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走向生态文明——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531667/0-17112507591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走向生态文明——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531667/0-171125075919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走向生态文明——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531667/0-171125075923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时作业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读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②处的内容应是( )
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
2.下列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不断向大自然索取是人类的任务D.人与自然是一种依附的关系
3.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任务是( )
A.减少大气污染B.预防自然灾害C.建立自然保护区D.控制人口规模
“一定不要再想着走老路,还迷恋着过去那种发展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的这句话,如今让中国“体质”、“颜值”都有了大变化,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大美中国,正在重现眼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人定胜天论B.地理环境决定论
C.因地制宜的思想D.人地协调论
5.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读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资源数量、环境质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6.图示四个阶段,人类被动适应环境的是( )
A.采集渔猎时代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现代社会
7.在现代社会,资源数量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下降B.科技的创新与进步
C.环境质量的改善D.资源质量的提高
“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被誉为“城市建筑的肌肤”。下图为“立体绿化”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立体绿化”建筑反映出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适应自然B.地理环境决定论C.人定胜天D.人地协调
9.与普通建筑相比,“立体绿化”建筑( )
A.采光性能增强B.噪声污染减弱
C.电能消耗增大D.雨水排泄加快
读“我国南方地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0.M地成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废气排放量大
B.沿江工业发展较快,废水排放量大
C.灌溉方式落后,大水漫灌抬升地下水水位
D.人地矛盾突出,过度开荒,破坏植被
11.N生态工程建设对下列问题改善作用较明显的是( )
A.珠江流域水污染B.珠三角酸雨危害
C.洞庭湖湿地萎缩D.长三角海水入侵
绿色化是指发展方式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包括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是发展的整体优化,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途径。下图为某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化等级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绿色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面积较大B.公园数量较多C.人口增长较快D.经济水平较高
13.我国西南地区实施区域绿色发展战略的合理措施是( )
A.加快建设重工业基地B.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C.快速提高城镇化水平D.大力开发非可再生能源
二、材料分析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明的姑姑经营一家废品收购站,暑假期间小明去姑姑家玩,绘制了该废品收购站的组织模式图(如下图)。
(1)指出与企业废品回收物相比,村民生活废品回收物的特点。
(2)据图概括个体回收者在废品回收利用中发挥的作用。
(3)说明图中废品实现回收利用的意义。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驱龙铜矿位于拉萨河上游地区,平均海拔在5000m以上,地势险峻,是我国已探明的较大斑岩型露天开采铜矿,已探明铜金属储量为1036万吨,品位约0.38%(我国铜矿资源平均品位约为0.87%),伴生矿主要为钼金属。原矿开采后需通过9千米长的输送皮带运送到较低海拔处选矿厂再加工成铜精矿,1吨的原矿在开采、选矿过程中需要耗用约3.5吨—4吨的水。
材料二:下图为驱龙铜矿所在位置示意图。
(1)概括驱龙铜矿资源的主要特点,并分析选矿厂没有建在铜矿开采点而是建在图示位置的原因。
(2)推测驱龙铜矿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环境问题。
(3)当地政府提出了绿色矿山的建设理念,请你为矿山生态修复和治理提出合理化措施。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图示说明了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以及产生对立的原因和实现良性发展的途径。据图可知,①与自身生产并列,都属于人类的生产,因此判断①为物质资料生产。③位于人类自身生产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之间,因此判断③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会改善环境质量,故②为改善环境质量。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即人类与环境统一,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故④为人类与环境统一。
2.答案:A
解析: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A项正确。自然环境会影响社会发展,但不能决定社会发展,B项错误。人类不断向大自然索取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应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C项错误。人类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两者应该是平等、和谐统一的关系,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人口过快增长,人类不合理活动日益增多,向环境索取资源增多,排放废弃物的能力增强,导致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口问题,因此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任务是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D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思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故选D。
5.答案:C
解析: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斩伐养长,不失其时;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做法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有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的做法是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故选C。
6.答案:A
解析:采集渔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主要是被动适应环境,A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在现代社会,科技创新与进步使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增多,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提升,B项正确。读图可知,人口数量并没有下降,A项错误。环境质量改善与资源数量没有直接联系,C项错误。资源质量的提高,还是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且资源质量的提高并不一定能够导致资源数量增加,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说明人类活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并造福于人类自身,体现了人地协调的人地关系思想,D正确;排除ABC。故选D。
9.答案:B
解析:材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说明“立体绿化”建筑表面布满植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因此采光性能比普通建筑弱,A错误;建筑表面布满植物,能够吸收一定的噪声,使得噪声污染减弱,B正确;建筑表面的植物,能够削减太阳辐射,降低室温,电能消耗减少,C错误;植物还能够滞留雨水,雨水排泄速度减慢,D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读图,从某环境问题的分布地区判断,该问题分布在西部经济落后区,河流中、上游地区,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由于人地矛盾突出,过度开荒,破坏植被,是形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D对。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发展水平低,A、B错。图示M地位于湿润区,不合理灌溉主要出现在半干旱、半湿润区,C错。
11.答案:C
解析:N生态工程建设,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河流携带泥沙减少,在湖泊中的沉积作用减弱,可以减少洞庭湖湿地萎缩,C对。植被覆盖率提高,对水污染作用不明显,A错。对改善酸雨危害作用不大,B错。对长三角海水入侵影响不明显,D错。
12.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东南沿海地区属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水平高,能够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实现可持续发展,D项正确。
13.答案:B
解析:实施区域绿色发展战略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环境多样,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B项正确。加快建设重工业基地、快速提高城镇化水平、大力开发非可再生能源可能会加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利于环境保护,A、C、D项错误。
14.答案:(1)分布范围广;种类繁多;可回收废品数量少。
(2)便于把分散在广大村民和小企业手中的废品回收物集中起来,提高废品的回收率;便于对废品回收物进行初级分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减少垃圾的数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废品的再生资源化,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解析:第(1)问,企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生产集中、规模大、产品种类单一。因此,与企业废品回收物相比,村民生活废品回收物具有分布广泛、单个家庭废品数量少、废品种类多样的特点。第(2)问,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个体回收者的作用是充当了村民、小企业与废品收购站之间联系的纽带,便于把分散在广大村民手中的废品回收物集中起来,提高废品的回收率;同时便于对废品回收物进行初级分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第(3)问,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可以减少垃圾的数量,利于减少环境污染;从资源利用角度看,通过废品的再生资源化,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从企业发展角度看,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15.答案:(1)特点:分布区海拔高;储量大;埋藏浅;品位低。原因:选矿厂处有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选矿厂位于河谷地区,地势较平坦;选矿厂处修建基础设施成本较低;选矿厂处海拔较低,含氧量较高,适宜工人工作。
(2)草场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矿渣堆放占用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粉尘污染等。
(3)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和督促;采空区回填复植;对人类活动少的地区,采取封育手段,实施自然修复;水分条件较好地区,积极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污染物处理达标后排放。
解析:第(1)问,驱龙铜矿资源的主要特点要结合材料来提取相关信息。由材料“平均海拔在5000m以上”可知,驱龙铜矿资源分布区海拔高;由材料“是我国已探明的较大斑岩型露天开采铜矿,已探明铜金属储量为1036万吨”可知,驱龙铜矿资源埋藏浅、储量大;由材料“品位约0.38%(我国铜矿资源平均品位约为0.87%)”可知,驱龙铜矿资源品位较低。由图中铜矿开采点和选矿厂位置可知,选矿厂处有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选矿厂位于河谷地区,地势较平坦;选矿厂处修建基础设施成本较低。再结合材料“平均海拔在5000m以上”可知,相比于铜矿开采点,选矿厂海拔较低,含氧量较高,适宜工人工作。第(2)问,驱龙铜矿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方面表现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草场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方面表现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引起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具体表现为矿渣堆放占用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粉尘污染等。第(3)问,结合上问分析可知,矿山生态修复和治理的措施主要表现为由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破坏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由工业“三废”引起的污染需要进行治理。生态修复的措施有,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和督促;采空区回填复植;对人类活动少的地区,采取封育手段,实施自然修复;水分条件较好地区,积极提高植被覆盖率。污染治理的措施有,对工业“三废”进行资源化利用;污染物处理达标后排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走向生态文明,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走向生态文明,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优秀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41走向生态文明练习解析版-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41走向生态文明练习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