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17745/0-17131937916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17745/0-171319379170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17745/0-1713193791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2023年9月23日晚,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奥体中心隆重开幕.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吉祥物破水而出B.升五星红旗C.点燃亚运火炬D.电脑合成“数字焰火”
2.物质由微粒构成。下列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氨气B.氢气C.氯化钠D.氦气
3.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将泡腾片放进蓝色水球之中,产生很多小气泡,闻到阵阵香气.“闻到香气”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体积变大D.分子的质量变小
4.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盐B.——氧化物
C.——酸D.——单质
5.小强发现自家农田中的水稻叶子发黄且茎秆细弱,小强建议父亲施用含钾的复合肥料.下列肥料符合要求的是( )
A.B.C.D.
6.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表示2个氢分子B.②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③表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由④可知铕的原子序数为63
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燃烧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后灭火
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D.图书、档案失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8.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B.pH=7的溶液显中性
C.pH=1的溶液显酸性
D.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
9.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D.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黄铜片的浅
10.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硝酸铵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1.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银
B.滤渣中一定没有锌
C.滤渣可能是银和铜
D.如果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的阳离子为和
12.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
C.D.
1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每种方案所用的试剂如下,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溶液B.、稀盐酸
C.溶液、溶液D.溶液、稀盐酸
14.同学们对含有、、的混合物中各元素含量进行探究,经测定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含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8.2%B.47.3%C.46.4%D.49.1%
二、填空题
15.用H、O、C、N四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供给人呼吸的气体___________.
(2)“西气东输”气体中的主要成份___________.
16.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防员采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水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2)二氧化氯是一种消毒剂,不仅能对饮用水消毒,而且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将通入溶液中即可制得和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区分软水和硬水,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___________.
1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___________方法提纯A;
(3)℃时,在水中放入___________克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19.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两种重要的酸.
(1)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___________.
(2)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变为___________色.
(3)两种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请写出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季柳絮飞扬,柳絮极易引起火灾,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柳絮属于___________.
(2)幼儿及青少年缺少___________元素可引发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3)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是教材中两个实验,均用到了红磷.
(1)写出甲实验所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乙实验中热水中放一块白磷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初中常见含钙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的俗称是___________.
(2)②反应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③反应可用于检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图:
已知:粗盐中的杂质有泥沙、,流程中部分操作及试剂已省略.
(1)“操作Ⅰ”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中除泥沙外还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4.酸、碱、盐种类繁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不同的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___________.
(2)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变化,结果如图1,当滴入溶液为___________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向此时的溶液中加入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学习了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想探究碳酸钾是否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于是他们做了如下几个实验,请你结合图2中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A试管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______性.
②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③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④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内,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上层为红色溶液.为处理废液,将烧杯内混合物过滤后,向红色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一定有___________(水和指示剂除外).
(4)我国古代流行的“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现有某硫酸铜溶液,向其中加入铁粉,恰好完全反应,求该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问答题
25.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
(2)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单质,但是二者的硬度差别很大.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吉祥物破水而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升五星红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点燃亚运火炬的过程中有燃料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电脑合成“数字焰火”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解析:“闻到香气”是因为物质中含有的具有香味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故选:B。
4.答案:C
解析:A、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答案:B
解析:A、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B、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
C、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不含有钾元素,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D、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A.H表示氢原子,所以2H表示2个氢原子,错误;
B.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
C.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最外层为2个电子,图上所示表示的是镁离子,错误;
D.图示中左上角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正确。
7.答案:B
解析: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不一定就能燃烧,温度还需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后灭火;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正确。C、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答案:A
解析:A、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增强,错误;
B、pH=7的溶液显中性,正确;
C、pH=2的溶液显酸性,正确;
D、pH>10的土壤不适种农作物,因碱性太强,正确;
故选:A。
9.答案:A
解析: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选项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项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选项错误;
D、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黄铜片的深,选项错误,故选A。
10.答案:C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A错误;该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溶质的种类等条件,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B错误:硝酸铵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吸收热量,C正确;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例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后,没有溶质析出,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错误。
11.答案:C
解析:A、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如加入的锌较少,硝酸铜不能反应,则滤渣中只有银,选项错误;
B、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如加入的锌过量,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锌有剩余,滤渣中有锌,选项错误;
C、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如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滤渣是银和铜,选项正确;
D、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如果滤液为无色,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则滤液中的阳离子为,选项错误;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
13.答案:B
解析:A、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证明铁>铜>银,故A正确;
B、铜、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银,但是不能比较银与铜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B不正确;
C、铜不能与氯化亚铁反应,说明铁>铜,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证明铁>铜>银,故C正确;
D、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氢>铜,铁能与盐酸反应,说明铁>氢,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说明铁>铜>银,故D正确。
故选B。
14.答案:A
解析:、、三种物质中钾原子和硫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则混合物中钾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9×2):32=39:16。经测定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含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A。
15.答案:(1)
(2)
解析:(1)氧气可以供给人呼吸,化学式为;
(2)“西气东输”的气体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
16.答案:;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析:乙醇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消防员采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高压水枪用于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温度,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则达到灭火的目的。故答案为: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7.答案:(1)属于
(2)
(3)软水
解析:(1)六大基本营养素是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故水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种类均不变,反应前有4个氯原子,2个钠原子,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氯原子,4个氧原子,X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故X的化学式为;
(3)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振荡,试管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
18.答案:(1)C>B>A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3)120
解析:(1)由图像可知,℃时A、B、C、三点的高低位置关系即溶解度大小顺序:C>B>A
(2)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B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以提纯A物质。
(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A物质,则200g水中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60×2=120g。
19.答案:(1)浓盐酸
(2)红
(3)
解析:(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打开瓶塞会看到有白雾产生,而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没有白雾生成;
(2)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稀盐酸显酸性,所以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变为红色;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0.答案:(1)可燃物
(2)钙/
(3)
解析:(1)柳絮极易引起火灾,说明柳絮可以燃烧,故填:可燃物;
(2)钙是人体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所以缺钙时幼儿或青少年易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3)氢氧化铝与胃液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答案:(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与铜片上的白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解析:(1)该实验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1/5,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故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乙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水底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故目的是:与铜片上的白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2.答案:(1)熟石灰或(消石灰)
(2)放出
(3)
解析:(1)是氢氧化钙的化学式,氢氧化钙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故填:熟石灰(或消石灰);
(2)②反应是由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故填:放出;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在实验室中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3.答案:(1)引流
(2)、
(3)
解析:(1)“操作Ⅰ”能将滤渣和滤液分离,是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滤渣中除泥沙外还有、。
(3)反应③是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同时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答案:(1)氢氧根离子/
(2);产生白色沉淀
(3)①碱
②
③
④、(写名称也对)
(4)12%
解析:(1)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不同的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故答案为:氢氧根离子;
(2)盐酸的溶质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两者都显中性,因此,盐酸的溶质氯化氢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对应的体积为mL;盐酸的溶质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后,形成氯化钠溶液,向此时的溶液中加入溶液,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因此,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
(3)①碳酸钾溶液中滴加酚酞显红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碱性,故答案为:碱;
②碳酸钾与稀盐酸的溶质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③C试管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④由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上层为红色溶液可知:混合后的溶液显碱性,一定没有稀盐酸,将烧杯内混合物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生成物氯化钾和氢氧化钾,可能含有碳酸钾或氢氧化钙,向红色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不含碳酸钾,所以滤液中的溶质组成可能分别为氯化钾、氢氧化钾或氯化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所以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钾、氢氧化钾;故答案为:氯化钾、氢氧化钾;
(4)设消耗硫酸铜的质量为x。
则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
25.答案:(1)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2)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解析:(1)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因此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故答案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也减小。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非金属单质,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造成了物理性质存在着差异,如硬度差别很大;故答案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