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四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命题人:谢始英 审题人:谢文锋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根据语境填写诗句。
诗歌用文字为我们打造了一场听觉盛宴,用心聆听,方可感悟诗意。木兰替父出征,途经黑山,听,“____,______”(《木兰诗》),战马嘶鸣,壮怀激越;木兰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听,“______,_____”(《木兰诗》),军旅生活,艰辛苦涩;王维隐居竹林,伴乐长吟,听,“______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内心淡泊,清幽宁静;李白深夜闻声,声随风动,听,“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春夜洛城闻笛》),悠扬渺远,全城幽咽;岑参偶遇使者,乡情乍起,听,“______,______。”(《逢入京使》),一句口信,安慰家人。
【答案】 ①. 不闻爷娘唤女声 ②.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③. 朔气传金柝 ④. 寒光照铁衣 ⑤. 独坐幽篁里 ⑥. 散入春风满洛城 ⑦. 马上相逢无纸笔 ⑧. 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啾、朔、柝、篁、洛、凭”等字词容易写错。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千百年来,黄河bǔ ① (A.辅 B.哺)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有为中国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却鲜 ② (A.xiǎn B.xiān)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有为我们 甲 (A. 衰微 B. 衰朽)民族开救济文化药方, 乙 (A.兀兀穷年 B.经年累月)、锲而不舍钻研的卓越学者闻一多……中华之魂,如滚滚黄河,伟大坚强;大家之风,如岁寒三友,高风亮节。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 丙 。在这璀璨的精神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和生存的强大动力。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____ ②处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 乙____
(3)下列句子填入文中丙处,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不是培养了无数仁人志士,而是留下了璀璨的精神文化
B. 不仅培养了无数仁人志士,而是留下了璀璨的精神文化
C. 不是培养了无数仁人志士,而且留下了璀璨的精神文化
D. 不仅培养了无数仁人志士,而且留下了璀璨的精神文化
(4)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 ①. B ②. A
(2) ① A ②. A (3)D
(4)应改为:在这璀璨的精神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哺育:读音是bǔ yù,意思是供给食品、滋养品和保健品,特指父母喂养后代的一种行为状态,亦指通过教育培养;辅读音是fǔ,意思是帮助、佐助;
故选B。
鲜为人知:读音是xiǎn wéi rén zhī,指很少有人知道;“鲜”是多音字,当意思是“少”时,读xiǎn;
故选A。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甲:A.衰微,意思是指(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十分微弱;B.衰朽,常指指衰落,老朽;根据“民族开救济文化药方”可知,此处修饰民族,用“衰微”恰当;
故选A。
乙:A.兀兀穷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B.经年累月:经历很多年月,形容时间很长;根据“锲而不舍钻研的卓越学者闻一多”可知,此处形容闻一多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用“兀兀穷年”恰当;
故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和关联词搭配。
选项中“培养了无数仁人志士”和“留下了璀璨的精神文化”在逻辑上是递进关系,关联词应用“不仅……而且……”;
故选D。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画横线的句子词语逻辑错误,“发展”和“生存”调换位置:在这璀璨的精神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3. 下面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插图,请根据插图及配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图一 图二
图一配字:“好吧,今天买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
图二配字:她拿钱给祥子买了身新衣服,自己也赶做了一身红绸子。上轿衣。她又去定了花轿和吹鼓手。
(1)图一是祥子第____次买车,简述与图一插图配字相符的祥子这次买车的经历: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的“她”是___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___(填写人物性格特点)的中年妇女,后来因为难产而死。
【答案】(1) ①. 一 ②. 祥子在北京拉车,苦干三年,终于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车;又想起自己二十二岁,父母早死忘了生日,就把买车的日子算作自己和车子的生日。
(2) ①. 虎妞 ②. 大胆泼辣又有点心理变态(写出其双重性格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他一生中三次买车。第一次买车,祥子整整存了3年,平时还省吃俭用,从茶饭里省,好不容易凑够了钱买车,但却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钱还没攒够,但是被孙侦探敲诈光了;第三次祥子用和虎妞结婚的钱买了车,但是因为虎妞平时贪吃不运动,生孩子时难产死了,祥子又把车卖了,安葬了虎妞。结合漫画中内容及配字“好吧,今天买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可知,与祥子第一次买车的经历相符:祥子到北京谋生,一直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新车,苦干三年,终于凑足了一百块钱,买了车。他忽然想起自己二十二岁,因父母早死忘了生日,于是就把买车的日子算作自己和车子的生日。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及性格的把握。
结合“后来因为难产而死”可知,人物是“虎妞”。然后结合情节写出其性格特点即可。虎妞是祥子的妻子,是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长的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又有点心理变态,因此吓住了男人,成了没人敢娶的老姑娘。她是个办事的好手,有类似男人的爽快和利落。在和祥子的爱情纠葛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是个敢于追求个人自由爱情的人。
二、阅读(67分)
(一)(6分)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写晚春草木留春,万紫千红的特点。
B. 三、四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C. 诗歌赞美了春天的蓬勃生机,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D. 本诗以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来趣味盎然。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答案】(1)B (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B.根据“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可知,意思是:杨花榆荚没有这种才华情思,只懂得像漫天白雪四处纷飞。三、四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犹如雪花漫天飞舞;而非“夸张手法”;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描绘诗歌的话,画面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想象,能够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语言生动流畅即可。
示例:养花洁白轻盈,柔和翩跹,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随风飘荡。
(二)(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①人。世宗用兵淮②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③尝与语,奇之。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④,阖⑤户启箧⑥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⑦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蓟:蓟县。②准:淮河地区。③太祖:赵匡胤。④私第:指旧时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⑤阖:关闭。⑥箧:小箱子。⑦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B.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C.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D.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6.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8. 联系(甲)(乙)两文,简析吕蒙和赵普两人的读书经历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读书的作用。
【答案】5. A 6. ①. 历史 ②. ② ③. 曾经 ④. 放下
7. (1)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阿蒙了
(2)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务,学问不多,等到他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常用读书来劝诫他。
8. 共同之处:少年时学术不精;听取他人建议,勤奋好学;最终学有所成。
读书的作用:示例:(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每一天过得更有意义。
示例(2)读书,就是给自己保留一个人生逆袭的机会;读书,可以给人改变的底气,推动我们向更好的人生靠近。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句意为: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根据句意可知,本句包括三个分句:“既薨”主语是他,即赵普;“家人发箧视之”主语是家人;“则《论语》二十篇也”主语是箱子里的书。因此可断句为: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实词的含义。
(1)要求用“古今异义”法解词。“往事”的今义是:过去的事情,从前的事情;古义是:历史。“见往事耳”采用古义,历史;句意是:了解历史罢了。
(2)要求用“字典查阅法”解词。“益”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有五个意思,结合“孤常读书”提供的语境可知,应选②好处;句意是: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3)要求用“课文迁移法”解词。“尝射于家圃”意思是(陈康肃)曾经在家里的花园射箭。尝,曾经。因此可知,“太祖尝与语”意思是“太祖曾经和他交谈”。
(4)要求用“参考成语”法解词。爱不释手,意思是喜欢得舍不得放手。“释”意思是“放下”。“晚年手不释卷”意思是“到了晚年手里总是拿着一本书不放手”,其中“释”的意思也是“放下”。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
(1)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今:当今;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2)少:年轻时;习:熟悉;寡:少;及:等到;劝以读书:倒装句,即“以读书劝”。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第一问考查内容概括。【甲】文中的吕蒙“辞以军中多务”,写出了他最初不愿意学习,学识浅;【乙】文中“寡学术”也能看出赵普的学识浅。但两人在听了别人的劝告后,“蒙乃始就学”;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都最终有了很大的成就。
第二问考查看法认识。开放性题目,结合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和个人的读书经过,写出自己的认识即可。
示例:读书的好处有很多,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可以看出,读书可以拓宽视野,陶冶情操,能使人提升内在的素质等,正如苏轼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点睛】参考译文:
【甲】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赵普,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太祖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三)(16分)
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小题。
老山界(节选)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⑫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⑬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9. 下列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④⑤段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战士们团结友爱、意志坚强和乐观豪迈的品质。
B. 第⑨段连用几个问句,将人物矛盾的心理描写得细腻真实,从侧面反映山上露宿的艰辛。
C. 第⑪段作者调动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对夜里所见所闻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
D. 第⑫段画波浪线句子“抢了一碗就吃”意在表明战士们饥饿难忍,忽略部队纪律情有可原。
10. 请看选段中的划线句子,作者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这两者是否矛盾? 为什么?
11. 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可以品味词语、修辞手法、语言特点、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赏析。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所选句子进行批注。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我的批注:________
12. 学完《老山界》这一课,老师想让你推荐一首爱国歌曲来表达对红军战士的赞美之情。结合歌词内容和情感,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A《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还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B《黄河颂》: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我推荐:_____(填字母)理由:____________
【答案】9. D 10. 不矛盾。“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又写出了他们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11. 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前两个比喻用动物设喻,后两个用流水设喻。把各种不可捉摸,难以言状的声响写得活灵活现,把听觉效果转化为视觉画面。。既写出了夜半深山的静谧、红军夜宿的艰苦,又透露出夜里勃勃生机,洋溢着乐观主义的情趣。
12. ①. 我选A。 ②. 《我和我的祖国》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我”和祖国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对祖国的眷恋。
我选B。《黄河颂》用了拟人、比喻、反复(任写一种)的手法,表现了中华儿女从黄河身上汲取保家卫国的力量,表现出战士们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D.结合前文“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可知,“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抢”字说明时间紧任务重,战士们为了节省时间而加快吃饭速度。选项中“表明战士们饥饿难忍,忽略部队纪律情有可原”是错误的;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首先回答:不矛盾;然后分析原因。
根据第⑨段“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可知,“横着心躺下去”一词,既传神地写出了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根据第⑩段“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可知,“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又写出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本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点明所用修辞手法,并解析其表达效果。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中“远、近,洪大、细切”是两组反义词,运用了对比的修辞;结合前文“半夜里,忽然醒来”可知,这里的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半夜醒来时,变化多端的各种声音引发的联想,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四个“像……”把不可捉摸的声响比作春蚕在咀嚼桑叶,比作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比作山泉在呜咽,比作波涛在澎湃.这是比喻的修辞,前两个比喻用动物设喻,后两个用流水设喻,把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四个“像……”又构成了排比,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自己听到声音之后的感受,表现了山谷的寂静、红军夜宿的艰苦,又透露出夜里勃勃生机,洋溢着乐观主义的情趣。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歌曲内容,分析其情感主旨,阐述自己选择的理由即可。
《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我”和祖国之间的关系;“浪是海的赤子,还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写出了“我”与祖国的情感关联,表现了“我”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黄河颂》:“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的繁多支流比作千万条铁的臂膀,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黄河的伟大、坚强和力量;“伸出”“哺育”等词赋予黄河以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感激、赞美之情;“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中华儿女从黄河身上汲取保家卫国的力量,表现出战士们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
(四)(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认识父亲
①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②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③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④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⑤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⑥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⑦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⑧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因犯盗窃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
⑨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
⑩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儿兴叹。
⑪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
⑫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
⑬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⑭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⑮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⑯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⑰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13. 下列对这篇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画线句“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指的是父母给予儿女的多,儿女回报的少。
B. 本文作者在每一则材料的叙述之后都进行了一番议论,加深了立意的深度。
C. 本文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呈现了是父亲的群像,文中的父亲是可敬又可悲甚至是无能的。
D. “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这里的“读不懂父亲”是指不理解父亲或不体谅父亲。
14. 请概括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
15. 从描写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从环境描写角度赏析)
(2)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16. 品读第⑰段,体会本段文字为我们揭示了怎样一个真理?本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案】13. C 14. ①完整地保留着儿子的房间②保留着打招呼的习惯③保留着儿子吃饭时的位置和用具④伫立在街头等待儿子。
15. (1)环境描写,通过写剧场空荡、寂静,烘托出一位失去爱子的不幸父亲,当他来到儿子倒下去的地方时,内心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和极度悲哀的心情。
(2)运用动作描写,“爬”“流”写出了父亲因儿子坐牢后伤心悲痛而流泪之多,“蠕动”写出了父亲的痛苦之深。
16.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与家人、社会紧密相连,珍惜生命,是我们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这段文字不仅收束了全文,更是把文章的主题由“家庭”上升到“社会”,对文章主题进行了自然而有力地升华。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
C.结合第③段“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第⑦段“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等内容可知,文中的父亲是伟大的,不是“无能”的;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事件要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理清文章思路,找到事件所在的段落,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分点归纳。
从第⑤段“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第⑥段“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等内容,可归纳出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完整地保留着儿子的房间;保留着打招呼的习惯;保留着吃饭时的位置;伫立在街头等待儿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描写了剧场和场内的坐椅,是环境描写;“空空荡荡,无声无息”描写了剧场的空荡、寂静;“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一只只椅背”比作“大海的波涛”,突出了父亲内心巨大的震动和极度的悲哀;结合前文第④段“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可知,此处环境描写烘托出一位失去爱子的不幸父亲,当他来到儿子倒下去的地方时,内心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和极度悲哀的心情。
(2)“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是神态描写;“蠕动”写父亲见到儿子时激动、悲伤,又难以听以儿子话语时痛苦的心情,是动作描写。结合前文第⑫段“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可知,“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写出了父亲因儿子坐牢后伤心悲痛而流泪之多,“蠕动的嘴唇”写出了父亲的痛苦之深。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
结合第⑯段“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可知,第⑰段“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阐述的道理是: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它与家人、社会、人类紧密相连,珍惜生命,是我们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第⑰段“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是对全文的总结,并把文章的主题由“认识父亲”这个“家庭”主题上升到“社会”的主题,是对文章主题的有力升华。
(五)(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有文字记载,我国在三千多年前就开始栽培茶树。商朝前,茶因珍贵而被当作祭品。商朝后,茶发展成为贡品。春秋时人们用茶树鲜叶做菜。西汉时茶已成为一种商品。进入唐代,饮茶渐成风气,并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因为茶有着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清热解毒的养生及药用价值,再加上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茶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
传播有多种方式:唐朝时,日本派使臣渡海前来学习中国文化,茶树种子和饮茶方法由此传到日本。公元1618年,明万历皇帝派出公使将茶作为外交礼品,馈赠给俄国沙皇。茶还作为重要的商品被输送到多个国家,公元十七世纪,航海业发达的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大量地从中国贩运茶叶至欧洲各国。
茶的传播时间图
【材料二】中国茶文化具有高雅的艺术性,其中的茶道艺术还蕴含着中华传统礼仪。唐代的《茶经》中创制了茶道二十四器,标志着唐人饮茶已开始注重品饮艺术。现代中国的茶道艺术更为典雅精致,包括赏茶、赏具、冲泡、奉茶、闻香、品茗等一整套程序。其中奉茶环节,首敬在座长者,充分体现了中国“尊老敬上”的传统。中国茶文化推动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引进茶风俗、茶文化。
【材料三】“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而茶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沿线各国通过各类茶事活动,以茶为媒,化解隔阂,进行贸易交流,促进共同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推进,中国茶文化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17.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中国茶历史悠久,早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栽培茶树。
B. 进入唐代以后,饮茶渐成风气,并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
C. 中国茶传播广泛,其中中亚、西亚国家是通过海路传播的。
D. 中国茶文化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中发挥重要作用。
18.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简要概括中国茶及茶文化的重要价值。
19. 阅读【材料一】,请分别简要说明中国茶传播到日本和荷兰的情况。
【答案】17. C 18. ①养生及药用价值(或商业价值);②高雅的艺术价值与蕴含的中华传统礼仪价值;③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价值。
19. (1)公元九世纪(或唐朝时),被派遣到中国学习文化的使臣传回日本。
(2)公元十七世纪,通过海运贩卖到荷兰。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A.B.D理解无误;C.从材料一“茶的传播时间图”可知中亚、西亚国家是通过陆路传播的,而不是海路。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材料一“因为茶有着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清热解毒的养生及药用价值”可见茶具有养生及药用价值;材料二“中国茶文化具有高雅的艺术性,其中的茶道艺术还蕴含着中华传统礼仪。”可见中国茶具有高雅的艺术价值,蕴含着中华传统礼仪;材料三“沿线各国通过各类茶事活动,以茶为媒,化解隔阂,进行贸易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可见中国茶具有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价值。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材料一“唐朝时,日本派使臣渡海前来学习中国文化,茶树种子和饮茶方法由此传到日本。”可见唐朝时,被派遣到中国学习文化的使臣传回日本;“茶还作为重要的商品被输送到多个国家,公元十七世纪,航海业发达的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大量地从中国贩运茶叶至欧洲各国。”可见公元十七世纪时,通过海运贩卖到荷兰。
三、写作(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写作。
杨振宁遇见邓稼先,彼此点亮,互成其光;
臧克家遇见闻一多,教学相长,互成其光;
萧红遇见鲁迅,被这束光影响激励,成为更好地自己!
老王遇见杨绛,被这束光善待尊重,感受生命的温度!
只要我们努力奔跑,光终究会洒在你身上,你也会灿烂一场。
请以:“遇见你就是遇见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充实,要有真情实感;字迹清晰,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范文:
遇见你就是遇见光
断水东流,绿染青山,荏再的时光就这样悄然而逝……
放大岁月的瞳孔,转动时光的齿轮,生活的片段就像光感饱满的电影胶片在我眼前缓缓转过。那不期而遇的温暖,就如一股暖流,缓缓流淌,淌入心扉。
那年冬天,寒风呼啸,虽然没有下雪,但空中的寒风也足以让人冰凉彻骨。我坐在学校教室里直打哆嗦。我想,尽管没有像北方一样下起鹅毛大雪,但这也算得上“冰霜正惨凄”了吧?我的双手不停的摩擦着,不时也呵气暖手。
唉,谁知道上午还暖日?当空到了下午就降温这么厉害呢。我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同学,他们裹在厚厚的衣服里,仿佛一点也不冷。我摸了摸我的水杯,早上接到热气腾腾的水,现在已经冰凉得快流成冰了。寒风放纵的奔跑,经过了我的全身。教室好不热闹,同学们都在安静的学习着。我试图通过看书来转移我的注意力,但我的大脑仿佛被冻僵了,“运转”不起来。
我微睁双眼,忽然我听到了你那亲切的声音。“嗨,你冷吗?”我无力地睁开眼睛,看着一面对着我微笑的你,点了点头。你伸出了你的双手,手中拿着你心爱的保温杯。“给你,快喝吧。热水。”我抬起头看了看你的眼睛。这是一双多么纯洁,真诚,阳光的眼睛!一股暖流伴随着你的热水,从我的嘴到胃到血液到达全身上下的每一个地方。你又握住我的手,让我的双手暖和。
此时我看见窗外好象有一束阳光斜照了进来,洒落在我的身上。此刻我终于懂得了但丁的一句话:我去过阳光最多的地方,看见了回到人间的人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东西。其实所谓阳光最多的地方最使人温暖的地方就是在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上。在这座大桥上,我遇见了你,就是遇见了阳光。
在如此寒冷的冬天,与我相晤。虽时光飞逝,而往事如浮萍,被光阴冲刷而散去,但这不期而遇的温暖,却仍在我心中,不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以“遇见你就是遇见光”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材料“杨振宁遇见邓稼先,彼此点亮,互成其光;臧克家遇见闻一多,教学相长,互成其光;萧红遇见鲁迅,被这束光影响激励,成为更好地自己!老王遇见杨绛,被这束光善待尊重,感受生命的温度!只要我们努力奔跑,光终究会洒在你身上,你也会灿烂一场”首先要确定题目中的“你”,这个“你”是具体的人,例如父母、朋友、师长、可敬佩的人、令自己感动的人等;也可以是书中的、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如李白、苏轼、文天祥、鲁智深等。“遇见”指两者的相逢,接触。但从题目所给的材料看,这里的“遇见”,并不是指一般的接触,而是指能使人心灵受到感染、震动,使自己产生不断前进动力的接触。“光”,应该取“光”的比喻意义,如人物的精神品质、人物的善举。题目也就是“你”,让“我”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从逆境中奋起,等等。
第二、选材构思。可选择生活中给自己带来精神力量的重要人物来写。如遇见一个朋友,朋友带领我走进一个围棋的世界、舞蹈的世界,拓宽了我的眼界和人生,让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让我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或者是朋友在我失意的时候安慰、鼓励、陪伴我走出困境等。可以通过一件事或多件事表现出自己在光的引领之下,内心世界也充满正能量,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还可以以“光”为线索,选取人物的几个片段,连缀成篇,颂扬“光一样”的精神品质。写作手法上,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主题。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见往事耳
古今异义
___
(2)自以为大有所益
查阅词典法:①同“溢”水漫出来②好处③更加④增加⑤渐渐地
___(填序号)
(3)太祖尝与语
课内迁移法:尝射于家圃
____
(4)晚年手不释卷
参考成语:爱不释手
___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四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四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四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四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南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南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南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南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