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七单元三 师说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初中时学过的《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本文标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之意,“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人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集《昌黎先生集》。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谥号“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韩愈,字 ,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 ,谥号 。他是唐代著名的 家、 家,是唐代 的倡导者,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它七家为 、 、 、 、苏轼、苏洵、苏辙。其作品集为 .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句读( ) 或不焉( )郯子( ) 老聃 ( ) 蟠 ( ) 苌弘 ( ) 近谀( ) 贻之 ( )冉 ( ) 潘 ( ) 欤 ( ) 怡 ( )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师。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因此,无论高低贵贱,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第一段,作者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研读第一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2、老师的作用是什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从师的原则是什么?
现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那些教小孩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却不愿意问老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遗忘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第二段,本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研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2、第二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3、第二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对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与于其身(耻学于师)对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群聚而笑之)对比
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老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研究,如此而已。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1、第三段,本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研读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2、第三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3、文章第四段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 吾从而师之。
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师道也。
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
于:于其身也。 耻学于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之:古之学者必有师。 择师而教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 今:没有
古: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
从而:从(跟随)而(而且) 今:连词,表结果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圣亦圣,愚亦愚。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师不必贤于弟子。
1、正面论述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2、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3、引用历史事例,论证以能者为师的道理。4、赞扬李蟠“能行古道,交代写作《师说》的缘由。
(1)下定义、作结论概念明晰、论证严密。如文章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下定义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接着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2)对比论证第二段三组对比造成强烈反差,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3)引用论证第三段引述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软”,讽刺语气.感情强烈。(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语文三 师说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a href="/yw/tb_c403712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三 师说教课ppt课件</a>,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请看三个关键词,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韩潮苏海,一本文为谁而作,1李氏子蟠,2赠送文章的缘由,写作背景,一听读,说一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二 劝学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11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二 劝学说课课件ppt</a>,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给加点字注音,写作特点,知识点归纳,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三 师说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12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三 师说课文ppt课件</a>,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说的道理,走进韩愈,背景寻踪,第一段,正面阐述,①从师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从师的道理,古之学者必有师,②从师的标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