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奠基(diàn)涉猎(shè)挚友(zhì)扑朔迷离(suò)
B.屏障(píng)诧异(chà)字帖(tiě)目不窥园(kuì)
C.嗥鸣(há)污秽(suì)可汗(hán)慷慨淋漓(kāi)
D.书斋(zhāi)肿胀(zhǒng)气魄(pò)妇孺皆知(rú)
2.下列词语书与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聘秩序鞠躬尽瘁沥尽心血
B.哺育暄闹浩浩荡荡微不足道
C.高粱埋葬至死不懈锋芒必露
D.粗拙取缔不以为然大廷广众
3.下列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们每天加班加点地改作业真是可歌可泣。
B.盗贼索性躲进了小楼,兀兀穷年地研究起了如何躲避警察的追捕。
C.可悲的是,有太多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却鲜为人知。
D.班长小袁天天晚上打游戏,成绩一落千丈,真是令人刮目相待。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那烟雨迷蒙的白水洞瀑布,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光辉事迹。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很”“更”“最”“只”“才”都是副词。
B.“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一句中的“而”在这里是连词。
C.“台阶”“我们”“美好”“已经”分别是名词、代词、形容词、介词。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年少时候,母亲就是我们的守护神,每一次从梦中醒来,都会看到母亲温柔的目光;每一次跌倒,都会得到母亲的搀扶。冬天里,____________;夏天里,____________;秋天里,____________;春天里,____________。
①母亲便是月亮,映着我们床前的明月光;
②母亲就是小火炉,摸起来,暖暖的;
③母亲就是一片绿荫,为我们遮挡太阳;
④母亲就是暖阳,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坚强;
A.②①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奋发有为。
C.“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8.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杨绎(1911—2016),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
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阿Q正传》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D.《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本文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
二、默写题
9.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见往事耳。
(2)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描写征战激烈持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题
10.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A.他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他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楞楞磕磕的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作的是什么……想哭也哭不出。
文段节选自____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__(书名)。A段中他“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B段中他“想哭也哭不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学习与探究
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七年级(4)班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1.活动中,有位同学写了下面的对联,请你修改上联,使其对仗工整。
上联:回忆那峥嵘岁月,真是生灵涂炭啊,老百姓多灾多难,凄冷的黑夜何时才有尽头。
下联: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小语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小文同学接着朗诵黄霑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
五、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心墙
万吉星
①小区有些年头了,密密麻麻的防盗笼,杂乱无章的网线、电话线蜘蛛网似的爬满了红砖房。每个单元门楼前的空墙上,贴满了各种牛皮癣广告。
②小王两口子带着刚满月的孩子搬进来时,总感觉很陌生,很不习惯。
③搬家时,父母从乡下送来了几大箱土鸡蛋。看着这些土鸡蛋还大多都没动,小王心里很着急:天气太热,时间一长就放坏了。
④媳妇说:“要不楼上楼下左邻右舍每家送点吧,以前的邻居们谁家有好吃的东西不都是互送的吗?”
⑤小王觉得这主意不错,便提了一篮鸡蛋去敲对面邻居家的门。厚厚的冷冰冰的防盗门阴沉着脸,“笃——笃——笃”,连敲门声也是阴沉沉的,不像在乡下,用拳头把门擂得“咣一咣——咣”山响。
⑥敲了几下后,小王把耳朵贴在门上,听到从里面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他连忙后退了一步,用手捋了捋头发。可门并没有开,只听到门后传来一阵“寒寒窜”的响动,小王知道这是主人家正对着猫眼往外观察呢。他便对着门里说:“我是刚搬来对面的邻居,家里有些乡下带来的土鸡蛋,给你们送几个过来。”
⑦门内沉默了几秒钟,传来一个女人冷冰冰的声音:“谢谢,不用了,我们家都不喜欢吃鸡蛋。”话音一落,便有脚步声渐渐远去。
⑧小王感到有些失落,他抬腿上了楼,敲了敲楼上邻居家的门。门开了,但只虚开了一道不大的缝隙,从里面探出来一颗男人的脑袋,粗声粗气地问道:“你找谁?”小王忙将手里的篮子往面前送了送,把刚才在楼下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男人一愣,用疑惑的眼光打量了一下小王、依然冷冰冰的说:“谢谢,不用了,我们家冰箱里还有很多。”说完便“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⑨小王站在楼道里,感觉很冷。
⑩没过几天,孩子一到深夜就哭闹不停,吵得小西口不得安宁,也搅得楼上楼下都睡不好觉。媳妇说:“孩子都吵得左邻右舍无法休息了,要不你去给大家道个歉。与其等人家骂上门来,不如先去陪个笑脸。”可真要去,小王心里又感到很别扭。
⑪怎么才能给邻居道了歉又不吃闭门羹呢?小王睁着眼想了一晚上。
⑫清晨天一亮,人们出门时,在单元门前的空墙上看到了这样一张手写的纸条:“各位邻居,我们刚搬到这个小区,由于孩子太小晚上吵闹,影响了大家的休息,深表歉意,同时也感谢大家这些天来对我们以及孩子的理解和包容,在此真诚地谢谢大家!”在小纸条的最后,还印上了孩子可爱的小脚印。
⑬第二天,纸条旁边多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谁家都有孩子,我们也是过来人,能理解!”纸条的后面,画了一颗小小的爱心。
⑭第三天,又多了一张小纸条:“是不是尿不湿让孩子不舒服,我家用的是XX牌的,孩子晚上睡得很香,你们可以试试!”
⑮第四天,再次多了一张纸条:“是不是奶水不够,孩子没吃饱?花生炖猪脚能催奶,我女儿刚断奶,家里还有很多花生,我给你们拿一点来吧!”
⑯第五天、第六天……
⑰最后有一天,在那面贴了无数张爱心小纸条的墙上,又多了这样一张小纸条:“我们在这个小区住了很多年了,但大家相互都不认识,中秋节快到了,要不我们就一起走出家门,在院子里搞一次联欢吧!”
⑱关了电视,放下书本,二楼的抱来一箱苹果,三楼的提了一篮花生,四楼的拿出一袋核桃……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小王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他们。
⑲一轮明月静静地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倾泄在每个人开心的笑脸上。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3.细读全文,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将情节概括完整。
送鸡蛋遭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食物联欢
14.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1)男人一愣,用疑惑的眼光打量了一下小王。
(2)可真要去,小王心里又感到很别扭。
15.联系语境,请分别从修辞的角度和拟声词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厚厚的冷冰冰的防盗门阴沉着脸,“笃——笃——笃”,连敲门声也是阴沉沉的,不像在乡下,用拳头把门擂得“咣——咣——咣”山响。
从修辞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拟声词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前半部分揭露了现代城市邻里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读完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三轮车
徐立新
①父亲的一生,与三轮车紧密相连。
②因为我和姐姐都要读书,花费大,为多赚些钱供我们,父亲决定制作和售卖卤菜。学会做卤菜后,父亲借钱买了一辆三轮车,乡间道路很不好,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有之事。
③稍大时,我也嚷着要去卖卤菜,那时路也好了很多,父亲的骑车水平也高了些,于是他便在座位旁加钉了个宽板条。带着我一起卖卤菜。卤菜卖完了,他还会骑着车带我四处逛逛。家乡的坡岭多,上坡时,父亲用力一蹬,猛踩几脚,车子便呼啦一下冲了上去。那样的迅猛,像极了一位沙场图将男突重围;下坡时,车子则快如乘风,夕阳几岭,晚云披霞,四野从眼前呼啸而过,风简直要钻进耳里呐喊,一切,让我兴奋不已!那时的父亲,在我心中,是个了不起的威猛“骑士”!
④为了让食客吃得更健康,几年后,父亲换了一辆三轮车,车上装了玻璃橱柜,这样可以将卤菜放在密封透明的玻璃柜里,灰尘进不去,雨雪天也不怕了。
⑤再后来,父亲又换了一辆三轮车,并对车进行了改良,车底加一个煤球炉,玻璃柜里加一口小铁锅,这样在冬天更能让卤菜不至于太凉。车上,依然留有我的位置。父亲骑着新车,又一次上路,直至我们上完大学。
⑥我在省城上班后,因父亲的身体原因就劝他不要再卖卤菜了。可他依然舍不得丢弃那辆三轮车。上班的前几年,每次回家,父亲都会骑着三轮车到小镇的车站接我。有一回,我要帮他骑,他坚决不同意,说我把控不好,我只好坐在他身旁,时光仿佛一下回到儿时,那对如风父子再次浮现在眼前。只是现在,父亲的脚力弱了,骑起车来很费劲,腰弯得像弓一样;父亲老了,威猛不再。
⑦今年清明,我开车回去祭祖,从村口到我家100多米的窄窄小路,车子开不进去,我便要拿钱给父亲,让他将路拓宽,浇上水泥,车子好能开到家门口,可父亲死活不同意:“这么点远的路,行李我用三轮车来运!”坐在三轮车上,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要是有一天坐腻了小汽车,遇阻了,心烦了,就回来坐坐爸的三轮车,我再带你四处逛逛,你的座位,一直都在那留着!”
⑧三轮车,父亲一骑就是四十多年,骑着,骑着,就将自己从一个年富力强、腰板挺直的小伙,骑成了一个头发花白、佝腰偻背的老者。一直在路上的父亲,骑了三辆三轮车,为孩子们骑出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之路,他一生都在努力去骑稳属于自己,更属于全家的三轮车,他做到了。我想,接下来,该轮到我好好开车了。
17.根据文童第①~⑤段内容填表。
18.从描写的角度赏析③段画线句子。
上坡时,父亲用力一蹬,猛踩几脚,车子便呼啦一下冲了上去。
19.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20.怎样理解文尾句子“我想,接下来.该轮到我好好开车了。”中“好好开车”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园,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平?”。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②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选自《宋史》)
【注】①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日;白天。③罔不:无不,都。周,没有。④务:致力,从事。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2)但手熟尔__________
(3)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4)杖之__________
22.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B.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C.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D.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23.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亦以此自矜以钱覆其口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而钱不湿
C.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
D.尝射于家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25.两文都写陈尧咨“善射”,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六、写作题
26.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总有一些人,他们平凡、真实,却因为某一瞬间,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带给我们感动与思考。就像重病中还给杨绛一家送来大鸡蛋和好香油的老王;就像身处最底层、自己大字不识却费尽周折给迅哥儿买来《山海经》的阿长……他们普普通通,或许还有若干不足,却在小小的举动中闪现着品格的光辉。
请以《平凡的微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文题二:那件事,让我想起来就__________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扑朔迷离(suò)”读作“shuò”;
B.“字帖(tiě)”读作“tiè”,“目不窥园(kuì)”读作“kuī”;
C.“污秽(suì)”读作“huì”,“慷慨淋漓(kāi)”读作“kǎi”;
2.答案:A
解析:B.暄—喧;C.必—毕;D.廷—庭。
3.答案:C
解析:A.“可歌可泣”指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用在这里是搭配不当;B.“兀兀穷年”指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用在这里是色彩不当;D.“刮目相待”比喻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用在此处是色彩不当。
4.答案:C
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表决”与“讨论”互换位置;B.两面对一面,应删掉“否”或在“养成”前添加“是否”;D.搭配不当,应将“事迹”改为“人物形象”。
5.答案:C
解析:“已经”是副词。
6.答案:B
解析:②句中的“小火炉”对应的是冬天取暖需要用到的器物,故②应为第一句。③句中的“绿荫”对应的是夏天人们乘凉的地方,故③应为第二句。①句中的“月亮”对应的是在秋天更容易生发的思念,故①应为第三句。④句中给我们“力量”和“坚强”的“暖阳”,对应的是春天的温暖和活力,故④应为第四句。应依次填入②③①④,与B项相符。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
7.答案:B
解析:A.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删去其中一个;C.“都到齐了吗?同学们。”应改为“都到齐了吗,同学们?”;D.“十三、四岁”中的数字表示概数,应删去顿号。
8.答案:C
解析:第一部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9.答案:(1)但当涉猎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草树知春不久归
(4)凭君传语报平安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解析:
10.答案:老舍;《骆驼祥子》A祥子因买上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B祥子因为给虎妞办丧事而卖车,难受得哭不出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情况。结合文段中“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他的车卖了”可知,文段选自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A.本段情节是祥子买上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根据下文的描述“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可以看出祥子对这辆车的无比喜爱。“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心中激动,是高兴地想要哭出来。B.本段情节是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卖车为虎妞下葬,根据上文“祥子的车卖了”,可以推断祥子因为虎妞办丧事没钱,不得已把自己心爱的人生第一辆车卖了。“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楞楞磕磕的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作的是什么……”,从这里也能看出,祥子的车没了,虎妞没了,儿子没了,钱没了,一切茫然不知所措,心中难过到了极点,哭都哭不出声。
11.答案:示例: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百姓蒙难,黑夜凄冷。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对联的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据此分析,结合“回忆那峥嵘岁月,真是生灵涂炭啊老百姓多灾多难,凄冷的黑夜何时才有尽头'从中提炼概括出上联: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百姓蒙难,黑夜凄冷。
12.答案:示例:小语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有请小文同学为大家朗诵黄霑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缠绵婉转中,感受那爱国的依依深情。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串词。拟写串台词时,一定要简明扼要,衔接自然,和谐得体,有品位。可先用简洁的语言介绍《黄河颂》朗诵情况,自然过渡到朗通《我的中国心》。
13.答案:写纸条道歉;贴纸条显爱。
解析:本题考小说情节。根据已知内容“送鸡蛋遭拒”,可知这是小说1—9自然段的内容;根据已知内容“出食物联欢”,可知这是小说1-19自然段的内容:因此,我们需要概括的是回一面自然段的内容,根据题干提示,这一内容需分作两部分。第一空,根据0-12自然段“没过几天,孩子一到深夜就哭闹不停,吵得小两口不得安宁,也搅得楼上楼下都睡不好觉……可真要去,小王心里又感到很别扭”“怎么才能给邻居道了歉又不吃闭门羹呢?小王睁着眼想了一晚上”“清晨天一亮,人们出门时,在单元门前的空墙上看到了这样一张手写的纸条”,写因孩子哭闹打扰了邻居,又想避免当面道歉的尴尬,所以小王写了个道歉的纸条贴在墙上。可以简要概括为“写纸条道歉”。第二空,根3—16段“第二天,纸条旁边多了一张小纸条”“第三天,又多了一张小纸条”“第四天,再次多了一张纸条”“第五天、第六天-”,写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写纸条道歉帖纸条,墙上的纸条越来越多,每一张都显示了邻居们的爱心,可以简要概括为“贴纸条显爱”。
14.答案:(1)疑惑:疑虑困惑。指男人不明白小王为什么要给他家送鸡蛋而怀疑小王,表现出他对小王的不信任。(2)别扭:不顺心,不舒服。指小王前次送鸡蛋遭到拒绝,怕去道歉再受到怀疑或者冷眼,因而心里不愿意,不痛快。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1)“疑惑”本义是对人和事物有疑虑和困惑。结合“小王忙将手里的篮子往面前送了送,把刚才在楼下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男人一愣,用疑惑的眼光打量了一下小王,依然冷冰冰的说.”可知,这里指男人心存疑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陌生人米送鸡蛋,其至怀疑对方别有用心,因此顾虑重重。这是对陌生人的不信任,也为后文冷冰冰地拒绝做下铺垫。(2)“别扭”本义是不顺心,不舒畅。根据“小王心里又感到很别扭”知,“别扭”是对小王的心理描写,意思是他的心里感到不自然,不舒服。联系第⑨段“小王站在楼道里,感觉很冷”可知,他此前两次给邻居送鸡蛋,但都遭到了冷漠的拒绝。此刻因为孩子哭闹打扰了邻居而去道歉,担心还会遭遇冷眼而分外尴尬。前次送鸡蛋遭到拒绝,因而心里不愿意去,怕去当面道歉再受到怀疑或者冷眼不痛快。所以感到“别扭”。
15.答案:①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防盗门的厚实阴冷,突出地表现出小区人们的防范心很重,邻里之间很冷漠。②拟声词进行对比,突出乡下邻里之间的融洽友好,反衬出小区邻里之间隔膜很深。
解析:本卷考查谱句赏析。修辞手法:根据“冷冰冰的防盗门阴沉着脸”,可知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防盗门人格化,赋予他人的神态,既表现出防盗门的厚实阴冷的外形特点,又生动形象地突出地表现人物的心理,联系第⑦段“门内沉默了几秒钟,传来一个女人冷冰冰的声音:‘谢谢,不用了,我们家都不喜欢吃鸡蛋。”话音落,便有脚步声渐渐远去”等语句可知,此句把小区人们对外人极强的防范心表现了出来,也体现邻里之间的冷淡与彼此情感间的漠视,对陌生人都心存顾忌。这样写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从拟声词角度:根据“第第笃”模拟的是城里敲门的声音,这种不紧不慢的声音体现的敲门者和主人的不熟悉和试探。而“咣一咣-咣”则模拟的是乡下敲门的声音,既表现出敲门人的粗犷,也体现出他们的亲密无间,毫无顾忌的随意。故拟声词的对比,能突出乡下和城里不同的邻里关系,表现了城里小区邻里之间的冷漠和乡下邻里之间的亲密无间,体现了小区邻里之间防范隔膜很深及人与间的不信任。为后边“爱心墙”的出现做下铺垫。
16.答案:揭露了现代社会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猜疑,邻里之间关系冷漠。我们要多关心他人,只有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和冷漠,互相信任,才能建立起温馨和谐的邻里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作答本题。这篇小说通过写小王两口子带着刚满月的孩子搬到小区,想通过送邻居鸡蛋拉进彼此的距离,邻居不清楚小王的用意,出于对别人的提防,所以表现冷淡,揭露了现代社会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猜疑,邻里之间关系冷漠。后米小王两口子为孩子哭闹影响大家休息,通过在墙上贴纸条的方式道歉,邻居用小纸条表示理解和同情,打破了彼此的隔阂,邻居间逐渐心心相通。中秋的联欢使隔阂最终被打破,使大家的关系更加融洽。感悟到:只要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和冷漠,互相信任,就能建立起快乐和谐的邻里关系。
17.答案:①多赚些钱供我们读书;②加玻璃柜;③在冬天里便能让卤菜不至于太凉。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梳理和概括能力。从文中第②段“因为我和姐姐都要读书,花费大,为多赚些钱供我们,父亲决定制作和售卖卤菜。学会做卤菜后,父亲借钱买了一辆三轮车,骑着它穿村走巷卖卤菜”可以概括出:多赚些钱供我们读书;从文中第④段“为了让食客吃得更健康,几年后,父亲换了一辆三轮车,车上装了玻璃橱柜,这样可以将卤菜放在密封透明的玻璃柜里,灰尘进不去”可以提取出:加玻璃柜;从文中第⑤段“再后来,父亲又换了一辆三轮车,并对车进行了改良,车底加一个煤球炉,玻璃柜里加一口小铁锅,这样在冬天更便能让卤菜不至于太凉”可以提取出:在冬天里便能让卤菜不至于太凉。
18.答案:动作描写,用“蹬”“踩”两个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骑车的力量大,表现了父亲高大威猛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能力。结合句子内容来看,画线句属于动作描写,“蹬”“踩”刻画出了父亲骑车时的样子,写出了父亲当时的努力,同时父亲为了这个家努力的样子也展现了他的高大威猛。
19.答案:有家庭责任感,吃苦耐劳,理解疼爱孩子,教子有方。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从行为事件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入手。从文中第②段“因为我和姐姐都要读书,花费大,为多赚些钱供我们,父亲决定制作和售卖卤菜”“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有之事”可以看出父亲有责任感,能吃苦;从文中第③段“于是他便在座位旁加钉了个宽板条。带着我一起卖卤菜。卤菜卖完了,他还会骑着车带我四处逛逛”可以看出父亲爱孩子;从文中第④段“为了让食客吃得更健康,几年后,父亲换了一辆三轮车,车上装了玻璃橱柜”和第⑤段“车底加一个煤球炉,玻璃柜里加一口小铁锅,这样在冬天更能让卤菜不至于太凉”可以看出父亲善良,讲道德;从文中第⑥段“他坚决不同意,说我把控不好,我只好坐在他身旁”可以看出父亲理解孩子;从文中第⑦段“这么点远的路,行李我用三轮车来运”和“你要是有一天坐腻了小汽车,遇阻了,心烦了,就回来坐坐爸的三轮车,我再带你四处逛逛,你的座位,一直都在那留着”可见父亲节俭,会教育孩子。
20.答案:好好开车,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好好爱家人。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结合第⑧段“一直在路上的父亲,骑了三辆三轮车,为孩子们骑出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之路,他一生都在努力去骑稳属于自己,更属于全家的三轮车,他做到了”可知,这句话是指“我"知道该如何去面对未来和生活,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我”也要像父亲一样,好好工作,好好做人,要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
21.答案:(1)怎么;(2)尔同“耳”,相当于“罢了”;(3)打发;(4)用木棒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句意: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2)句意: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尔:同“耳”,相当于“罢了”,(3)句意: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遺:打发。(4)句意:用棒子打他。杖:用棒子打。
2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调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今”表示时间,是状语,其后断开:“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其前断开:故停顿为: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故选B。
2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凭借/介词,用、拿;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人称代词,你/语气词,同“耳”,相当于“罢了”;D.都是介词,在;故选D。
24.答案:(1)(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2)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刑、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重点词:但,只。额,点头。(2)重点词:岂,难道。汝,你。
25.答案:要点:陈尧咨射箭“当世无双”“发矢十中八九”突出他射技纯熟;“以此自矜”“尔安敢轻吾射!”“吾射不亦精乎?”写出他骄傲无礼;“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说明他贪图享乐。启示:做人不能傲慢无礼,更不能贪图享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和标点阅读感悟的能力。由甲文的“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发矢十中八九”和乙文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可知,陈尧咨射技精湛、炉火纯青,由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和“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尧咨骄傲自满、傲慢无礼:由乙文“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容岡不叹服”可知,陈尧咨贪图享乐、荒废政事。
26.答案:例文:
那件事,让我想起来就感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长大了。细数成长的过往,许多事已经随时间流逝了,然而记忆深处有一件事,每每想起总会感动不已。
那天周六,终于不用早起的我睡起了懒觉。早上的阳光穿过窗户,直照在我的背上。妈妈走进来吩咐我:“早饭在锅里热着呢,吃完饭后,你帮我把鸡喂喂。”“嗯”我迷迷糊糊应了一声。妈妈的脚步声已经走远,我知道她上班去了,而我又去与周公作伴了。
睡了很久的我终于起了,看眼手机,十点,不晚,磨磨蹭蹭地穿好衣服,慢慢腾腾地洗脸,三心二意地吃着早饭。
下午,天快黑了,我正在玩手机,“当哪”一声,传进我的耳朵,我抬头一看,大门被打开,只见妈妈推着电动车回来了。我的心“咯噔”一下,早晨妈妈吩咐的事一下子想了起来,一拍脑袋,哎呀,忘记给鸡喂食了。我迅速放下手机往外跑,端起妈妈早晨准备好的鸡食,向后院狂奔而去。鸡一看到食,呼啦一下,都围了过来,拍起头来,两眼盯着食,“咕咕、咕咕地叫,我把食放在地上,鸡都争先恐后的围上去,脑袋似发报的电台,不停的点头啄食。
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往回走,妈妈看到我递过来一份手抓饼,“你昨天不说想吃手抓饼了吗,我路过就买了一份。”我怔怔地看着手抓饼,手停在半空,脚也定住了,我不过是随便一说,妈妈却记住了,而妈妈让我帮她给鸡喂食,我却忘记了。“怎么了?”“没事,没事。”我接过手抓饼回屋了,心却难以平静,如同把石子投进平静的湖水,激起了图圈的涟漪。
那黄中透白的手抓饼,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可却怎么也勾不起我的食欲,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却被妈妈刻在心里,她的心里除了我,除了这家,还能容的下什么呢?这就是妈妈,不管自己多苦,多累,但她对孩子的爱是丝毫不肯减少的。
那份手抓饼,那份母亲对我的爱,深埋在记忆中,每每想起,心里就泛起暖意,感动沿着我的血脉,在我肌肤里扩散,扩散……至今一想起,就让我感动。
解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那件事”是特指,指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是写作对象;“我”限制了写作人称、写作选材范围,要从作者自己具体生活出发去选材写作;“想起来就”则暗示“那件事”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要补充的内容则指明了情感,指向了主旨,是题眼。可以选择题干中所给的几个选项中的一个,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体会,自行补充题目,例如白家、骄傲、悔恨、觉得幸福、羞愧等内容。整体上文章要回顾一件让作者记忆比较深刻、难忘的事情,在回顾的过程中细致地表达出某种情感,即使是补充悔恨、愤怒、遗憾等词语,在行文的主题上也要积极,经历过这件事后,作者的情感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成熟,行为更加严谨等等。第二,构思选材。文章适合写记叙文,有人物,即是作者,有事件,过去发生的一件事,有情感和主旨,即是要补充的内容。先补题,明确要写作的事件,可以从家庭生活、学习生活、路上见闻、读书感受、新闻见闻等领域选择素材,事情是文章的重点,所以要细致、完整的交代过程,以及过程中小作者的感受、想法、情感等。然后提炼事件的情感、主旨等。文章固然是回首往事,但是更是通过往事去表达一些情感,写一些成长小作者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例如考试作弊,想起米就惭愧,妈妈的鼓励,想起米就温暖等,还可以写自己看到的事情,例如看到街头一些翻垃圾桶的老人获得帮助,想起来就觉得温暖等等。
父亲的三轮车
用途或方式
目的或原因
第一辆
售卖卤菜
①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辆
②_________________
让食客吃得更健康
第三辆
加煤球炉和小铁锅
③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题,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与欣赏,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与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