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顾茅庐授课ppt课件
展开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
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思考:这篇《隆中对》曾经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上第23课,但是新的部编版却被替换,改为《三顾茅庐》,原因何在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其他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
(2)《三国演义》简介
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全书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礡的战争场面,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刘备有心匡扶汉室,忙忙碌碌几十年,将不过关张赵云,文不过孙乾简雍,依附刘表栖身却总遭刘表身边人排挤。当时曹操已统一北方,孙权在江东建立基业,而自己又被逼屯兵新野,无立锥之地,当时
唯一的谋士徐庶又被曹操以母相威胁逼走,刘备急需一位大才来辅佐。 刘备到襄阳访贤士司马徽时,司马徽告诉他:“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又说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徐庶离
开时,也“回马荐诸葛”。这样,有雄心壮志的刘备就更加想得到这个人才,于是三顾茅庐。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通读顺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语句。
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意为“穿,贯通”,注意与习惯的“惯”区别开。
( )顿开茅塞( )塞子( )塞外
( )纶巾( )涤纶
( )殷富( )殷红
谬( )谬论戮( )杀戮缪( )绸缪
赧( )愧赧赦( )赦免赫( )赫然
谒( )拜谒竭( )竭力碣( )碣石
侥( )侥幸饶( )饶恕绕( )缠绕
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指治理国家的杰出才干。也指具有治理国家的杰出才能的人。经,治理。
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
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文中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常用作尊敬对方的客套用语。
后也泛指借用权威的名义发号施令。
用兵之地。指兵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
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现多指施展本领和才能的地方。
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辅佐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但拜访两次都没有见着。
经过:刘备第三次去拜访,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又等了几个时辰才同诸葛亮见上面,
结果: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
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极力邀请诸葛亮出山。
快速阅读课文,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梳理、概括本文的情节。
本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是怎么设置“起伏”以推进故事向前发展的?
小结:作者设计的刘备求贤之路悬念迭起,为诸葛亮的出场做足了铺垫,突出了刘备求贤之诚心,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可读性。
选文第1段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本文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用张飞的粗暴和急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
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做事有恒心。
分角色朗读第1段,要求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人朗读叙述部分,三人分别朗读关公、刘备和张飞的语言。读后,请其他同学评点。
读过《三顾茅庐》后,你能不能各用两个字来评价刘备和诸葛亮?
刘备——诚、敬(用诚心和敬意来打动诸葛亮)孔明——智、淡(有超凡的智慧和淡泊名利的思想)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刘备的诚心和敬意?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述。
研读刘备,“诚”“敬”有加
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 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张飞与刘备是结拜兄弟,诸葛亮是一位与刘备素未谋面的草民,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刘备是当时汉献帝的叔父,是皇叔,是皇亲国戚,而诸葛亮是一介草民,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离草庐半里之外竟下马步行
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
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言语谦卑,其时刘备已年过40,孔明才27岁,刘备自称“愚夫”,却称孔明为“先生”,并称这次见面为“晋谒”
综上所述,请同学们用两个四字短语来评价刘备这个人物形象。
研读孔明,“智”“淡”兼备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文中写他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哪一部分?
第3段的“隆中对策”部分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诸葛亮是怎样分析天下形势的?(2)他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方针?
一论曹操——此诚不可与争锋;二论孙权——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三论荆州——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四论益州——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五论刘备——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语句,再用自己的话分条概述。
自吟诗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一个大智大贤者的形象。
刘备邀请他出山,他婉言谢绝
诸葛亮最后又答应了刘备,是因为刘备以“苍生”为请,以至“泪沾袍袖,衣襟尽湿”,他才 “愿效犬马之劳”
虽淡泊名利,但更关心人民疾苦,忧念天下
嘱咐诸葛均不要荒芜田地,“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综上所述,请同学们用两个四字短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
请分析作者在塑造他们时,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各有怎样的作用?
直接描写刘备和诸葛亮的动作和语言,以及诸葛亮的外貌。
刻画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政治家风度,诸葛亮的儒雅风范和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力、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
在刻画人物时运用烘托、衬托的手法,即烘云托月法。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让众多人物的个性鲜明地展现出来,使得《三国演义》历经百世而弥芳。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做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叫反衬。 作用:突出表现(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或事物的特点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第一首为诸葛亮出场时的自吟诗。其自信洒脱、隐士风流的特点,都通过这首诗表现了出来。
第二首是在诸葛亮与刘备“三分定天下”的畅谈之后。既总结上文的故事情节,也为下文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建功立业等情节做铺垫。
第三首出现在诸葛亮临行前与弟弟道别时。既体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君子气节,也为诸葛亮“星落五丈原”的结局埋好伏笔,由此凸显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本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展示了诸葛亮卓绝的智慧,以及他在成就蜀汉大业中将要起到的巨大作用。
1.大家知道诸葛亮出山之后,是如何改变了关羽、张飞对他的印象的吗?
诸葛亮初出茅庐的成名之战,便是火烧博望坡。曹兵来袭,动用的兵力颇具规模,兵将点齐十万,由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等人为副将,气势汹汹地杀奔新野。相对于慌张的刘备,诸葛亮成竹在胸,当夏侯惇带兵行至道路狭窄处时,冲天而起的大火彻底烧没了他的豪言壮语。
在刘备军的喊杀声中,夏侯惇与于禁等人只能各自为战,最后狼狈逃得性命。此时的关、张二将,也终于见识了这位“卧龙”先生的才智,纷纷拜于车前,感叹“孔明真英杰也”。 此后又有火烧新野以及水淹曹军。“二火一水”,让诸葛亮的地位稳固,形象树立,从此刘备对之言听计从,关、张二人对之礼敬有加。
2.学了《三顾茅庐》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启发呢?
(1)我们一定要诚心诚意对待他人。(2)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社会风气。(3)要学习诸葛亮,刻苦攻读,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4)做事之前要合理规划,并为之全力以赴。
《三顾茅庐》替换《隆中对》的原因分析:
(1)内容上:依照《隆中对》来写,但增加了三顾的内容,更丰富; (2)情节上:一波三折,设制悬念,更吸引读者; (3)人物上:主要人物形神俱备,次要人物烘托有(4)主旨上:突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5)语言上:文白相间,骈散结合,雅俗共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三顾茅庐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三顾茅庐课文内容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顾茅庐,罗贯中,诸葛亮张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学演示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十三课三顾茅庐,罗贯中,三顾茅庐,语言描写,比较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