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0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基础)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广州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0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基础),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发展史和研究对象,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化学发展史和研究对象
1.(2023·广东广州·模拟预测)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2.(2023·广东广州·一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属于化学研究成果
B.发展新能源,主要是把煤、石油转化为气态燃料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家用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时,说明燃气燃烧不完全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碳酸氢钠溶液
3.(2023·广东广州·二模)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拉瓦锡B.屠呦呦C.张青莲D.侯德榜
4.(2022·广东广州·一模)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B.BC.CD.D
二、选择题
5.(2021·广东广州·一模)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B.蜡烛燃烧C.粮食酿酒D.水结成冰
6.(2021·广东广州·模拟预测)电影《中国机长》还原了四川航空紧急迫降的事件,下列涉及的化学变化是
A.轮胎变形
B.玻璃破碎
C.航油殆尽
D.通信失常
7.(2021·广东广州·二模)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将嫦娥五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发射B.助推器分离
C.整流罩脱落D.推进舱帆板展开
8.(2021·广东广州·一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下列我国古代的发明或技术,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二十四节气B.活字印刷
C.矿石炼铁D.琢玉
9.(2021·广东广州·一模)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潮解B.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变成干冰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来生产氮肥
10.(2021·广东广州·二模)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百炼成钢D.积沙成塔
11.(2021·广东广州·二模)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能体现物质 物理变化的现象是( )
A.酒精燃烧
B.蜡烛熔化
C.火柴燃烧
D.铜片变黑
12.(2022·广东广州·一模)截至2021年5月底,三星堆考古发掘已出土鸟型金饰片、青铜神树、铜头像、玉石器等重要文物。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矿石冶炼铜B.锻打金块制鸟型金饰片
C.雕刻玉石D.打磨铜像
13.(2022·广东广州·二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化学原理错误的是
A.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毛发气味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D.蜡烛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与光能
14.(2022·广东广州·二模)下列成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沙里淘金B.死灰复燃C.百炼成钢D.钻木取火
15.(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天工开物》中对造竹纸记录了如下操作,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登山砍竹B.注水漂浸C.槌洗去壳D.用火煮浆
16.(2022·广东广州·二模)我国珠江流域是水稻主产区,下列有关水稻种植过程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栽种秧苗B.水稻脱粒
C.稻谷晾晒D.稻草发电
17.(2022·广东广州·二模)恒实同学的下列做法一定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B.饭后用洗洁精除油
C.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出门配戴口罩
18.(2022·广东广州·一模)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诗词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9.(2022·广东广州·一模)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冰块造雪
B.奥运火炬燃烧
C.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
D.高炉炼铁
20.(2023·广东广州·模拟预测)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茶艺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点火煮水B.注水冲茶C.过滤茶水D.闻香品茶
21.(2023·广东广州·一模)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2.(2023·广东广州·二模)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下列中医疗法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推拿B.拔火罐C.刮痧D.针灸
23.(2023·广东广州·二模)“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量的金器、青铜器、玉石器、象牙等实证了古蜀文明,更惊艳了世界。古人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捶打黄金B.湿法炼铜C.雕刻玉石D.打磨象牙
24.(2023·广东广州·一模)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织布B.晒盐C.炼铁D.琢玉
A.化学史实
B.化学与安全
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
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
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应马上开灯寻找泄漏源
C.化学与技术
D.化学与资源
①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人造卫星天线
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图像
③用催化净化装置处理汽车尾气
①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
②可燃冰的泄露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不符合题意;
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不符合题意;
D、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A、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属于化学研究成果,故A正确;
B、煤、石油不是新能源,故B错误;
C、家用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时,说明燃气燃烧不完全,可以增大进风口,故C正确;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3.C
【详解】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A不符合题意;
B、屠呦呦为青蒿素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得到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广。B不符合题意;
C、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C符合题意;
D、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制碱工艺,改进了制碱设备,使制碱过程更加简便,成本大为降低。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4.C
【详解】A、①拉瓦锡发现空气的组成,②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③张青莲的贡献是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错误;
B、①隔绝空气或氧气可以灭火,因此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②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③液化气和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不能开灯寻找泄漏源,故选项错误;
C、①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可制成人造卫星天线,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可获得苯分子图像,③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促进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转化,故选项正确;
D、①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②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泄露会造成温室效应,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D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 铁锅生锈有新的物质(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生成,是化学变化; B. 蜡烛燃烧有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水)生成,是化学变化; C. 粮食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是化学变化; D. 水结成冰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D。
6.C
【详解】A、轮胎变形,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航油殆尽,燃油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通信失常,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A、火箭点火发射,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助推器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整流罩脱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推进舱帆板展开,是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矿石炼铁,会生成新物质铁,属于化学变化;
二十四节气、活字印刷、琢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9.D
【详解】A、氢氧化钠潮解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溶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用于生产氮肥,此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C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刻舟求剑过程中,只是在木材上刻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滴水成冰过程中,水由液体变成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炼钢过程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积沙成塔过程中,只是沙的不断积累,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故选C。
【点睛】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11.B
【详解】A、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火柴燃烧过程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铜片变黑,是因为铜和氧气反应生成了黑色固体氧化铜,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12.A
【详解】A、用矿石冶炼铜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B、锻打金块制鸟型金饰片,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C、雕刻玉石,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物理变化;
D、打磨铜像,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物理变化;
故选A。
13.C
【详解】A、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焦臭味,选项说法正确;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选项说法正确;
C、“蜡炬成灰”过程中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与光能,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4.A
【详解】A、沙里淘金是将金子从沙子里分离出来,此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选项符合题意;
B、死灰复燃,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百炼成钢的原理是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生铁中的含碳量降低,属于化学变化,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详解】登山砍竹、注水漂浸、槌洗去壳操作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的是物理变化;用火煮浆操作中涉及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选D。
16.D
【详解】A、栽种秧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水稻脱粒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稻谷晾晒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稻草发电,稻草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17.A
【详解】A、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过程中,酒精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使其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反应,故符合题意;
B、饭后用洗洁精除油过程中只是洗洁精将油污分解成小的油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采用升高温度也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佩戴口罩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C
【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据此判断。
【详解】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包含着落叶被微生物的分解,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包含着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着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A
【详解】A.冰块造雪无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奥运火炬燃烧是其中的燃料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
C.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是水在光和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生成了氢气,是化学变化;
D.高炉炼铁是将含铁的化合物的矿物冶炼成了生铁,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20.A
【详解】A、点火煮水过程中存在物质的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 注水冲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过滤茶水过程中是将茶叶与液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闻香品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D
【详解】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的燃烧,草的生长过程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2.B
【详解】A、推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拔火罐过程中存在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按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针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B
【详解】A、捶打黄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湿法炼铜,铁与铜的盐溶液反应生成铜,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雕刻玉石,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打磨象牙,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C
【详解】A、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炼铁需要利用还原剂将矿石中铁的化合物中的铁还原出来,故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琢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广州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0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提升),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发展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0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见盐的用途,盐的组成及其分类,碳酸氢钠,盐类参与的反应,化肥的作用,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