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画里阴晴优秀ppt课件
展开画里阴晴 吴冠中
吴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后期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
作品《周庄》2016年4月4日以2.26亿港元成交,刷新中国油画拍卖记录。
作品《狮子林》2019年6月2日以逾1.4亿价格成交。
第一段,由“莫看细雨湿桃花”起笔,先叙述路过故乡的感受。第二段,承上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第三段,转而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的缘由。第四段,综上所述,借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说明阴和晴两种审美趣味可以并行不悖。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第一段写了什么?
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2.窗外是怎样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句题画诗呢?
桃红柳绿,春雨霏霏。作者把这幅美景比作“浓酣的水彩画”,水彩画给我们透明、湿润的感觉,而“浓酣”不仅告诉我们色彩的浓重,更让我们感受到这雨中春景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潘天寿先生的这句题画诗确实与这雨中春景珠联璧合。
3.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是那一个词?
“湿”。作者不仅需要这一词所带来的意境,更需要由这一词来引出“画家的审美触觉”这一话题。可见这一句引用全文的起笔。
雨景———湿——阴雨天的意境——绘画艺术
1.“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怡人
2.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
因为“湿了” “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本来不协调的颜色也协调了起来,使大自然增加了另外一种美感,当然更有韵味。正如苏轼诗中所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古典诗歌中有很多作品把雨景作为一种审美对象,从中传达一种意境。
渔歌子 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北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约客 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绝句 僧·志南(南宋)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张志和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欣赏几幅中国的水墨画,体会水墨画的特点。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可见,在对雨意的独特感悟上作者并不缺少知音。确实,那风情雨意曾被多少文人骚客化入文意,化为诗意。“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丝丝杨柳丝丝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历来的中国的画家更是爱画 。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中国的诗者、画家都从雨中找到了别具风格的意境。这微风细雨已不再是自然现象,而有着浓浓的文化意蕴,有着万般风情。
西洋画重形似,而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是写实的,中国画是象征的。中国画追求传神,追求意境,画的是心中的景,而非眼中的景。雨湿的山水草木有着别样的韵味、情调,表达着不同的意境。所以被内心有着深深的传统文化情结的作者所赞赏,并融入他的绘画中。
1.作者说,“他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即使是吸引的水彩画,“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为什么?
这是因为中国画和西洋画对阳光、阴雨的感受和表现截然不同。西洋画崇尚阳光,追求强烈的色彩感,即使画风雨,也只是理性地写实地表现其形态,仅仅把它当作大自然的一种形态。而中国画画中的风雨确实一种意境,一种情致。“喜欢画阴雨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吴冠中的绘画风格当然“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了”。
西洋画中也有风雨,但和中国画中的风雨有何不同?
西洋画中的风雨题材是作为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的。中国画则是把风雨作为一种审美对象来描写的。
西洋画:风雨和自然是不和谐的,对立的,不是大自然的常态。画家只是如实地反映现实。中国画:风雨是一种美,有着丰富的韵味,画家在作画时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
那个画种适合表现阴雨天,什么又适合表现晴天呢?
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中国水墨画的这种风格。
“湿”或“阴”。以“黑白”为主的色彩,在朦胧中突显某些事物形象,讲究韵味。
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西洋画的这种风格。
“晴”。……大都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艳、华、鲜……多半是从“晴” 派升出来。
文题中“阴”和“晴”分别指什么?
这是两种不同的审美情趣,相对于画的色彩而言。“阴”指以“黑白”为主的色彩,在朦胧中突显某些事物形象,讲究韵味;“晴”是指“亮、艳、丽、华、鲜”的强烈鲜明的色彩。
四、为了表明自己的创作风格,作者在第四段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阅读最后一段:
1.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前半句的意思是:油画家只注重强烈的色彩,难以把握江南阴湿景色的韵味。后半句:他的技法不够高
3.第三句话是什么意思?艺术创作不能墨守成规、泥古不化,西方的技法或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是到处适用的灵丹妙药。不同的表现对象需要与它相适应的技法——“艺术贵在创新”,而且是永远需要创新。
4.“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前半句:西洋画法需要吸收中国的传统技法后半句:中西两种绘画技巧和审美趣味应该结合起来。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这句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既借鉴西方技法又承袭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创造出一种新的中西合璧的画风。
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了……
5.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作者对自己立场的动摇?这样说是用比喻的手法、幽默诙谐的语气来表示他的自谦。作者以解嘲的语气说:我的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
画家终身探索的,正是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是兼取二者之长而创造出新的技法,新的风格,因为艺术贵在创新。墨守成规,盲目模仿。都是没有出路的。用作者自己的话更能说明他的艺术观:“画种只能在发展中得到保留,如不发展,便只能淘汰。”作者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得出了结论:要中西兼用,阴晴兼画,创造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1.本文文字简短,作者采用起、承、转、合的传统方法来安排文章,层层铺垫,娓娓道来,篇末明志。 2.本文论述的是艺术创作的重大原则问题,却选择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进从中外画家对阴晴的不同感受、不同主张、不同表现着笔,可谓“小中见大”。 3.语言鲜明生动,多用修辞,幽默诙谐,充满智慧。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艺评论,作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家要敢于打破旧的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来。
中职语文*画里阴晴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a href="/yw/tb_c403720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画里阴晴优秀课件ppt</a>,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研读,雨中观景,承上启下,《斜风细雨不须归》,西洋油画投靠阳光,中国画,画里阴晴,中国风,西洋风,作者的绘画主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第五单元*画里阴晴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0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五单元*画里阴晴一等奖ppt课件</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吴冠中,画里阴晴,整体感知,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画里阴晴吴冠中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画里阴晴吴冠中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艺术贵在创新,写作特点,课文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