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疑难点专练课件
展开1[2023云南师大附中模拟]根据对考古遗址的挖掘分析,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限制,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二里头文化不仅内向吸收了周边区域的文明成果,而且源自中亚地区的作物、家畜和青铜冶金技术,在这个时期陆续传入并被改造和提升。此考古分析反映出(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B.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特点C.不同地区文化的起源相同D.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出现
疑难点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2[2023湖南名校质检]殷人认为天命素定,但周公在总结夏商亡国教训时,明确意识到“天命靡常”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一思想在周公那里被上升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高度,周公较为理性地认为天命不是固定在哪一个朝代、哪一个人身上的,而是根据王者的“德行”而转移的。周公的“天命靡常”思想( )A.否定了夏商君主的治理效果B.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政治理念C.意在确立周朝统治的合法性D.使得民本思想贯穿周朝始终
【解析】 由材料可知,周公的“天命靡常”思想是在总结夏商灭亡的教训时得出的,他认为天命并不恒定,而是有德者居之,这一思想的提出意在为商周鼎革寻求合法性依据,故C项正确;A项说法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董仲舒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政治理念,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
3[2023福建一模]有学者指出,西周时贵族拥有作战、制造军器、养育战马的权利,平民只是军队中的附随,无正式编配入伍的资格。战国以来,随着步战取代车战,作战规模扩大,更多的农民被纳入战争队伍。这一变化( )A.重构了国家的统治基础B.剥夺了贵族阶层的特权C.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
疑难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4情境创新·“封”字含义的演变[2023陕西渭南临渭区一模]在古汉语中,“封”表示的是人工堆筑的土堆。在西周金文中,“封”的含义是沿着道路设置的用以表示其地域之归属的土堆。在秦国木牍中,“封”则表示置立于田畔或阡道上,用以标志田地归属的土堆。“封”字含义的演变( )A.源于铁犁牛耕的出现B.推动了宗法制的瓦解C.说明小农经济的形成D.标志书写工具的变化
【解析】 由材料“秦国……‘封’……标志田地归属”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A项正确;“封”字含义的演变本身不能推动宗法制的瓦解,排除B项;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一家一户、精耕细作等,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5[2023福建龙岩二模]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圣人”观念,尊称本派研习典籍为“经”,并对其宗师多加推崇,推动了圣人崇拜思潮的产生。诸子百家的这些举措意在( )A.践行仁政理念B.完善理论体系C.重建社会秩序D.推动文化变革
【解析】 据材料“尊称本派研习典籍为‘经’,并对其宗师多加推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企图设计一套重建社会秩序的治国方案,并借助“圣人”形象对自家学说加以宣传,这是对复杂社会问题的求解之道,故选C项;仁政理念是儒家的重要主张,但材料涉及“诸子百家”的学说而不仅仅是儒学,排除A项;完善理论体系与圣人崇拜思潮关联不大,排除B项;百家争鸣是先秦时期文化变革的表现,排除D项。
6[2023山东烟台模拟]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置郡县即为“行其大公”。清末民初学者章太炎说:“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平其政”即使人们在政治上平等。“行其大公”和“平其政”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序化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D.郡县制更利于皇帝集权
疑难点3 秦汉时期的社会治理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项华夏民族认同与秦汉国家统一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项华夏民族认同与秦汉国家统一课件,共15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综合检测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综合检测课件,共18页。
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时练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时练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