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精品教学设计)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精品教学设计)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精品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案,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备课情况,个人备课情况,当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元备课情况
    二、个人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备课分类
    新教师
    后优教师
    优秀或老教师
    主要内容
    本单元内容共三个大的知识点:年、月、日的关系、24时计时法和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年、月、日是学习24时计时法的基础,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的学习都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做知识准备,实践活动体现了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关于年、月、日的概念方面的感性知识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因此对于年、月、日的知识,学生是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2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
    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单元重点
    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2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的相关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难点
    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与学建议
    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媒体、年历、钟表。
    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数
    练习数
    辅导时间
    1.认识年、月、日
    1
    1
    1
    2.认识平年和闰年
    1
    1
    1
    3.24时计时法
    1
    1
    1
    4.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1
    1
    1
    5.练习课
    1
    1
    1
    6.整理和复习
    1
    1
    1
    单元教学策略
    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教学策略上,强调直观教学,利用实物、模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同时,注重实践操作,设计丰富的动手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图形的变换和组合。此外,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自主发现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1课时 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用助记歌诀记忆各月的天数。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教学难点
    难点: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2023年历。
    教师:这是一张年历,2023年的每一天都印在上面,年历上标注了哪些节庆的日子?请同学们说一说。
    预设同学1:5月1日是“五一”国际劳动节;6月1日是“六一”国际儿童节;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预设同学2:8月1日是建军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
    教师:你还经历了哪些节庆的日子?
    预设同学:3月12日是植树节;5月4日是青年节。
    教师: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板书:认识年、月、日)
    过程
    (教与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学习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2024年年历。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
    教师:观察2023年和2024年的年历,记录每月的天数。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70页2023年年历和第71页2024年年历,把每月天数填在表中)
    课件出示: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3年
    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024年
    31
    29
    31
    4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3)交流探讨
    教师:观察这个表,数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学生1:我发现一年都有12个月。
    预设学生2:我发现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有30天。
    预设学生:我发现2023年2月有28天,2024年2月有29天。
    教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
    (4)结果汇报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教材上给出的有31天和30天的月份的名字:有31天的月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0天的月份是4月、6月、9月、11月;2月比较特别,有时有28天,有时有29天。
    (5)方法总结
    教师: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可以用拳头帮助记忆,根据预习情况,哪位同学来给我们展示一下?
    (学生举手上台展示拳头记忆方法)
    教师:非常好!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2月除外)。
    教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记忆方法吗?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记忆方法,选学生代表说一说)
    教师:我们还可以根据一首歌谣来进行记忆。
    课件出示: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二月天数需细想。
    教师:大家看一下“东”和“腊”分别是哪个月?
    预设学生:“冬”是11月,“腊”是12月。
    教师:非常好!那我们通过这首歌谣就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大月和小月了。
    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有关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有31天的月份), 4个小月(有30天的月份)和2月(28天或29天),其中大月和小月我们可以通过拳头和歌谣来记忆。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材P72“做一做”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从1921年到现在经历的年份数。
    (2)教师指明作答并订正。
    2.课件出示教材P72“做一做”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圈一圈自己和父母的生日。
    (2)同桌相互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集体点评。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布置作业
    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第2题、3题。
    板书设计
    认识年、月、日
    1.一年有12个月。
    2.一年有7个大月(有31天的月份),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 4个小月(有30天的月份),分别是4月、6月、9月、11月;还有2月(28天或29天)
    3.可以用拳头和歌谣记忆大、小月。
    教后反思
    本课时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运用生活经验,对学生每天都接触的年、月、日等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但是学生在生活中了解到的相关知识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是不准确的,这些都可以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基础。学生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深刻的学习体验,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2课时 认识平年和闰年
    教学目标
    1.了解平年、闰年的来历,知道平年、闰年2月份的天数分别是多少天,全年分别是多少天。
    2.学会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能正确判断某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3.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能正确判断某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吧!
    预设学生1:一年有12个月。
    预设学生2:一年有7个大月(有31天的月份),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 4个小月(有30天的月份),分别是4月、6月、9月、11月。
    预设学生3:2月的天数比较特别。
    教师:每年中大月和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2月的天数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2月份的天数有什么规律。
    (板书:认识平年和闰年)
    过程
    (教与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学习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2013-2024年2月的月历。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
    教师:观察2013年-2024年的2月的天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学生:2月的天数有28天,也有29天。
    教师:2月的天数很特别,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大家来看一下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3)交流探究
    预设学生:几乎每4年中就有1年的2月有29天,其余3年的2月都有28天。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2月,有28天的是平年,有29的是平年。
    教师:看一看,圈一圈,把月历中是闰年的圈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圈一圈后全班展示)
    教师:根据我们圈一圈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2020年、2024年是闰年,其余是平年,观察这些年份,你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发现的规律)
    教师:请大家用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这3个是闰年的年份数是4的倍数。
    教师:很好,能被4除尽的数,我们称为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就是平年。
    教师:2016年是闰年,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
    预设学生:一般地,在这个闰年的年份上加4,就是下一个闰年,所以下一个闰年是2020年。
    教师: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上一个闰年是哪一年?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
    (学生会根据年份是不是4的倍数,对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进行判断,并推理出上一个和下一个闰年的年份)
    (4)结果汇报
    教师: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三、当堂训练
    课件出示教材P72“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小明的出生时间。
    (2)小组讨论,集体汇报,教师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平年和闰年2月的天数和判断方法,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布置作业
    教材第74页“练习十五”4题。
    板书设计
    认识平年和闰年
    1.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2.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1)根据2月的天数判断:2月有28天的是平年;2月有29天的是闰年。
    (2)根据公历年份判断:公历年份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是闰年。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认识平年和闰年,难点是判断平年和闰年,教学平年和闰年的概念时,根据2月的天数来定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在判断平年和闰年时出现了特殊情况,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这个知识点比较有难度,在教学时建议直接告诉学生,降低难度,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3课时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理解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关系,并能熟练进行转换。
    3.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
    难点:学会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间的转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观察小丽周末一天,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预设学生1:小丽12时在睡觉,7时在刷牙,10时15分在学习。
    预设学生2:小丽12时在吃午饭,3时30分在跳皮筋,8时在读书,12时小丽在熟睡。
    (教师根据出现了12时作为切入口提出问题)
    教师:小丽12时在睡觉,12时在吃午饭,她是在同一时间既吃午饭又睡觉吗?
    预设学生:12时在睡觉是指午夜12时,12时在吃午饭是指中午12时,表示的不是同一时刻。
    教师:非常好,这两个12时表示的不是同一时刻。为了区分清楚,我们一般会加上“早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词语进行区分。午夜12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教师:在生活中,为了时间的表达简明且不易出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计时方法。
    (板书:24时计时法)
    过程
    (教与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上“拿出钟表拨一拨……”。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
    教师:请大家思考一下,从0时到正午12时,经过了多少小时?
    (教师组织学生用钟表拨一拨,教师强调:时针拨动,分针不动)
    预设学生1:12小时。
    教师:那从正午12时再到午夜12时(第二天0时),又经过了多少小时?
    预设学生2:12小时。
    教师:那你们知道一天(日)是多少小时了吗?
    预设学生:一天就是从0时到正午12时,然后又从正午12时到0时,所以是24时。
    教师:非常好,那经过一天,时针转了几圈?
    预设学生:2圈。
    教师:为了简明且不易出错,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作24时计时法。
    (3)交流探究
    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时间展开图。
    教师:请大家观察时间展开图,说说上面的数表示什么?上下两行蓝色的数是什么关系?
    预设学生1:上面的数就是钟面上显示的数。
    预设学生2:下面的数表示中午12时到半夜24时,是时针走第二圈时对应的时刻。
    预设学生3: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多12。
    教师:那我们怎么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一个时刻呢?例如9时,大家先来说一下它代表什么时刻。
    学生集体回答:上午9时,晚上9时。
    教师: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所以这时就需要用到24时计时法了,怎样表示呢?
    预设学生1:上午9时是时针走第一圈所指的时刻,表示一天过去了9小时,所以用24时计时法可以直接说9时。
    预设学生2:晚上9时是时针走第二圈所指的时刻,从0时起,时针走过了中午的12时,进入了第二圈后又走了9时,所以一共走了9+12=21(时),表示一天过去了21小时,所以用24时计时法就要说21时。
    (4)结果汇报
    教师:非常好!普通计时法在时刻前面加上限制词,而24时计时法则不需要加限制词。
    (5)探究练习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作答)
    预设学生:下午5时,时针在走第二圈,所以把时针走第二圈所指的时刻加上12,即5+12=17,那么下午5时就是17时。
    教师:那要是从24时计时法变成12时计时法,应该怎么办?
    预设学生:那就减去12,再加上限制词。
    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这节课认识了24时计时法,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为:从凌晨0时到正午12时,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相同;正午12时以后,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12时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去12后加上限制词就是12时计时法。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材P76“做一做”1题。
    (1)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用到24时计时法的地方,再和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2)指名学生说几个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教师点评。
    2.课件出示教材P76“做一做”2题。
    (1)教师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的每个时间的钟面图。
    (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时间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
    (3)教师进行点评纠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24时计时法,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布置作业
    教材第78页“练习十六”1题。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1.采用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作24时计时法。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
    3.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换算
    从凌晨0时到正午12时,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相同;正午12时以后,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12时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去12后加上限制词就是12时计时法。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时、分、秒之后学习的另一种计时法,它在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广泛。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2时计时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会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不同入手,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总结出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4课时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1)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7时30分( ) 5时40分( )
    11时( ) 23时10分( )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下午5时( ) 上午8时15分( )
    凌晨1时( ) 晚上9时20分( )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然后核对答案。
    (学生完成后课件出示答案)
    教师:大家做得很好,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过程
    (教与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学习例3。
    (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3。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
    教师:教师:观察情境图,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预设学生:火车上午9时发车,下午6时到站。
    教师适时出示问题:小红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求小红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也就是求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经过了多长时间,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经过时间的计算。
    (3)交流探究
    教师:同学们有什么办法来计算这个经过时间呢?
    (学生思考,想一想自己的计算方法)
    预设学生1:可以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
    教师:好的,大家根据课件上的钟表盘数一数经过了多长时间。
    预设学生1:通过数一数,我知道了一共经过了9个格子,也就是经过了9小时。
    教师:很好,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方法来求经过的时间吗?
    预设学生2:还可以算一算。先算上午经过了多长时间,再算下午经过了多长时间,最后把两部分的时间加起来。
    教师:上午和下午以什么为界呢?
    预设学生2:以中午12时为界。
    教师:那上午和下午分别经过了多长时间呢?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呢?
    预设学生2:从上午9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3小时,从中午12时到下午6时经过了6小时,一共经过了3+6=9(时)。
    教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是通过分段的方式来求经过时间 ,其他同学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预设同学3:也可以先将上午9时和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然后相减直接求经过的时间。
    教师:那上午9时和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呢?
    预设学生3:上午9时是9时,下午6时是18时。
    教师:这样相减就可以直接求出经过时间了,怎么列式呢?
    预设学生3:18-9=9(时)
    教师:非常好,这样我们就求出了经过时间?你们喜欢哪种办法呢?
    (4)结果汇报
    教师:那同学们的计算是否正确呢?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验证。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想法,再指名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以用火车出发时间加上经过的时间看是否等于到达的时间。火车上午9时出发,经过9小时后,到达奶奶家的时刻为18时,18时就是下午6时,与题目中的到站时刻相同,说明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火车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课堂小结:
    教师:那现在同学们知道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了吗?
    预设学生:将两个时刻都改写为24时计时法,两次时刻的差就是经过的时间。
    三、当堂训练
    课件出示教材P77“做一做”。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选择解题方法。
    教师:如果用分段计算,要以什么为界?
    预设学生:以午夜12时为界。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计算,再小组讨论自己用的方法。
    (3)教师集体点评并进行总结。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布置作业
    教材第78页“练十六”第3题。
    板书设计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1)可以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
    (2)可以以中午12时或午夜12时为界,先分段计算,再相加。
    (3)先把两个时刻的计时法统一转化成24时计时法,再直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教后反思
    本课时通过坐火车的实际情境学习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对于学生来说计算时间是一个难点,掌握得不好,随着学生认识和理解的深入,相信学生对于解决这样的问题会更有经验,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找出更好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了解时间,让时间真正深入学生的生活。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使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
    重点:计算简单经过的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回顾复习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
    (引导学生自己回忆,教师指名回答,如有遗漏,其他同学补充)
    与学生共同总结:
    (1)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换算
    从凌晨0时到正午12时,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相同;正午12时以后,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12时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去12后加上限制词就是12时计时法。
    (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先把两个时刻的计时法统一转化成24时计时法,再直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教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24时计时法。
    (板书:24时计时法)
    过程
    (教与学)
    二、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材P78“练习十六”第2题。
    (1)组织学生分析题意,统一时间的表示方法。
    教师:下午4时和晚上11时30分用24时计时法表示分别是多少?
    预设学生:下午4时是16时,晚上11时30分是23时30分。
    (2)学生独立判断,教师点评。
    2.课件出示教材P79“练习十六”第4题。
    (1)教师指名上台板书,其余学生独立计算。
    (2)课件出示正确的解答过程以及验算过程,集体订正,评价。
    (3)帮助计算出错的同学找出错因,及时纠正。
    3.课件出示教材P79“练习十六”第5题。
    (1)组织学生分析题意,确定做题方法。
    教师:怎么判断合适还是不合适?
    预设学生:可以先求出预计结束时间,再与计划结束时间比较。
    (2)学生独立计算后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3)教师点评并总结:本题答案不唯一。
    4.课件出示教材P79“练习十六”第6题。
    (1)组织学生分析题意,提取数学信息。
    (2)学生根据时刻信息独立填写前两个小题。
    (3)分析第3问的问题,明确题意。
    教师提示:有的电影时间冲突,只能看其中一部。
    (4)教师集体订正并总结本题易错点。
    5.课件出示教材P79“练习十六”第7题。
    (1)教师指名上台板书,其余学生独立填一填。
    (2)课件出示正确答案,集体订正,评价。
    (3)帮助计算出错的同学找出错因,及时纠正。
    6.课件出示教材P80“练习十六”第8题。
    (1)学生独立计算,小组内学生互相订正。
    (2)组内讨论,探究和归纳出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规律。
    (3)教师指名回答结果,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7.课件出示教材P80“练习十六”第9题。
    (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天的活动计划。
    (2)教师选学生说一说并点评其合理性。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巩固练习了24时计时法,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布置作业
    教材第80页“练习十六”第10题。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1.采用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作24时计时法。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
    3.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换算
    从凌晨0时到正午12时,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相同;正午12时以后,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12时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去12后加上限制词就是12时计时法。
    4.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1)可以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
    (2)可以以中午12时或午夜12时为界,先分段计算,再相加。
    (3)先把两个时刻的计时法统一转化成24时计时法,再直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24时计时法的练习课。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作为教师通过学生做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让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6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巩固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2.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巩固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回顾复习
    教师:同学们,第6单元的知识点我们都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深大家对概念的理解,巩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1.复习年、月、日。
    教师出示课件如下,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
    (1)认识年、月、日
    教师:关于年、月、日,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学生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是365天或366天。
    预设学生2:一年有7个大月,每个月31天,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12月;一年有4个小月,每个月30天,有4月、6月、9月、11月。
    预设学生3:还有2月是特殊月,有28天或29天。
    (2)认识平年和闰年
    教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平年和闰年的特点。
    预设学生1: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平年全年365天。
    预设学生2: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闰年全年366天。
    教师:怎么判断平年还是闰年?
    预设学生: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2.复习24时计时法。
    教师出示课件如下,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
    (1)24时计时法
    教师:什么是24时计时法?
    预设学生:用0到24时表示的计时法,叫作24时计时法。
    教师: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怎么转化?
    预设学生:从凌晨0时到正午12时,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相同;正午12时以后,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12时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去12后加上限制词就是12时计时法。
    (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师: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有什么方法?
    预设学生1:可以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
    预设学生2:可以以中午12时或午夜12时为界,先分段计算,再相加。
    预设学生3:先把两个时刻的计时法统一转化成24时计时法,再直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过程
    (教与学)
    二、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材P82“练习十七”第1题。
    (1)组织学生理解题意,明确数量关系。
    教师:本题要用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预设学生: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2)学生思考如何改写、计算、推理,独立填一填。
    (3)教师指名汇报,并进行订正。
    2.课件出示教材P82“练习十七”第2题。
    (1)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写一写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2)学生独立计算午休的时间,教师指名汇报。
    教师:大家根据写出的作息时间表,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学生独立提问并解决,小组交流讨论。
    (4)教师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以题目背景渗透节约时间的意识。
    3.课件出示教材P82“练习十七”第3题。
    (1)组织学生分析题意,明确时间的推算方法。
    (2)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讨论所用的方法。
    (3)选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时间推算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整理和复习了第4单元—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点,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82页练习十七第4题、5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这节课我先通过回顾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系统梳理,尽量做到以学生归纳、整理知识为主,然后通过做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归纳的知识。复习课的特点就是梳理、练习、补漏、提升,在整节课中,我针对学生易错的地方加强训练,让学生比较、提升,对错误的地方抓住典型,进行讲解,让学生纠正错误。

    相关教案

    小学数学年、月、日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年、月、日教案,文件包含35月球地球的卫星pptx、25茧中钻出了蚕蛾pptx、1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pptx、28动物的一生pptx、11运动和位置pptx、24蚕变了新模样pptx、27动物的繁殖pptx、26蚕的一生pptx、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pptx、22认识其它动物的卵pptx、12各种各样的运动pptx、37地球水的星球pptx、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pptx、33影子的秘密pptx、18测试“过山车”pptx、23蚕长大了pptx、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pptx、36地球的形状pptx、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pptx、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pptx、17我们的“过山车”pptx、31仰望天空pptx、34月相变化的规律pptx、38太阳地球和月球pptx等2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6 年、月、日年、月、日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6 年、月、日年、月、日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一,检测导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研究年历,全课总结,珍惜时间教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