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6:诗词鉴赏-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备考(湖北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6:诗词鉴赏-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备考(湖北专用)01
    专题06:诗词鉴赏-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备考(湖北专用)02
    专题06:诗词鉴赏-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备考(湖北专用)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6:诗词鉴赏-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备考(湖北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诗词鉴赏-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备考(湖北专用),共25页。

    诗词鉴赏(一)
    【甲】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望蓟门①祖咏
    燕台一去②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③曙色动危旌④。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⑤,论功还欲请长缨⑥。
    【注释】①蓟门:唐朝屯兵之地。②燕台一去:一到燕地。③三边: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④危旌:高扬的旗帜。⑤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⑥请长缨:缨,绳子。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
    1.请赏析【甲】诗三四句中的“钟”和“割”这两个字的妙处。
    2.两首诗都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请结合两诗的最后两句内容,说一说两位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诗词鉴赏(二)
    读苏叔党①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②十首(其十)
    (宋)陆游
    吾幼从父师,所患经不明。
    何尝效侯喜③,欲取能诗声。
    亦岂刘随州④,五字矜⑤长城。
    秋雨短檠⑥夜,掉头费经营。
    区区宇宙间,舍重取所轻。
    此身傥⑦未死,仁义尚力行。
    【注释】①苏叔党:苏东坡三子苏过,字叔党。②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也叫步韵。③侯喜:唐代诗人,有“能诗”之声。④刘随州:唐代诗人刘长卿,曾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⑤矜:夸耀。⑥檠:灯架。⑦傥:倘若,假使。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诗人幼时跟随父亲学习的经历。
    B.侯喜、刘长卿在诗歌创作上成就非凡。
    C.“秋雨短檠”营造了清冷、宁静的氛围。
    D.“舍重”句言人生苦短,要轻松度过。
    4.诗以言志。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诗词鉴赏(三)
    恨别[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注]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宵:夜晚。
    5.诗歌第一句从 角度写离家之远,第二句从 角度写战争之久。
    6.诗歌第五、六句描写了诗人的反常之举。请你指出这种反常之举,并联系全诗分析此举背后的原因。
    诗词鉴赏(四)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静: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7.选出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甲词以“问”贯穿始终,一问“神州”,二问“兴亡”,三问“敌手”,三问三答,简洁有力,结构严谨。
    B.甲词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帅千军,割据一方,暗含词人对他穷兵黩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
    C.乙诗颔联描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隔水远眺山峦,皆在云罩雾绕之中,显得格外幽深。
    D.乙诗颈联中的“依”字有“靠着、傍着”之意,仿佛夕阳对旧垒恋恋不舍,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为尾联情感的抒发营造氛围,极有韵味。
    8.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中的叠词音韵和谐,意蕴深厚,请赏析“悠悠”一词。
    9.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
    诗词鉴赏(五)
    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 题大洪山①(唐)杨逴
    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
    众山迤逦渐行远,始见独尊惟大洪。
    【乙】题大洪山(宋)黄载
    地当平旷易为山,故得崔嵬②汉沔③间。云雾涌来无下界,楼台浮起在中天。
    开窗时见雷霆出,隐几闲看日月还。更有钟声最堪恨,南风时到八陵④边。
    【注释】①大洪山:湖北随州境内。②崔嵬:高大。③汉沔:汉水。④八陵:河南巩义境内。北宋九帝中,除徽、钦二帝外,均葬于此,统称“七帝八陵”。
    10.想象【甲】【乙】二诗描绘的画面,你认为哪首诗意境更美?请将这首诗的意境描述出来。
    11.【乙】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词鉴赏(六)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①揖三公②,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③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释】①书剑:指能文能式,智勇双全,②三公:此处泛指贵族和大臣。③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1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
    诗词鉴赏(七)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释】宋之悌因事被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设宴送别。
    (1)请发挥想象,描述颈联呈现的画面。
    (2)有人认为颔联中“分”字可以改为“赴”字,说说你的看法。
    诗词鉴赏(八)
    谒金门·春半
    朱淑真①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②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③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④远。
    【注释】①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生于仕宦之家,相传因对婚姻不满抑郁而终。②阑干:栏杆。③与:比不上,还不如。④芳草:喻指词人思念之人。
    (1)请结合上片,谈谈你对“十二阑干闲倚遍”中“闲”字的理解。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愁”的原因。
    诗词鉴赏(九)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 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 之情。
    (2)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
    (3)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诗词鉴赏(十)
    题大庾岭北驿①(唐)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
    【注】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实。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
    诗词鉴赏(十一)
    苏幕遮①·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苏幕遮:词牌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碧云天”句,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
    B.“山映斜阳”句由山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萋萋,到“斜阳外”,由近及远,联想丰富。
    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毫无例外,作者夜夜都有好梦相伴。
    D.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绮丽之景、阔远之境与深挚之情水乳交融。
    (2)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词鉴赏(十二)
    鹧鸪天·桂花①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②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此词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②骚人:指屈原。
    (1)词作先写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前两句短短十四字,写出了桂花色淡、体轻、香浓的特点,正如周敦颐《爱莲说》中用“ ”三句写出了莲花方正、通达、味香的特点。
    (2)词作后写所咏之物的精神品质。联系《爱莲说》结尾处提到的菊花和莲花,可知此词中“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运用了 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 之情。
    诗词鉴赏(十三)
    云阳①馆与韩绅宿别②蒋捷
    [唐]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释]①云阳:县名,今陕西省三原县。②宿别:与朋友相聚了一夜后分别。③离杯:饯别之酒。共传:互相。
    20.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诗人自从与朋友分别后,山川阻隔,数年不见,突出了他俩离别久远、相见不易。
    B.三、四句写久别重逢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正说明了此次相见不易。
    C.五、六句中的孤灯、寒雨、深竹、浮烟,给人以宁静、安逸的感觉,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D.七、八两句描写再次离别前,两人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表现出两人对友谊的珍惜。
    21.积累链接:《月夜忆舍弟》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 , 。
    诗词鉴赏(十四)
    浣溪沙①
    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注释】①这首诗大约写于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二度受挫,辞去相位后退居金陵。
    22.请概括诗人归隐地的生活环境。
    23.这首词以“为谁零落为谁开”问句结尾,有什么好处?
    诗词鉴赏(十五)
    (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诗词鉴赏(十六)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②。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④风静縠纹⑤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②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③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④夜阑:夜尽。⑤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以动衬静,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
    B.“归来仿佛三更”中的“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酒后清醒归来的情态。
    C.下片“长恨”两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D.全词风格清旷,飘逸,豪放,抒发了词人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2)这首词展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诗词鉴赏(十七)
    月 夜(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 行(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释】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诗词鉴赏(十八)
    (甲)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房兵曹胡马①(唐)杜甫
    胡马大宛②名,锋棱瘦骨成。竹批③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青年时期。②大宛:西域国名,以产良马著称。③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甲诗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乙诗是杜甫看到房兵曹的胡马时所作,前四句实写眼前马的外形动态,体现了诗人对胡马的赞颂之情。
    D.乙诗颈联看似写马,实质写人,“托死生”展现出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侠义的豪杰形象。
    (2)杜甫的诗歌精于炼字。甲诗中“ ”一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雄伟挺拔的气势,乙诗颔联以“批”、“入”两个极传神的动词,勾勒了骏马 的雄姿。
    (3)青年杜甫曾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其诗作也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这两首诗的尾联各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从两首诗的尾联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青年杜甫?
    诗词鉴赏(十九)
    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①,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②,平海夕漫漫。
    注:①襄水曲:在汉水的转弯处。②此处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
    (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尽”字的意蕴。
    (3)全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钟”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2.【甲】诗结尾两句既写出了作者对泰山高大雄伟的喜爱,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乙】诗结尾两句表现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钟”有“聚集、汇集”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割”有“割断”之意,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的形象。
    故答案为:“钟”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2.【甲】诗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本句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将泰山与众山进行对比,凸显出泰山巍峨高大,然而作者不惧艰险打算登上泰山之巅,表现了诗人不怕艰难险阻,敢于攀登绝顶,志向远大,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乙】诗结尾两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意思是: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联系注释“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请长缨:缨,绳子。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可知,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运用典故表现了自身也能够像班超一样投笔从戎,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也希望像终军一样平定边患,实现抱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甲】诗结尾两句既写出了作者对泰山高大雄伟的喜爱,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乙】诗结尾两句表现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
    【答案】3.D
    4.表达了诗人立志毕生追求仁义(仁爱和正义)的决心。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3.ABC.正确。
    D.有误,“要轻松度过”表述有误,根据“秋雨短檠夜,掉头费经营”可知,作者觉得,现在再来像侯喜和刘随州样钻研诗文,不免有点费时费力,人生短短几十载,这样做就相当于舍弃了重要的事情而追求次要的事情,所以是告诉我们要抓住时间做一些重要的事情一施行仁义。
    故答案为;D.
    4.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诗歌前文写到,作者不曾效仿侯喜,有“能诗”之声,也不曾学习刘随州,能成“五言长城”;根据“区区宇宙间,舍重取所轻”两句可知,作者觉得人生苦短,现在再来钻研诗文尤其费力,不如抓住时间做人生中的重要之事;结合末两句“此身傥未死,仁义尚力行”可知,诗人觉得,倘若自己还未身死,就尚且竭尽全力去施行仁-爱正义。所以作者的人生追求即是要毕生施行追求仁义。
    故答案为: 表达了诗人立志毕生追求仁义(仁爱和正义)的决心。
    【答案】5.空间;时间
    6.①诗人在清冷的月夜,忽步忽立,而在白天却卧看闲云,倦极而眠。这种夜晚活动、白天睡觉的行为是反常的。②从全诗来看,此举背后的原因有:从表面看是因为诗人远离家乡不能与家人团聚,思家思亲而辗转反侧;从深层看是因为战争持续时间长,百姓被迫流落在外,诗人忧国忧民而夜不成寐。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无论是理解诗歌内容还是思想感情,都离不开对诗歌人、事、景物的理解和分析,这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途径。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
    5.首联“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意为:我离开洛阳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
    由第一句中的“四千里”可知,诗文是从空间角度写了离家之远;由第二句中的“五六年”可知,是从时间角度写了战争之久。
    故答案为:空间
    时间
    6.首联“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叙写诗人离开洛城四处漂泊,远离家乡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写出了诗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思亲念家之情隐含其中。尾联“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叙写诗人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而兴奋。据此可知,颈联写“宵立昼眠”的这种夜晚活动、白天睡觉的反常的生活细节,一方面是诗人的思亲念家,打破了生活的常规所致;另一方面,是为官军将要平定叛乱,流离失所的百姓能够回到家园而兴奋所致,也可以说是诗人忧国忧民而致夜不成寐。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①诗人在清冷的月夜,忽步忽立,而在白天却卧看闲云,倦极而眠。这种夜晚活动、白天睡觉的行为是反常的。②从全诗来看,此举背后的原因有:从表面看是因为诗人远离家乡不能与家人团聚,思家思亲而辗转反侧;从深层看是因为战争持续时间长,百姓被迫流落在外,诗人忧国忧民而夜不成寐。
    【答案】7.B
    8.“悠悠”意指众多、悠长,表现古今兴亡事之多,时间悠长久远,词人思绪无究。
    9.甲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遗遗之情。
    乙诗通过观吴公台,抒发乡思,同时也表达了因历史兴意无常(昔盛今衰、历史沧桑)而产生的烟怅之感。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⑵本题考查炼字。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⑶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7.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ACD.正确;
    B.有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并无“对他穷兵黩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
    故答案为:B。
    8.本题考查炼字。“千古兴亡多少事?”这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接着的“不尽长江滚滚流”句,词人借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9.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甲词运用了孙权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典故,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首联扣题,挈领全篇。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悲秋意绪溢满纸端。秋风飒飒,落木萧萧,使人顿生悲凉之意。颔联宕开一笔,不写乡思,转而细写登台所望之景,别开生面。上句写近景,寺院地处荒山僻岭,故而人迹罕至。着一“野”字,分明投射出诗人处江湖之远、仕途失遇的苦闷;着一“少”字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下句写远景。隔岸青山层峦叠嶂,云遮雾绕,清净幽深:这样一个超然于熙攘尘世之外的所在或许是荡涤诗人心头重重烦虑的佳处。此联景中含情,宛然有一种横空出世的虚静散淡的韵致。颈联继续写景,由远而近,写出了古台四周苍茫的暮色,用笔细致。这两句表面上是发思古之幽情,但其底里深处还是脱不了自我身世之痛。尾联议论抒情,因眼前之断壁残垣的萧索败落的景象,而浮想起南朝的繁华与战乱等等,只觉满腹的惆怅。“惆怅”是本诗的关键,点出了主旨。明则为历史兴衰无常而惆怅,实则有人生坎坷多难而伤感。
    【答案】10.【示例1】我认为【甲】诗意境更美。甲诗侧重远景的描绘,画面中曲折连绵的群山争高斗秀,大洪山则霸气地矗立在层峦叠嶂之中,衬托出大洪山的巍峨秀美。(意近即可)
    【示例2】我认为【乙】诗意境更美。乙诗重在细节(近景)的刻画,由下及上,平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缭绕中的楼台,近在窗边的雷霆,若隐若现的日月以及寺庙里的大钟,无不彰显出大洪山的高大。(意近即可)
    11.【示例1】尾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大洪山上的钟声能够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诗人通过夸大钟声传播的距离(远播千里),极力表现大洪山之高。(意近即可)
    【示例2】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大洪山上的钟声以人的情感,钟声有意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大洪山的高大。(意近即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画面的描绘和对诗歌意境的描述;
    (2)本题考查诗歌的句子赏析,根据知识积累并结合诗歌意思作答。
    10.本题考查大家对文本的翻译和再创作能力,对于 【甲】【乙】二诗描绘的画面 进行描述,并从中品味出诗歌的意境。 【示例1】我认为【甲】诗意境更美。甲诗侧重远景的描绘,画面中曲折连绵的群山争高斗秀,大洪山则霸气地矗立在层峦叠嶂之中,衬托出大洪山的巍峨秀美。 也可以 【示例2】我认为【乙】诗意境更美。乙诗重在细节(近景)的刻画,由下及上,平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缭绕中的楼台,近在窗边的雷霆,若隐若现的日月以及寺庙里的大钟,无不彰显出大洪山的高大。
    11.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诗句的赏析。 【乙】诗尾联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所以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两个件角度赏析的侧重角度不一样,懂得区别对待。【示例1】尾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大洪山上的钟声能够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诗人通过夸大钟声传播的距离(远播千里),极力表现大洪山之高。(意近即可)【示例2】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大洪山上的钟声以人的情感,钟声有意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大洪山的高大。(意近即可)
    【答案】12.该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虚写梦回边关,实写身居乡野,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凄苦。
    13.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写出了作者人到暮年满头白发,抒发了作者迟暮之悲。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前两点可以合二为一)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⑵、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是诗歌阅读的最基本要求,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多研读一些关于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1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限定角度为表现手法。诗句的意思是: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杀敌,可现实却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由”梦回”"身 老桑村麦野中"可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梦回边关,实写身居乡野,在强烈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凄苦。
    13.“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战场上战鼓雷鸣、烟尘遮天也毫不畏惧,现在却因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白发丛生。由“华发"可知,抒发了作者迟暮之悲。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杀敌,可现实却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诗人梦回杀敌战场,表明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
    “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 "奇士"指好友独孤策。诗人想起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还有谁能和自己一同前往?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14.【答案】(1)虽然天气晴朗,谷鸟不停地鸣叫,但此时我却丝毫高兴不起来,江岸之猿猴却向晚而哀号,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
    (2)“分”字是“分别”的意思,充分表达出作者因为与朋友分别而产生的悲凉之情,而“赴”只是“去”的意思,不能表达这种感情。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加以描绘即可。颈联的意思是“谷鸟天晴时不停地鸣叫,江岸之猿猴却向晚而哀号”,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描绘即可。
    ⑵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这首诗是宋之悌赴交趾贬所前,李白在江夏与他分别而作,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人分千里外”意思是“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句中一个“分”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种分离的痛苦,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凄凉之情,而“赴”却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⑴虽然天气晴朗,谷鸟不停地鸣叫,但此时我却丝毫高兴不起来,江岸之猿猴却向晚而哀号,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
    ⑵“分”字是“分别”的意思,充分表达出作者因为与朋友分别而产生的悲凉之情,而“赴”只是“去”的意思,不能表达这种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意境及情感。画面的再现注意结合诗句,展开合理想象;
    ⑵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译文】
    楚地之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
    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致却同在眼前杯酒之中。
    谷鸟天晴时不停地鸣叫,江岸之猿猴却向晚而哀号。
    我一生之中从没有流眼泪,现在在这里却泣涕不止。
    15.【答案】(1)“闲”,“悠闲”之意,暮春时节,词人悠闲地倚栏赏景,看似是轻松之态,实际上表现了词人精神得不到寄托、愁怀难遣、百无聊赖的心境。
    (2)暮春时节,见满院落花而惜春伤怀、叹年华易逝;“莺莺燕燕”成双成对而自己形单影只,触发孤寂之愁;因所思之人在远方,而引发对离人的思念之愁。
    【解析】【分析】《谒金门•春半》是南宋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写闺中春愁的小词。上片写仲春时节,眼前景色,触目生愁。虽“十二栏干倚遍”,也无法排遣春愁。下片写闺中人在这风和日暖的大好春光中,想起了自己所怀念的人,不禁愁绪万端,感到还不如成双成对的鸟儿,因此不愿再看见满院落花和断肠芳草。通篇哀婉细腻,愁思无限。
    ⑴本题考查诗词关键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时注意理解诗句意思,然后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意思是: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天也无法帮助摆脱。词句写出女主人公愁怀难遣、百无聊赖、无所栖息的情态。“闲”字,看来显得轻松,实则用意深重,这正表现了作者终日无逅、时时被愁情困锁不得稍脱的心境。她因无法排遣愁绪,只得发出“愁来天不管”的怨恨。
    ⑵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词的开端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此情”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从词的下文及作者婚事不遂意来看,是思佳偶不得,精神孤独苦闷;是惜春伤怀,叹年华消逝。这可谓是词人的“一愁”。“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大好春光,风和日暖,本应为成双佳人享受,可是自己因孤寂忧伤而无心赏玩,全都白白地送给了莺燕,这既表现出对莺燕的羡妒,又反映了现实的残酷无情。莺燕成双成对,而自己却单身只影,这是“二愁”。“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意思是: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芳草漫漫到天边,思恋的人远在天边处,令人悲肠欲断。此句不但与开头两句相照应,而且隐曲地透露了词人愁怨的根源:所思念的人在漫天芳草的远方,相思而又不得相聚。这正是词作中表现出的“三愁”。分点简洁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⑴ “闲”,“悠闲”之意,暮春时节,词人悠闲地倚栏赏景,看似是轻松之态,实际上表现了词人精神得不到寄托、愁怀难遣、百无聊赖的心境。
    ⑵ 暮春时节,见满院落花而惜春伤怀、叹年华易逝;“莺莺燕燕”成双成对而自己形单影只,触发孤寂之愁;因所思之人在远方,而引发对离人的思念之愁。
    【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⑵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16.【答案】(1)C
    (2)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
    说明莺尚不多;“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
    开始建巢,春来尚早。这些和“早”(早到)、“新”(刚来)一起,无不透露着早春气息。
    (3)抒情方式:两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人的喜悦之情。
    【解析】【分析】⑴ABD正确。C 乙诗 “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 “体乍轻”而“头仍重 ”,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⑵颔联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
    ⑶ 这两首诗尾联的意思分别是: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睡醒后只觉得心境空明再无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因此这两首诗的尾联都直接抒发了春天来临时人的喜悦之情。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 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说明莺尚不多;“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这些和“早”(早到)、“新”(刚来)一起,无不透露着早春气息。
    ⑶ 抒情方式:两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人的喜悦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⑤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17.【答案】(1)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
    【解析】【分析】⑴。诗的最后二句,诗人从写景转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⑵ 诗人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其心中的痛苦哀伤自是可知。所以当他到达大庾岭北驿时,眼望那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一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故答案为:⑴ 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⑵ 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和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⑵本题考查分析写法技巧。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并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18.【答案】(1)C
    (2)从“斜阳外”“乡魂”“明月”“相思”等词语可见,作者通过对旅途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⑴C项 错误,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⑵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故答案为:⑴C;
    ⑵ 从“斜阳外”“乡魂”“明月”“相思”等词语可见,作者通过对旅途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19.【答案】(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衬托(对比);喜爱及赞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爱莲说》表现莲花方正、通达、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需注意“蔓”的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本题考查对诗词主旨和手法的理解与分析。“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的意思是: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梅花既有妍丽的外在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在美。菊花更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甚至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桂花的美好。
    故答案为:衬托(对比) ;喜爱及赞美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与诗人的经历,从诗歌主旨的角度把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附参考译文】
    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湿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桂花不被收?
    【答案】20.C
    2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内容。选择题注意在古诗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古诗理解性理解。要求学生背熟古诗,理解古诗每句话含义。默写时不写错别字,不漏字。
    【译文】
    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度过多少年。
    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
    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
    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
    20.C:错误。 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故答案为:C
    2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翻译为: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既写景,也点明节候,白露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又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
    故答案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答案】22.宽敞的庭院。洁净的小路,盘旋的溪水,优美、清闲,呈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村野生活情景。
    23.示例:用“为谁零落为谁开”十分贴切,这里词人以桃花自喻,表达自己也像它一样孤独,没有人问起,落寞之情溢于言表,反映环境的零落荒寂,令人唏嘘。这首词以问句结束,启迪读者思考词外之意,深化了词的内涵,扩大了词的表现空间。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22.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分析。根据“百 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可知,诗人归隐地的房子很大,庭院里长了很多青苔,门前只有流水没有过往客人。院内虽然春来花开但也是寂静清冷的。据此分析,整合概括即可,言简意赅,表达清晰。
    故答案为: 宽敞的庭院。洁净的小路,盘旋的溪水,优美、清闲,呈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村野生活情景。
    2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为谁零落为谁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意在说桃花杏花年年独自开放,却没有人来观赏。从整首词看,作者认为人们的生活过于忙碌,以至无人“爱闲”,通过对桃花杏花的追问,来表达作者崇尚闲适的生活,厌倦为名利而劳累的世俗生活的思想感情。“为谁零落为谁开”更是慨叹桃杏花知音难觅之惆怅。让我们体会到的是作者以桃花自喻,溢于言表的落寞之情。用反问直抒.胸臆,增加表意效果,彰显孤寂之心,启迪读者思考词外之意,深化了词的内涵,扩大了词的表现空间。
    故答案为:用“为谁零落为谁开”十分贴切,这里词人以桃花自喻,表达自己也像它一样孤独,没有人问起,落寞之情溢于言表,反映环境的零落荒寂,令人唏嘘。这首词以问句结束,启迪读者思考词外之意,深化了词的内涵,扩大了词的表现空间。
    24.【答案】(1)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
    (2)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解析】【分析】(1)这首词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表达作者被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完成时,要联系诗人的遭遇。(2)运用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故答案为:
    ⑴ 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
    ⑵ 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理解古诗思想情感,要根据作者的身世与写作背景,抓住中诗句中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如本诗中“望”字理解。
    ⑵本题考查诗词的表现手法。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先了解这些常见的手法,再根据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25.【答案】(1)B
    (2)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解析】【分析】⑴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能力。该词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 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由此可知,B.“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酒后清醒归来的情态”的表述是不正确;
    故选B。⑵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词的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故答案为:⑴B⑵ 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抓诗句中的关键语句或词语进行分析理解。
    26.【答案】(1)春天;秋天
    (2)《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
    【解析】【分析】(1)①由“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两句知道此时的季节是春天;②由“露侵驼褐晓寒轻”与“稻田深处草虫鸣”两句知道此时的季节是秋天。
    (2)《月夜》中“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通过描写虫声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稻田深处草虫鸣”通过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反衬出清晨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
    故答案为:⑴1、春天
    2、秋天
    ⑵ 《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所写季节、时间的能力。每个季节,甚至每个季节每个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事或物,答题时只要结合诗中有关信息分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探究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以动衬静是一种衬托的方式,即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从而烘托出一种更静谧的氛围的一种表现手法。
    27.【答案】(1)A
    (2)割;凌厉奔驰
    (3)《望岳》一诗表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诗人早期的代表作品。“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房兵曹胡马诗》作者托物言志,借马喻人,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
    【解析】【分析】(1)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A项有误,望岳的顺序应该是自远而近。(2)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写出了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乙诗颔联意思是: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批”“入”写出了骏马凌厉奔驰的雄姿。(3)二十岁后,杜甫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俯视一切,不怕困难的气势,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句意: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尾联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这两句托物言志,抒发了诗人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故答案为:(1)A;
    (2)割;凌厉奔驰;
    (3)《望岳》一诗表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诗人早期的代表作品。“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房兵曹胡马诗》作者托物言志,借马喻人,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2)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3)分析诗歌形象应走好三步:1.分析形象描写,识别性质。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3.展示形象的意义。因此,简答题答案也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2.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28.【答案】(1)首联描绘了萧瑟寒冷的深秋景象。 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寒冷,表明时已深秋,萧瑟寒冷。渲染 了悲凉的气氛,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2)尽:用完,没有; 思念家乡的泪水已经在客乡流完;一个“尽”字道出了作者离家之远,飘零之久。
    (3)①表达了思乡之情。 诗歌颔联写作者面对深秋的萧瑟景象,想起了襄水边的家乡,但家乡却可望而不可即,颈联写思乡之泪已经流尽,家人也只能眺望天际的孤帆盼望着诗人的归来,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②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尾联作者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这种心理。
    【解析】【分析】⑴考查首联的意境及其作用。首联大意:大雁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树叶飘落,大雁向南方飞去,北风呼啸,江水寒冷。意境特点:萧瑟寒冷的深秋景象。作用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概括画面内容,要注意对诗句中的画面进行简单的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特征,然后分析表达的情感,注意意境和情感的关系。
    ⑵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尽:用完,没有。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一个“尽”字道出了作者离家之远,飘零之久。答此题要把“尽”的本义和句中义答出来。
    ⑶分析诗歌的情感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分析,另一种是给出分析的方向,让考生通过诗歌进行解读,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中的答题方向,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此题属于让考生自己分析。作答时首先要把诗句的意思读懂,再联系到标题和注释,甚至要联系到孟浩然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这样分析的情感就准确了。本诗歌主要是表达了思乡之情。也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
    【点评】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06:诗词鉴赏(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06:诗词鉴赏(原卷版+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这首诗第一句有什么作用?,题目“式微”是什么意思?,请描绘诗中所写劳动的场面,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专题06:诗词鉴赏(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专题06:诗词鉴赏(原卷版+解析),共22页。

    专题11:诗词鉴赏-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湖南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1:诗词鉴赏-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湖南专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6:诗词鉴赏-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备考(湖北专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