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23 35.5 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还原铁粉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 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并与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
C.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D. 五彩缤纷的烟花利用了焰色反应的原理,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还原铁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A项正确;
B.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并与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B项正确;
C.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碳酸氢钠因溶解度小而饱和析出,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C项正确;
D.五彩缤纷的烟花利用了焰色反应的原理,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D项错误;
故选D。
2.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通过分类思想来学习可以化繁为简。下列物质分类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硬铝属于合金,为混合物,HClO属于酸,SO3属于酸性氧化物,NaOH属于电解质,A正确
B.液氯为纯净物,为两性氧化物,B错误;
C.CO不是酸性氧化物,C错误;
D.盐酸是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D错误;
故选A。
3.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 S的结构示意图B. 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C. 和互为同位素D. 熔融电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A.S的原子序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6,结构示意图,故A正确;
B.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的质量数为131,故原子为:,故B正确;
C.和的中子数不同,故不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
D.熔融的电离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C。
4. 天宫课堂的“点水成冰”实验中液体球是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这种溶液只要碰到结晶核颗粒,就能迅速打破稳定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释放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酸钠中只含有离子键B. 乙酸钠是强电解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
C. 乙酸钠可与盐酸发生反应D. 乙酸钠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酸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A错误;
B.乙酸钠属于盐,是强电解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B正确;
C.乙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乙酸,C正确;
D.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D正确;
故选A。
5. 化学实验中颜色变化丰富多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固体中加入适量水后,滴加溶液,产生浅绿色沉淀
B.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紫色
C. 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一块绿豆粒大的钾,反应后溶液显红色
D. 向溴化钾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成紫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具有强氧化性,向固体中加入适量水后,滴加溶液,最终产生红褐色沉淀,A错误;
B.钾离子的焰色试验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观察到火焰呈紫色,B错误;
C.钾与水反应生成,使酚酞显红色,C正确;
D.向溴化钾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溶液变成棕黄色,D错误;
故选C。
6. 下列指定条件下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主要是盐酸)过多症:
C. 将溶于氢碘酸:
D 向铝制易拉罐里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弱电解质,不能拆,故A错误﹔
B.小苏打为NaHCO3,离子方程式应为:,故B错误;
C.Fe3+与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向铝制易拉罐里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 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7.1g 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B. 0.1ml 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4
C. 常温常压下,4.48L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6
D. 0.2 溶液中数目为0.2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与Fe反应生成氯化铁,7.1g 的物质的量为0.1ml,故转移电子数为0.2NA,故A正确;
B.由Na+和O组成,故0.1ml 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3,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l,故无法计算4.48L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溶液体积未知,故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A。
8. 在无色强碱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
C. 、、、D. 、、ClO-、
【答案】B
【解析】
【详解】A.Cu2+的溶液呈蓝色,在无色强碱性溶液中,Cu2+与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即两者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Na+、K+、、Cl-四种离子在无色强碱性溶液中不发生化学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溶液中Ag+与、OH-反应生成Ag2CO3、AgOH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溶液中H+与ClO-反应生成HClO,H+与OH-反应生成H2O,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 应用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容量瓶里不能直接溶解氢氧化钠,A错误;
B.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B错误;
C.在装置A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要在该装置中得到白色絮状沉淀,应该关闭止水夹,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能够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且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亚铁,同时把导管中的空气排入B中,并且通过出气口排出,使氢氧化亚铁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达到防止被氧化的目的,从而能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C正确;
D.加热固体,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D错误;
故选C。
10.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B. 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Z
C. 中含离子键与共价键D. 原子半径:W<X<Y
【答案】A
【解析】
【分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则Y为Al,由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则X为Mg,Y为Al,Z为Si,W为C。
【详解】A.金属性越强则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X>Y,故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则简单氢化物越稳定,故稳定性W>Z,故B错误;
C.MgCl2中只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
D.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减小,故X>Y,故D错误;
故选A。
11. 实验室可以将氯气通入冷而稀的氢氧化钠溶液获得“84”消毒液,已知酸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次氯酸钠质量分数为12.6%的该消毒液,加水稀释为5%的溶液,需加水
B. 空气中喷洒“84”消毒液可以达到对环境消毒的目的,其消毒原理为:
C. 用pH试纸无法测出“84消毒液”的pH
D. “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不能混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设加水的质量为xg,则%%,x=152,故A正确;
B.空气中喷洒“84”消毒液可以达到对环境消毒的目的,其消毒原理为:,故B错误;
C.NaClO具有漂白性,无法用pH试纸测定其溶液的pH,故C正确;
D.“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用时发生反应:,产生的氯气有毒,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2.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或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A项正确;
B.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既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和强碱反应,B项正确;
C.Cl−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错误;
D.Al2O3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Fe2O3不能,D项正确;
故选C。
13. X、Y、Z三种物质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的物质不符合该转化关系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空气中被氧化可以得到,与溶液反应生成,也可以与溶液反应直接生成,A项正确;
B.与加热生成,与盐酸反应生成,与反应生成,B项正确;
C.不能一步转化为,C项错误;
D.和反应生成,与反应生成,与反应直接生成,D项正确;
故选C。
14. 化学兴趣小组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含有大量、和)中回收铜,并将铁的化合物全部转化为溶液作为腐蚀液原料循环使用,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步骤Ⅰ的操作名称为过滤
B. 滤渣③成分为、,物质④为溶液
C. 检验废腐蚀液中是否含有可用溶液
D. 通入⑥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废液中含有大量FeCl2、CuCl2、FeCl3,向废液中加入过量Fe,发生反应、,然后过滤,滤液②中含有FeCl2,滤渣③中含有Cu、Fe,向滤渣③中加入过量④盐酸,Fe溶解,Cu不溶解,然后过滤得到金属单质Cu,滤液⑤中含有FeCl2、HCl,向FeCl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发生的反应为,从而得到FeCl3溶液。
【详解】A.步骤Ⅰ是从溶液中得到滤渣和滤液,所以操作为过滤,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滤渣③中含有Cu、Fe,向滤渣③中加入过量④盐酸,Fe溶解,Cu不溶解,所以④为盐酸,故B错误;
C.Fe3+和SCN-反应使溶液呈红色,因此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Fe3+,故C正确;
D.⑥为Cl2,通入⑥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5. 某兴趣小组用和浓盐酸制取氯气并探究氯、溴、碘的相关性质,设计装置图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已知:①氧化性:;②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 若装置C发生堵塞,B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会上升
C. 为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Ⅰ、Ⅱ、Ⅲ处分别放置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
D. 通入足量的氯气,打开E的活塞,将溶液滴入D中,锥形瓶下层液体呈紫色即证明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重铬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其中长颈漏斗起防堵塞的作用,装置C中盛有的无水氯化钙用于干燥氯气,放置的湿润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用于验证氯气的漂白性,装置D、E中盛有的碘化钾溶液、溴化钠溶液目的用于验证氯气、溴、碘的氧化性强弱,烧杯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A.由分析可知,装置A中重铬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其中长颈漏斗起防堵塞的作用,若装置C发生堵塞,则装置B中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液面会上升,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装置C中盛有的无水氯化钙用于干燥氯气,放置的湿润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用于验证氯气的漂白性,故C正确;
D.将过量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导致溶液溶有氯气,氯气也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导致干扰实验,所以若观察到锥形瓶下层液体呈紫红色,不能证明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X、Y、Z、W、R、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
(2)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
(3)ZYX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
(4)Y、Z、W三种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元素的离子符号表示)。
(5)下列说法能证明非金属性Q强于R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 b.简单氢化物热稳定性:
c.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d.Q的单质能从溶液中置换出R单质
(6)35号元素溴和Q位于同一主族,被称为“海洋元素”,高溴酸的酸性比__________(填“强”或“弱”),请从位—构—性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1) (2)第三周期第ⅢA族
(3) ①. ②.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4)
(5)bd (6) ①. 弱 ②. 和是同主族元素,位于第三周期,位于第四周期,非金属性,所以高溴酸的酸性比
【解析】
【分析】X、Y、Z、W、R、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是H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则Y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4,Y是O元素;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Z是Na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W是Al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则R是S元素,所以Q是C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为Na2S,形成时钠原子失去电子,硫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过程为:;
【小问2详解】
W是Al,原子核外K、L、M层依次排有2、8、3个电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关系可知Al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IIA族;
【小问3详解】
ZYX是NaOH,氢氧之间是共价键,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电子式:;X是H,Y是O,是,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小问4详解】
Y是O,Z是Na,W是Al,这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三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小问5详解】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所以根据离子还原性:S2->Cl-,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S ,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就越弱,可根据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S,b正确;
c.未指明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因此不能利用含氧酸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
d.Cl2与H2S与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和HCl,说明氧化性,可以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2>S,d正确;
故选bd;
【小问6详解】
35号元素溴和Cl位于同一主族,被称为“海洋元素”,高溴酸的酸性比弱, 和是同主族元素,位于第三周期,位于第四周期,非金属性,所以高溴酸的酸性比。
17. 某种天然碱的化学式为,某实验小组欲测定该天然碱中与的比例,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溶液。
①若要配制250mL稀盐酸,需量取的浓盐酸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②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关于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B.定容
C.转移 D.摇匀
③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
A.容量瓶清洗后,未经过干燥处理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溶液未经冷却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取一定质量该天然碱溶于水,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__________;
②P点处溶液中__________;
③若Q点时溶液体积为5L,则溶液中的浓度为__________;
④“M→N”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2.1 ②. C ③. BD
(2) ①. 1:2 ②. 2:1 ③. ④.
【解析】
【分析】(2)天然碱溶于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①Na2CO3+HCl=NaHCO3+NaCl,当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钠后,继续加入稀盐酸发生②NaHCO3+HCl= NaCl+H2O+CO2↑,根据图像可知,MN发生反应①,NQ发生反应②。
【小问1详解】
①据稀释原理,要配制250mL0.10ml/L稀盐酸,设需量取12ml/L的浓盐酸VmL,则有250×0.10=V×12,解得V=2.1;
A.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应往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º后,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故A错误;
B.定容时视线应平视,故B错误;
C.转移时用玻璃棒引流,且玻璃棒下端靠在刻度线之下,故C正确;
D.摇匀时盖上容量瓶的瓶塞,左手掌心托住瓶底,右手食指紧按住瓶塞,进行上下颠倒摇匀,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③A.容量瓶清洗后,未经过干燥处理,不影响定容时溶液的体积,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A错误;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会使溶质损失,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B正确;
C.溶液未经冷却直接倒入容量瓶中,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C错误;
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小问2详解】
①MN段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消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1ml,生成n(NaHCO3)=1ml,原溶液中n(Na2CO3)=1ml,NQ段发生NaHCO3+HCl= NaCl+H2O+CO2↑,该段消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3ml,消耗NaHCO3的物质的量为3ml,则原溶液中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2ml,所以天然碱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即a:b=1:2;
②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未参与反应,n(Na+)=1×2+2=4ml,n(Cl-)=2ml, P点处溶液中c(Na+):n(Cl-)=4:2=2:1;
③Q点碳酸氢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质只有氯化钠,根据原子守恒可知,n(Na+)=4ml,溶液体积为5L,则溶液中c(Na+)=;
④上分析可知,“M→N”过程中发生的是Na2CO3与盐酸1:1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8. 某实验小组用漂白粉[主要成分为、]和浓盐酸制备氯气,进行相关性质实验,并模拟制备“84”消毒液,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盛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
(2)验证新制氯水的组成
①关闭、,打开、,至C中的水变为浅黄绿色时关闭。
②取C中溶液,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③甲同学打开,将C中溶液放入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甲同学认为溶于水生成。乙同学认为甲的结论不正确,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模拟制备“84”消毒液并测定其有效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操作为关闭,打开、,至E中充满大量黄绿色气体时关闭。写出E中发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E中溶液V mL,先加入足量双氧水,发生反应,再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m g,试计算所制“84”消毒液中有效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用含“V”和“m”的式子表示)。
【答案】(1)分液漏斗
(2) ①. 先变红后褪色 ②. 、HClO ③. 生成白色沉淀 ④. 中混有HCl气体,溶于水产生 ⑤. 在A和C之间连接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3) ①. ②.
【解析】
【分析】用漂白粉[主要成分为、]和浓盐酸制备氯气,A中为漂白粉,探究性质时:关闭、,打开、,至C中的水变为浅黄绿色,则C中溶液为氯水,关闭,取C中溶液,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若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HClO;将C中溶液放入B中会生成白色沉淀,根据以上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小问1详解】
根据仪器的构造,A中盛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②由分析可知,C中溶液为氯水,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故取C中溶液,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HClO;
③打开,将C中氯水放入B中,能与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则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据此甲同学认为溶于水生成,乙同学认为甲的结论不正确,乙同学的理由是:混有杂质HCl,溶于水产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HCl,故改进措施是:在A和C之间连接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小问3详解】
①E中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84”消毒液中有效成分为NaClO,根据题意,反应后的溶液能与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即,,E溶液中NaCl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氯原子守恒,则。
19. 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为原料,生产并获得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焙烧”时为使原料快速、充分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条);加入少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最终生成的产物是__________(填名称)。
(2)“碱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隔绝空气焙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的性质,“烧渣分离”可用__________法。
【答案】(1) ①. 升高温度、搅拌、使用加压空气(合理即可) ②. 吸收,降低尾气中的含量,防止空气污染 ③. 硫酸钙
(2)
(3)烧杯、漏斗、玻璃棒
(4)
(5)磁选(用磁铁吸引,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和少量FeS2,通入空气并加入少量氧化钙焙烧,得到Fe2O3、Al2O3、CaSO4的混合物;加氢氧化钠溶液“碱浸”,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Na[Al(OH)4],过滤,滤液中含有偏铝酸钠,滤渣中含有Fe2O3、CaSO4的混合物,滤渣中加适量的FeS2把Fe2O3还原生成Fe3O4,磁选得到Fe3O4。
【小问1详解】
①“焙烧”时为使原料快速、充分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有升高温度、搅拌、使用加压空气(合理即可)
②“焙烧”时加入少量CaO,加入的CaO和生成的SO2反应生成CaSO3, CaO的主要作用为吸收SO2,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③生成的亚硫酸钙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
故答案为:
①升高温度、搅拌、使用加压空气(合理即可)
②吸收,降低尾气中的含量,防止空气污染
③硫酸钙
【小问2详解】
碱浸过程中发生的是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过滤步骤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
故答案为:
烧杯、漏斗、玻璃棒
【小问4详解】
“隔绝空气焙烧”是在隔绝空气高温的条件下,FeS2和Fe2O3反应生成SO2和Fe3O4。
故答案为:
【小问5详解】
根据Fe3O4的性质,“烧渣分离”可用法磁铁吸引的方法。
故答案为:磁选(用磁铁吸引,合理即可)选项
混合物
酸
酸性氧化物
电解质
A
硬铝
B
液氯
C
漂白粉
CO
D
氢氧化铁胶体
盐酸
选项
A
B
C
D
装置
目的
配制0.1 NaOH溶液
制备胶体
可以较长时间观察的白色沉淀
证明受热易分解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或目的
A
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验证液体为胶体
B
将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溶液,边滴边振荡,最终沉淀消失
验证为两性氢氧化物
C
向浓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
证明溶液中含有
D
向和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并洗涤难溶物
除去中混有的
选项
X
Y
Z
A
B
C
D
河北省唐山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辽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辽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