虫有24条染色体。下图左侧是一张蝗虫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照片,用电脑软件对其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后如下图右侧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B.雄蝗虫的染色体比雌蝗虫少一条是因为雄蝗虫只有一条X染色体
C.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23、12、11这四种可能情况
D.萨顿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提出了“基因是染色体上的DNA片段”这个假说
20.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这是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的,当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研究人员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F1雌雄相互交配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1:亲代的芦花鸡与F1的芦花鸡的基因型相同
B.实验1:所得F2中芦花和非芦花的比例为1:1
C.实验2:F1雄鸡的基因型与亲代雄鸡的不同
D.实验2:所得F2中雌鸡均为芦花,雄鸡中芦花:非芦花为1:1
三、填空题
21.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全部是淡紫色植株。则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3)若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_____。
22.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及对应的性别关系如下:XX、XXY为雌性;XY、XYX、XO为雄性;XXX、YO、YY致死。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性染色体中任意2条正常配对并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具有_________优点,故常被用作遗传学实验动物。(答出2点即可)
(2)正常雄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Y染色体有_________条。(不考虑变异)
(3)研究人员将染色体均正常的白眼雌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杂交,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红眼雌果蝇,推测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填“亲代雄果蝇”或“亲代雌果蝇”)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期发生了染色体的错误分离;若将此红眼雌果蝇与正常的白眼雄果蝇交配,其后代雌雄果蝇之比为_________,雌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_________。
四、读图填空题
23.如图是有关于某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分析回答:
(1)由图甲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_________性,细胞②的名称是_________;图甲中,③含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如果图乙中①→②完成了图丙中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段的变化,则图乙a、b、c中表示核DNA的是_________。图甲中细胞①产生的子细胞内的a、b、c数量分别为_________。
(3)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4)若某哺乳动物的卵细胞中含有22条染色体,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有_________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_________个四分体。
24.某单基因遗传病(由A/a基因控制)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理论上,人群中男性患该病的概率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女性患该病的概率。
(2)3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8号个体与其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3、4号个体再生育一个不患该病的女儿的概率是_____。
25.某X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紫花与白花(基因为A,a)、宽叶与窄叶(基因为B,b)是两对相对性状。将紫花宽叶雌株与白花窄叶雄株杂交,F1无论雌雄全部为紫花宽叶,F1雌、雄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2如表所示。
(1)A与a位于_________(常/X)染色体上的依据是_________。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F1中紫花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欲测定F2中紫花宽叶雌株的基因型,可将其与表现型为_________的雄株杂交。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则紫花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若其基因型为AaXBXB请写出该过程的遗传图解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已经完成传粉的豌豆,由于受精作用完成需要一段时间,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仍需套袋,A错误;B、由于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利用子一代豌豆进行自交实验不需要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处理,B错误;C、玉米为单性花,无需去雄处理,C错误;D、为了保证杂交过程中母本上接受的花粉只来自父本,则无论是利用玉米还是豌豆进行杂交实验都需要对亲本进行套袋处理,D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A、孟德尔通过观察纯合豌豆亲本杂交和F1自交子代的表现,提出了有关问题,A正确;
B、孟德尔所做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B正确;
C、孟德尔根据F2出现3:1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配子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F2出现3:1的分离比,C正确;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3.答案:B
解析:A、一对亲本杂交,如aa×Aa,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不一定是显性性状,A错误;B、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这种观点也称作融合遗传;豌豆F2出现了性状分离的现象说明不符合融合遗传,B正确;C、测交的表现型比为1:1的结果最能说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C错误;D、自交、杂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测交不可以,D错误。
4.答案:D
解析:A、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是显性性状,让纯种的黄色圆形豌豆与纯种的绿色皱形豌豆杂交,F1全表现为黄色圆形,A正确;
BCD、设相关基因是A/a、B/b,F1基因型是AaBb,再让F1自交,F2出现了9A-B-:3A-bb:3aaB-:1aabb,其中黄色圆形A-B-所占的比例为9/16,绿色皱形aabb所占的比例为1/16,重组型 (A-bb和aaB-)所占的比例为6/16=3/8,BC正确,
D错误。
5.答案:C
解析:A、步骤1和2存在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错误;
B、步骤3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错误;
C、步骤3完成后要将小球放回原烧杯,要保证烧杯中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C正确;
D、③、④烧杯中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③、④烧杯中小球的总数量可以不相同,D错误。
6.答案:B
7.答案:C
解析:A、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共有4个染色体,A正确;B、该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只含1个DNA分子,所以有4个DNA分子,B正确;C、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已分离,所以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D、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所以该动物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体,D正确。
8.答案:B
解析:
9.答案:B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②有的时期有,有的时期没,表示染色单体;③可以是①的2倍,因此③是核DNA,①是染色体。根据每个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关系可知,Ⅰ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Ⅳ表示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生殖细胞,Ⅰ如果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B、Ⅱ所处阶段可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即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Ⅱ阶段,B正确;C、Ⅱ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细胞中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但该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可能含有Y染色体、也可能不含,如果含有Y染色体,只含有一条,但该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C错误;D、Ⅱ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Ⅱ→Ⅲ过程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不一定相同,D错误。
10.答案:A
解析:A、摩尔根运用果蝇做实验,并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摩尔根研究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没有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错误;C、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没有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错误;D、细胞进行染色体复制时中伴随着基因的复制无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错误。
11.答案:D
解析:①复制产生的两个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会在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离后期随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开,①正确;
②非等位基因既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②错误;
③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可以是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因此控制同一性状,③正确;
④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染色体就是DNA和蛋白质组成的,④错误;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二倍体生物,含对同源染色体,则自由组合的方式就有2n种,⑤正确。
ABC错误,D正确。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C
解析:A、Ⅱ-2区段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遗传病没有显隐性关系,患者均是男性,且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A正确;
B、Ⅱ-1区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Ⅱ-1区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致病基因来自母亲,母亲一定是患者,B正确;
C、位于Ⅰ区即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母方,也可能来自父方,因此男患者的母亲不一定患有遗传病,C错误;
D、位于Ⅰ区即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父方可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可能正常,D正确。
15.答案:C
解析:A、根据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由子代中红色∶白色=2∶1,窄叶∶宽叶=3∶1,可知红色、窄叶为显性性状,B正确;
C、因为红色纯合致死,自交子代中只有白色窄叶和白色宽叶中有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12,即1/6,C错误;
D、由子代中红色∶白色=2∶1,可知红色为显性性状,而且控制红色基因纯合致死,D正确。故选C。
16.答案:B
解析:如图是某二倍体雄性动物(2n=8)细胞分裂后期图像,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应为16条,而题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条,最有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正常情况下,此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移向同一极,导致其含有同源染色体,故与该细胞来自同一母细胞的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很可能少于同时期的正常细胞,由于该细胞来自雄性动物,与该细胞来自同一母细胞的另一个细胞此时可能正在均等分裂,ACD错误。
17.答案:BCD
解析:A、据图可知,A/a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据图可知,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据图可知,C/c和A/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据图可知,C/c和D/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BCD。
18.答案:CD
19.答案:AB
解析:A、左图照片中的染色体移向两极,存在染色单体,右图显示体细胞中只含有1条X,故该蝗虫为雄蝗虫,因此,这张照片展示的是雄蝗虫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B、从染色体核型图上看,雄蝗虫只有1条X染色体,可知雄蝗虫的染色体比雌蝗虫少一条是因为雄蝗虫只有一条X染色体,B正确;C、该蝗虫正常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3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可以有46条;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会得到染色体分别为12条和11条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前者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可以有24条染色体,而后者在这一时期可以有22条染色体,综上所述,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共有23、46、12、11、24、22共六种可能情况,C错误;D、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当时还不知道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故选AB。
20.答案:答案:BC
解析:根据鸡的性别决定和B/b对应的性状关系,雄鸡的基因型和表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雌鸡的基因型和表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实验1的亲本组合只能是ZBW(芦花)×ZbZb(非芦花),只有此杂交组合的子代才会出现芦花雄∶非芦花雌=1∶1,子代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BZb与亲代的芦花鸡的基因型不同,A错误。实验1中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BZb∶ZbZb∶ZBW∶ZbW,芦花和非芦花的比例为1∶1,B正确。实验2中根据子代全部为芦花,可以确定亲代的杂交组合为ZbW(非芦花雌)×ZBZB(芦花雄),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BZb∶ZBW=1∶1,F1雄鸡的基因型为ZBZb,与亲代雄鸡的不同,C正确。实验2中F1相互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ZBZB∶ZBZb∶ZBW∶ZbW=1∶1∶1∶1,F2中雄鸡均为芦花,雌鸡中芦花∶非芦花为1∶1,D错误。
21.答案:(1)AABB×AAbb或aaBB×AAbb
(2)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淡紫色∶白色=1∶1;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3)5;3/7
解析:(1)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xAAbb或aaBBxAAbb;
(2)①如果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_bb):淡紫色(A_Bb):白色(A.BB+aa__) =3: 6: (3+4) =3: 6: 7;②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B:ab=1:1,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淡紫色(AaBb):白色(AABB+aabb)=2: 2=1: 1;③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b:aB=1:1,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Abb):淡紫色(AaBb):白色(aaBB)=1:2:1;
(3)由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淡紫色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子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共5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3/7。
22.答案:(1)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相对性状明显、染色体组成较简单、突变体种类多等优点
(2)0或2
(3)亲代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分裂Ⅰ后期;1∶1;3∶2
解析:(1)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相对性状明显、染色体组成较简单、突变体种类多等优点,故常被用作遗传学实验动物。
(2) 由于雄性只有一条Y染色体,其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含有Y,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要加倍,分到了Y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便会含有两条Y。
23.答案:(1)雌;初级卵母细胞;0/零
(2)AB;c;4、0、4
(3)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88;22
解析:
(1)由图甲可知,细胞②的细胞质不均匀分裂,说明该动物为雌性,在细胞②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说明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称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③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说明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2)图丙中AB段表示间期DNA复制,DNA复制后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染色单体在复制后由0增加为8,因此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核DNA,所以如果图乙中①→②完成了图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乙a、 b、c中表示DNA的是c;图甲中细胞①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且存在同源染色体,说明其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①中共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4条DNA,故其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分别为4、0、4。
(3)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2变为1。
24.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等于
(2)Aa;2/3;3/8
解析:(1)由1、2、5号个体“无中生有”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II5患病,I2不患病,III11患病,不符合女病父子必病伴X隐性遗传特点,所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理论上,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
(2)分析题意可知,3、4号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8号个体不患该病,其基因型为Aa的概率是2/3;3、4号个体再生育一个不患该病的女儿的概率是(3/4)×(1/2)=3/8。
25.答案:(1)常;由于F2中雄性和雌性中紫花与白花数量比都为3:1;遵循
(2)AaXBY
(3)白花窄叶;紫花宽叶:白花宽叶=1:1;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紫花宽叶
紫花窄叶
白花宽叶
白花窄叶
雄株(株)
597
608
204
198
雌株(株)
1211
0
404
0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