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2掌握文言断句课件
展开逐点突破 • 建知识之架构
【链接教材】明辨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要想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除了平常多阅读一些难易适中的文言文外,还需掌握一些断句技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韩愈《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也”可以用在句中表停顿,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也可以用在句末,表示陈述、判断等语气,明白了“也”的这些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
考向分析古文是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标点符号的,因此需要“明句读”,《三字经》中就对学生有此明确要求。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也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句子。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原文、误解原意。
句读(jù dòu),也称句逗,是句号和逗号的合称。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一般是以句号作为一个句子的终了,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中的句号;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更小的段落,以读号表示,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中的逗号和顿号。像这样加注句读的动作,被称为“断句”,又被称为“圈点”,而圈点并且加上注解或注脚的动作,则被称为“圈注”。正确的圈点除了可以明了句子和文章原意,也可显现一个人基本的学识涵养。文言文断句是训练学生语感、培养阅读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成为文言文阅读测试中较重要的命题形式。
考向(一) 标词性,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植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或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需要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就可能需要断开。文言文中的动词、形容词往往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判断语句的停顿点。如教材示例:
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这段话是司马迁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写《孔子世家》,先分析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再指出孔子的做法,最后再说为其著书立传的原因。画线句意思是:周王室已经衰微,天下诸侯任意横行霸道。孔仲尼为礼崩乐坏而哀伤,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对所给文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名词,比如“周室”“诸侯”“仲尼”等,根据语法中主谓句的形式,可以断开其中的部分语句。再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断句即可。)【答案】 BDG
【参考译文】周王室已经衰微,天下诸侯任意横行霸道。孔仲尼为礼崩乐坏而哀伤,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以求重建王道之术,匡救混乱之世以返回正道。(我)阅读过他的著作,(他)是要替天下订立礼法制度,留传“六艺”的统绪纲纪垂范后世。(我因此)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
考向(二) 察对话,定句读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如教材示例: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选自《鸿门宴》)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选自《庄子·逍遥游》)
【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所给内容是惠施和庄子的一段富有智慧的对话,惠子认为葫芦大了一无所用,但庄子一眼就看透了他做法的荒谬,指出其执着于“用大”却忽略事物本身的特点。其中的对话标志“曰”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比如“惠子谓庄子曰”,其后就可以断开。)【答案】 CEH
【参考译文】惠施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栽种活了,结的葫芦能装下五石东西。我用这个大葫芦去装水或酒,由于它不够坚固,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把它剖开来做舀水的瓢,又嫌太平浅,盛不了多少水。葫芦不是不大啊!可是,我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砸碎了。”庄子说:“先生,你真是不善于利用它这个大的特点啊!”
考向(三) 看虚词,找位置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或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景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关注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意变得一目了然。常见的情况有:
技法演示:本语段有一个用于句首的介词“及”,两个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而”,两个舒缓语气的句中语气词“也”,还有句末语气词“也哉”。因此,可根据虚词来完成断句。断句参考: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选自贾谊《治安策》)
【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这段话是贾谊对国家形势的判断。针对有人向皇帝进言说天下已经安宁,贾谊用打比方的办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确指出这种说法的错误。分析文段,找出其中的标志性虚词,如“也”“者”“者也”,将其中的一些明显的地方进行断句。)【答案】 BDF
【参考译文】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却认为还不是那么回事。说天下已经安定已经大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奉承,都不是真正了解什么是治乱大体的人。有人抱着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之下,自己睡在这堆木柴之上,火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这是安全的地方,现在国家的局势,与此有什么不同!
考向(四) 抓句式,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被动句式,如“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但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阻碍学生正确断句,因此学生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如教材示例: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选自《说苑·立节》)
【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这段文字是谈立节的。“……之……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因主语较长,应在“者”后停顿;“不以立节行谊”与“而以妄死非名”结构一致,独立成句,分别断开;“岂……哉”为固定句式,“岂”为疑问副词,用于句首,其前停顿。)【答案】 CEG
【参考译文】一个有勇气行动果断的读书人,不去表现自己的操守、品行,而去没有名义地胡乱送死,怎不让人感到痛苦!读书人有的为了成就仁德而不惜牺牲生命,有的冒着危险维护正义,有的倚仗气节义理不顾死在哪里,因此他们人虽死了,好的名声留传后代。不是勇敢果断,谁能做到。
考向(五) 看结构,定句读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如教材示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选自《劝学》)
技法演示:文段中,“吾尝……矣,不如……也”和“……而……,……非……也,而……者……”是两组很整齐的对称句式,并且形成正反对比的对称结构。这些对称或正反对比的结构,都是我们断句的关键点。断句参考: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庄王曰:“吾闻之古者盂①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以是君子重礼而贱利也,要其人不要其土,人告从而不赦,不祥也,吾以不祥立乎天下,菑之及吾身,何日之有矣。”【注】 ①盂:一种用来盛饭的器具。(选自《新序》)
【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这段文字是谈古代的学者和文化人,专注于修身养性、修行自律,不被物质所迷惑,心境淡泊。“吾闻之”,后断开。“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盂不穿”“皮不蠹”为对称结构,三个“不”是主语“古者”的三个动作状态(作谓语),分别断开。)【答案】 CFH
【参考译文】庄王说:“我听说,古时候水盂不破,皮裘不损坏,就不去四处经营,因此君子重视礼义而轻视财利,要的是对方服罪而不贪图对方的领土,人家表示服从还不放过人家,那是存心不良,我如果靠存心不良在天下立足,那么灾祸随时会降临到我身上了。”
考向(六) 明修辞,巧判断文言文经常运用对偶、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在运用过程中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如教材示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选自《过秦论》)
技法演示:文段中“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显然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根据排比的特点可以断开此处。断句参考: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选自《东坡志林》)
【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这段文字叙述了作者被贬儋耳时元宵节与人出游的一些事,生活气息颇为浓厚,表达出了苏东坡旷达的人生情怀。“民夷杂糅”“屠酤纷然”都是主谓结构,整齐对称,可借助这些进行断句。)【答案】 BDF
【参考译文】己卯年元宵节,我当时在儋耳。有几个老书生来探访我,说:“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一起出去吗?”我高兴地答应了。在城西散步,还到寺庙里看看,走过小街小巷,只见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杀猪的,卖酒的,市井里熙熙攘攘,等回到住处已经三鼓以后了。住处的门关着,仆人都熟睡着,鼾声响起。我放下拐杖笑起来,这一游是得是失呢?你问我笑什么,我是笑自己呀;但我也笑韩退之钓不上大鱼来,还打算到更远的地方去,却不知道钓鱼是不一定要钓上大鱼的。
重点突破文言断句的流程是怎样的?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理解大意初判断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而应该先通读所给语段,了解大致内容。如果是传记类文字,就要弄懂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应要弄清说话的人是谁,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是说理文字,则要弄明白谈论了哪些问题,表达了什么观点。凭语感,能断开的尽量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5翻译文言句子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5翻译文言句子课件,共40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5翻译文言句子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5翻译文言句子课件,共40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4概述原文内容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4概述原文内容课件,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