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精品学案
展开一、区域整体性
1.区域要素:可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1)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人文要素:人口、文化、经济等。
2.体现
(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判断
1.捕鱼、采矿、风能发电,是人类与自然界发生的直接联系。( √ )
2.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界没有任何影响。( × )
3.阿曼的法拉吉与我国新疆坎儿井相似,都是水资源短缺地区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经典案例。( √ )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
(1)特点:普遍存在。
(2)表现: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
2.区域关联
(1)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2)影响: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3.关系: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连线 将下列地理现象与其所属区域关联方式连接起来。
答案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分析如下:
2.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分析思路
图1为长江三角洲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2为松嫩平原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1.[区域认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2.[区域认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主要是因为该地南部距夏季风的源地近,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减少。 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是因为该地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也越来越少。
3.[人地协调观]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差异会对两地种植业分别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大,耕地较为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生产,粮食商品率也较低;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相对较小,耕地多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生产,粮食商品率高。
4.[综合思维]长江三角洲的许多工业逐渐向周边地区转移,是____________要素在区域间流动的体现,说明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________。松嫩平原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农业的生产资料投入增大,现代化农业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农业产量逐年增加,这既是区域要素____________的直接影响,也说明随着农业____________的改进,区域要素整体性和关联性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
答案 人文 关联 综合作用 生产技术
(2022·北京海淀区期中)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最适合上图的图名是( )
A.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B.区域关联性示意图
C.区域动态性示意图 D.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2.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
①生长期内日照时间长 ②气温日较差大 ③土壤肥沃 ④水源充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气候干旱,风力较大,以晴天为主。因此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葡萄等作物生长和品质的提高;坎儿井是当地特有的灌溉引水方式,既可以获得稳定的冰雪融水,又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植被稀少,多沙丘等风力堆积地貌。降水稀少,当地民居为平顶的土屋。这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第2题,该地区晴天日数较多,夏季白昼时间长,因此作物生长期内日照时间长。白天气温高,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农作物呼吸作用较弱,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少。因此这种气温日较差大的气候特点,有利于葡萄营养物质的积累,使当地葡萄特别甜。
福建土楼是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的象征,是古代中原汉民族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土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墙体厚实,以圆形土楼为主。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土楼反映了当地( )
A.气候湿热 B.河网密布
C.地势平坦 D.地壳稳定
4.与方形土楼相比,圆形土楼( )
A.实用面积减少 B.防震性能减弱
C.防御功能增强 D.通风采光减弱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福建土楼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 作用是方便排水,避免雨水侵蚀墙体,墙体厚实是为了隔热及加固房体稳定性,这都反映了当地气候湿热和地质不稳的特点,A正确,D错误;河网密布与土楼建筑无关,B错误;福建土楼位于东南丘陵地区,地势崎岖,C错误。第4题,相对于方形土楼,圆形土楼外围墙体呈圆形,实用面积大,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效果,A、D错;圆形建筑能均匀传递水平地震力,防震效果好,B错;圆形土楼无死角,利于抵御敌人入侵,C正确。
2021年1月28日,苏鲁省际台儿庄泵站按计划停机。至此,江苏南水北调工程2020~2021年度第一阶段向省外调水任务顺利完成。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严重缺水,这反映了区域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动态性 D.开放性
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动态性 D.开放性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不同,降水量差异较大。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南、北方水资源差别大,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第2题,要素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
(2022·广东深圳市期末)下表为“某年我国三省区谷物产量(单位:万吨)统计表”。读表完成3~4题。
3.南方省区与北方省区谷物产量差距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耕地面积 B.劳动力数量
C.机械化水平 D.市场需求
4.导致黑龙江与河南两省谷物种植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地形 D.水分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影响谷物产量的主导因素是耕地面积和单产,其受劳动力数量、机械化水平、市场需求影响不大,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南方地区多低山丘陵,北方地区的耕地面积远大于南方地区,谷物产量也远大于南方地区,故A对。第4题,从表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稻米产量较大,而河南小麦产量较大,水稻比小麦的需水量大,因此导致黑龙江与河南两省谷物种植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蚝是我国主要海洋水产之一,蚝壳不易起霉变质,坚固耐用。在我国一些村落,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蚝壳为墙的古建筑,生蚝壳拌上黄泥、熟糯米等堆砌成墙,形成蚝壳墙。据此回答5~6题。
5.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利于防风 B.利于排水
C.节约蚝壳 D.坚固耐用
6.不属于该建筑以蚝壳为墙的主要原因的是( )
A.就地取材,废物利用
B.墙面多棱,利于防盗
C.蚝壳不易霉变,十分坚固
D.蚝壳丰富,成本低廉
答案 5.B 6.B
解析 第5题,读材料可知,蚝壳墙的原料有糯米,故其主要应用于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利于排水。第6题,以蚝壳为墙的主要原因是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蚝壳不易霉变,十分坚固;该地蚝壳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与蚝壳墙防盗功能关系不大。
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斯(陆地面积约1 700万平方千米)举办,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卡塔尔(陆地面积约1.14万平方千米)举办。据此完成7~8题。
7.两国都具有优势的能源资源是( )
A.水能和海洋能 B.煤炭和天然气
C.石油和水能 D.石油和天然气
8.下列关于俄罗斯和卡塔尔垦殖指数都不高的共同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差
B.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C.经济基础差,劳动力不足
D.气温偏低,冻土广布
答案 7.D 8.A
解析 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国都具有优势的能源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第8题,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气温偏低,冻土广布,故不利于农业生产,而卡塔尔位于阿拉伯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水源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两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都较差。
(2021·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陕西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据此回答9~11题。
9.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陕南地区民居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
①气候多种多样 ②地形多种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
A.通风透气 B.冬天接收更多阳光
C.防潮 D.保温
11.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土壤
答案 9.B 10.B 11.C
解析 第9题,石头房、竹木房主要是各地就地取材建设,与建筑原料有关;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吊脚楼建在山区,而三合院及四合院建在平坦之地。第10题,陕北地区纬度较高、海拔高,冬天气温低,同时冬季受西北风影响而气温更低,因此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冬季可接收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第11题,陕南民居注重排水,说明降水较多;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说明水资源少;两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而降水差异大,故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要素特征联系示意图”,回答12~14题。
12.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寒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13.该区域自然要素特征联系示意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稳定性
14.该区域与我国东部地区交换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这说明( )
A.该区域与其他区域有联系,但其内部没有联系
B.该区域劳动力、矿产资源丰富
C.区域间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
D.区域间实现了经济全球化
答案 12.B 13.A 14.C
解析 第12题,该区域的显著特点是深居内陆和气候干旱,且由该区域的典型农业“绿洲农业”可知,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第13题,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特征,图中各自然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了整体性特征。第14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我国东部地区交换各种要素属于区域间联系,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
(2022·山西太原市期中)读“我国两大主要经济区域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甲、乙两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水稻、小麦 B.油菜、大豆
C.青稞、水稻 D.棉花、亚麻
16.影响甲、乙两区域铁路干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经济 D.土壤
17.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环境质量较好 B.地广人稀
C.地理位置优越 D.黑土广布
答案 15.A 16.C 17.C
解析 第15题,甲区域位于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附近,属于亚热带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乙区域是三江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故选A。第16题,甲、乙两区域铁路干线都经过平原地区,是人口、城市集中区,经济发达,人流量、物流量大,故影响甲、乙两区域铁路干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故选C。第17题,乙区域地广人稀,黑土广布,是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污染较小,环境质量比甲区域好,A、B、D错误;甲区域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市场广阔,故选C。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等优点。它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的沿海地带,海草房以厚石砌墙,后墙上经常长满青苔,通常有两面的屋顶,也有垒垛形的三角形屋顶,屋顶用晒干的海草苫盖,最厚处达4米,屋脊的建造左右倾斜为50°角(下左图),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现在越来越多原先住在海边的年轻人已经涌进了城市,即使在村子里居住,他们也宁愿选择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红砖红瓦的房屋已经悄然替代了海草房(下右图)。
(1)联系当地的气候特征,指出当地海草房的环境适应性。(6分)
(2)分析海草房房屋后墙的墙壁上长满青苔的原因。(4分)
(3)与红砖红瓦的大瓦房相比,说明海草房被称为生态民居的原因。(6分)
(4)红砖红瓦的房屋已经在悄然替代海草房,说出海草房衰落的原因。(6分)
答案 (1)山东沿海气候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海草房屋顶坡度大,易于排水,不易发霉;夏热冬寒,四季分明,海草房房顶及墙壁较厚,建筑材料保温隔热;胶东半岛沿海地带多大风天气,海草房房顶层层压叠,用渔网覆盖,重物压制,防风效果好。
(2)沿海地区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后墙应为海草房背阴面,光照少,气温相对较低,蒸发弱,潮湿易长青苔。
(3)石块、海草等天然建筑材料就地取材;海草等建筑材料废弃后容易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与破坏;屋内冬暖夏凉,节约能源。
(4)城镇化发展,年轻人离开村庄进入城市;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冲击;海草房建造技术的凋零;近海养殖业的发展,建筑海草房的海草资源减少;大瓦房明亮宽敞,居住舒适。
解析 (1)结合材料信息,可从降水对屋顶坡度的影响、气温对房顶和墙壁厚度的影响、大风对渔网覆盖及重物压制的影响等方面回答。(2)青苔容易在湿润、背阴的地方生长。(3)生态民居强调对环境影响小以及民居与环境之间的协调。(4)海草房衰落的原因和城镇化、人口外迁、现代建筑技术的冲击、传统建造技术的衰落、建筑材料减少等有关。
19.(2021·上海市市辖区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地狭人稠”的“城市岛国”,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新加坡资源匮乏,尤其“缺油少气”,却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最大燃油供应港口。
据统计,新加坡的平均日照时间为4.51小时,较为丰富。未来50年,加大太阳能使用力度、提高天然气效能、开发跨国电网和投资低碳替代能源将是新加坡的电力来源与发展重点。
(1)比较新加坡与中国的电源结构的不同特点。(4分)
(2)新加坡经济发达,且非常重视环保,但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程度低。请解释其主要原因。 (4分)
(3)评价新加坡炼油工业的发展条件。 (6分)
(4)“十四五”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新加坡都是我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分析两国在能源技术领域采取合作的可行性。(4分)
答案 (1)新加坡电源结构单一,以天然气发电为主;中国电源类型多样,以火电为主,水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比重较大。
(2)地处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多阴雨天气,太阳能发电不稳定;土地资源狭小,不利于发电设施建设。
(3)不利:石油资源缺乏。有利:距离石油产区近,方便原油的进入;靠近马六甲海峡,海运便利;经济发达,炼油技术先进;接近国内外消费市场。
(4)我国制造业发达,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上有优势;并且在太阳能利用上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新加坡在炼油技术、能源清洁化与低碳化等方面比较先进,两国可以在能源技术方面共同研发、交流技术。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要素组成。2.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理解区域的差异性与区域关联性。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纬度
30°N~33°N附近
大致位于44°N~48°N
海陆位置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耕地条件
耕地
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土壤
以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水稻土为主,生产力较高
黑土分布广泛,肥力更高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区域
经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作物
经济作物
油菜、棉花等
大豆、甜菜等
粮食作物
水稻
玉米、春小麦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发展变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省区
稻米
小麦
玉米
谷物
黑龙江
2 819.3
38.1
3 703.1
6 609.7
河南
485.2
3 705.2
2 170.1
6 382.9
湖南
2 740.4
9.6
199.2
2 955.2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3819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优秀导学案及答案</a>,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优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380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优质学案设计</a>,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不同类型的区域,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导学案及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