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学设计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抓住关键字词,展开想象,理解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在诵读中感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远征将士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从而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字词,展开想象,理解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在诵读中感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远征将士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从而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任务一:猜诗,导入诗题。
    1.猜诗。
    三首诗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它们都是——(生:边塞诗。)
    对于边塞诗,你了解多少呢?
    2.在四年级时我们学过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今天让我们再学习一首他的边塞诗《从军行》,齐读课题。
    师:说到王昌龄,你了解他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说)
    (师板书:七绝圣手。)
    师继续补充道: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他早年曾漫游四方,去过边塞,虽然他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在边塞生活多年,与战士们情同手足,所以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边塞诗。今天学的《从军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再次齐读课题。
    3.师:“从军行”是什么意思?(学生读书上注释1)
    借助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师:从军就是跟随军队、参军。而“行”则是古代乐府诗的体裁。就像我们之前学的《江南》《采莲曲》他们都是乐府诗。这两首诗为我们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而我们今天要学的《从军行》风格则与他们迥然不同。
    师:(播放战争号角的声音)孩子们,听,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边塞,去感受战士们的家国之情。
    任务二:诵读古诗,走进塞外。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至少朗读三遍。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到位,读饱满。
    2.哪位来试着读一读?(找两位名同学朗读,师相机评价)
    3.师: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同学们认真听。(师范读)同学们听清楚了吗?
    4.全班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5.师:我们不仅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还要把它读懂。同学们都预习了吗?(生:预习了)现在请同学们分享你预习的成果,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呢?
    6.师:刚才在理解诗句意思时提到了楼兰,楼兰到底是什么呢?楼兰常常在边塞诗中出现。楼兰出自于《汉书·傅介子传》。在西汉时期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平定了楼兰,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消灭敌人,建功立业。了解历史,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意。现在谁再来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学生说)
    任务三:置身塞外,体会诗情
    诗以言志。孩子们,我们已经理解了诗歌大意,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出示学习提示)现在请同学们默读古诗,圈画找出你最喜欢或最受感动的一个字(词),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青海长云暗雪山(理解“暗”字)
    学生汇报“暗”字,感受昏暗、压抑。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青海湖。湖水碧波荡漾。而雪山指的就是祁连山。祁连山海拔4000-5000米,那里终年积雪,雪光闪耀,异常壮丽。这碧波荡漾的水,银光闪耀的山,青白相配,何等美丽,可王昌龄为什么说“青海长云暗雪山”呢?
    师:有一种写法叫作“借景抒情”诗人笔下的景物是什么样取决于诗人心情如何。所以在这里,“暗”的不仅仅是雪山,还有王昌龄和正在边关作战的将士的心情。他们远离家乡,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谁能试试读一读这句诗?(找学生读)
    师:我们继续分享交流。
    2.孤城遥望玉门关(理解“孤城”“遥望”)
    ①孤城:同学分别从荒凉、孤独两方面阐述。
    ②遥望:体会战士们思乡
    师:孩子们,刚刚你们提到了“孤城”,其实在边塞诗中“孤城”处处可见。在王之涣的诗中,孤城是(生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那是春风不度的苍凉辽阔之地。在岑参的眼中,孤城是(生读:“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那是偏僻荒凉的戈壁和沙漠。
    所以诗中的孤城给你什么感觉呢?(生:荒凉)
    刚才我们提到了作者会“借景抒情”,所以孤城仅仅指的是荒凉吗?(生:还指战士们心情的孤独。)战士们为何孤独呢?
    观看青海湖的位置,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祁连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当时唐朝有几大军事威胁,西边是吐蕃,北边是突厥。大唐的战士们就在这边塞孤城中守卫疆土,它们不仅要承受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战势,还要忍受着大漠风沙,内心怎能不孤独?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这两句诗。(你们读出来边塞恶劣的环境,读出来战士们内心的悲凉)
    师:我们继续分享。
    3.黄沙百战穿金甲(分析“百战、穿金甲”)
    ①百战:战事频繁、战士生活艰辛。
    【师相机拓展“百”是数词,指很多次,不是指100次战争。比如古诗中“危楼高百尺。”“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
    ②穿金甲:战争激烈、残酷
    师:孩子们,你们抓住了“百战、穿金甲”这些词语感受到了战士们的艰辛,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资料。
    读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将士戍边的漫长、边塞战斗的频繁。那坚硬无比的金甲都被磨穿了,足以见得战争的残酷。同学们看,借助资料也能帮助我们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现在谁能读一读这句话?(找学生读)
    想一想:还有什么被磨破了?死了的将士的铠甲会怎样?战争如此频繁,如此惨烈,战士们牺牲天天都有,回到长安不好吗?回家不好吗?如果是你们,你们回家吗?(生:不回)
    战争惨烈到什么程度,让我们亲临战场去感受战争的残酷。(生欣赏视频完)接着我们刚才的问题,你要回长安吗?你要回家吗?说一说你仍然留在战场上的理由?(师引导:有国才有家。并板书:有国才有家)
    诗中的战士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们豪迈地说:不破楼兰终不还。
    4.不破楼兰终不还(分析“不破不还”)
    不破不还:体现战士们坚定的决心、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
    师:尽管金甲被磨穿,但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没有被消磨。不仅没有被消磨,反而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定。
    让我们带着对战士们的敬意,读出他们心中的那份无畏和豪迈。(生齐读)
    战士们有这样的豪情壮志,何愁出师不捷。
    5.所以王昌龄的这一首代表作也被许多文人所喜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写下了这首诗,他们这样写……(生齐读)他们这样写……(生齐读)
    假如你是从长安去边塞的战士,请你们也呐喊出心中的那份豪情壮志吧!(生齐背)
    任务四:遥望塞外,感受情怀
    1.师:向往边塞,从军报国是流淌在大唐诗人血脉当中的一种基因。
    生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师:这句诗写出了边塞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生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师:写出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情)
    2.师:这就是盛唐的边塞诗,虽然有些悲苦,但依然刚健有力。诗中的战士们虽然思念亲人,但依然选择保家卫国。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板书:英雄)
    同学们,你们心中的英雄是谁呢?(生分享,并把英雄的名字写在黑板下边。)
    3.师:千百年过去了,尽管战场之上的马蹄声已经走远,但是直到今天,边塞仍在。我们今天的边防战士们在条件极为艰苦的地方,哪怕手脚已被冻得皲裂,但他们仍然坚定的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也把自己心中的那份豪情壮志呐喊了出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时代虽变,但英雄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却从未改变!请同学们起立,让我们面对着这些英雄,表达对他们崇高的敬意!从军行,起!(生背)(师板书:向英雄致敬!)
    俗话说,诗歌不分家,用歌声也可以表达对英雄的赞美,接下来,让我们学唱一首英雄的赞歌吧!
    总结:同学们用歌声唱出对祖国深挚的热爱和对英雄的赞美,老师听着听着也不禁热泪盈眶了。路遥曾经在文章中写过这样的深情一段话,他说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美好的地方了。但是那里有黄河吗?那里有黄山吗?那里有长江吗?那里有长城吗?(没有。)所以我们的祖国是不可替代的一个地方。所以(生读板书:有国才有家)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题(生读板书:向英雄们致敬!)
    教学反思
    1. 在板书的设计上除了要体现单元人文主题,还要呈现单篇古诗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古诗的方法。
    2. 在“遥望塞外,感受情怀”这一教学环节,可以一边欣赏边塞名句一边欣赏独具特色的边塞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边塞诗的特点。此外,教师的语言也要更声情并茂,将同学们带入到一个个情景当中。在感情上可以层层铺垫,例如:观看边防战士们的生活视频。感受军旅生活的艰苦。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案,共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从军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从军行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谈话导入,解读题目,初读古诗,感知诗意,品读古诗,想象诗境,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从军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从军行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解题忆法,诵读古诗,感知诗意,品读古诗,想象诗境,体悟诗情,联系生活,升华情感,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