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4章光第34讲光的折射与全反射考点1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理解与应用 试卷 1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4章光第34讲光的折射与全反射考点2光的折射全反射的综合应用 试卷 1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4章光第35讲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考点1光的干涉现象 试卷 1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4章光第35讲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考点2光的衍射和偏振现象 试卷 1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5章热学专题强化20变质量问题理想气体的图像问题关联气体问题考点1变质量问题 试卷 1 次下载
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4章光第34讲光的折射与全反射考点3色散现象
展开1.光的色散成因
棱镜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光线通过棱镜的光路
2.各种色光的比较
(多选)(2024·陕西高三月考)如图所示,一束由两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向一上、下表面平行的厚玻璃平面镜的上表面,得到三束光线Ⅰ、Ⅱ、Ⅲ,若平面镜的上下表面足够宽,不考虑光线由玻璃平面镜内射向上表面时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光束Ⅰ仍为复色光,光束Ⅱ、Ⅲ为单色光
B.玻璃对光束Ⅱ的折射率小于对光束Ⅲ的折射率,当α角减小为某一值时,光束Ⅱ先消失了,光束Ⅲ还存在
C.改变α角,光线Ⅰ、Ⅱ、Ⅲ仍保持平行
D.在玻璃中,光束Ⅱ的速度要小于光束Ⅲ的速度
[解析] 作出三束光线的完整光路图,如图所示。
由反射定律可知,光束Ⅰ是复色光在玻璃平面镜上表面的反射光线,故光束Ⅰ是复色光,而两种色光由于折射率的不同而偏折分离,即光束Ⅱ、Ⅲ是单色光,故A正确;由光路图知,光束Ⅱ的偏折程度大于光束Ⅲ,根据折射定律可知玻璃对光束Ⅱ的折射率大于对光束Ⅲ的折射率,光束先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进行光路分析可知,光线由玻璃平面镜内射向上表面时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无论α多小,光束Ⅱ、Ⅲ都不会消失,故B错误;根据厚玻璃平面镜上、下表面平行,以及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可知,改变α角,光束Ⅰ、Ⅱ、Ⅲ仍保持平行,故C正确;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v=eq \f(c,n),该玻璃对光束Ⅱ的折射率大于对光束Ⅲ的折射率,故光束Ⅱ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束Ⅲ的传播速度,故D正确。
【跟踪训练】
(多选)《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书中对彩虹作了如下描述:“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彩虹成因的简化示意图如图所示,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是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B.水滴对a光的临界角小于对b光的临界角
C.在水滴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D.在水滴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解析] 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折射时,不同颜色光折射率不同,偏折程度不同而形成彩虹,即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故A正确;第一次折射时,入射角相同,a光的折射角较小,根据n=eq \f(sin i,sin r)可知,a光的折射率较大,根据sin C=eq \f(1,n)可知,水滴对a光的临界角小于对b光的临界角,故B正确;因为a光的折射率较大,所以a光频率较大,波长较短,故C错误;a光的折射率较大,根据v=eq \f(c,n)可知,在水滴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颜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
频率ν
低→高
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
小→大
同一介质中的速度
大→小
波长
大→小
通过棱镜的偏折角
小→大
临界角
大→小
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5章热学第37讲固体液体和气体考点1固体和液体: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5章热学第37讲固体液体和气体考点1固体和液体,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晶体和非晶体的理解,晶体的微观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5章热学第36讲分子动理论考点1微观量的估算: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5章热学第36讲分子动理论考点1微观量的估算,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子的两种模型,几个重要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4章光第35讲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考点2光的衍射和偏振现象: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4章光第35讲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考点2光的衍射和偏振现象,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光的衍射的理解,双缝干涉与单缝衍射的比较,光的干涉和衍射的本质,对光的偏振的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