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教学设计)01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教学设计)02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教学设计)03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教学设计),共32页。

    0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教学设计)单 元 备 课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 灭火的原理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 促进燃烧的方法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循环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六单元本单元所需课时数6课时核心素养与课标分析“燃烧与灭火”教学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物质的变化与转化”大概念,认识燃烧与灭火的本质是可燃物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变化的能量视角。进行教学设计时,基于大概念结构化统整“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燃料的利用”等单元内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主要内容学习化石燃料及其燃烧产物,了解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发生条件、灭火原理、防火和防爆炸的措施;知道燃烧产物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材分析本单元从是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目的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是生活,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的进行,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实验室中怎样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有哪些主要性质?教材就此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站在比生活经验更高的层次上,更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燃料的重要性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3.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和性质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难点:1.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2.提高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教与学建议1.准备必要学具,如烧杯、玻璃棒、火柴、酒精、棉花、蜡烛、木条、铁架台等。2.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以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单元课时分配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2课时 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1课时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2课时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课时课题灭火的原理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8~12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了解燃烧的概念。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4.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法方法。5.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通过对燃烧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 酒精灯、蜡烛、水、蒲扇、火柴等。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情境导入】课件展示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火的事例。【讲述】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从钻木取火到航空、航天,人类文明前进的每一步,火的作用和影响都不容忽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也离不开火。【展示】课件展示火灾。【讲述】然而如果用火不当,可能会造成火灾,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当火灾发生时,人们希望能够迅速灭火。【提问】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灭火吗?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一)灭火原理【小组讨论】下面有一根燃着的蜡烛,请同学们尽可能的想出熄灭蜡烛的方法。【总结】我们可以采用用嘴吹灭、用湿抹布盖灭、剪掉灯芯、用手摇灭、用水浇灭等方法将这个燃着的蜡烛熄灭。【提问】那我们用哪些方法将燃着的篝火熄灭呢?【总结】可以用土盖灭、用水浇灭及用灭火器灭火等方法进行灭火。【活动天地6-1】【讲述】请同学们参考示例,讨论在各种情况下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采用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灭火的方法:①往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②……解析:①往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能够阻断木柴与空气的接触,缺乏氧气的支持,火就熄灭了。②……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阻断火焰与空气的接触。将火场树砍掉的灭火原理是将可燃物移走或隔离,没有可燃物,火就会熄灭了。喷水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提问】请同学们把想到的灭火的方法按照主要目的进行分类,填入下表。灭火的方法采取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喷水、吹风降低温度用灯帽盖、埋沙等隔绝氧气开辟隔离带移走可燃物【总结】现在我们一起总结灭火的原理。1.隔绝空气;2.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3.移走可燃物。【讲述】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灭火的原理”,回顾并复习灭火的原理。【展示】播放视频“灭火的原理”。【过渡】我们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距离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同学们有谁记得燃烧的三个条件吗?【讲述】我们上次到实验室做过探究燃烧的实验,在那次探究中我们知道了燃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这三个条件分别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燃烧要具备三个条件,而灭火只需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组织讨论】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前面学过的物质跟氧气反应的现象,结合上述内容,与同学交流你对燃烧的理解。【小组活动】活动天地6-2火灾发生时,由于常常产生浓烟甚至有毒气体,在短时间内即可导致人员窒息或中毒死亡。1.以火的“功”与“过”为题进行辩论,与同学们交流讨论对火的认识。2.收集并分析典型的火灾案例,探究总结造成火灾的原因、灭火的方法及火灾现场人员自救的方法,反思减少人员伤亡和预防该类火灾发生的措施。3.向同学们介绍你知道的灭火原理及使用方法。三、当堂训练1. 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此方法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氧气 B.清除可燃物C.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 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灭火方法所用原理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的是(  )A.熄灭蜡烛:用扇子扇灭 B.房屋着火:用水灭火C.熄灭燃气灶:关闭阀门 D.图书馆着火:用CO2灭火3. 2023年2月,涡阳某小区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轻伤和重大财产损失。因此每个人要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若高层住宅发生火灾,在着火的初期,正确做法是(  )A.打开门窗通风 B.拨打电话求救C.乘坐电梯逃生 D.用灭火器灭火4.“灭火弹”是一种新型灭火器,将其投入火灾现场,可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其灭火原理与下列灭火方法相同的(  )A.油锅起火,盖上锅盖灭火B.釜底抽薪C.用水枪灭火D.设置隔离带灭火四、课堂小结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五、布置作业创新题第71、72页习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板书设计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 灭火的原理教后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对燃烧的条件作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便于进行比较、交流,达成共识。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也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课题促进燃烧的方法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124页教学目标1.通过对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条件的探究,能区分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进一步理解燃烧是有条件的,知道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2.通过对氢气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3.通过对氢气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促进燃烧的方法。教学难点爆炸的原理和防爆的措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复习】1.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缺一可以吗?)2.灭火的原理是什么?【新课引入】在前面的有关氧气性质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不同的。大家回忆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请书写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什么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燃烧的相关知识。【创设情境】播放乙炔燃烧的视频,观察现象。大家看到有黑烟冒出,这说明乙炔燃烧的好吗?如何能让乙炔燃烧的更充分?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一)促进燃烧的方法【演示实验】乙炔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在空气中油黄色火焰,冒黑烟;在氧气中明亮的浅蓝色火焰,无黑烟。【提问】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_____燃烧,生成_____和水;当氧气充足时,乙炔_____燃烧,生成_____和水,写出乙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 为何氧气充足时,乙炔会充分燃烧?(从微观解释)温度达到乙炔的着火点后,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有效碰撞,就能燃烧,在一定空间内,相互碰撞的分子数越多,燃烧就越剧烈。2.燃料不充分燃烧有哪些弊端?浪费燃料、污染环境等。【提问】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哪些?(1)工厂烧锅炉的煤加工成粉末状。(2)用化油器将油喷成雾状燃烧。(3)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鼓入空气。(4)家庭燃煤制成蜂窝煤。(5)铁在空气不燃烧在氧气剧烈燃烧。【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拓展】一氧化碳的性质阅读自学:课本P121,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3.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_色_____味的气体,_____溶于水。4.化学性质毒性:能与人体血液中的_____结合,使血液失去了输氧气功能。2.可燃性: CO + O2 CO2。【过渡】大家见过爆炸的场面吗?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吗?(二)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演示实验】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用排水法收集一无底塑料瓶氢气,点燃,观察现象。 【小组讨论】1.为什么开始氢气在瓶口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片刻后才发生爆炸呢?爆炸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防止爆炸的发生呢?当氢气刚开始燃烧时,只有少量氢气在玻璃管口与_____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热量不多,很快就散失到空气中。随着燃烧的进行空气从瓶底涌入,在瓶子中与氢气 相互混合后,大量的_____分子和_____分子同时接触反应,瞬间释放出大量的_____,使气体体系在_____的空间里急剧膨胀,就发生了爆炸。2.点燃爆竹时,会发生爆炸,把炮竹内药物取出点燃,则不会爆炸,其原因是?点燃炮竹时,里面的药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燃烧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急速膨胀,故会发生爆炸。取出药物后直接点燃,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发到空气中,故不会发生爆炸。 【总结】爆炸产生的原因: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急剧燃烧,有限空间里的气体急剧受热膨胀引起爆炸。 【展示】多媒体:氢气球爆炸的实例为了防止发生爆炸,在点燃氢气前要进行验纯。 【演示实验】氢气的验纯 【提问】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生活中的易燃易爆物质或者场所,知道一些安全图标,怎样避免事故的发生。 【小组归纳】 1.生活中常见的易燃易爆物或场所易燃: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沼气、酒精、发胶、木屑、面粉、硫、磷等。易爆:炸药、鞭炮、硝酸铵。场所:加油站、化工厂、煤矿的矿井、面粉厂等。2.安全图标【讨论】我们应该如何防止爆炸的发生?注意通风,严禁烟火,严格按安全流程操作,注意查看安全图标,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遇到火灾时一定要冷静迅速进行灭火等。三、当堂训练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的跟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木柴的着火点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氨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3.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管理要求的是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乙醇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里吸烟D.生产乙醇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4.下列对生活和生产中的做法或出现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踩瘪的乒乓球用开水烫泡——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木柴着火,浇水灭火——降低木柴的着火点C.把煤加工成蜂窝煤——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减轻污染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防止面粉燃烧,造成浪费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内容。五、布置作业创新题第73、74页习题。温故知新,积极思考,激发学习欲望。善于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总结化学原理。感受爆炸,并能分析爆炸产生的原因。培养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氢弹在国防上的应用。板书设计促进燃烧的方法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一、促进燃烧的方法1.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2.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3.CO中毒及其预防(1)CO的产生:C + O2(充足) CO2、C + O2(不充足)CO、C + CO2CO (2)CO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3)CO的化学性质:毒性,可燃性二、爆炸是如何发生的1.概念2.爆炸产生的条件:有限空间内迅速反应、爆炸极限内、放出大量的热3.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示教后反思 在促进燃烧的学习中,乙炔两种不同状态的燃烧情况现场演示若存在危险或效果不佳,可以用动画演示或图片演示的方法进行讲解。整体来说,本课时需要学生描述的地方很多,这固然是对学生科学表述能力的锻炼,但逐个讨论作答,浪费时间且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为达到更好的效果,建议前面的内容可以进行详细讨论、、训练,后面的内容则由教师引导,全班共同完成。课题化石燃料的利用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5~130页教学目标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的工业原理的了解,认识化学在解决人员资源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3.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燃料。教学重点化石燃料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选择合适燃料考虑的因素。教学难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创设情境】观看海湾战争纪录片。【提问】这是海湾战争纪录片中的一个片断,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是有原因的,你知道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争夺石油。【讲述】对!海湾战争实质上是一场石油的争夺战。中东的巨大石油蕴藏量令该地区成为世界焦点,各主要石油消耗国家均希望可以影响以至控制该地区,于是经常有冲突和战争。石油是大自然馈赠给全人类的宝贵资源,贪婪者总是想占为己有。其实石油只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说到燃料大家都不会陌生,不论是国民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用到大量的燃料。燃料燃烧时能放出许许多多的能量,可转化为光能、热能、电能、动能等。燃料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请列举你熟悉的燃料有哪些?小组讨论一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学生1:柴草、木头学生2:煤学生3:煤油、汽油、柴油学生4: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过渡】非常好,团结就是力量,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列举出了现代社会所用的绝大多数燃料。其中煤、石油、天然气被称作三大化石燃料,煤油汽油柴油也是石油产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六单元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共同来讨论和学习化石燃料的昨天、今天、明天。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一)化石燃料的燃烧1.化石燃料的形成【小组讨论】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把煤、石油和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呢?“化石”二字意味着什么? 学生:因为它们的形成要很长的时间。 【讲述】对,它们能被称为化石燃料是因为他们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教材并收集了部分关于化石燃料的材料,请把你所收集到的有关化石燃料形成的知识展示给大家。学生1:煤是植物枯萎后被埋入土中,经过漫长、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学生2:古生物的遗骸,埋藏在海底下,由于细菌的作用,使其逐渐分解,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最后变成了石油和天然气。【讲述】前面两个同学已经清晰的阐述了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原因,我这里有一个关于它们形成的影视资料,希望能给大家更清楚的介绍。 化石燃料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方能形成,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听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感触吗?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用掉一点就少一点,我们要注意节约能源。比如说随手关灯,少使用私家车多坐公交车……2.化石燃料的燃烧【讲述】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高能量物质,这类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会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能量,因而是很好的能源。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利用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渡】用来驱动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主要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汽油、航空油和柴油等。那么这些馏分是如何分离出来的呢?【展示】热的原油在不同温度蒸馏出各成分的示意图。【讲述】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做原油,是一种粘稠状的液体。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煤、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燃料中,除了含有碳、氢元素以外,还含有少量的硫、氮等元素,这些元素燃烧时会转化为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过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有煤、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选择燃料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呢?【讲述】不同的燃料,成分不尽相同,性质存在差异。没有任何一种燃料是最理想的,煤炭廉价、易于存储和运输,但难以点燃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烟尘;酒精易点燃,燃烧时不会污染环境,但是价格高不易存储和运输……在选择燃料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展示】展示选择燃料时应考虑的因素。【讲述】选择燃料时我们要考虑会产生多少烟?剩下多少灰烬?是否易于点燃?是否产生污染性气体?能释放多少热量?是否能稳定的燃烧?是否容易获取?价格是多少?使用时是否安全?是否易于储存和运输等。(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展示】课件展示部分石油化工产品的应用【讲述】化石燃料不仅是优质的能量来源,还是宝贵的化工资源。化学家们和化学工程师们改变了石油中的分子,使大分子断裂为小分子,再将小分子按需要合成大分子,从而把石油转化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药物等。从眼镜、光盘、足球、到染发剂、阿司匹林、人工心脏瓣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石油化工产品。【展示】煤的综合利用【讲述】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占我国总能源消费的总储量的90%以上,煤炭在我国总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所以,在我国,实现对煤的综合利用已是当务之急。当前,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焦化和液化,其产物是化肥、农药、合成材料及冶金等领域的重要原料。三、当堂训练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潮汐能 C.风能 D.石油2.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 B.它们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C.它们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D.它们都是混合物3.选择燃料应考虑的因素是( )①是否易于燃烧②是否生成污染气体③能释放多少热量④是否能稳定的燃烧⑤是否廉价⑥使用是否安全⑦是否容易储存和运输。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⑦4.如果含硫的劣质煤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的有毒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5.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部分燃料的热值与价格表燃料热值(J/kg)价格(元/千克)原煤2.1×1070.4天然气3.9×1072.8煤气1.56×1074.0液化气4.0×1073.0酒精3.0×1074.0汽油4.6×1074.3柴草1.7×1070.3(1)认为选择家用燃料时,要从哪几个方面综合考虑?(2)你认为上述哪种燃料是最理想的家用燃料。(3)燃料的不当燃烧会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你还知道有哪些更好的能源呢?四、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化石燃料及其利用。你有哪些收获和存在疑问请同学交流。五、布置作业创新题第75、76页习题。从生活走向化学,激发兴趣,导入本节的学习。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为后面要节约资源合理开发做铺垫。了解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板书设计化石燃料的利用一、化石燃料的燃烧1.三大化石燃料2.特点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1.石油合成材料2.煤的综合利用教后反思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教学中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我们要关注社会的发展,要节约能源,要学好化学等科学知识,为保护环境解决能源危机做出贡献。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所以,在处理这节课时,我事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些作业,要求他们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等到上课时由他们亲自讲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分成小组查阅了不少资料。都想在课堂上表现一次。但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紧张,我还是在课上没有让学生的资料全部表现出来,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课题二氧化碳的循环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13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CO2的循环。2.认识大规模的开采与使用化石燃料对CO2含量变化的影响。 3.了解CO2含量变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4.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的兴趣。5.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6.确立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CO2的自然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提高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情境导入1】在意大利的一个屠狗洞里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这屠狗妖是……【情境导入2】化石燃料作为一种优质能源,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化石燃料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然而近百年来,人类对化石燃料进行的大规模的开采和使用,一方面导致了其储量的急剧减少,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CO2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其含量的增加会对大自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讲述】CO2这种气体对于大家并不陌生,空气中含有CO2,人和动物呼吸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大自然中的CO2本来是一种符合生态平衡的循环。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一)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提问】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对原来平衡的循环产生什么影响呢?【过渡】要想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发生变化,就要进行监测,这项工作早在1958年就已经开始了,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1)同一年中,大气中CO2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是不是每年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不同的年度,CO2的含量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引导学生读图:横轴和纵轴的意义,曲线的总体走势,曲线是否有一定的周期规律,锯齿状的“峰”和“谷”的形成原因等。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观察。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鼓励学生尽量多地说出自己解读出的信息。对学生的整体理解进度进行把握。一段时间后,师生共同解读。【解读】①纵轴表示的是CO2在大气中所占的比例,即每100万升空气中所含的CO2的体积数。横轴是时间,可以读出曲线始于1958年,止于1994年。②曲线的总体走势是上升的,即随年份推进CO2的含量增长。③曲线呈锯齿状,锯齿的起伏呈现周期性,总是在冬季达到“峰”,在夏季达到“谷”。④锯齿形状说明了冬季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夏季,这是因为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生活取暖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CO2。【总结归纳】在同一年度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冬季高于夏季,而且这种变化规律是每年都在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生活取暖燃烧化石燃料增多的缘故。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对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的增多,在不同的年度内,二氧化碳含量呈现增多的趋势。【学生活动】请学生再补充对此图的解读:这幅图说明了怎样的环境问题?我们现在生活的城市,大气中的CO2,含量变化情况又会是怎样?(二)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提问】根据上图,我们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分析下图,找出导致不同年度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可能原因。【分析讨论】观察图片,分析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1)CO2是怎样循环的?(2)CO2的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3)导致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升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点拨】图中数据表示的是二氧化碳的相对量,没有具体的单位。土壤往大气中释放的CO2为60份,海水释放的CO2为90份,植物释放的CO2为60份,森林火灾释放的CO2为1.6份,化石燃料燃烧施放的CO2为5.5份;北方针叶林吸收大气中的CO2为0.5份,海水吸收大气中的CO2为92份,植物吸收大气中的CO2为121.3份。向大气中释放的CO2总量是217.1份;消耗的CO2总量是213.8份,也就是说有3.3份CO2在大气中积累了下来。【学生活动】想想看,若减少森林砍伐,对这个循环有什么影响?化石燃料的燃烧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如何减轻?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即便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向科学的方向考虑。比如:森林砍伐和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此消彼长的;植树造林从理论上可以扭转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大的情况;前一图中二氧化碳逐年增加的原因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二氧化碳循环最重要的动因,化石燃料的燃烧过多超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的量,二氧化碳就会持续增加;二氧化碳的增长会导致温室效应,气温上升导致土壤释放了更多二氧化碳;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于海水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吸收二氧化碳会显著增加海水的酸度,从而损害有着碳酸钙外壳的贝壳生物和其他海洋生物。【点拨】读图的关键在分析要素和联系各个要素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图片中的数字信息是最醒目的要素,配合文字说明,从对数字的比较上找问题。要建立这样的思考方式,即循环的过程理论上应该是趋近平衡的,正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消耗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一直维持平衡才是正常的结环。人为的原因导致化石燃料放出二氧化碳、砍伐森林也减少了光合作用,这些行为破坏了循环中的平衡。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并不是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就有多么多,而是循环遭破坏,长久累积的结果。【学生活动】阅读、自学教材第133页的知识,了解各种不同的科学理论。【点拨】于二氧化碳对于环境的影响,教材上客观介绍了科学家的三种不同观点,把科学界的争论都交给学生,表达了期待学生继续研究的愿望,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三、当堂训练1. 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臭氧空洞C.全球气候变暖 D.沙尘暴2. 2023年2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获首届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他呼吁所有人一同参与到绿色低碳的变革和创新中来,下列做法有利于“低碳”的是(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C.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D.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3.“水循环”“碳循环”和“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的三大重要循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的,是物理变化B.碳循环和氧循环都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C.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和化合价都保持不变D.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都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4. 碳循环和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均保持不变C.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四、课堂小结(1)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二氧化碳循环的关键。(2)对于图片的解读,要抓住数字、曲线特征和现实的联系等进行综合考虑,作出的解释要符合客观事实。定性和定量分析都要兼备。(3)人类活动影响了二氧化碳的自然循环,破坏了平衡,其影响深远。五、布置作业创新题第77页习题。以趣引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宽松、和谐、主动积极的探究氛围。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分析图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而富有意义的工作。板书设计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循环一、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二、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产生途径 2.消耗途径 3.读图的方法教后反思 适当补充节能减排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关于二氧化碳的循环,加入动画演示更能看出破坏环境平衡与CO2含量增加的关系。本节课时间比较充裕,多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让他们尽量发挥。最后可以播放教科影片,使学生对温室效应和国际上的节能减排措施有所了解。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4~13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和性质,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自行总结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想和方法。3.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动机。4.通过探究过程,了解化学学习方法的科学性。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验药品和仪器。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情境导入】一瓶可乐。【提问】(1)这是什么?(2)喝可乐时能不能摇动?(3)摇动后冒泡的原因是什么?(4)该气体是什么气体?(5)该气体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过渡】大家说的性质都正确吗?能不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除了以上这些性质,二氧化碳还具有哪些性质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一)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问】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过渡】下面我们通过2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实验探究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用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现象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分析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思考】你还能设计出其他的实验方案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吗?若能请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探究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现象塑料瓶变瘪了分析CO2能溶于水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烧是否燃烧CO2【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同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3.向软塑料瓶中加入水,盖紧瓶塞后,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这说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讲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二氧化碳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低温条件下能够变成白色块状或片状固体,俗称“干冰”。【说明】其中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实验探究3】取2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及塑料瓶中液体,然后分别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观察2支试管中液体颜色的变化,用酒精灯加热颜色呈红色的那支试管,颜色如何变化?【讲解】CO2与H2O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H2O===H2 CO3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H2CO3=== H2O+CO2↑【提问】以前我们经常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选用什么样的试剂?怎么样证明它是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讲解】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Ca(OH)2,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产生了白色的碳酸钙(CaCO3)沉淀:Ca(OH)2+CO2===CaCO3↓+H2O【提问】为了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快一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更加湿润了? 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浆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墙壁越来越硬,刚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Ca(OH)2+CO2===CaCO3↓+H2O(二)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用途【过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我们学习了CO2的性质,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性质和生活经验,大家总结出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归纳总结】(1)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大于空气;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2)干冰可用于制冷剂和人工降雨(3)工业原料(汽水,纯碱等)(4)温室肥料(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拓展】溶洞的形成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CO3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慢慢变成溶于水的Ca(HCO3)2;CaCO3+H2O+CO2===Ca (HCO3) 2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Ca(HCO3) 2===CaCO3↓+CO2↑+H2O在自然界里不断发生着上述反应,石灰岩渐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掉,形成溶洞;碳酸氢钙不断分解,生成的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思考】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能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后,石灰水又由浑浊变为澄清,这是为什么?三、当堂训练1. 干冰的成分是(  )A.CO B.CO2 C.H2CO3 D.H2O2. 下列气体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的是(  )A.O2 B.N2 C.CO2 D.CO3. 为探究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夹持仪器省略),捂热干冰位置的玻璃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a处试纸不色,c处试纸变红色,说明CO2能与水发生反应C.b与c、d与e现象对比均可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D.d处火焰先熄灭,CO2不支持燃烧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你将二氧化碳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归类小结。五、布置作业创新题第79、80页习题。以趣引思,创造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教学境界,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通过亲手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团体意识。让学生懂得学习CO2性质的实际意义,了解“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提高学生关注生产、生活的意识,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板书设计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1)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支持呼吸(2)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1)灭火(2)干冰可用于制冷剂和人工降雨(3)工业原料(4)温室肥料教后反思 在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时,可以结合实验和视频,层层深入,逐步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把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缘故,碳酸具有酸性,并非二氧化碳具有酸性,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整个设计有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二氧化的利与弊,先通过学生自学,然后展示“雪碧” “芬达”等碳酸饮料的图片,以及灭火器等图片,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从而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用途。整个课堂教学注重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养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中多采用图片、视频、微课等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能充分理解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好的实质。课题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7~13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4.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5.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的方法。6.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7.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教学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验药品和仪器。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情境导入】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那么,实验室是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呢?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1.探究选择实验药品,确定实验原理【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有哪些吗?这些反应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举出以下例子:①动植物的呼吸,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③石蜡在空气中燃烧,④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⑤高温煅烧石灰石。下面我们共同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1)制取应简便迅速;(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并得出这些反应均不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分别阐述了各自的理由。反应物能否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快慢石灰石和盐酸反应能适中石灰石和硫酸反应能反应一会儿,就会停止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反应太快CaCO3+2HCl===CaCl2+H2O+CO2↑2.探究选择实验装置【思考】根据O2的实验室制法,找出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应选择下列哪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资料展示】①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由此可推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②CO2能溶于水,在标准情况下,1体积水可溶解0.88体积CO2;且与水反应,CO2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CO2和水。【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教师讲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1)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①固-液不加热型:适用于反应物为固态和液态,反应不需加热等条件制取气体。②固-固加热型:适用于反应物为固态,反应需加热,制取气体。(2)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a.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且不与水反应。b.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得出结论】发生装置是,选择该装置的理由是石灰石是块状固体,稀盐酸是液体;收集装置是,选择该装置的理由是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和水反应。3.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与检验【提问】(1)思考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2)怎样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3)用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时,怎样证明集气瓶中已充满了二氧化碳?【归纳总结】教师演示实验操作步骤(播放视频“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1)步骤: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收集气体 ——检验是否集满。(2)验满: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CO2。(3)检验:将值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CO2。【注意事项】①若使用长颈漏斗,则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散。②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加入液体药品。③锥形瓶中的导气管露出橡皮塞即可。④伸入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口应位于集气瓶底部,而不应位于集气瓶口。【学生实验】学生分组利用手中的仪器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①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250 mL的烧杯,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慢慢倾倒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或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比较二氧化碳和空气的密度)现象结论②向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A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现象结论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向上述盛有二氧化碳水溶液的塑料瓶A中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现象结论②向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B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现象结论③将准备好的两支蜡烛放入500 mL烧杯中,分别点燃。然后慢慢倒入塑料瓶C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现象结论【交流讨论】(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结合本实验说明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是优良的灭火剂? (2)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两个实验,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选择反应物应考虑的问题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检验和验满气体的依据三、当堂训练1.检验集气瓶内是否收集满了CO2,正确的操作是( )A.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B.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C.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D.将一润湿的石蕊试纸平置瓶口2.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操作步骤是①收集气体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按要求装仪器④向漏斗里注入酸夜⑤将固体药品加入到锥形瓶中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⑤④① B.③②④⑤① C.②③⑤④① D.③⑤④②①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硫酸D.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4.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加入大理石 B. 加入稀盐酸 C. 连接仪器 D. 验满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会了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学会依据反应原理选择实验装置,并会检验;也设计实验验证了CO2的某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五、布置作业创新题第81、82页习题。确定药品要考虑多种因素,重视化学方程式的抽象表达作用,提升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掌握水平。板书设计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1.探究选择实验药品,确定实验原理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2.探究选择实验装置固液常温型、向上排空气法3. 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与检验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教后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为主,实验教学对学生各方面培养都有重大意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选择药品和装置的方法,能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结合生活中的物品和材料对实验进行改进,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生活中的废物利用,还可以提高学生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教学设计)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