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从军行备课ppt课件
展开说说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知诗人,解诗题。 2、品诗句,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标题“歌”“引”“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从军”就是参军。
盛唐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辑有《王昌龄集》。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朗读《从军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玉门雄关。
第一、二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读后两句诗,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课后第二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他们当时骚扰西北边疆。
【诗意】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破楼兰誓不回还。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
他们思念亲人,也想早日回家,但忠心报国比这些更重要。
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戍边战士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从军行》这首诗反映了驻守在边疆的将士们的那种不畏艰难、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 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
青海 长云 雪山孤城
黄沙 百战 穿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南宋四大家”之一,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首《示儿》,表达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
解释题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将晓:快要天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三万里”是真实数字吗?
三万里河 五千仞岳
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
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
【诗意】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岳”中的“岳”是指什么?“仞”是什么意思?“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上摩天”是什么意思?
岳:西岳华山。仞: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诗意】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面对如此河山,你的心里会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
壮丽、美丽、雄奇秀美、
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
背景材料: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敌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美好的山河被敌人占领。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诗意】中原人民在金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诗人寄托了自己对国土沦丧的悲伤,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怒。
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遗民泪尽”时的“怜”“王师遗忘”时的“恨”
小资料: “南望王师又一年”,大家知道这个一年是多少年吗?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了整整65年了!
本诗写祖国大好河山陷于敌手,写沦陷区百姓的疾苦,以“ 望 ”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对国土沦丧的悲伤,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怒。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至初唐发展定型,而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我们学过的《山居秋暝》就是五言律诗。
杜甫 (712 -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创作了《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
小资料: “巫”字的演变
“巫”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中很像古代的度量工具,也有人认为像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隶变后楷书写作“巫”。 “巫”的本义为能以舞降神的人。 巫山在四川、湖北两省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形如“巫”字,故得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读前四句诗,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代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诗意】在剑南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眼泪沾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诗意】再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读后四句诗,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意】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江三峡之一,穿过巫山而得名。
【诗意】我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094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猴王出世备课课件ppt</a>,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西游记》吴承恩,走近作者,助读资料,猴王出世,整体感知,互动课堂,石猴出世,石猴探洞,石猴称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094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景阳冈备课ppt课件</a>,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浒传》施耐庵,景阳冈,故事发展的顺序,胆气过人,打虎英雄武松,课文主旨,拓展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3 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16124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3 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备课ppt课件</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寒食节,候喉猴,十五夜望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