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精品课时作业
展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的单向式流程经济模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在一闭环式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低开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的目标。读我国某地区循环发展模式图,回答下列小题。
该模式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 黑龙江B. 河北C. 湖北D. 广西
上图中主要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应属于( )
A. 原料导向型B. 市场导向型C. 劳动力导向型D. 技术导向型
该模式给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粮食生产
B. 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
C. 降低资源消耗,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D. 吸引高科技人才,促进经济发展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两区域的共同特点是()
A. 等级相同B. 划分指标单一C. 有明确界线D. 占有一定空间
成都和拉萨纬度相近,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B. 地形C. 水源D. 土壤
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当地为保障农业高产稳产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完善水利设施B. 发展立体农业C. 调整作物品种D. 扩大播种面积
最能体现拉萨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A. 青稞、牦牛B. 神山、圣湖C. 布达拉宫D. 藏传佛教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该区域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障城镇用水②蓄水灌溉农田③开发水能资源④发展水产养殖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适合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开发山地,修建梯田②增加引水,种植水稻
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④营造农田防护林网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若该地区急剧扩大种植业的规模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 长远来看有利于经济发展B. 城镇被迫迁往灌渠下游
C. 最终导致荒漠化D. 生物多样性增加
号称“死亡之海”的库布齐沙漠,多风沙天气,曾是北京最大的风沙威胁区。2020年当地实施光伏治沙项目:光伏产业+沙漠有机农业+沙漠风情旅游+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在各方努力下初现成效。下图为库布齐沙漠位置和该地光伏治沙项目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推测光伏电站建设初期,导致发电效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风沙活动B. 农作物遮挡C. 昼夜温差大D. 旅游活动干扰
光伏发电板大规模安装的生态效益()
A. 降低温度,减小温差B. 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C. 为板下养殖提供能源D. 降低风速,减少降尘
光伏治沙项目部与当地农民签订如下协议:项目部向种植户免费供水、供电,土地收入归农户,农户需要在灌溉前用水冲洗太阳能板,清除板上沙尘。该协议()
A. 降低了农业耗水量B. 提高了农户的粮食产量
C. 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D. 降低了发电设施维护成本
1957年世界上第一家植物工厂诞生在丹麦,1974年日本等国也逐步发展起来。植物工厂利用智能计算机和电子传感系统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该技术的突破将会解决人类面临的耕地、水资源不足等诸多瓶颈,甚至在城市的摩天大楼里进行正常生产,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食物需求。下图1为植物工厂景观图,图2为摩天大楼植物工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符合植物工厂特征的说法是()
A. 资源利用率高B. 空间利用率低C. 产品品质较差D. 产品价格便宜
日本大力发展“植物工厂”技术的根本原因是()
A. 科技发达,资金雄厚B. 板块交界,灾害多发
C. 果蔬不足,依赖进口D. 国土狭小,耕地不足
为城市居民提供时鲜果蔬的植物工厂适宜布局在()
A. 住宅区B. 郊区C. 工业区D. 商业区
少数民族服饰承载着各民族的民族历史、价值取向、文化传统、审美情操和精神追求等深层次的寓意,以及其生活的地理环境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下图为我国某少数民族的传统帽子,它不仅可以抵御严寒,狩猎时还可以起到伪装的作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推断该民族传统的生活地域为
A. 大兴安岭B. 云贵高原C. 塔里木盆地D. 横断山区
当地已经很少有人戴这种帽子了,主要原因是
A. 野生动物灭绝B. 全球气候变暖C. 生活方式转变D. 狩猎技术进步
对少数民族服饰的继承与发展,可行的措施有
①大力宣传和弘扬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②扶持少数民族服饰能工巧匠 ③开展民族服饰进课堂活动 ④加强民族服饰研究,剔除不符合现代审美的元素
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0分)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9月13日,国际奥委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第131次全会上,确定洛杉矶为202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图A、图B分别为洛杉矶和利马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料图。
(1)比较利马与洛杉矶两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利马降水特征的成因。______。
跨流域调水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重要措施。
(2)秘鲁调水工程线路①与线路②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分析秘鲁调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______。
秘鲁农林牧渔生产具有传统优势,但由于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不高。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咖啡、可可为主。另外,世界上有一半羊驼位于秘鲁,其羊驼毛被誉为“行走的黄金”。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石油的发现,洛杉矶迅速发展成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现已成为美国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业和电子业的最大基地,是美国科技中心之一,享有“科技之城”的称号,著名的硅谷就坐落这里,还有好莱坞以及很多剧院、画廊、博物馆……
(4)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城市,洛杉矶并没有衰落,从地理的角度说出美国在洛杉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______。
读“内蒙古自治区简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20年来,呼伦贝尔地区土地利用不断变化,耕地面积增加101.75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9.8万公顷,牧草地面积减少233.82万公顷,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减少39.06万公顷。
材料二 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将输煤变为输电”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了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说出呼伦贝尔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
(2)说出内蒙古变输煤为输电后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河口镇和孟津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段穿行在峡谷之中,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峡谷与盆地相间,河水含沙量小,这一段有支流洮河和湟水等汇入,水量逐渐增加到黄河总水量的 70%。
材料二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自河口镇站至三门峡站含沙量陡增。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我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它的修建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推测黄河上游开发建设的核心,并请说出你的理由。
(2)黄河中游含沙量大,分析其产生的自然原因。
(3)简述自河口镇站至三门峡站黄河含沙量陡增,对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并说明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修建对下游的重要作用。
(4)图中阴影所示的陕西、山西等省区煤炭资源丰富,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该地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题。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因表土层含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化物质,俗称“黑土地”。我国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以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而著称,适合优质农产品生产。但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长期的高强度利用,加之土壤侵蚀,黑土地自然肥カ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政府先后采取了玉米—大豆轮作等多项黑土保护措施,已获得了初步成效。下面左下图为我国土地的分布图,右下图为土地景观图。
(1)简述气候条件对我国东北土地形成的有利影响。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
(3)说明玉米—大豆轮作对提高黑土肥力的作用。
(4)简述东北黑土保护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中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
【解答】
该地区以甘蔗为原料,是甘蔗生产基地,广西是我国的甘蔗生产基地,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中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解答】
在该模式中,甘蔗厂是主要的工业部门,其在分布上应接近原料产地,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 【分析】
本题考查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中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
【解答】
A.该模式的原料为甘蔗,不能促进粮食生产,故A错误。
B.该模式将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在一闭环式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故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故B正确。
C.该模式中的企业不属于高耗能的工业部门,故C错误。
D.工业企业不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不需要吸引高科技人才,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两区域的共同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区域的特征。
【解答】
两个区域分别是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盆地,前者是行政区划,后者是根据地形划分的地形区,两者等级不同,所以A错误;划分指标不单一,所以B错误;西藏自治区有明确界线,四川盆地无明确界线,所以C错误;两区域均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D正确。
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解答】
成都与拉萨均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所以A错误;成都位于四川盆地,阴雨天气多,晴天少,气温较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晴天多,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主要受地形影响,所以B正确;水源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所以C错误;土壤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所以D错误。
故选B。
3. 【分析】
本题考查成都平原为保障农业高产稳产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答】
成都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故必须完善水利设施保障农业发展,所以A正确;立体农业主要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区,所以B错误;调整作物品种不是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主要措施,所以C错误;扩大种植面积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D错误。
故选A。
4. 【分析】
本题考查最能体现拉萨地域文化特色的地理事物,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拉萨地域文化特色。
【解答】
青稞、牦牛为农业方面,所以A错误;神山、圣湖为青藏高原的地域文化特色,所以B错误;最能体现拉萨地域文化特色的是布达拉宫,所以C正确;藏传佛教为西藏的地域文化特色,所以D错误。
故选C。
8.【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绿洲是沙漠地区有水资源的地方,而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结合图例,再结合当地的环境,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径流季节变化,保障城镇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故①②正确;西北地区河流水量小,水能不丰富,水产养殖不是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③④错误。
故选A。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图示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为了防治土地荒漠化,应该退耕还草,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适度放牧,在绿洲边缘营造防护栏,保护基本农田,禁止樵采等。③④对,①②错。故选D。
3.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解答】
该地区急剧扩大农业种植规模,或破坏森林草原,短期看会增加经济收入,但是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最终导致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贫富差距加大,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光伏电站建设初期,发电效率低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分析问题是解题关键。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实施光伏治沙项目的措施是光伏产业+沙漠有机农业+沙漠风情旅游+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因此在建设初期,其他各项配套设施和产业没有完全建成时,风沙活动没有得到缓解,影响电站的发电效率。故A正确,B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光伏发电板大规模安装的生态效益。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了解光伏发电板大规模安装的生态效益是解题关键。
【解答】
光伏发电板大规模安装能够最大程度的让太阳光不直接照射在地面上,而被光伏发电板吸收,因此可以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故B正确。
3. 【分析】
本题考查光伏治沙项目的相关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理解材料信息是解题关键。
【解答】
农户需要在灌溉前用水冲洗太阳能板,清除板上沙尘,可以减少光伏治沙项目的设备维护开支,因此 降低了发电设施维护成本,故D正确。
14.【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工厂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材料信息。
【解答】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植物工厂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和有限的自然资源,解决人类面临的耕地、水资源不足等瓶颈,表明其资源利用率高,A正确;在城市的摩天大楼里进行正常生产,其空间利用率高,B错误;利用智能计算机和电子传感系统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产品品质较高,价格贵,CD错误。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日本大力发展“植物工厂”技术的根本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材料信息。
【解答】
科技发达,资金雄厚是日本的优势条件,不是发展“植物工厂”技术的原因,A错误;日本位于板块交界,灾害多发河发展“植物工厂”的新型农业没有关系,B错误;日本农业发达,农产品基本能够自给,无需大量进口,C错误;日本地狭人稠,城市化水平高,耕地不足,大力发展“植物工厂”技术,解决面临的耕地、水资源不足等诸多瓶颈,甚至在城市的摩天大楼里进行正常生产,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食物需求。故选D。
3. 【分析】
本题考查为城市居民提供时鲜果蔬植物工厂的布局,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材料信息。
【解答】
结合材料可知“植物工厂”位于城市,郊区一般布局有农业,对植物工厂的产品需求量较小,B错误;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农产品需求量较小,住宅区是非农业人口聚集生活的地区,对农产品需求量大,适宜布局能够提供时鲜果蔬的植物工厂,A正确,CD错误。
故选A。
17.【答案】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中国区域地理特征。
【解答】
根据材料“它不仅可以抵御严寒,狩猎时还可以起到伪装的作用”说明该地区气候寒冷,应该位于纬度较高的大兴安岭,其他选项的地区气候较温暖,A正确,BCD错误。
2.【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中国区域地理特征。
【解答】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国家禁止弃猎等因素,已经很少有人戴这种惯子了。C正确,ABD错误。
3.【分析】
本题考查少数民族服饰的继承与发展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少数民族服饰的继承与发展的措施。
【解答】
对于具有鲜明特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地用现代审美来衡量,而应继承与发展,④错误;对少数民族服饰的继承与发展可以大力宣传和弘扬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扶持少数民族服饰能工巧匠、开展民族服饰进课堂活动,①②③正确。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答案】利马与洛杉矶两地,利马全年少雨,洛杉矶冬雨夏干。利马年降水量较洛杉矶少 可调水量大 气压低,缺氧;地形复杂,工程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 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完善交通网络;加大教育科研投入;美化环境;引进人才;政策支持
【解析】解:(1)利马与洛杉矶两地,利马全年少雨,洛杉矶冬雨夏干。利马年降水量较洛杉矶少。
(2)与线路①相比,秘鲁调水工程线路②,主要优点是可调水量大。秘鲁调水工程建设过程中穿过高山区,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气压低,缺氧。地形复杂,工程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
(3)读图可知,图示沿海海域有上升流、饵料丰富,可以发展渔业;沿海平原光照充足、有灌溉水源,可以发展以棉花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中部山区因地势较高、降水少、不利于农耕,适宜发展以羊驼为主的畜牧业;东部雨林区因水热充足,适宜种植可可、咖啡等经济作物。
(4)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城市,洛杉矶并没有衰落,美国在洛杉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完善交通网络;加大教育科研投入;美化环境;引进人才;政策支持。
故答案为:
(1)利马全年少雨;洛杉矶冬雨夏干;利马年降水量较洛杉矶少。
(2)可调水量大。气压低,缺氧;地形复杂,工程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
(3)有上升流、饵料丰富;以棉花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地势较高、降水少、不利于农耕;水热充足。
(4)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完善交通网络;加大教育科研投入;美化环境;引进人才;政策支持。
(1)气候类型判断的三步骤:1、判断南北半球;2、以温定带;3、以水定型。利马为热带沙漠气候、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
(2)可以借鉴南水北调线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3)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4)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资源枯竭,产业衰落,环境污染加重的问题,如何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传统工业区都要面对的问题。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利马与洛杉矶两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及利马降水特征的成因、秘鲁调水工程线路优缺点、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和传统产业整治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1.【答案】(1)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破坏、环境污染。
(2)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煤炭运输消耗;减轻东部地区及整体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略
22.【答案】解:(1)根据材料一“上游河段穿行在峡谷之中,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峡谷与盆地相间,河水含沙量小”分析可知,上游河段地形复杂,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急,水能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小,泥沙不易淤积;峡谷与盆地相间,筑坝条件好,所以开发建设的核心是水能开发。
(2)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黄土土层深厚疏松,遇水则散,易被侵蚀;当地植被破坏,因此易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表起伏较大;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流经的黄河含沙量大。
(3)河流含沙量增加对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河床变化、防洪、通航、供水等;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防洪难度加大;影响供水质量。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修建对下游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拦截泥沙、调节径流、供水等,减少泥沙淤积,减缓河床抬高速度;减轻凌汛危害;蓄洪补枯,利于供水等。
(4)陕西、山西等省区煤炭资源丰富,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该地区提出合理化建议,主要从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效益和保护环境方面分析;也可以结合德国鲁尔区的治理进行分析。
陕西、山西等省的煤炭资源丰富,因此当地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依托现有资源的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经济的发展;当地在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的重工业,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重化工的比重;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完善交通网络。
故答案为:
(1)水能资源的开发(或梯级开发)。理由:上游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
(2)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易被侵蚀;缺少植被覆盖;地表起伏较大。
(3)不利影响: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不利于防汛。
重要作用:防洪;减少泥沙淤积,减缓河床抬高速度;减轻凌汛危害。
(4)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
【解析】(1)黄河上游开发建设的核心主要从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当地的资源、能源方面分析。
(2)黄河中游含沙量大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降水、土质、植被、地形等方面分析。
(3)黄河中游含沙量大的原因。含沙量大小:由植被覆盖情况、土质状况、地形、降水特征和人类活动决定。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的区域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影响地表植被覆盖情况而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总之,我国南方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小;黄土高原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大;东北(除辽河流域外)河流含沙量都较小。
(4)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主要从产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环境治理等方面分析。
本题以黄河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黄河上游开发建设的核心、黄河上游开发建设的核心的原因、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修建对下游的重要作用,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23.【答案】(1)东北黑土地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利于草原和森林植被的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土壤表层有机物质积累大于分解。
(2)种植面积扩大,导致森林、草地破坏,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位于东北内陆平原,地势平坦,春秋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
(3)大豆—玉米轮作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豆根部固氮能力强,轮作玉米可以使土壤营养物质富集更加全面,维持土壤养分平衡;轮作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通水透气的能力。
(4)社会效益:保证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粮食产量,有利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生态效益:减少风力对土壤的侵蚀,改善大气质量;减经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提高水质;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1)分析土壤腐殖质层形成的气候条件需要从有机质的积累和消耗两个角度考虑,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植被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冬季寒冷,枯枝落叶多,且冬季枯枝寒冷干燥不利于有机质的消耗。
(2)根据材料,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人为方面: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该地大规模的种植及长期的高强度利用,导致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自然:该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地表有机质损失严重;该区域多大风天气,地表植被破坏后,风力侵蚀作用明显,对黑土影响大(形成黑风暴)。
(3)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与环境的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实际上就是从这些耕作方式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入手。大豆根有固氮作用,轮作可以使土壤养分分配较平衡,不同作用对土壤营养的吸收也不同,即轮作可以减轻病虫害,增加作物的产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减少土壤板结等。
(4)社会效益从提高和稳定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回答;生态效益从减轻水土流失侵蚀,减少含沙量,提高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及减少风沙等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C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精品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41《走向生态文明》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41《走向生态文明》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精品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地协调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课后测评,共7页。