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专题课件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6筛选归纳信息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6筛选归纳信息课件,共35页。
逐点突破 • 建知识之架构
【链接教材】杜牧《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苏洵《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前者写于唐朝日渐衰落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均为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细读课文,结合杜牧、苏洵写作的社会政治背景,总结作者的观点及论述的思路,思考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领会其中所表现的古代士人家国天下的情怀。如果学习教材时多进行这一类问题的思考,就有助于提高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
考向分析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和概括。与文言文信息分析与概括(选择题)的步骤一样,在整体阅读文本,了解文本主要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从而对问题进行正确解读。 考向(一) 梳理归纳型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
(2023·考试中心命制八省适应卷)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原文信息:材料一: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选编):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我的分析】 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找出孔子同意子贡出使的相关文字。然后进行概括。(1)依据“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进行概括。________(子贡善于言辞,颜渊、子路长处不在此。)(2)依据“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进行概括。________(出使四方诸侯之事,在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的过程中曾涉及过。)
(3)分析材料二相关内容________(材料二讲述了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的过程,并未分析原因。)【答案】 示例:(1)子贡善于言辞,颜渊、子路长处不在此;(2)出使四方诸侯之事,在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的过程中曾涉及过。
【参考译文】材料一: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贡问道:“怎样才可称得上‘士’呢?”孔子说:“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不辜负君主的委托,这就可以称作‘士’了。”
材料二(选编):从前,陈成恒担任齐简公的国相,他想作乱篡位自立,但心中惧怕齐国的世族鲍、晏两家,所以就调动他们两家的军队去进攻鲁国。鲁哀公十分担心,孔子也非常忧虑,于是召集门生弟子,对他们说:“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鲁国是我们的祖国,我的坟墓也要筑在这里。现在齐国要讨伐它,我们难道不应该出去阻止一下吗?”颜渊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不同意;子路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也不同意;子贡请求出去阻止,孔子同意了。
考向(二) 分析阐释型这类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和来龙去脉,重点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回答。
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 (用自己的话回答) 原文信息:(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我的分析】 此题设计颇具匠心,点到了全文的要害,首先明确题干的意思,即既然李广治军如此宽松,而士兵却咸乐为之死,那为何不可以为法呢?显然文中另有深意。然后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进行分析。(1)“如此焉可也”紧承“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几句,由此可推知两点原因________(一是士卒乐于为他献身,二是李广才气高。) (2)不可以为法的三点原因________(一是后继者难以为继,二是与他同时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三是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
【答案】 示例:第一问:①李广才气高;②士卒乐于为他献身。第二问:①后继者难以为继;②与他同时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③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
【参考译文】李广指挥行军没有固定编制和行列阵势,选择水甜草肥的地方驻扎下来,人人自便,夜间也不派设巡更士兵敲打着刁斗警卫营盘,军中指挥部的文书简单便宜;但是,也远远地派出监视敌军的侦察哨兵,军营未曾遭到袭击。程不识则整肃军事编制,讲究队列和布阵安营,夜间敲刁斗巡逻,军中官佐处理军队文书一直忙到天明,军队不能随意休息;然而也没有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的军队很简单便宜,但是,如果敌人突然袭击它,就没有办法抵御;而李广的士兵也很自在,都心甘情愿地为他拼力死战。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烦扰,但敌人也不能侵犯我。”……但是,匈奴人更害怕李广的谋略,汉军士兵也多数愿意跟随李广作战,而苦于跟随程不识。
臣司马光曰:《易经》说:“军队一出动就要有严格的军纪,否则,不论胜败都是凶。”这是说统领大军而不用法纪来控驭,没有不凶的。李广统领军队,使人人自便。凭李广的奇才,这样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把他的方法引为楷模来效法。为什么呢?谁要继续沿用这一方法却很难,更何况与李广同时做将领的人呢!说到普通人的本来性情,都喜好安逸,而不知道接近祸害的危险,那些士兵们既然认为程不识治军严苛烦扰,而愿意跟随李广作战,势必将要仇视他们的长官而不服从指挥。这样说来,指挥军队简单便宜的危害,就不仅仅是李广的军队无法防御敌人突然袭击之一点了!所以说“军队的事情要始终严格”,统领军队,也就是严格而已。如果这样的话,仿效程不识用兵,即便是打不了胜仗,还可以保证不失败;如果学习李广的方法,很少能避免全军覆灭的结局啊!
考向(三) 推断探究型这类题目要求考生读懂文本,然后借助文本信息对指定问题进行探究和推导,提出自己的看法。
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原文信息: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我的分析】 题干要求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依据是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应回归原文进行分析。(1)从“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推断________(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2)从“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推断________(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 (3)从“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友人以经书题相商”推断________(考题出自经书。)
(4)从“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推断________(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 【答案】 示例:①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②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③考题出自经书;④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
【参考译文】我的祖父名汝霖,号雨若。年幼时便喜欢古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年少时不愿意刻苦练习书法,字体丑陋笨拙,去应试官职,总是不被录取。于是向官府捐纳财货进入太学,在这里待了二十年。曾祖父去世,家族的灾难逐渐到来。祖父在龙光楼读书,撤掉楼下梯子,用轴轳传送食物,三年都没有下楼。江西邓文洁来到越州,凭吊曾祖父。曾祖父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邓文洁拉着枝条哭泣,悲伤呜咽着离开。祖父在驿馆为他送行,邓文洁面对祖父闷闷不乐,因为邓文洁听到嫉妒祖父的人说的话,谣传祖父打算开酒馆,不从事读书写作已
经很久了,所以看到祖父就长吁短叹。这一日将要分别,(邓文洁)回头对祖父说:“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祖父哭着说:“侄儿我命运坎坷,只是耕耘却没有收获罢了,读书学习还不敢不勤奋。”邓文洁说:“有这回事吗?我姑且当面考考你。”于是命制了“六十而耳顺”的题目,祖父挥笔疾书,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邓文洁惊喜地赞赏道:“你的文章应当在世上扬名,哪里只是登科留名啊?你的父亲大概后继有人了!”
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就进入南都,在鹤鸣山读书,日夜不止,患了眼病,在帏下安静地打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参加科举考试,还没有到中午,就写完了文章,文章分发到一位老教谕房内。老教谕拿自己选取的文章,呈给大主考官李九我,李九我责骂文章不够好,下令第二次呈上文章,呈上的文章不够优秀,又一次呈上,到第四次、第五次呈上文章,房中的文章快要送完了,教谕恼怒地哭泣起来。李公挑选他呈上的文章(发现)少了七卷,询问教谕,教谕说:“那七卷文章很不通顺,只能留下来当作笑料罢了。”李公说:“赶紧取那些所谓的笑料来!”李公一见(祖父的)文章,拍手称赞,认为文章写得很妙,洗掉原来的评分另用丹铅重新打分。《易经》这一科目把祖父拟作第一,龚三益第二,其他的都划归高等。
重点突破如何解答思考评价型简答题?思考评价型简答题要求考生能够对文中的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种做法、某关键句的意义或文章的语言特点等内容进行多角度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对原文内容进行辩证思考和客观评价。这类题型较少出现在试卷中。
文中韩非子围绕以法治国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你认为他的治国理念有哪些可取与不可取之处?请分别列出并简述理由。原文信息: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
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①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②法则可也。
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怠,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选自《韩非子》)【注】 ①臣:韩非自称。②仇:校对,核对。
【我的分析】 题干要求对作者的治国理念,站在现实的高度思考哪些观点可取,哪些观点不可取。应回归原文进行分析。(1)韩非子治国理念的可取之处________(作者认为国家治理应以法律为准绳,选拔和评价官员均应有明确标准,执行法律要客观公正,不能因人物身份高低而有所不同,这些内容都是对当今社会有着现实意义的。)(2)韩非子治国理念的不可取之处________(但站在当今社会的高度来看,就会发现,作者的观点是从维护统治者的封建统治出发的,观点过于严苛,缺乏对人权的保障意识,这一点又是不可取的。)
【答案】 示例:(1)可取之处及理由:国家治理应以法律为准绳,选拔和评价官员均应有明确标准。这样能够使官员专注于本职工作,提高行政体系的效率。执行法律要客观公正。这样能够制止恶行,保证社会稳定。 (2)不可取之处及理由:着眼于维护统治者权威,过于强调严刑峻法。因为法制不仅应该维护公平正义,也需要保障人权和自由。
【参考译文】所以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国家能够除掉奸邪谋私之行而遵循国家法令的,老百姓就能安宁并且国家就能安定;能杜绝图谋私利的行为而实行国家法令的,那么军队就会强大而敌人相对弱小。所以明察得失又有法度的规定,用来驾驭群臣,那么这样的君主就不可能被臣下欺诈;明察得失而又以法度作为标准以了解远方的事情,那么君主就不可能被天下轻重颠倒的事所欺骗。现在如果按声誉选用人才,那么臣下就会背离君主而在下面紧密勾结;如果根据朋党的关系来推荐官员,那么老百姓就会致力于结党勾结而不求依法办事。以虚假的名声为依据奖赏,以诽
谤的流言作为依据施行处罚,那么喜欢奖赏而厌恶处罚的人,就会丢掉国家法定的职责,玩弄个人手段,互相包庇利用。因此忠臣无罪却遭遇危难而死,奸邪之臣没有功劳却坐享安乐利益。这是国家衰亡的根本原因。如果像这样,那么群臣就会废弃法度而设法捞取个人权势,不把国家的法令当回事了。屡次进出奸臣的家门,一次也不到君主的朝廷去;天天想着自己的好处,一点也不考虑君主国家的利益。君主的下属官吏虽然很多,但都不是朝廷所需用来尊崇君主的;各种官员虽然一应俱全,但却不是君主所需用来承担国家大事的。所以下臣我说:衰亡的国家朝廷中没有人。朝廷里没有人,不是朝廷中的臣子少了;私家致力于
互谋私利,不致力于富强国家;大臣们致力于相互推崇,不致力于尊崇君主;小臣们拿国家的俸禄去培养私交,不把官员职责当回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君主在上面不依法决断政事,而听凭下面的大臣胡作非为。所以圣明的君主用法制来选拔人才,不凭自己的意愿来用人;按法制来考核臣下的功绩,而不靠自己的主观来推测。有才能的人不被埋没,坏人坏事无从掩饰,徒有虚名的人不能进用,遭受诽谤的人不被免职,那么君主就能明辨臣下的功过是非而国家就容易治理,所以君主依法办事就可以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5翻译文言句子课件,共40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5翻译文言句子课件,共40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借物来抒情,3借事来抒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