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件(第二课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21321/0-17132829423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件(第二课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21321/0-1713282942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件(第二课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21321/0-171328294237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件(第二课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21321/0-171328294241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件(第二课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21321/0-171328294244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件(第二课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21321/0-171328294247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件(第二课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21321/0-171328294249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件(第二课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21321/0-171328294252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PPT
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件(第二课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
展开
这是一份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件(第二课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变色,在氢前面的,盐和氢气,盐和水,逐渐消失,由无色变为黄色,变浑浊,无明显变化,产生蓝色沉淀,由蓝色变为无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做实验7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目的】1.比较常见酸的化学性质,认识其特征。2.认识常见碱的一些化学性质。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
Mg+2HCl MgCl2+H2↑(或Mg+H2SO4 MgSO4+H2↑) , Zn+2HCl ZnCl2+H2↑(或Zn+H2SO4 ZnSO4+H2↑)
Fe2O3+6HCl 2FeCl3+3H2O[或Fe2O3+3H2SO4 Fe2(SO4)3+3H2O]
NaOH+HCl NaCl+H2O(或2NaOH+H2SO4 Na2SO4+2H2O)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Na2CO3+2HCl 2NaCl+H2O+CO2↑
CaCO3+2HCl CaCl2+H2O+CO2↑(合理即可)
Ca(OH)2+CO2 CaCO3↓+H2O ; 2NaOH+CO2 Na2CO3+H2O
NaOH+HCl NaCl+H2O[或Ca(OH)2+2HCl CaCl2+2H2O]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CuSO4+Ca(OH)2Cu(OH)2↓+CaSO4 [或2NaOH+CuSO4 Cu(OH)2↓+Na2SO4]
【实验分析与评价】1.用稀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酸溶液中,原因是
Fe2O3+3H2SO4 Fe2(SO4)3+3H2O(或Fe2O3+6HCl 2FeCl3+3H2O),Fe+H2SO4 FeSO4+H2↑(或Fe+2HCl FeCl2+H2↑)
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不用稀盐酸和碳酸钠的原因是 。 【实验拓展】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验证。
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控制
【实验反思】方案一的优点是 , ;方案二的优点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加热至气体不再生成,排除了 , 。
实验现象明显。通过比较、对照,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干扰
常见实验6 中和反应实验【实验目的】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通过实验感受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
NaOH+HCl NaCl+H2O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实验分析与评价】一、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证明反应发生的思路有 。上述实验(1)(2)说明了反应物 消失,实验(4)证明了有新物质 生成。
证明反应物消失、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二、为确认步骤(4)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
【实验拓展】一、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以下一系列实验,步骤1的操作中有错误,错误原因是 , ;步骤3所得的无色溶液呈 ;步骤4中所得晶体一定是 。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且易潮解
不能直接放在纸上称量,应放玻璃器皿中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步骤4
二、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图1 图2 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选填“6”、“12”或“16”)。
NaOH+HClNaCl+H2O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2022·江西)在“溶液酸碱性检验”活动中,测得校园土壤样品呈酸性,所记录的pH与下列数值最吻合的是 ( ) A.6B.7C.8D.9【解析】 土壤显酸性,pH小于7,故A正确。
2.(2020·江西)下列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醋酸B.氨水C.蔗糖D.
3.(2023·江西)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硫酸,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见下图,其中正确的是 ( )
【解析】 A.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氧化铁的质量逐渐减少,当加入的稀硫酸达到一定质量时,氧化铁反应完全,固体质量减少为0,错误;B.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氧化铁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的质量还是逐渐增加的,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较快,反应结束增加较慢,错误;C.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过程中溶剂质量增加较快,完全反应后,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剂的质量还是增加的,只是增加的较慢,图像先陡后缓,正确;D.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开始溶液中铁元素质量为零,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加,氧化铁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错误。
4.(2023·江西)某班同学进行“有反应无明显现象的实验”主题复习。
(1)实验①:用三朵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其中纸花变红的是 (选填“Ⅰ”、“Ⅱ”或“Ⅲ”),实验①的结论为 。 (2)实验②: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3)实验③: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先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再打开弹簧夹并注入 (填一种试剂),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已发生反应。
(4)验证无明显现象,反应已发生的思路一般有两种:a.反应物之一消失;b.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①②③中采用相同思路设计的是实验 。
【解析】 (1)实验①:Ⅰ中水不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Ⅱ中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实验①得出的结论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2)实验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3)实验③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振荡,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再打开弹簧夹并注入稀盐酸(或稀硫酸),稀盐酸(或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已发生反应。
(4)实验①是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实验②是根据氢氧化钠的消失,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实验③是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故采用相同思路设计的是实验①和③,均为根据新物质的生成来验证无明显现象,反应已发生。
▶图像分析与数据分析结合4.1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3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C.60 s时,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D.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稀NaOH溶液中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二课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NaHCO3,OH-,硫酸H2SO4,H2SO4,实验四,酚酞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二课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溶液变红,逐渐变浅,OH-,稀HCl,NaOH溶液,NaOH,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NaCl,HC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件(第一课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刺激性,吸水性,MgCl2+H2↑,MgSO4+H2↑,ZnCl2+H2↑,ZnSO4+H2↑,FeCl2+H2↑,FeSO4+H2↑,CuCl2+H2O,CuSO4+H2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