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化学家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铟、锑、铈、铕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是
A. 拉瓦锡B. 张青莲C. 侯德榜D. 卢瑟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拉瓦锡测定了空气的组成,故A错误;
B、我国化学家张青莲对铟、锑、铈、铕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故B正确;
C、侯德榜改良的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C错误;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D错误;
故选:B。
2. 如图所示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吸烟”,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烟火”,故B符合题意;
C、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放易燃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燃放鞭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缺铁会引起贫血B. 缺钙易患佝偻病
C. 缺碘易致癌D. 缺锌严重会得侏儒症
【答案】C
【解析】
【详解】A、缺铁会引起贫血,故A正确;
B、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故B正确;
C、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故C错误;
D、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严重会得侏儒症,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重要关系,通常情况下,缺乏某种必需元素会导致相应激素或生命基础物质的合成。
4. 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在天宫课堂向青少年展示了“金属锆的熔化与凝固”实验,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不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锆原子核内中子数为40B. 锆的元素符号为Zr
C. 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 gD. 锆为非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0,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91-40=51,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则锆的元素符号为Zr,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锆,带金字边,是金属元素,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5. “119”是汉语中“要要救”的谐音。学会扑救初起火灾,学会组织疏散逃生是安全自查、隐患自除的需要。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A. 被困室内,跳窗逃生B. 被困高楼,电梯逃生
C. 森林遇火,顺风逃生D. 湿巾捂鼻,匍匐逃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被困室内,跳窗逃生容易发生危险,故A做法不合理;
B、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人容易被困在电梯里,电梯里面也容易形成烟囱效应造成人窒息,故B做法不合理;
C、在森林遇火,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故C做法不合理;
D、由于燃烧产生大量烟尘,为了防止烟尘被吸入体内,用湿毛巾堵住口鼻,由于温度高烟尘会聚集在上方,所以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D做法合理;
故选:D。
6. 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
A. 镁粉 B. 面粉 C. 煤粉 D. 大理石粉
【答案】D
【解析】
【详解】可燃性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与氧气接触发生剧烈燃烧,体积迅速膨胀,容易发生爆炸,镁粉、面粉、煤粉都能燃烧,都具有可燃性,所以都容易发生爆炸,大理石不能燃烧,不可能发生爆炸。故选D。
7. Al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AlO2和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CO2B. H2C. NH3D. SO2
【答案】B
【解析】
【分析】Al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AlO2和一种气体,反应物中含有铝、钠、氧、氢四种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也一共含这四种元素,不会出现其他元素。
【详解】A、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而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故不可能;
B、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故可能;
C、氨气中含有氮元素,而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故不可能;
D、二氧化硫中含有硫元素,而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故不可能。
故选B。
8. 下列对化学用语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2H——2个氢元素B. Fe2+——铁元素显+2价
C. ——镁离子带2个正电D. 2H2O——2个水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H表示2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B、元素符合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Fe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不符合题意;
C、元素符合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表示镁元素显+2价。不符合题意;
D、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H2O表示2个水分子。符合题意;
故选D。
9. 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 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 苯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12×6+1×6
D. 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苯的化学式C6H6,分析化学式的意义及计算,选择正确的。
【详解】A、苯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不能说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一个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苯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12×6+1×6,符合题意;
D、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2023年9月23日晚,“零碳”甲醇点燃亚运火炬!此次亚运会使用的“零碳”甲醇是氢气与二氧化碳合成的。每生产- -吨这种甲醇可以消耗1.375吨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循环利用,彰显了中国打造“碳中和”亚运会的成果。如图所示为制备甲醇(CH3OH)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化学反应生成了三种新物质
B. 甲醇分子由3种原子构成
C. 参加反应的和分子数之比为4:1
D. 反应中若不使用纳米纤维催化剂,甲醇的总产量会降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纳米纤维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选项错误;
B、甲醇分子化学式为CH3OH,一个甲醇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该分子由3种原子构成,选项正确;
C、分子反应前有4个,反应后有一个,所以三个参加分子参加了反应,故反应的和分子数之比为3:1,选项错误;
D、由催化剂的特点可知,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量,反应中若不使用纳米纤维,甲醇的产量不会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11.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我是本故事的主人公,我叫一氧化碳(CO)。
我的出生之路比较坎坷,妈妈生我时缺氧,所以生下来就只有一个氧原子陪着我。我还有个弟弟,它比我要幸运的多。它可以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当它是固态时,它还可以作为一些好吃的食物的冷藏剂。当它是液态时,还能被做成灭火器,保障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人们一谈起我,第一反应就是三个字:有剧毒!本来我还能燃烧自己帮人们做做饭,后来无数的人因为我煤气中毒,于是做饭也不让我干了,换成了天然气。
之后每天我都不自信,但是我没有放弃,我想天无绝人之路,野百合也有春天,我一直努力改变自己,每天勤奋学习,努力提升自我价值和自信心。后来有一天,我无意中去了冶炼厂,我第一次感受到了 自己努力的意义,我可以作为还原剂,把铁矿里的铁给还原出来!
从此,我的辉煌人生便如水银般铺展开来。我曾经无比羡慕的弟弟,与我一起制备甲醇,在一定条件下,我们还可以拉上新朋友甲醇(CH3OH),一起合成乙酸,化学方程式如下:CH3OH+CO_______(乙酸)。
最后,我决定燃烧自己,享受这辉煌的仪式:在蓝色的火焰里,我看见了我的弟弟,他张开双臂,给我一个紧紧的拥抱!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我无意中去了冶炼厂,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我可以作为还原剂,把赤铁矿里的铁给还原出来”,该过程体现出的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乙酸的化学式为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一氧化碳的“妈妈”一定是碳
B. 一氧化碳的“弟弟"固态时叫“干冰”
C. 西气东输输送的是天然气
D. 一氧化碳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
(4)天然气代替一氧化碳帮助人们做饭是因为一氧化碳_______,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28 g一氧化碳完全燃烧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g。
【答案】11. 化学 12. C2H4O2 13. BC
14. ①. 有毒 ②. CH4+2O2CO2+2H2O
15. 16
【解析】
【小问1详解】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一氧化碳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出来,故属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小问2详解】
有2个C、4个H、2个O,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则乙酸的化学式为 C2H4O2;
【小问3详解】
A、一氧化碳的"妈妈"不一定是碳,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一氧化碳,故A错误;
B、一氧化碳的“弟弟"二 氧化碳固态时叫"干冰",故B正确;
C、西气东输输送的是天然气,故C正确;
D、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D错误;
故选BC。
【小问4详解】
天然气代替一氧化碳帮助人们做饭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从而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解:设28 g一氧化碳完全燃烧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答:28 g一氧化碳完全燃烧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16g。
12. 俗话说“水火不容”,看似矛盾的两者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Ⅰ.水——生命之源
(1)经过某些被污染的水体会散发“异味”,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是因为_______,净水时常使用______(填物质名称)吸附“异味”。
(2)二氧化氯是自来水厂净水时使用的一种消毒剂。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3)离子交换树脂也是净水的一种试剂, 其中一种净水剂净水原理如图所示。净化前后的“水”都是电中性的,一个Ca2+可以交换出_______个Na+。阳离子交换柱长时间使用后,Na+变少,失去硬水软化功能而失效。利用生活中常见物质_______可检验阳离子交换柱是否失效。
(4)沈水之阳,我心向往!浑河(沈水)是沈阳的母亲河,为了防治浑河污染,你的建议是______。
(5)分析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①图1中有关水蒸发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编号);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②图2是电解水实验装置,试管A中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图3中为电解水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a.请将图3中方框内微粒补充完整______;
b.该反应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
Ⅱ.火——文明起源
(6)清代袁枚在志怪小说集《新齐谐》中描写“教燧人皇帝钻木取火,以作大烹”,在此过程中木头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
(7)如图是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
①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燃料使用更便捷
B.气体燃料燃烧得更充分
C.天然气价格便宜
D.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②皇姑热电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原因是______。
Ⅲ.水火交融
(8)如图所示实验,持续不断通入______,水中的白磷就能燃烧,出现“水火交融”的奇观。
【答案】(1) ①.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②. 活性炭
(2)+4 (3) ①. 2 ##两##二 ②. 肥皂水
(4)不向浑河中乱扔垃圾(答案合理即可)
(5) ①. AC##CA ②. H2 ③. 2H2O2H2↑+ O2↑ ④. ⑤. 氢原子、氧原子##H、O
(6)内 (7) ①. ABCD ②. 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完全燃烧
(8)氧气##O2##空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经过某些被污染的水体会散发“异味”,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是因为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时常使用活性炭吸附“异味”;
【小问2详解】
二氧化氯中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x+(-2)×2=0,解得x=+4。
【小问3详解】
由于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一个Ca2+可以交换出2个Na+;
依据题意可知,交换后的水Ca2+含量增多,检验硬水、软水的物质为肥皂水,则利用生活中常见物质检验阳离子交换柱已失效的方法是:取少量通过阳离子交换柱的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若观察到泡沫较少且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阳离子交换柱已失效;
【小问4详解】
为了防治浑河污染,不能向浑河中乱扔垃圾(答案合理即可);
【小问5详解】
①A、分子一直在不断地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间隔变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间隔变大,水分子大小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水分子为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C;
②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试管A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化学式为H2;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分成氧原子与氢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图示为: ;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该反应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小问6详解】
木头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小问7详解】
①A、燃料使用更便捷,为燃料更新的理由,该选项正确;
B、气体燃料燃烧得更充分,则能充分使用燃料,为燃料更新的理由,,该选项正确;
C、天然气价格便宜,价格也是为燃料更新的理由,该选项正确;
D、煤燃烧生成很多污染物,则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为燃料更新的理由,该选项正确;
故选:ABCD ;
②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原因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完全燃烧;
【小问8详解】
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如图所示实验,持续不断通入,氧气(或空气),水中的白磷就能燃烧,出现“水火交融”的奇观。
13. 实验是化学科学研究问题的主要手段
实验一:探究燃烧条件
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实验时,将H2O2溶液注入瓶中,观察现象。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2)对比A和C中的现象,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实验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方案】
辰辰同学利用加热高锰酸钾,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请根据下列提示,补全实验内容: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测得反应装置与物质总质量为m1;
c.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好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组装好收集装置;
d.加热试管;
e.收集气体,直至量筒内液面下降至合适位置;
f.………………
h.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增加量为V,反应装置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m2。
(3)步骤f的操作是_______ (填字母);
A. 先将导管撤离水槽,再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B. 先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再将导管撤离水槽
(4)反应原理: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分析】
(5)实验时,辰辰同学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______;
(6)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优点是______;
(7)辰辰同学根据数据计算得m1≠m2+ρV (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ρ),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种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 试管中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B. 导管口连续且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气
【答案】(1) ①.
②. 分解反应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B
(4)
(5)防止生成的氧气溶于水,使测得氧气体积偏小
(6)便于直接读出氧气的体积 (7)B
【解析】
【小问1详解】
B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小问2详解】
白磷的着火点为40℃,AC均与氧气接触,A中温度为20摄氏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C中温度为80℃,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能燃烧,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问3详解】
若先将导管撤离水槽,再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继续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没有收集在量筒内,会形成实验误差,故应该先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再将导管撤离水槽,故选:B;
【小问4详解】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氧气溶于水,使测得氧气体积偏小;
【小问6详解】
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优点是便于直接读出氧气的体积;
【小问7详解】
A、试管中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并不会导致m1≠m2+ρV ,故A不符合题意;
B、导管口连续且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导致一部分氧气没有收集起来,会导致m1≠m2+ρV ,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从古至今,火,在人们心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和掌握,是人类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的第一次实践。为了探究火,了解灭火的相关知识,课外小组同学展开了以下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灭火原理
课外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实验:分别点燃3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罩上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依次加入适量碳酸钙和稀盐酸。
(1)实验原理: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现象:Ⅰ中的蜡烛逐渐熄灭,Ⅱ中的蜡烛正常燃烧,Ⅲ中的现象有:蜡烛逐渐熄灭,______;
(3)实验结论:由该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
任务二:研究灭火效果
(4)如下图所示,向燃烧器内通入CH4和空气,点燃,待火焰稳定后,再从进口A分别通入CO2、N2、He。改变通入的三种气体用量,测得火焰刚好熄灭时,通入的CO2、N2、He在混合器中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三种气体中灭火效果最好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5)研究KHCO3与CO2联合使用时的灭火效果。
①KHCO3灭火的原理较复杂。KHCO3受热分解时吸收能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O3K2CO3+CO2↑+H2O↑。以初中所学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KHCO3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有______(填字母)。
A.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B.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②向燃烧器(如图1)内通入CH4和空气,点燃,待火焰稳定后,从进口A通入CO2,进口B加入碳酸氢钾(KHCO3)粉末,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测得火焰刚好熄灭时,KHCO3的用量与混合器中通入的CO2体积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混合器中CO2体积分数在8%~ 10%内,随CO2体积分数的增加,使火焰熄灭所需的KHCO3用量不再减少,且燃烧器内残留的KHCO3增多,原因是______。
任务三:了解常见灭火器种类和用法
下图为常见的灭火器
(6)下列物品失火后最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木材棉布B. 图书档案C. 汽油柴油D. 电器设备
(7)如图为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中盛装的加压后的液态二氧化碳。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措施。灭火时先拔出保险销,手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压合压把,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使用时皮肤不要直接接触喷筒和喷射胶管。手握木柄且皮肤不要直接接触喷筒和喷射胶管的原因是______。
(8)如图是某型号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①打开高压气体容器后,气体充满整个简体,粉末状的灭火剂就会喷射出来,此时喷管受到一股反冲力。灭火器内部压强需控制在1.0~1.4 MPa之间(1 MPa等于106Pa),如果过低必须到相应维修部门充气。请解释必须充气的原因是______。
②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碳酸氢钠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物。
目前多数的酒店配备的消防器材是灭火毯(如图所示),相对于传统的灭火器,灭火毯有哪些优点以及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希望同学们继续调查研究。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出现更多高效且方便的消防器材。
【答案】(1)CaCO3+2HCl=CaCl2 +H2O+CO2↑
(2)产生大量气泡 (3)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4)CO2 (5) ①. BC ②. CO2 达到8%时,KHCO3分解产生的CO2与通入的CO2足以达到灭火的效果 (6)B
(7)防止冻伤 (8) ①. 压强过低,不能有效的将干粉喷射出来,起到灭火的效果 ②. 不属于
【解析】
【小问1详解】
Ⅲ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Ⅲ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故实验现象为:蜡烛逐渐熄灭,产生大量气泡;
【小问3详解】
灭火的原理有: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Ⅰ中蜡烛在倒扣的烧杯中燃烧消耗氧气,最终蜡烛会因缺氧而熄灭,由此得出灭火的原理: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Ⅲ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小问4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CO2的灭火需要的体积分数最小,则灭火效果最好;
【小问5详解】
①燃烧的三要素为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燃烧,灭火的原理有: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碳酸氢钾受热可以分解产生碳酸钾、水与二氧化碳,则碳酸氢钾灭火的原理为:分解时吸热降低反应物的温度,分解产生H2O蒸发吸热,产生的CO2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故选:BC;
②碳酸氢钾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当CO2含量在8%时,碳酸氢钾分解产生的CO2与通入的CO2足以达到灭火的效果,则再增加碳酸氢钾已经不参加反应;故答案为:CO2含量在8%时,碳酸氢钾分解产生的CO2与通入的CO2足以达到灭火的效果;
【小问6详解】
液态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体,不留下任何痕迹,可用于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的灭火;电器设备着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也可以用其它灭火器;扑灭油、气等引起的失火选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可选用水基型灭火器;故选:B;
【小问7详解】
二氧化碳液体汽化时吸热,使用时手握木柄且皮肤不要直接接触喷筒和喷射胶管的原因是防止冻伤;
【小问8详解】
①由于压强过低,不能有效的将干粉喷射出来,起到灭火的效果,所以如果内部压强过低必须到相应维修部门充气;②碳酸氢钠是由钠、碳、氢、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气体
CO2
N2
He
体积分数/%
17.65
27.15
23.84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图片
适用范围
可扑灭一般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
可扑灭一般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微观粒子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虹桥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虹桥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