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深中体系联考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说明: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3.全卷共6页,满分7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B. 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
C.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
【详解】A.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是340m/s,超声波也是声音,所以超声波的速度约是340m/s,故B错误;
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人声带结构特点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
D.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2. 如图所示,这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将沸点为-196℃的液氮倒入冰激凌盒中的牛奶中,瞬间“烟雾弥漫”,同时牛奶被制成冰激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氮倒入冰激凌盒中升华吸热
B. 牛奶放热凝固成冰激凌
C. “烟雾弥漫”中的“白烟”是水蒸气
D. 吃冰激凌解暑利用了冰激凌熔化放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液氮倒入容器中,液氮瞬间消失不见,是液氮从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故A错误;
B.牛奶放热由液态变成固态,凝固成冰激凌,故B正确;
C.“烟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故C错误;
D.吃冰激凌解暑利用了冰激凌熔化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3. 一只白鹤静立在平静的水中,在岸边可以看到白鹤的两个“影”——影子和倒影,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白鹤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白鹤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白鹤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
D. 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正确;
B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D错误;
C.白鹤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白鹤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即它的倒影不变,故C错误。
故选A。
4. 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绘二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答案】B
【解析】
【分析】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详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B正确;
C、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C错误.
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故D错误.故选B.
5. 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如图所示,当运动员穿着滑雪板在水平雪地上进行滑行训练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 穿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力
C. 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D. 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1)通过判断运动员相对滑雪板的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判断运动员的运动还是静止.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3)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详解】A、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运动员是静止的.故A错误;B、滑雪板一般都做成较大的面积,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雪地的压强,防止陷下去.故B错误;C. 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二者等值、反向、共线、不同体不是平衡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D. 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C。
6. 如图(a)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b)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
A. 乙、丙、甲B. 甲、丙、乙
C. 乙、甲、丙D. 丙、甲、乙
【答案】C
【解析】
【详解】如图b,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V,可得质量关系m甲<m乙<m丙,如下图
由可知ρ甲<ρ乙<ρ丙;在图a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时,由于ρ甲<ρ乙<ρ丙,由可知V甲>V乙>V丙,所以,中间烧杯中液体体积最大的为甲,右边体积最小的为丙,左边为乙,则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为乙、甲、丙,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 甲车从A地沿直线向B地运动,同时乙车从B地沿直线向A地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做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 0~2s内,甲比乙运动得快
C. 2s~6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运动了8s时,在距甲的出发点40m处相遇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知,根据甲的s-t图像为一直线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2~6s内路程不变,处于静止,故乙不是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知,0~2s内,甲运动的路程不到20m,乙运动的路程为40m,由可得,乙比甲运动得快,故B错误;
C.2s~6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D.由图知,运动了8s时,甲、乙相遇,甲通过的路程为40m,乙通过的路程为60m,故在距甲的出发点40m处相遇,故D正确。
故选D。
8. 医用酒精是由无水酒精和水混合而成的,小明在药店买了一瓶质量为170克(瓶子质量忽略不计),体积为200mL,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酒精浓度是指溶液中所含无水酒精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瓶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
B. 这瓶酒精中无水酒精的质量为120克
C. 手对瓶子的力与瓶子对手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瓶子受到竖直向下的摩擦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这瓶酒精的体积为200mL=200cm3,密度为
故A错误;
B.溶液中所含无水酒精的体积为
这瓶酒精中无水酒精的质量为
故B正确;
C.手对瓶子的力与瓶子对手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9. 学习完力学知识后,小明对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①中消防战士向上匀速爬升中,他增大握力,受到摩擦力不变
B 图②中盆景自动供水装置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 图③中家用天然气灶灶头,天然气不会在进口处泄漏的原因是天然气流速小,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D. 将图④中装有部分饮料的杯子倒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将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消防战对杆的握力增大时,此时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不变,摩擦力不变,故A正确;
B.盆景自动供水装置,蓄水瓶上端密封,不是连通器,故B错误;
C.进口处天然气流速大,压强小于大气压,天然气和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向燃烧头,而天然气不会向空气中泄露,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杯子上粗下细,正放时,杯中饮料的深度较大,根据可知,正放时饮料对杯底的压强较大,即,即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10. 某品牌超声波加湿器,其内部湿度监测装置的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12V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湿敏电阻R的阻值随湿度RH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其阻值最大为120Ω(图中未画出)。闭合开关,当湿度RH为60%时,电压表示数为8.4V,小明查阅资料得到空气湿度等级与湿度RH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湿度等级越高,电路消耗的总功率越大
B. 电压表的示数随湿度RH增大而减小
C. 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Ω
D. 当电路中电流为0.15A时,湿度等级为较干燥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R0与湿敏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量湿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A.由图乙可知,湿度越大,湿敏电阻R的阻值越大,即湿敏电阻R的阻值随湿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知,电路的总电阻增大,根据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根据P=UI知,电源电压不变,电流减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减小,故A错误;
B.根据湿敏电阻R的阻值随湿度RH增大时阻值的变大,定值电阻阻值不变,根据串联分压规律知,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则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B错误;
C.当湿度RH为60%时,湿敏电阻R的阻值R=70Ω;电压表示数为8.4V,电路中的电流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定值电阻的电压
定值电阻的阻值
故C错误;
D.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15A时,由可得此时的总电阻
因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则此时R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
对照乙图知,此时的湿度为40%,根据表格中数据,湿度等级为较干燥,故D正确。
故选D
二、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1. 请在图中完成小高看到水中石块A的像A′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A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A的像点A′,连接人眼与A′交水面于点O,过O点垂直于水面作出法线,连接AO即入射光线,连接O与人眼即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2. 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画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图。
【答案】
【解析】
【详解】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作用点在物体和斜面的接触面上,故作图如下:
三、填空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3. 小明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28cm、18.50cm、18.51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__________cm;如图甲所示,机械停表的示数为 __________s;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 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___℃。
【答案】 ①. 18.51 ②. 277.5 ③. 液体热胀冷缩 ④. ﹣22
【解析】
【详解】[1]五次测量数据中,第三次的实验数据18.28cm与其余四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属于错误数据,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2]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4min和5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0.1s,指针指在37.5s的位置,故秒表的读数为
[3]常用的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常用的液体有酒精、煤油、水银等。
[4]在图示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标注的数字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说明是零度以下。图中液面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两格,所以是零下22摄氏度。
14.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g,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用这种方法测量会使结果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小明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2,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他及时停止了操作。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仍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他们读出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又加了一个步骤,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___________,请帮他们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
【答案】 ①. 右 ②. 32 ③. 1.07×103 ④. 偏大 ⑤.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3 ⑥.
【解析】
【详解】(1)[1]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2]由图甲,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总=60g+2g=62g
所以烧杯中盐水质量
m=m总-m杯=62g=30g=32g
[3]由图乙,量筒的分度值为1mL,盐水体积
V=30mL=30cm3
所以盐水密度
[4]由于烧杯内的盐水不能够全部导入量筒中,测得盐水的体积偏小,由可知,会使测得盐水的密度偏大。
(3)[5]倒入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与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差就是倒入量筒中盐水质量,所以增加的步骤为: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3。
[6]即倒入量筒中盐水质量
m=m2-m3
所以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15.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节到如图甲1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此时的物距是________ cm,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若保持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不变,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个凸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烛焰成虚像时,人眼应该从________(填“烛焰”或“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观察.
(4)小明测出透镜焦距为10cm,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甲2所示,则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A. 小于10cm B. 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 等于20cm D. 大于20cm
(5)小明在接下来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丙图中的________
【答案】 ①. 40.0 ②. 照相机 ③. 右 ④. 左 ⑤. 光屏 ⑥. B ⑦. C
【解析】
【详解】(1)[1][2][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由图1知道,物距是50.0cm-10.0cm=40.0cm,大于像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在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向右少许移动蜡烛时,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知道,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2)[4]若保持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不变,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个凸透镜时,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成像较之前原来提前了,这时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5]由于成虚像时,像与物同侧,所以人眼应该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观察。
(4)[6]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由图甲2知道,看到的小红眼睛,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此时眼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应是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物距大于10cm小于20cm,故选B。
(5)[7]根据题意知道,当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物距逐渐增大,由于凸透镜成的实像时的规律是: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逐渐减小,所以,从v>2f到f<v<2f,但像距只能接近1倍焦距,而不能小于1倍焦距,故只有C正确。
16. 如下图所示为验证“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的实验。
(1)如果小明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在竖直方向调零,按如图1进行读数,测量结果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当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______运动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改进实验如图2所示,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在竖直墙上。用大小10N的水平恒力F向左拉动B,使B以0.2m/s的速度向左做匀速运动,A保持静止,此时木块A所受摩擦力为的______(选填“静摩擦”或“滑动摩擦"),方向为水平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若增大拉力F,木板B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拔河比赛前,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某团队拔河比赛时的情景,若甲、乙两队同学拔河,结果甲胜乙负,如果甲拉绳的力为F1,乙拉绳的力为F2,地面对甲的摩擦力为f1,地面对乙的摩擦力为f2,则______。
A.F甲=F乙,f甲>f乙
B. F甲>F乙,f甲
D. F甲>F乙,f甲>f乙
【答案】 ①. 偏小 ②. 匀速直线 ③. 滑动摩擦 ④. 向左 ⑤. 不变 ⑥. A
【解析】
【详解】(1)[1]如果小明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在竖直方向调零,按如图1进行实验,则测力计的指针会先缩回去指向没有刻度的一侧,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2]实验中,应在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即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3][4]用大小为10N的水平恒力F向左拉动木板B,木板B相对于木块A向左运动,因此木板B受到木块A对它向右的摩擦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木板B对木块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由于相对滑动,所以此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5]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木板B受到的压力不变,而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只增加拉力对摩擦力没有影响,因此摩擦力不变。
(3)[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甲、乙两同学拔河,结果甲胜乙负,甲拉绳的力为F甲,F甲和绳子拉甲的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同理,乙拉绳的力为F乙和绳子拉乙的力大小相等,因同一绳子上的力相同,故F甲=F乙,甲胜乙负是因为地面对甲的摩擦力为f甲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为f乙。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17题7分,18题共9分,共16分)
17. 电动车以环保、轻便等特点,成为人们日常的代步工具。如图所示是国产首款倒三轮电动车,该车自身质量为100kg,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3.6km用时10min,受到的阻力是50N,g取10N/kg。求:
(1)该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若该车每个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为100cm2,该车的最大载重质量是500kg,车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多大?
【答案】(1)6m/s;(2)300W;(3)2×105Pa
【解析】
【详解】解:(1)该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速度
(2)因为电动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电动车的牵引力
F=f=50N
则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3)电动车对水平地面的最大压力
F压=G=mg=(500kg+100kg)×10N/kg=6000N
由可知车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
答:(1)该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速度是6m/s;
(2)该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300W;
(3)车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2×105Pa。
18. 学校物理社团想要设计出能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的电路。他们先设计甲图来实现体重的测量,已知电源电压为18V,R是压敏电阻,其阻值随压力变化情况如表所示,小明同学站上去后,电流表示数为0.9A,问:
(1)小明对R的压力是多少?
(2)小明在R上站立了5秒,这段时间内电路消耗多少电能?
(3)为了同步实现身高测量,成员们将电路升级为乙图,R0是阻值为10Ω的长条状电阻丝,滑片P随着人身高的变化上下移动。小明测量时,OP段的电阻为4Ω,此时电压表示数是多少?
【答案】(1)500N;(2)81J;(3)7.2V
【解析】
【详解】解:(1)由图甲可知,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R的阻值
由表中数据可知,当R=20Ω时,小明对R的压力为500N。
(2)小明在R上站立了5秒,这段时间内电路消耗的电能
(3)由图乙可知,R与R0并联,电流表测通过R的电流,电压表测OP间的电压,由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可知,滑片移动过程中R0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变,由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0两端的电压
此时通过R0的电流
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
答:(1)小明对R的压力是500N;
(2)这段时间内电路消耗的电能为81J;
(3)此时电压表示数为7.2V。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从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搭载着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奔向太空。长二F火箭与载人飞船的总质量约为500吨。如图所示,火箭点火升空时,降温系统向发射塔喷洒大量的水,顿时周围“白气”滚滚。之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即空间站三个舱段、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
(1)在神舟十七号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三名航天员静静地坐在太空椅上,这里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
(2)关于火箭发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火箭应采用密度大、硬度大的合金材料
B.火箭在加速起飞过程中,火箭的机械能不变
C.火箭加速升空阶段,火箭的惯性变大
D.在太空实验中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3)火箭发射时向下喷出高温高压的燃气,火箭获得向上的推力,该推力的施力物体______。“白气”滚滚中的“白气”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中国空间站在轨道上绕地球正常运行时处于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在空间站内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5)他们和家人通过网上聊天实现“天地对话”,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当空间站距离航天员家属510km时,航天员发出的信号经过______s后就可以被地面上的家属接收到(不考虑仪器的延时特性);
(6)设计师为减轻火箭的重力,将一个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208kg,则该零件铝的质量为______kg。(ρ钢=7.9×103kg/m3,ρ铝=2.7×103kg/m3)
【答案】 ①. 神州17号 ②. D ③. 燃气 ④. 液化 ⑤. 非平衡 ⑥. 不能 ⑦. 1.7×10-3 ⑧. 108
【解析】
【详解】(1)[1] 神舟十七号发射升空的过程中,航天员随飞船一起上升,航天员相对飞船的位置是不变,所以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2)[2]A.提高火箭的承载力,应减轻飞船自身的质量,因此火箭应选密度较小的物质,故A错误;
B.火箭在加速起飞过程中,速度在增大,高度在增大,因此火箭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在增大,即机械能在增大,故B错误;
C.惯性是物体一种物理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速运速度无关,火箭加速升空阶段,不考虑燃料质量的减少,其惯性不变;若考虑燃料质量在减少,火箭质量减小,则其惯性在减小,故C错误;
D.在太空中,物体处于微重力环境,弹簧测力计测力不能测物体重力大小,但可以测弹力和摩擦力的大小,故D正确。
故选D。
(3)[3]火箭发射时向下喷出高温高压的燃气,给燃气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燃气对火箭施加一个向上的推力,所以火箭受到的向上的推力施力物体是燃气。
[4]“白气”是小水珠,是水池中水先被燃气加热汽化成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高温水蒸气又液化成小水珠。
(4)[5]中国空间站在轨道上绕地球正常运行,做曲线运动,因此它所处的状态不是平衡状态。
[6]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太空站是微重力环境,物体所受重力可以不计,此时天平就不能测量物体质量。
(5)[7] 由得,信号传输所用时间
(6)[8]设零件体积为V,由得
零件的体积为
则该零件铝的质量为
湿度RH
0~30%
31%~40%
41%~60%
61%~80%
81%~100%
湿度等级
干燥
较干燥
适宜
较潮湿
潮湿
300
400
500
600
700
28
24
20
16
12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双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1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