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17页。
A.谷物酿酒B.汽油挥发C.冰雪融化D.西瓜榨汁
2.(1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B.检查气密性
C.取固体D.倾倒液体
3.(1分)自来水厂没有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
A.过滤B.吸附C.蒸馏D.沉降
4.(1分)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单质:稀有气体 水银 液氧
B.化合物:氧化镁 冰水混合物 四氧化三铁
C.混合物:铁水 汽水 海水
D.氧化物: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二氧化碳
5.(1分)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
6.(1分)端午节插艾草是我国某些地区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C15H10O2),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酮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黄酮素中含有氧分子
B.黄酮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C.黄酮素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D.黄酮素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5:16
7.(1分)如图所示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C.证明水的元素组成
D.验证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H2O和CO2
8.(1分)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
B.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2个氧原子
C.Fe2+表示1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9.(1分)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分子
B.结构观:H2O和H2O2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分类观: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氧化物
D.守恒观:1g氢气与1g氧气充分反应,一定可以生成2g水
10.(1分)某品牌碳酸氢铵化肥的标签如图所示(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79g
B.碳酸氢铵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C、H、N
C.该化肥中碳酸氢铵的纯度为79%
D.每袋该化肥中含氮量与30kg尿素[化学式为CO(NH2)2]含氮量相当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11.(9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茶叶主要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类。这六大茶类茶性均不同,这基本上是根据茶叶发酵程度由低到高划分的。一般而言,属于凉性茶;青茶属于中性茶
茶叶里有一个重要的成分就是茶多酚。研究表明,茶多酚有利于维持体内茶酚胺的浓度,从而增加肌肉收缩能力,绿茶中的咖啡因还会强化这一效果。另外,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消除运动中产生的自由基,维持机体免疫力。
某茶叶样品的成分及含量如图所示: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茶叶中的 有利于维持体内茶酚胺的浓度,从而增加肌肉收缩能力,促进脂肪分解
(2)茶叶含氟较高,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指的是 (填“元素”或“单质”)。
(3)茶叶中的硒有防癌作用。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4)古人所言:“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泡茶之水以山上之水为上佳,以井口之水为下品。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②山泉水中含有微量的氯化镁,氯化镁中的阴离子为 ;
③大量使用氮肥容易使水体富营养化。请标出硫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④山泉水中含有钙、镁、锌、锶等人体所必须的元素,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例如 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
(5)泡茶时,用茶漏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该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
12.(13分)在近期“支原体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上有一个重要环节为“高流氧呼吸”,其本质和“富氧空气”差不多,“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三】制取氧气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常用装置。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甲 ,乙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 现象时,表明氧气已经集满。装置B既可以用来制氧气又可以用来制二氧化碳,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 。
(3)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完成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充时就开始收集
(4)实验室也可选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图1为过氧化氢分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生成物的微观粒子模型补充完整。
【实验二】用纯氮气及上述实验制取的氧气混制“富氧空气”。
(5)混制一定体积“富氧空气”,其氧气体积分数为40%,可使用图2装置,再从导管 (选填“a”或“b”)通入氮气,排出 mL水后,再通入氧气排出80mL水。
【实验三】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6)为了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学们设计了如图3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连接好装置后,关闭弹簧夹,记录注射器初始读数,待燃烧结束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中还需要记录的数据是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 。
(7)同学们还想利用图3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称量点燃白磷前后整个装置(包括装置内药品)的质量,但发现两次读数并不相等,其原因可能是 。
a.白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未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
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13.(6分)2023年10月24日,《应用快报﹣材料》报道了一种微型发电机,可以将室温液体中的分子运动转化为电能
【活动一】探究分子的性质
(1)小组同学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得到甲溶液(如图1),观察溶液变红,结合该现象说明了 。
(2)在烧杯B中加入5mL浓氨水,在烧杯C中重新配制甲溶液,用一个大烧杯把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如图2) ,体现分子的一条基本性质是 。
【活动二】数字化仪器探究分子的运动
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分子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
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一:将塑料瓶敞口放置;步骤二:双手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步骤三: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4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3)PQ段能够说明氧气的一点物理性质是 。
(4)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从微观角度回答)。
(5)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时几乎不再变化。
14.(12分)燃烧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创造美好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某项目小组的同学以“家用燃料”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之旅。
【项目一】燃烧是如何发生的
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燃烧的生成物有毒有害。
(1)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 。利用图1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依据的现象是 。与图1装置相比,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
【项目二】家用燃料的合理使用
(一)燃烧燃料为了取暖
(2)同学们经过走访调查,了解到从前人们把煤制成蜂窝煤后燃烧会更加充分(图3),请你从充分燃烧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
(3)在家庭中使用煤(含碳量95%左右)取暖时,由于烟囱通风不畅,请你用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解释生成一氧化碳的原因 。
(二)燃烧燃料为了照明
诗人陆游曾记载:“书灯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一端作小窍,每夕一易之……可省油之半”。夹瓷盏是省油灯(图4),用棉线做灯芯:上层盏盛油
(4)油燃烧时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下层盏内盛水能达到省灯油的目的,原理是 。
【项目三】家用燃料的变迁和未来
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图5所示:
(5)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75%和82.3%,通过该数据分析,用等质量的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
(6)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错误的是 (填序号)。
A.燃料使用更便捷
B.固体燃料燃烧得更充分
C.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7)通过研究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同学们预测未来燃料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能源。如氢能,其优点是 (一点即可),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谷物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
B、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C、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D、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故选:A。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分析】A.根据连接仪器的正确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连接仪器时,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故选项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选项B正确;
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二放,先将试管横放,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瓶塞没有倒放、试剂瓶口和试管口没有紧挨在一起。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分析】可以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吸附,一般用不到蒸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中等.
4.【分析】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C、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A、稀有气体含有氦气、氩气等物质,可排除该选项。
B、氧化镁、四氧化三铁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铁水是液态的铁,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是由钾、锰,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混合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分析】A、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B、根据室内着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促进燃烧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这是采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来灭火;
B、室内起火时,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
C、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物质的具有可燃性,三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灭火的目的;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
故选:B。
【点评】加强对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分析】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元素的规定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值进行分析。
【解答】解:A、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
B、黄酮素(C15H10O2)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黄酮素(C15H10O2)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黄酮素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故C正确;
D、黄酮素中氢,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分析】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B、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故选项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要验证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同时还要验证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说明生成了水,故选项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8.【分析】A、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C、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解答】解:A、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2中的“2”表示6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5+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9.【分析】A、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质量比关系进行计算。
【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B、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故认识正确;
C、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故认识不正确;
D、由于:2H2+O62H2O,则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7×4):(16×2)=5:8,氢气不能完全反应,故认识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基本化学观念,构建正确的化学观念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0.【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及单位进行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碳酸氢铵的纯度为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纯净的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计算出碳酸氢铵、尿素中氮元素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79,单位为“1”,故错误;
B.碳酸氢铵中氮、氢、氧、碳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4:(1×7):(16×3):12=14:5:48:12、氮、碳、氢,故错误;
C.该化肥中碳酸氢铵的纯度为14%÷(×100%)=79%;
D.30kg尿素[化学式为CO(NH2)2]含氮量为30kg××100%=14kg,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11.【分析】(1)根据文中内容分析;
(2)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分析;
(4)根据化学用语分析;
(5)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解答】解:(1)茶叶中的茶多酚有利于维持体内茶酚胺的浓度,从而增加肌肉收缩能力,绿茶中的咖啡因还会强化这一效果;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茶叶含氟较高。这里的“氟”指的是元素;
(3)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种类,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水分子2O;
②氯化镁中的阴离子为氯离子,表示为Cl﹣;
③硫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
④缺锌(Zn)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
(5)泡茶时,用茶漏将茶叶与茶水分离。
故答案为:
(1)茶多酚;
(2)元素;
(3)78.96;34;
(4)①;H2O;
②Cl﹣;
③;
④Zn;
(5)过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普阅读的能力和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根据文中的内容 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即可。
12.【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改进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的选择、验满方法及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5)根据万用瓶的管口选择及氧气的体积分数为40%进行分析;
(6)根据实验所需的数据进行分析;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甲为铁架台。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3↑,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该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E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装置,说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和水3+2HCl=CaCl2+H2O+CO2↑,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3)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故不符合题意;
B、若收集前,则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C、若收集后,不会影响收集氧气的纯净;
D、由于刚产生的气体中混有空气,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4)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补充完整为:。
(5)气体密度比水小,用图6装置收集时;若想收集40%的氧气,则需通入氮气的体积为。
(6)若想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由于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压强减小,则需要的数据为注射器初始读数、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
(7)a、白磷量不足,不符合题意;
b、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天平不平衡;
c、未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不会影响天平质量。
(8)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个数,则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1)铁架台;长颈漏斗;
(2)2KClO32KCl+3O5↑或氯酸钾氯化钾+氧气;A;CaCO3+2HCl=CaCl7+H2O+CO2↑或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3)BD;
(4);
(5)a;120mL;
(6)注射器最终的读数;
(7)b;
(8)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及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实验原理、理解装置的选择及注意事项等,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3.【分析】(1)根据浓氨水呈碱性分析;
(2)根据分子运动进行分析;
(3)根据氧气密度进行分析;
(4)根据温度影响运动速率进行分析;
(5)根据氧气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解答】解:(1)浓氨水呈碱性,会使酚酞溶液变红;
(2)浓氨水会进入C中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会观察到烧杯C中酚酞溶液变红。故答案为:烧杯C中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PQ段氧气的量明显下降,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导致量急剧减小;
(4)MN段是氧气自由扩散出去,NP段是温度升高,故答案为:温度升高;
(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即2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仔细分析图像中量的问题。
14.【分析】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1)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缺一不可,铜片上白磷燃烧,是由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2P7O5或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温度均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是因为水中白磷隔绝氧气;白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图1装置是未封闭体系,则与图7装置相比;
(2)把煤制成蜂窝煤,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碳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22CO;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
(4)油燃烧时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下层盏内盛水能达到省灯油的目的,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油耗就少一些,减少油的挥发;
(5)天然气中碳元素的含量低于液化石油气中碳元素的含量,燃烧相同质量的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时,所以相同条件下;
(6)A.燃料使用更便捷,与燃料更新有关系;
B.固体燃料燃烧得更充分,与燃料更新无关系;
C.煤燃烧生成很多污染物,则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故正确;
故选:B;
(7)氢气燃烧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有污染3+O22H4O或氢气+氧气水。
故答案为: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P+5O52P2O3或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更加环保;
(2)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加充分;
(3)2C+O28CO或碳+氧气一氧化碳;
(4)化学;减少油的挥发;
(5)天然气中碳元素的含量低于液化石油气中碳元素的含量,燃烧相同质量的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时;
(6)B;
(7)氢气燃烧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有污染2+O25H2O或氢气+氧气水。
【点评】本题涉及知识较多,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并利用题文信息及已学知识即可解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15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自来水厂不会用到的净水方法是,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 下列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监测化学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