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古诗词诵读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1.了解诗人杜牧。
2.理解《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3.感悟作者忧国伤时情怀。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诗词的思想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以及本诗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的具体体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穿越中国历史的浩渺云烟,唐朝赫然挺立。那一个朝代延续了两百多年,那一个朝代出现了几度繁荣,那一个朝代令人无限向往。然而,它最终也难逃陨落的命运,唐朝是如何走向衰败的呢?是杨贵妃的倾城一笑红颜祸水,还是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放荡不羁?再或者是历史不可逆转的宿命?今天我们就跟随杜牧的《过华清宫》探讨盛唐衰败的原因和感受唐诗的魅力。
二、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声声慢》的创作背景。
1.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性情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好读兵书,注解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叛乱,上书宰相李德裕,讨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
2.创作背景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始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了三首七绝,《过华清宫》是作者心生的匕首,它轻轻划破历史的帷帐,把瞠目结舌的事实推到读者眼前。
3.了解三首古诗。
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三、讲授新课
1.初读整体感知。
(1)听读诗词。
(2)感知诗文大意
从长安回望骊山的景色如锦绣一般,山顶上,华清宫的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 ,一名官差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把荔枝送到黄帝和贵妃避暑的华清宫。嗜食荔枝的杨贵妃 尝着鲜美清凉的荔枝,嫣然而笑。可外人谁能想到,那奔驰的驿马是为了进呈荔枝而来。
2.赏析诗文
(1)长安回望绣成堆
思考:为什么是从长安回望骊山?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
诗人从侧面说明了皇帝终日作乐,不理朝政,昏庸腐朽的生活。
(2)山顶千门此次开
思考: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在这句诗中点睛之笔是哪个词?为什么?
明确:“次第”暗示着有重要军政要事要禀报深宫中的皇帝。“千门”。首先“千”是数字虚用,不一定就是一千扇门,而是指很多扇门。描写了骊山上建筑群繁多,再次表明了统治者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生活。也描写了送荔枝者的道路艰辛,表明当时封建统治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苦。
(3)一骑红尘妃子笑
思考:“一骑红尘妃子笑” “笑”好在哪?
明确:当杨贵妃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其他人以为所载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知是来自涪[fú]洲的鲜荔枝。
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揭示了这繁华世界的奢侈,已到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步。
(3)一骑红尘妃子笑
思考:“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什么暗示含义?
明确:“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四、写作手法赏析
以小见大。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也包含了诗人的深深嘲讽。
五、诗歌主题探究
这是首咏史七绝。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讽刺唐玄宗取悦杨贵妃,荒淫误国,形象地揭示了建筑在剥削和奴役人民的基础上的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生活的残酷本质。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或借古讽今,或借题发挥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六、本课小结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一格。
七、作业
1.背诵诗歌。
2.收集阅读杜牧的其他诗歌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登高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登高一等奖教学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解题,整体感知,讲析课文,这句中的动词是什么?二,拓展探究,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第七单元二 唐诗二首将进酒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七单元二 唐诗二首将进酒精品教案</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深入解读,课堂互动,小结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模块 下册一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学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深入解读,课堂互动,小结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