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2.答卷前,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 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 )
A. 细胞膜B. 细胞质C. 细胞壁D. 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此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详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结构,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故选C。
2.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利用望远镜、摄像机、照相机等工具对鸟类的形态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B. 抽样检测C. 推测D. 实验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①实验法;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④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A正确。
B.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B错误。
C.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C错误。
D.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D错误。
故选A。
3. 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
A. 用途B. 形态结构C. 生活环境D. 生理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实验生物、经济生物、野生生物、观赏生物。
【详解】由分析可知,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用途进行分类的,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葡萄皮属于( )
A. 营养组织B. 分生组织C. 保护组织D. 输导组织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详解】A.营养组织分布于植物各个器官,其细胞结构特点是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其他组织,B错误。
C.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具有保护功能。可见,葡萄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C正确。
D.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D错误。
故选C
5. 动植物体的任何活细胞都能进行( )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蒸腾作用D. 吸收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细胞中,利用氧气,在线粒体内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呼吸作用表达式:有机物(贮存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在没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物体每时每刻都需要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为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B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和幼嫩的茎进行,并不是植物任何部位的活细胞都能进行蒸腾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吸收作用主要在根的成熟区进行,并不是植物任何部位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吸收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小华家的油菜生长茂盛,但到开花时期没有开花。小华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及时给油菜追加适量的某种肥料,不久油菜开花了。请问小华追加的肥料主要是( )
A. 磷肥B. 氮肥C. 钾肥D. 氮肥和钾肥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发,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详解】植物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其中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发,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小华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及时给油菜追加适量的某种肥料,不久油菜开花了,可见小华追加的肥料主要是磷肥,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 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
A. 温度B. 阳光C. 空气D. 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考点定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名师点睛】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8. 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是( )
A. 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B.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C. 北极熊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 竹节虫的身体和竹枝相似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可以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A.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
B.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北极熊胸部皮下脂肪较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竹节虫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美西螈属于两栖动物,有黑白两种体色,科学家用美西螈做如图所示实验。请据图分析,控制美西螈体色的细胞结构主要是(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详解】A.细胞壁是植物起保护作用的结构,错误。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错误。
C.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错误。
D.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重组细胞发育形成的美西螈,全部都是黑色的,这说明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故选D。
【点睛】掌握细胞核的作用是本题解题关键。
1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产量高,营养价值也不输于常规水稻,稻谷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于( )
A. 胚乳B. 胚根C. 胚芽D. 子叶
【答案】A
【解析】
【分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种子的基本结构都是种皮和胚。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多为平行脉,根为须根系,花基数多为3数或3的倍数;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多为网状脉,根多为主根系,花基数多为4、5或4、5的倍数。
【详解】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能为人类提供淀粉等营养物质。水稻种子包括果皮和种皮、胚和胚乳,子叶只有一片,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主要储存于稻谷中的胚乳中。可见,杂交水稻稻谷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于胚乳中,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 玉米细胞的染色体数是20条,经过两次细胞分裂后,新形成的玉米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
A. 20条B. 40条C. 80条D. 5条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12. 黄瓜细胞内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结构是下图中的( )
A. ③B. ④C. ⑤D. ⑦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
【详解】A.③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能量转换器,A符合题意。
B.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B不符合题意。
C.⑤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C不符合题意。
D.⑦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动植物细胞内都有的能量转换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存在于( )
A. 目镜上B. 反光镜上C. 物镜上D. 玻片标本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详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小污点,小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标本。转动目镜小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标本,小污点移动就在玻片标本,不动就不在玻片标本;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标本,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不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动,说明小污点一定在物镜上,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4. 如图,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过程中,已经看清物像,为了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该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转换器、④物镜。
【详解】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过程中,已经看清物像,为了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该调节②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 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C. ④②①③D. ③④②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详解】由分析可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提炼为:擦、滴、撕、展、盖、染。图中的顺序应为:滴水、取材、展平、盖上盖玻片,即③④②①,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下图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 a→d→b→cB. a→b→c→dC. a→c→d→bD. c→d→a→b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通常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内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先后分成两份,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去,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并平均分配,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详解】如图可知,此细胞有细胞壁,因此是植物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复制加倍的现象,因此外观上细胞核变大即图中的 a,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外观上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即c 过程;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即 d过程,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 b过程,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a→c→d→b。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胞分裂的过程。
17. 下图表示人体受精卵的变化过程,其中乙过程指的是( )
A. 细胞分化B. 细胞生长C. 细胞分裂D. 细胞分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甲过程表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的增多;乙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其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详解】如图表示人体受精卵的变化过程,其中甲过程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的增多;乙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其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8. 下列能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实例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
C. 科考人员发现南极企鹅体内含有DDT
D. 21世纪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从地球消失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DDT是一种不易分解的有机农药,人们并没有到南极大陆去喷洒DDT,而从来未离开南极的企鹅体内也积累了 DDT,这个实例说明DDT在生物圈中流动,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9.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 杂草和玉米互利共生
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D. 青蛙的生活与昆虫有关,与温度、水分、空气等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改变环境。
【详解】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错误。
B.杂草和玉米属于竞争关系,B错误。
C.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C正确。
D.青蛙的生活与昆虫有关,与温度、水分、空气等也有关,D错误。
故选C。
20. 下列关于松树和松鼠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B. 松树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C. 松鼠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D. 松树的种子、松鼠的尾巴都属于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详解】A.松树和松鼠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故A正确。
B.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为植物提供营养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繁殖后代有关,属于生殖器官,故B正确。
C.松鼠是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C正确。
D.松树的种子是生殖器官,松鼠的尾巴是器官,故D错误。
故选D。
21. 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能长得更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蕨类植物没有真正根、茎、叶
B. 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
C. 蕨类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
D. 蕨类植物能开花、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1)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无输导组织,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假根起固着作用,所以植株通常矮小。(2)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在叶的下表面上有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蕨类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
【详解】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所以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能长得更高大的主要原因是蕨类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2.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如下的装置,将其放置到适宜的条件下,结果只有B种子萌发,A、C种子都未萌发。C种子未萌发的原因是( )
A. 缺少水分B. 温度不适宜
C. 没有充足的空气D. 缺少阳光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①适宜的温度②一定的水③充足的空气。
【详解】A.由图可知C浸没在水中,不缺水分,故A错误。
B.由题干条件可知,图中装置在适宜的条件下,故B错误。
C.C浸没与水中与空气隔绝,因缺少空气而不能萌发,故C正确。
D.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故D错误。
故选C。
23. 白色的百合花枝条下端浸入滴加红色墨水的清水中,可制作“红色”百合花,红色的液体到达花瓣是通过茎中的( )
A. 导管B. 筛管C. 表皮细胞D. 形成层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茎的结构,茎内有导管和筛管,都有运输作用。
【详解】植物茎内有导管和筛管,都有运输作用。其中导管可以把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从下往上运输。筛管可以把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运输到茎、根等部位。因此,白色百合花枝条下端浸入红色液体中,可制作红色百合,红色液体到达花瓣是通过茎中的导管,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4. 小华家的荔枝树开花了。荔枝花的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
A. 受精B. 开花C. 传粉D. 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
【详解】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开花的主要目的是把花蕊显露出来,以便于传粉;传粉是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后会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延伸到胚珠内部,释放出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是受精过程。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可见,荔枝花的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5. 与荔枝相比,银杏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A. 果实内有种子
B. 没有果皮,种子裸露在外面
C. 用孢子繁殖后代
D. 有发达的根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子植物分为两类: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它们的根本区别是种子的外面有无果皮包被。
【详解】银杏是裸子植物,着生在雌球花上的胚珠是裸露的,没有子房壁包被,由胚珠发育成的种子也是裸露的,银杏的白果不是果实;荔枝是被子植物,其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作用后,胚珠发育的种子外面有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包被。因此银杏与荔枝最主要的区别是银杏没有果皮,种子裸露在外面。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6. “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段谚语形象地说明了( )
A. 根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 山上植物多时需要修水库
C.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保持水土,涵养水分。植物不仅能储存水分,还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详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保持水土,涵养水分。体现了森林对环境的影响。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下雨时节,森林可以通过林冠和地面的残枝落叶等物截住雨滴,减轻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增加雨水渗入土地的速度和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减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林木盘根错节的根系又能保护土壤,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体现了有雨它能吞;森林涵养水源,降雨量的70%要渗流到地下,由于森林蒸腾作用巨大,散失的水分特多,森林地区空气湿度大,降水多,体现了无雨它能“吐”。所以,这段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的过程,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7. 煮熟的菜豆种子,种下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
A. 胚受到破坏,没有活力B. 种子没有成熟
C. 种子的结构不完整D. 种子在休眠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分为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自身条件是具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且种子已度过休眠期;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详解】煮熟的种子细胞已经失去活力,胚受到破坏,即使有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也不能萌发。
故选A。
28. 2022年4月,我国科考队发现的一株高达83.2米的冷杉,刷新了中国最高树木纪录。水从该植株根部运输到茎顶端的主要动力是
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蒸腾作用D. 吸收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同时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另一方面,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其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详解】A.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A错误。
B.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B错误。
C.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同时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C正确。
D.吸收作用主要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D错误。
故选C。
29. 某实验小组试图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指标。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1、本题主要是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为知识背景,一是考查光合作用条件,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对对照实验的理解;二是考查识图分析能力。
2、实验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因此,控制变量是有无光照,而其他变量必须相同。
【详解】A.①②对照组合,控制变量是有无金鱼藻,不是光照,A不符合题意。
B.②③对照组合,控制变量是有无光,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符合题意。
C.②④组合,控制变量有光和金鱼藻,控制变量不唯一,不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C不符合题意。
D.③④组合,控制变量是金鱼藻,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可是该组合缺少光照的条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该实验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 ②③B. ②④C. ③④D. 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题图中,黑纸片不透光,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片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对照作用,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被遮光的部分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还是棕色;未被遮光的部分能接受光照,能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该实验说明: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1. 农作物的合理密植是为了
A. 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B. 提高作物对土壤肥料的利用率
C. 促进作物的蒸腾作用D. 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一般以每亩株数(或穴数)表示,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术水平而定。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详解】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重要措施。种植农作物时,如果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下面的叶片不能充分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减产。所以合理密植,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使农作物增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是合理密植与兼作套种(立体种植),可以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农作物产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关于农业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32. 夜间,菜农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主要目的是( )
A. 减弱光合作用,减少有机物分解
B. 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分解
C. 增强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积累
D. 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弱,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夜间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能够抑制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提高产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3. 在下列有关单细胞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单细胞生物也需要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营养来维持生活
B. 单细胞生物都具有相同的细胞结构
C. 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都生活在水中
D. 在单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也伴随有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大多数的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但并不是所有的单细胞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如有的细菌营寄生生活。
【详解】A.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所以单细胞生物也需要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营养来维持生活,A正确;
B.单细胞生物有单细胞动物、单细胞植物、细菌等,结构并不相同,B错误;
C.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有些生活在陆地上,C错误;
D.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的分化现象,D错误。
故选A。
34. 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表。下列对该实验给出的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A. 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B. 草履虫数量都改为20只
C. 统一用稻草浸出液
D. 可设置清水培养液作为对照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作为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的对照试验,根据对照实验变量的唯一性,此对照试验的变量是营养液,其它条件应该都一样。
【详解】A.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温度应该一样,所以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故A正确。
B.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2只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实验结果没有科学性,故B正确。
C.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变量是不同营养液,因此不能统一用稻草浸出液,故C正确。
D.可设置用清水作培养液的对照组,用甲乙分别与之作对照,故D错误。
故选C。
35. 下列有关生态文明的描述,不正确的( )
A.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
B.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作用凌驾于自然之上
C.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共处共融
D. 生态文明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A正确;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而不能是人的作用凌驾于自然之上,B错误;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共处共融,C正确;
生态文明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D正确。
二、简答题(共3题,共20分)
36. 如下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水稻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和______。
(3)图中微生物可以分解鸭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
(4)图中含有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稻田养鸭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如果这个农田生态系统施用不易分解的农药,一段时间后,图中体内含有该农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
【答案】36. 竞争 37. ①. 水稻##杂草 ②. 杂草##水稻
38. 分解者 39. ①. 3 ②. 水稻→昆虫→鸭
40. 鸭
【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小问1详解】
图中水稻和杂草相互争夺水分、阳光、无机盐等,因此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小问2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水稻和杂草。
【小问3详解】
图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从而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小问4详解】
图中食物链有:水稻→鸭、水稻→昆虫→鸭、杂草→鸭,因此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鸭。
【小问5详解】
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鸭,所以若此生态系统受到农药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农药最多的生物是鸭。
37. 某生物兴趣小组播种了一些南瓜种子,用于观察花的结构和果实的形成。图甲是南瓜雌蕊结构示意图,图乙是纵切开部分后的南瓜果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C是______,从结构层次分析,属于______(填“组织”或者“器官”),C是由图甲中的【 】______发育而来。
(2)图乙中D是由图甲中的【___】发育而来;图甲的______发育成图乙的南瓜果实。
(3)剥开南瓜种子发现它和花生种子一样有2片______,用于贮存营养物质。
【答案】(1) ①. 种子 ②. 器官 ③. A胚珠
(2) ①. B ②. 子房
(3)子叶
【解析】
【分析】题图中:A是胚珠,B是子房壁,C是种子,D是果皮。
【小问1详解】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可见,图乙中C是种子,从结构层次分析,属于器官。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可见,C种子是由图甲中的A胚珠发育而来。
【小问2详解】
结合上述分析和题图,图乙中D是果皮,是由图甲中的[B]子房壁发育而来;图甲的子房发育成图乙的南瓜果实。
【小问3详解】
根据子叶的数量,可以把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是指子叶只有一片,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如玉米、小麦等都属于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子叶具有两片,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如菜豆、大豆、南瓜、花生等。可见,剥开南瓜种子发现它和花生种子一样有2片子叶,用于贮存营养物质。
38. 广州地处亚热带,城市常选用芒果树作为行道树,下图是芒果树的两种生理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表示芒果树的两种生理活动,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
(2)种植芒果树可以净化空气,通过a过程制造有机物,同时为b过程提供原料B,B是_________。
(3)植树造林可以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是因为a过程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平衡。
(4)b过程主要是在细胞中的__________内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_________。
【答案】38. ①. 光合作用 ②. 呼吸作用
39. 氧气 40. 碳—氧
41. ①. 线粒体 ②. 能量
【解析】
【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3)图中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A二氧化碳,B氧气。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a过程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代表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b过程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b代表植物的呼吸作用。
【小问2详解】
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可以看出,B代表是氧气。
【小问3详解】
a光合作用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有机物,而且为b生理活动提供了氧气,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小问4详解】
b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意义在于为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
三、探究题(共1题,共10分)
39. 火龙果是一种在广州地区广泛种植的水果,营养丰富。某学习兴趣小组为研究火龙果是否能在较干旱地区种植,选择健康且生长一致的一年生火龙果盆栽苗200盆,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对照组正常浇水(隔3天每盆浇水500毫升),实验组干旱处理(不浇水)。第112天(16周)分别检查各项指标,结果统计如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每组只用1盆火龙果苗做实验行吗?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组有苗100盆,统计各项指标时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应计算检测数据_________。
(4)第112天实验组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5.6%,火龙果茎含水量下降到_________。表明茎的失水程度较土壤的___。(填“轻”或“重”)
(5)经干旱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火龙果的根长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根数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扩大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根尖的_________区可吸收更多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
(6)实验证明火龙果具有_________的特性,可以在某些干旱地区试验种植。
【答案】39. 是否浇水##土壤含水量
40. ①. 不行 ②. 容易出现避免偶然性(意思相近即可)
41. 平均值 42. ①. 79.3% ②. 轻
43. ①. 增加 ②. 增多 ③. 成熟
44. 抗旱##抗干旱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根据题目信息:对照组正常浇水(隔3天每盆浇水500mL),实验组干旱处理(不浇水),第112 天(16周)分别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统计如表,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浇水量。
【小问2详解】
如果每组只用1盆火龙果苗做实验不行,如果盆数过少,容易出现偶然性,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小问3详解】
每组有苗100盆,统计各项指标时应计算检测数据的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小问4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112 天实验组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5.6%,火龙果茎含水量下降到79.3%,表明茎的失水程度较土壤的轻。
【小问5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经干旱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火龙果的根长增加、根数增多,扩大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根尖的成熟区可吸收更多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
【小问6详解】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火龙果具有抗旱的特性,可在某些干旱地区试验种植。组别
营养液的种类
营养液数量
营养液温度
草履虫数量
甲组
稻草浸出液
500毫升
25℃
2只
乙组
牛奶营养液
500毫升
10℃
2只
组别
0天
第112天
土壤含水量(%)
茎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
茎含水量(%)
根长(cm)
根数(条)
对照组
80.6
89.5
81.7
88.3
26.7
16.7
实验组
81.4
89.1
15.6
79.3
41.7
32.8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