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重点解析试卷(含详解)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52777/0-17140116209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重点解析试卷(含详解)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52777/0-17140116210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重点解析试卷(含详解)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52777/0-171401162111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重点解析试卷(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难点详解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重点解析试卷(含详解),共25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重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直接联系的是A.A B.B C.C D.D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硫粉 B.铁丝 C.木炭 D.酒精3、现在普遍人应用电脑比较多,科学家发现富含维生素食品具有较好的防辐射损伤功能。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豆油 B.蔬菜 C.豆腐 D.米饭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动植物体的腐烂和塑料的老化都属于缓慢氧化B.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燃气灶及燃气热水器等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C.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均为有机物,均具有可燃性5、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都是有机化合物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有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6、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分子是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B.把乙醇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汽油中得到的乙醇汽油是混合物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D.乙醇可以用粮食、薯类等发酵制取,是不可再生能源7、甲醛(CH2O)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有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醛由碳和水组成B.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C.甲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D.居室装修后为防甲醛残留,应开窗通风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洗涤剂能使油和水不再分层,乳化后所形成的溶液稳定性增强B.用做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为75%C.向2支盛有相同量(少量)氢氧化钙的试管内,分别滴加lmL水和1mL稀盐酸,振荡后能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微米的颗粒物,入肺影响健康C.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D.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属于物理变化过程10、下图标识为运动饮料中的钠、钾、钙的含量,除提供水之外,饮料主要提供的营养物质为A.蛋白质 B.糖类C.无机盐 D.维生素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书写下列方程式。(1)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__。(2)乙醇燃烧的反应__________。(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__________。2、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1)铝元素____________。(2)两个氢原子____________。(3)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4)S2-____________。(5)甲烷____________。3、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化学上通常用一些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粒子等,请用化学符号填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2)2个氖原子______;(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4)能进入人体血液中的亚铁离子______;(5)三个氢氧根离子:______;(6)农村大力推广使用的沼气(又名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7)氧化镁中,镁显正二价:______。4、学好化学,科学防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75%的酒精溶液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1)下列有关酒精的事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酒精挥发 C.酒精蒸馏 D.酒精消毒(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酒精溶液 B.酒精 C.啤酒 D.碘酒(3)为探究酒精燃烧产物,某同学做以下实验:①(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说明酒精燃烧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②请写出酒精燃烧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__________盖灭。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采用___________将其盖灭。(4)下列同学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b.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或私自拿回家继续做实验c.实验结束后,关闭水龙头,将实验台和实验仪器整理干净。d.做实验时,尽可能多地添加药品以便观察。5、酒精在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在生活中可用作燃料,利用的是其___________性质(“物 理”或“化学”),保持该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填名称)(2)经查阅资料,乙醇(酒精)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以用________检验,水可用干冷的玻璃片检验,请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3)乙醇(C2H5OH)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4)计算 92g 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比糖类多一倍以上,因此是主要的供能物质(____)2、体内储存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____)3、奶茶中加入塑化剂使其口感更香醇(_____)4、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毫无意义(____)5、用工业石蜡给水果上蜡“美容”(_______)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维生素C是一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查阅资料可知下列信息:(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 .现有黄瓜、馒头、牛肉,其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维生素C的还原性进行实验探究,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说明了维生素C在空气中氧化除跟氧气有关外,还与 _________ 有关.因此,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蔬菜维生素C的损失 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3)①该兴趣小组同学对某果计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测定,反应原理为:C6H806+I2═C6H606+2HI实验步骤如下:a.取果汁饮料10mL,用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到50mLb.加醋酸溶液酸化c.加入少量指示剂d.逐滴加入稀碘水至完全反应,实验测得恰好反应时,消耗溶质碘的质量为25.4mg.计算该果汁饮料每100mL中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多少mg?(请将计算过程写在答题卡上)②有些同学在测定时,未加入醋酸溶液酸化,测得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小于其他同学.其原因是 _________ .2、腌制的肉串会产生一种叫做二甲基亚硝胺(C2H6N2O)的强致癌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3)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答最简整数比);(4)3.7g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3、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調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请回答:(1)醋酸属于____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2)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3)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4) _____g醋酸中含6. 4g氧元素。4、龙安柚是我市特产,其果肉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下表列出的是每100g龙安柚可食用部分主要营养成分数据。(1)表中列出的营养成分“钙、磷、铁”是指_____A 分子 B 元素 C 单质 D 原子(2)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均属于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3)“抗坏血酸”又称维生素C,人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_____。A 坏血病 B 氟骨病 C 甲状腺肿大 D 食欲不振(4)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缺钙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葡萄糖酸钙溶液来补钙。下图为某品牌“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的部分说明。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0,请计算:①葡萄糖酸钙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②如果小明每天需摄入钙的量为1000mg,他通过食物的钙摄入量为721mg,你建议他每天应该服用该品牌口服液_____支来补充钙摄入量的不足。5、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如图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维生素C的化学式部分不清,可用CnH8O6表示。请回答:(1)“Vc”属于__________(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2)“Vc”中碳、氢的质量比是9:1,CnH8O6中n=_________.(3)“Vc”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元素.(4)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时,这些“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则每次至少服用__________片.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实验方案: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pH试纸。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______。A金属镁 B食盐 C氢氧化钠 D硫酸铜(2)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I.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①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______。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红绿灯”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靛蓝胭脂红(C16H8N2Na2O8S2)、氢氧化钠、葡萄糖的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出现由绿色→红色→黄色的逐渐转变;充分振荡黄色溶液,溶液又会出现由黄色→红色→绿色的逐渐转变。颜色随静置和振荡多次交替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查阅资料)Ⅰ.靛蓝胭脂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pH<11.4溶液中呈蓝色,pH在11.4~13时呈绿色,静置时与葡萄糖逐步反应而发生颜色变化。Ⅱ.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8.3,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1)混合液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填一种)。(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振荡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进行如下探究:(猜想)Ⅰ.溶液中溶入CO2;Ⅱ.溶液中溶入O2;Ⅲ.溶液中溶入_______(填化学式)。(实验设计)①小红同学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观察到混合液颜色的变化为:黄色→红色→绿色,由此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Ⅰ正确,原因是_______。②小明同学对猜想I进行再探究,向上述图2装置内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后,并未观察到溶液由黄色→红色→绿色的变化,反而观察到溶液最终变为蓝色,请写使溶液变为蓝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兴趣小组同学在静置混合液时,发现不同组的变色时间各不相同,他们又对影响混合液变色时间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在大试管中分别加入下表中试剂(所用溶液密度差异忽略不计),充分混合后,溶液为绿色。静置,观察并记录:①由a、b两组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②b、c两组实验是探究靛蓝胭脂红浓度对变色时间的影响,则x =_______。(4)图1所示的实验循环多次后,溶液颜色最终为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B、乙醇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放出热量,可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C、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金属除锈,利用的是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可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2、B【详解】A、硫粉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此选项不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此选项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选项不正确;D、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固体生成,此选项不正确。故选:B。3、B【详解】A、豆油中富含油脂,选项A错误;B、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选项B正确;C、豆腐中富含蛋白质,选项C错误;D、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选项D错误。故选:B。4、D【详解】A、动植物体的腐烂和塑料的老化均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进行的很慢,都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燃气灶及燃气热水器等,容易发生碳的不完全燃烧,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C、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不符合题意; D、不是所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均属于无机物,也不是所有的含碳化合物都具有可燃性,如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符合题意。故选D。5、D【详解】A、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都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也生成盐和水,错误。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错误。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不都是有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金刚石,错误。D、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只有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正确。故选:D。6、B【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一个乙醇分子是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B、把乙醇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汽油中得到的乙醇汽油,即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与汽油,所以乙醇汽油是混合物,选项正确;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选项错误;D、粮食、薯类等可以种植生产,而乙醇可以用粮食、薯类等发酵制取,所以乙醇是可再生能源,选项错误,故选B。7、A【详解】A. 由化学式可知甲醛由碳、氢、氧元素组成,错误;B.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30,正确;C. 甲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正确;D. 居室装修后为防甲醛残留,应开窗通风,正确。故选A。8、D【详解】A、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滴,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B、用做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C、向2支盛有相同量(少量)氢氧化钙的试管内,分别滴加lmL水和1mL稀盐酸,振荡。滴加水的试管中,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固体没有全部溶解;滴加稀盐酸的试管中,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会观察到试管中氢氧化钙溶解,现象不同,故选项错误;D、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9、A【详解】A、合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可使食物更可口,错误;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微米的颗粒物,入肺影响健康,正确;C、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保护环境,正确;D、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正确。故选A。10、C【详解】由说明书可知运动饮料中富含的营养素是水和无机盐(含钠、钾、钙离子)等。故选:C。二、填空题1、(1)(2)(3)【解析】(1)检验二氧化碳常选用澄清石灰水,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2)乙醇的俗称是酒精,其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2、(1)Al(2)2H(3)(4)硫离子(5)CH4【分析】(1)铝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l。(2)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元素符号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多个原子。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3)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4)元素符号右上角加数字和符号表示离子。S2-是硫离子。(5)甲烷的化学式CH4。【点睛】3、(1)N2(2)2Ne(3)Al(4)Fe2+(5)3OH-(6)CH4(7)【解析】(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填:N2。(2)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填:2Ne。(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元素,故填:Al。(4)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标注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故填:Fe2+。(5)离子符号前面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故填:3OH-。(6)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CH4。(7)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故填:。4、(1)BC(2)B(3) 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灯帽 湿抹布 (4)c【分析】(1)A、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酒精蒸馏,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酒精消毒,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C;(2)A、酒精溶液是由酒精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B、酒精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C、啤酒是由水、酒精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D、碘酒是由碘、酒精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选B;(3)①结论为酒精燃烧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吸水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现象为: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采用湿抹布将其盖灭,隔绝空气灭火;(4)a、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符合题意;b、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或私自拿回家继续做实验,应放入指定容器内,不符合题意;c、实验结束后,关闭水龙头,将实验台和实验仪器整理干净,符合题意;d、做实验时,应按要求添加药品,不能尽可能多地添加药品,防止浪费药品,甚至产生危险,不符合题意。故选c。5、(1) 化学 乙醇分子 (2) 澄清石灰水 (3)4:1(4)92g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解析】(1)乙醇作燃料利用了乙醇的可燃性,该性质在乙醇燃烧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故属于化学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保持乙醇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乙醇分子。(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乙醇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乙醇(C2H5OH)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4)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92g 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为。三、判断题1、错误【详解】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油脂是人体的备用能源,故填:错误。2、正确【详解】在正常情况下,人每日需摄入50~60g油脂,它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一般成人体内储存约占人体质量10%~20%的脂肪,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付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消耗自身的脂肪来满足机体的需要,此时人就会消瘦。说法正确。3、错误【详解】塑化剂对人体有害,因而不能在奶茶中加入塑化剂。故题干说法错误。4、错误【详解】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但是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故填:错误。5、错误【详解】工业石蜡会危害人体健康,不可用工业石蜡给水果上蜡“美容”,故填错误。四、计算题1、(1)9:l:12; 黄瓜; (2)温度;小; (3)①176mg ②被氧化的维生素C增多.【详解】(1)根据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可得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8:(16×6)=9:l:12;根据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可知黄瓜中富含维生素C;(2)根据维生素C随温度变化的图示信息,可推知: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蔬菜维生素C的损失小;(3)①解:设l0mL果汁饮料中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xC6H806 +I2═C6H606+2HI176 254x 25.4mg = 解得 x="17.6mg" 该果汁饮料每100mL中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17.6mgxl0=176mg;②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被空气氧化,测得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小于其他同学,其原因是:未加人醋酸溶液酸化,被氧化的维生素C增多。2、(1)有机物(2)74(3)6:7(4)3.7g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为3.7g××100%=1.4g。【解析】(1)二甲基亚硝胺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2)二甲基亚硝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1×6+14×2+16=74;(3)二甲基亚硝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4×2)=6:7;(4)见答案。3、(1)有机;(2) 60 ;(3)6:1 ;(4)12【详解】(1)根据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分析解答;(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3)一个醋酸CH3COOH分子中含有2个C,4个H,求出相对质量比即为醋酸中C、H元素的质量比;(4) 根据氧元素的质量除以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1)醋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2)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1×3+12+16+16+1=60;(3)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4) 6. 4g÷[×100%]=12g。4、B 有机物 A 9.3% 3 【详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表中列出的营养成分“钙、磷、铁”通常指的是元素;(2)我们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一些碳酸盐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因此把它们归为无机物研究。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均属于有机物;(3)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氟骨病多由于长期饮食含氟量高的水或食物而引起的慢性骨骼氟中毒所致;缺碘或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故选A;(4)①葡萄糖酸钙中钙的质量分数= ;②每天需要从该品牌口服液中摄取的钙的质量=1000mg-721mg=279mg;需要该口服液的支数为:279mg÷(9.3mg/100mL×10mL/支)=3支。5、有机化合物 6 氧 2片 【详解】试题分析: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用CnH8O6表示,其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属于有机物;“Vc”中碳、氢的质量比是=12n:8="9:1" n=6;“Vc”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每片含“Vc”的质量=100mg×10%=10mg,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时,则需要六片,每天三次,所以每次服用2片就可以。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及其计算五、实验探究1、方案I:把维生素C片研碎,溶解在水中,滴入适量的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色 方案Ⅱ:把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把研碎的维生素C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酚酞试液先变红色,后又变成无色 AC 新鲜的西红柿 尽量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西红柿可凉拌食用 【详解】(2)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酚酞与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能与酸性溶液反应。把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把研碎的维生素C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若酚酞试液先变红色,后又变成无色,说明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3)酸性溶液能与活泼金属、碱溶液反应。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金属镁、氢氧化钠.故选AC;(4)①新鲜的西红柿汁液需要的滴数少,说明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新鲜的西红柿;②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尽量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西红柿可凉拌食用。【点睛】本题探究了维生素C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内容,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2、靛蓝胭脂红(或葡萄糖) N2 不能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氧气、氮气等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越快 0 多次循环,葡萄糖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只剩下靛蓝胭脂红和氢氧化钠 【详解】查阅资料:我们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有机物,靛蓝胭脂红和葡萄糖中均含有碳元素,故选靛蓝胭脂红(或葡萄糖)。猜想:空气中主要含有的气体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其中氮气含量最大,因此推断融溶入了氮气,故填:N2。实验设计:①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外,还含有未消耗完的氧气,也含有其他未消耗的气体,如稀有气体、氮气等,呼出气体为混合物不能说明是二氧化碳造成的影响。②溶液最后变为蓝色,说明溶质为碳酸氢钠,所以是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3)①根据a和b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两种只有温度不同,温度高的变色时间快,说明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快。故答案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越快。②b和c验证靛蓝胭脂红浓度的影响,因此其他实验条件一致,此时在c加入了20mL的靛蓝胭脂红溶液,与b中10mL靛蓝胭脂红和10mL的水总体积相等,因此为了提高c中靛蓝胭脂红的浓度,不能再加入水,所以x=0。(4)经过多次循环后,葡萄糖最终消耗完毕,剩下靛蓝胭脂红和氢氧化钠,溶液显强碱性,pH大于11.6,所以最终溶液显绿色。选项性质用途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助燃用于灭火B乙醇能够燃烧放出热量用作燃料C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用于金属除锈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 部分性质 生理作用维生素C化学式:C6H806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被空气氧化…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营养成分水分糖类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质量84.8g10.3g0.7g0.6g84.9mg41.5mg……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Calcium Gluconate Oral Solution(成分)本品每毫升含葡萄糖酸钙()100mg(相当于钙9.3mg)。(包装)每支装10ml,每盒12支。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方案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汁液新鲜西红柿的汁液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滴数1220实验序号0.1%靛蓝胭脂红溶液体积/mL2%氢氧化钠溶液体积/mL18%葡萄糖溶液体积/mL水体积/mL温度/℃变色时间/s绿→红红→黄合计a107010102017881259b1070101040222143c207010x40212748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方案Ⅰ:把维生素C片研碎,溶解在水中,滴入适量的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色方案Ⅱ:把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把研碎的维生素C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酚酞试液先变红色,后又变成无色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重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直接联系的是A.A B.B C.C D.D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硫粉 B.铁丝 C.木炭 D.酒精3、现在普遍人应用电脑比较多,科学家发现富含维生素食品具有较好的防辐射损伤功能。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豆油 B.蔬菜 C.豆腐 D.米饭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动植物体的腐烂和塑料的老化都属于缓慢氧化B.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燃气灶及燃气热水器等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C.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均为有机物,均具有可燃性5、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都是有机化合物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有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6、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分子是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B.把乙醇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汽油中得到的乙醇汽油是混合物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D.乙醇可以用粮食、薯类等发酵制取,是不可再生能源7、甲醛(CH2O)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有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醛由碳和水组成B.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C.甲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D.居室装修后为防甲醛残留,应开窗通风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洗涤剂能使油和水不再分层,乳化后所形成的溶液稳定性增强B.用做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为75%C.向2支盛有相同量(少量)氢氧化钙的试管内,分别滴加lmL水和1mL稀盐酸,振荡后能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微米的颗粒物,入肺影响健康C.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D.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属于物理变化过程10、下图标识为运动饮料中的钠、钾、钙的含量,除提供水之外,饮料主要提供的营养物质为A.蛋白质 B.糖类C.无机盐 D.维生素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书写下列方程式。(1)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__。(2)乙醇燃烧的反应__________。(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__________。2、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1)铝元素____________。(2)两个氢原子____________。(3)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4)S2-____________。(5)甲烷____________。3、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化学上通常用一些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粒子等,请用化学符号填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2)2个氖原子______;(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4)能进入人体血液中的亚铁离子______;(5)三个氢氧根离子:______;(6)农村大力推广使用的沼气(又名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7)氧化镁中,镁显正二价:______。4、学好化学,科学防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75%的酒精溶液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1)下列有关酒精的事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酒精挥发 C.酒精蒸馏 D.酒精消毒(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酒精溶液 B.酒精 C.啤酒 D.碘酒(3)为探究酒精燃烧产物,某同学做以下实验:①(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说明酒精燃烧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②请写出酒精燃烧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__________盖灭。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采用___________将其盖灭。(4)下列同学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b.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或私自拿回家继续做实验c.实验结束后,关闭水龙头,将实验台和实验仪器整理干净。d.做实验时,尽可能多地添加药品以便观察。5、酒精在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在生活中可用作燃料,利用的是其___________性质(“物 理”或“化学”),保持该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填名称)(2)经查阅资料,乙醇(酒精)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以用________检验,水可用干冷的玻璃片检验,请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3)乙醇(C2H5OH)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4)计算 92g 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比糖类多一倍以上,因此是主要的供能物质(____)2、体内储存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____)3、奶茶中加入塑化剂使其口感更香醇(_____)4、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毫无意义(____)5、用工业石蜡给水果上蜡“美容”(_______)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维生素C是一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查阅资料可知下列信息:(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 .现有黄瓜、馒头、牛肉,其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维生素C的还原性进行实验探究,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说明了维生素C在空气中氧化除跟氧气有关外,还与 _________ 有关.因此,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蔬菜维生素C的损失 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3)①该兴趣小组同学对某果计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测定,反应原理为:C6H806+I2═C6H606+2HI实验步骤如下:a.取果汁饮料10mL,用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到50mLb.加醋酸溶液酸化c.加入少量指示剂d.逐滴加入稀碘水至完全反应,实验测得恰好反应时,消耗溶质碘的质量为25.4mg.计算该果汁饮料每100mL中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多少mg?(请将计算过程写在答题卡上)②有些同学在测定时,未加入醋酸溶液酸化,测得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小于其他同学.其原因是 _________ .2、腌制的肉串会产生一种叫做二甲基亚硝胺(C2H6N2O)的强致癌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3)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答最简整数比);(4)3.7g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3、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調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请回答:(1)醋酸属于____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2)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3)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4) _____g醋酸中含6. 4g氧元素。4、龙安柚是我市特产,其果肉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下表列出的是每100g龙安柚可食用部分主要营养成分数据。(1)表中列出的营养成分“钙、磷、铁”是指_____A 分子 B 元素 C 单质 D 原子(2)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均属于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3)“抗坏血酸”又称维生素C,人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_____。A 坏血病 B 氟骨病 C 甲状腺肿大 D 食欲不振(4)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缺钙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葡萄糖酸钙溶液来补钙。下图为某品牌“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的部分说明。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0,请计算:①葡萄糖酸钙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②如果小明每天需摄入钙的量为1000mg,他通过食物的钙摄入量为721mg,你建议他每天应该服用该品牌口服液_____支来补充钙摄入量的不足。5、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如图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维生素C的化学式部分不清,可用CnH8O6表示。请回答:(1)“Vc”属于__________(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2)“Vc”中碳、氢的质量比是9:1,CnH8O6中n=_________.(3)“Vc”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元素.(4)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时,这些“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则每次至少服用__________片.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实验方案: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pH试纸。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______。A金属镁 B食盐 C氢氧化钠 D硫酸铜(2)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I.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①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______。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红绿灯”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靛蓝胭脂红(C16H8N2Na2O8S2)、氢氧化钠、葡萄糖的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出现由绿色→红色→黄色的逐渐转变;充分振荡黄色溶液,溶液又会出现由黄色→红色→绿色的逐渐转变。颜色随静置和振荡多次交替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查阅资料)Ⅰ.靛蓝胭脂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pH<11.4溶液中呈蓝色,pH在11.4~13时呈绿色,静置时与葡萄糖逐步反应而发生颜色变化。Ⅱ.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8.3,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1)混合液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填一种)。(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振荡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进行如下探究:(猜想)Ⅰ.溶液中溶入CO2;Ⅱ.溶液中溶入O2;Ⅲ.溶液中溶入_______(填化学式)。(实验设计)①小红同学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观察到混合液颜色的变化为:黄色→红色→绿色,由此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Ⅰ正确,原因是_______。②小明同学对猜想I进行再探究,向上述图2装置内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后,并未观察到溶液由黄色→红色→绿色的变化,反而观察到溶液最终变为蓝色,请写使溶液变为蓝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兴趣小组同学在静置混合液时,发现不同组的变色时间各不相同,他们又对影响混合液变色时间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在大试管中分别加入下表中试剂(所用溶液密度差异忽略不计),充分混合后,溶液为绿色。静置,观察并记录:①由a、b两组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②b、c两组实验是探究靛蓝胭脂红浓度对变色时间的影响,则x =_______。(4)图1所示的实验循环多次后,溶液颜色最终为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B、乙醇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放出热量,可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C、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金属除锈,利用的是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可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2、B【详解】A、硫粉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此选项不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此选项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选项不正确;D、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固体生成,此选项不正确。故选:B。3、B【详解】A、豆油中富含油脂,选项A错误;B、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选项B正确;C、豆腐中富含蛋白质,选项C错误;D、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选项D错误。故选:B。4、D【详解】A、动植物体的腐烂和塑料的老化均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进行的很慢,都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燃气灶及燃气热水器等,容易发生碳的不完全燃烧,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C、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不符合题意; D、不是所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均属于无机物,也不是所有的含碳化合物都具有可燃性,如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符合题意。故选D。5、D【详解】A、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都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也生成盐和水,错误。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错误。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不都是有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金刚石,错误。D、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只有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正确。故选:D。6、B【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一个乙醇分子是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B、把乙醇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汽油中得到的乙醇汽油,即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与汽油,所以乙醇汽油是混合物,选项正确;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选项错误;D、粮食、薯类等可以种植生产,而乙醇可以用粮食、薯类等发酵制取,所以乙醇是可再生能源,选项错误,故选B。7、A【详解】A. 由化学式可知甲醛由碳、氢、氧元素组成,错误;B.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30,正确;C. 甲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正确;D. 居室装修后为防甲醛残留,应开窗通风,正确。故选A。8、D【详解】A、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滴,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B、用做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C、向2支盛有相同量(少量)氢氧化钙的试管内,分别滴加lmL水和1mL稀盐酸,振荡。滴加水的试管中,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固体没有全部溶解;滴加稀盐酸的试管中,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会观察到试管中氢氧化钙溶解,现象不同,故选项错误;D、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9、A【详解】A、合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可使食物更可口,错误;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微米的颗粒物,入肺影响健康,正确;C、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保护环境,正确;D、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正确。故选A。10、C【详解】由说明书可知运动饮料中富含的营养素是水和无机盐(含钠、钾、钙离子)等。故选:C。二、填空题1、(1)(2)(3)【解析】(1)检验二氧化碳常选用澄清石灰水,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2)乙醇的俗称是酒精,其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2、(1)Al(2)2H(3)(4)硫离子(5)CH4【分析】(1)铝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l。(2)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元素符号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多个原子。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3)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4)元素符号右上角加数字和符号表示离子。S2-是硫离子。(5)甲烷的化学式CH4。【点睛】3、(1)N2(2)2Ne(3)Al(4)Fe2+(5)3OH-(6)CH4(7)【解析】(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填:N2。(2)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填:2Ne。(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元素,故填:Al。(4)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标注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故填:Fe2+。(5)离子符号前面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故填:3OH-。(6)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CH4。(7)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故填:。4、(1)BC(2)B(3) 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灯帽 湿抹布 (4)c【分析】(1)A、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酒精蒸馏,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酒精消毒,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C;(2)A、酒精溶液是由酒精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B、酒精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C、啤酒是由水、酒精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D、碘酒是由碘、酒精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选B;(3)①结论为酒精燃烧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吸水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现象为: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采用湿抹布将其盖灭,隔绝空气灭火;(4)a、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符合题意;b、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或私自拿回家继续做实验,应放入指定容器内,不符合题意;c、实验结束后,关闭水龙头,将实验台和实验仪器整理干净,符合题意;d、做实验时,应按要求添加药品,不能尽可能多地添加药品,防止浪费药品,甚至产生危险,不符合题意。故选c。5、(1) 化学 乙醇分子 (2) 澄清石灰水 (3)4:1(4)92g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解析】(1)乙醇作燃料利用了乙醇的可燃性,该性质在乙醇燃烧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故属于化学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保持乙醇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乙醇分子。(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乙醇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乙醇(C2H5OH)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4)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92g 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为。三、判断题1、错误【详解】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油脂是人体的备用能源,故填:错误。2、正确【详解】在正常情况下,人每日需摄入50~60g油脂,它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一般成人体内储存约占人体质量10%~20%的脂肪,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付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消耗自身的脂肪来满足机体的需要,此时人就会消瘦。说法正确。3、错误【详解】塑化剂对人体有害,因而不能在奶茶中加入塑化剂。故题干说法错误。4、错误【详解】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但是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故填:错误。5、错误【详解】工业石蜡会危害人体健康,不可用工业石蜡给水果上蜡“美容”,故填错误。四、计算题1、(1)9:l:12; 黄瓜; (2)温度;小; (3)①176mg ②被氧化的维生素C增多.【详解】(1)根据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可得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8:(16×6)=9:l:12;根据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可知黄瓜中富含维生素C;(2)根据维生素C随温度变化的图示信息,可推知: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蔬菜维生素C的损失小;(3)①解:设l0mL果汁饮料中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xC6H806 +I2═C6H606+2HI176 254x 25.4mg = 解得 x="17.6mg" 该果汁饮料每100mL中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17.6mgxl0=176mg;②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被空气氧化,测得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小于其他同学,其原因是:未加人醋酸溶液酸化,被氧化的维生素C增多。2、(1)有机物(2)74(3)6:7(4)3.7g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为3.7g××100%=1.4g。【解析】(1)二甲基亚硝胺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2)二甲基亚硝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1×6+14×2+16=74;(3)二甲基亚硝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4×2)=6:7;(4)见答案。3、(1)有机;(2) 60 ;(3)6:1 ;(4)12【详解】(1)根据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分析解答;(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3)一个醋酸CH3COOH分子中含有2个C,4个H,求出相对质量比即为醋酸中C、H元素的质量比;(4) 根据氧元素的质量除以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1)醋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2)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1×3+12+16+16+1=60;(3)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4) 6. 4g÷[×100%]=12g。4、B 有机物 A 9.3% 3 【详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表中列出的营养成分“钙、磷、铁”通常指的是元素;(2)我们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一些碳酸盐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因此把它们归为无机物研究。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均属于有机物;(3)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氟骨病多由于长期饮食含氟量高的水或食物而引起的慢性骨骼氟中毒所致;缺碘或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故选A;(4)①葡萄糖酸钙中钙的质量分数= ;②每天需要从该品牌口服液中摄取的钙的质量=1000mg-721mg=279mg;需要该口服液的支数为:279mg÷(9.3mg/100mL×10mL/支)=3支。5、有机化合物 6 氧 2片 【详解】试题分析: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用CnH8O6表示,其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属于有机物;“Vc”中碳、氢的质量比是=12n:8="9:1" n=6;“Vc”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每片含“Vc”的质量=100mg×10%=10mg,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时,则需要六片,每天三次,所以每次服用2片就可以。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及其计算五、实验探究1、方案I:把维生素C片研碎,溶解在水中,滴入适量的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色 方案Ⅱ:把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把研碎的维生素C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酚酞试液先变红色,后又变成无色 AC 新鲜的西红柿 尽量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西红柿可凉拌食用 【详解】(2)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酚酞与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能与酸性溶液反应。把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把研碎的维生素C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若酚酞试液先变红色,后又变成无色,说明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3)酸性溶液能与活泼金属、碱溶液反应。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金属镁、氢氧化钠.故选AC;(4)①新鲜的西红柿汁液需要的滴数少,说明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新鲜的西红柿;②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尽量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西红柿可凉拌食用。【点睛】本题探究了维生素C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内容,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2、靛蓝胭脂红(或葡萄糖) N2 不能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氧气、氮气等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越快 0 多次循环,葡萄糖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只剩下靛蓝胭脂红和氢氧化钠 【详解】查阅资料:我们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有机物,靛蓝胭脂红和葡萄糖中均含有碳元素,故选靛蓝胭脂红(或葡萄糖)。猜想:空气中主要含有的气体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其中氮气含量最大,因此推断融溶入了氮气,故填:N2。实验设计:①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外,还含有未消耗完的氧气,也含有其他未消耗的气体,如稀有气体、氮气等,呼出气体为混合物不能说明是二氧化碳造成的影响。②溶液最后变为蓝色,说明溶质为碳酸氢钠,所以是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3)①根据a和b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两种只有温度不同,温度高的变色时间快,说明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快。故答案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越快。②b和c验证靛蓝胭脂红浓度的影响,因此其他实验条件一致,此时在c加入了20mL的靛蓝胭脂红溶液,与b中10mL靛蓝胭脂红和10mL的水总体积相等,因此为了提高c中靛蓝胭脂红的浓度,不能再加入水,所以x=0。(4)经过多次循环后,葡萄糖最终消耗完毕,剩下靛蓝胭脂红和氢氧化钠,溶液显强碱性,pH大于11.6,所以最终溶液显绿色。选项性质用途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助燃用于灭火B乙醇能够燃烧放出热量用作燃料C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用于金属除锈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 部分性质 生理作用维生素C化学式:C6H806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被空气氧化…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营养成分水分糖类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质量84.8g10.3g0.7g0.6g84.9mg41.5mg……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Calcium Gluconate Oral Solution(成分)本品每毫升含葡萄糖酸钙()100mg(相当于钙9.3mg)。(包装)每支装10ml,每盒12支。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方案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汁液新鲜西红柿的汁液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滴数1220实验序号0.1%靛蓝胭脂红溶液体积/mL2%氢氧化钠溶液体积/mL18%葡萄糖溶液体积/mL水体积/mL温度/℃变色时间/s绿→红红→黄合计a107010102017881259b1070101040222143c207010x40212748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方案Ⅰ:把维生素C片研碎,溶解在水中,滴入适量的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色方案Ⅱ:把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把研碎的维生素C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酚酞试液先变红色,后又变成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